千古傑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竟是後主李煜的絕命詞!

2021-02-09 艾墨軒

千古傑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竟是後主李煜的絕命詞!

 

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問答式詞句讓無數人知道了李煜的這首千古傑作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並千百年來在民間津津樂道!但是,絕大多數人卻不知道,正是這首千古傑作,卻成了李煜犯人絕命詞!箇中原因,筆者給你道來。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政治愚鈍,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作為一個亡國之君,雖然寄籬在宋朝門庭,作右千牛衛上將軍,衣食無憂,但不能、也做不到「樂不思蜀」的地步,畢竟,曾經的君主國王,那是何等的風光、榮耀。現在卻要「寄人籬下」,看人臉色行事,他認為是愧對他的百姓和祖宗的。又因為無法用其它方式發洩,只能在自己擅長的詩詞書畫上排遣自己的鬱悶之情,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並由此出籠。

 

我們來看看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表達的是什麼?

 

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大概述說的是: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其實,這正是李煜藉此喻己在宋變成階下囚,用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只怕是自己的荒淫無度而造成,心生悔恨之意。而回想起南唐自己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自己現在是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

所以,李煜通過這首詞,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個「愁」字,如何排遣,那滔滔奔流的「水」正好可以衝刷它,這正是這首詞的「妙」處,讓它滾滾向東流去,奔向大海,來解除自己滿腹的愁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成了他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

 

          2019年7月21日於艾墨軒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昨天寫了李清照的一首詞,今天就順著昨天的雅興,來給大家談一下李煜的詞。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被宋太宗毒死。
  • 詩詞朗讀: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了:了結,完結。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李煜的身份發生改變了, 他無心政務,但是他也知道他作為一個太子的責任。他採用比較中和的政策,希望可以保護南唐,但是還是免不了滅國之災。他成了亡國之主。《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
  • 高考必背64篇之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
  • 李煜的一首千古絕唱,出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無人超越
    說起李煜,除了《浪淘沙》這個絕筆之作外,還讓我想起,我覺得是他最牛的一首詞,句句都是千古名句,這首詞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賞析】《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
  • 作文提分素材,千古詞帝——李煜
    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人間詞話》第十六則:邂逅李煜赤子之心,遇見李煜詩詞之美
    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五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詩意的哀傷——李煜《虞美人》品讀
    高中語文學習助手高考 作文 試卷  複習資料 高考志願《虞美人》最有名的作品當屬千古詞帝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
  • 七首唐宋詞中著名的《虞美人》,你不該只知道「春花秋月何時了」
    我與詞牌《虞美人》第一次接觸《虞美人》這個詞牌是讀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此後愛上了這個詞牌長短交替的節奏、錯落有致的音律和平仄轉換間的流暢自如。後來又讀了這個詞牌下的許多作品,也嘗試著創作了幾首《虞美人》,選出一首,在懇請方家斧正的同時藉此拋磚引玉,與諸君盤點一番我所喜愛的七首《虞美人》。
  • 「名人百科」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歷史功過】「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常東。」作為皇帝的李煜,無疑是不合格的。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的確是才華橫溢,是晚唐五代十國時期成就最高、對宋詞影響最大的一位。
  •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愁情憂思的吟唱。正如梁啓超所說:「千餘年中國文學,都帶悲觀消極氣象」。寫愁緒的詞人很多,其中寫得最好的,筆者認為是五代十國階段南唐後主李煜。想必各位相對於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並不生疏,單憑末尾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上千年來便廣泛傳頌。那麼李煜在詞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樣愁情呢?最先,大家先從它的主題思想討論一下。
  • 李煜與納蘭性德,兩大頂級詞人同寫《長相思》,誰更勝一籌?
    南唐後主李煜素有「千古詞帝」之稱,他的詞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後期詞主要反映亡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我們熟知的大多數李煜代表作,都是他的後期作品,比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以及那首驚豔世人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
  • 亡國之君李煜,20首古今絕唱經典之作,千古詞帝可悲可嘆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千古詞帝」李煜十首絕妙詩詞,寫盡人世間的悽涼苦楚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彭城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 大課小講 | 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來了!授課思路:詞牌名——虞美人知人論世——李煜對於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讀賞析:手法——理解詞作的藝術特色(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抒情方式)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間悲歡,催人淚下
    南唐後主李煜,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朵奇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 李煜《虞美人》,人生之愁多不過這一江春水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李煜的詞《虞美人》。我們要了解李煜生活的時代,就要從五代十國開始。唐朝滅亡後,中國出現了大分裂,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