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標題下方藍色的 家長慧 三字,然後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為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據中國網資訊16日報導,江蘇南京,17歲高中男生李某11月12日在家中持刀將母親殺害,後換衣服到同學家借宿。13日,李某前往學校找到班主任告知相關情況,本人打電話要求自首。16日,南京警方通報稱,李某因家庭管教等原因,與其母長期存在矛盾。
現實生活中,因與父母爭吵,失手弒親的案例不僅此一例。在幾個月前,廈門15歲少年砍殺父母,致母親當場死亡,父親受傷。
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青春期的孩子弒親事件,必須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了。除了弒親外,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早戀、自殺事件也頻頻發生。
一般女孩在10歲前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
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弒親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
曾經有這樣一條新聞:
初中少男少女早戀並偷食禁果導致女孩懷孕,16歲的男孩看到檢查結果發懵,並與女孩家長發生激烈的衝突,隨後男孩跳樓自殺。
對於像花一樣處在青春期裡的孩子來說,對於未來有太多輝煌的可能性,但是這樣慘案的發生卻輕而易舉地要了一個孩子的命,毀了兩個孩子的一生,讓兩個家庭從此都蒙上揮不去的陰影。
青春期又叫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有人說孩子的青春期就是父母的修行場。
這個特殊階段不僅要靠孩子自身的發展,更需要父母的科學引導,來陪孩子順利走過青春期,迎接更廣闊的未來。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平安平靜坦然地走過初中高中,什麼狀況也不曾發生?
而有的孩子就過不去這個坎兒,躁動、逆反、厭學、早戀,甚至是發生慘重的後果?
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成長發育,不同的是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方式而已。
所以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要留意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避免孩子因好奇、無知、衝動走向歧途。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父母依然採用過於嚴厲,簡單說教的方式,那麼,等於在激發孩子的逆反意識,把孩子逼向家長期望的反面,導致過激行為的產生。所以,在孩子長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遠的將來,你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孩子,又該如何應對。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為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幹。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孩子小時候對事物的認知性不強,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與幫助。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忽略了孩子成長,依然對孩子指手畫腳,當然會讓孩子厭煩。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不少家長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如此一來,日久天長會在孩子心中形成這樣一個概念——父母的愛是應該的。一般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飯桌上給自己夾菜就會感動萬分,其實家長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聰明媽媽不妨撒嬌,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不容易。當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點,孩子自然也會多回報一些。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裡,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為了解孩子的行為,千萬不要有。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和孩子籤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秘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對於同一錯誤,千萬不能「老調重彈」,會引起孩子的厭煩情緒。在批評中要切中要害,簡短數語指明問題,也要避免「廉價」的表揚,過多的表揚使孩子對表揚失去敏感性,就會失去激勵作用,甚至懷疑表揚的真實性。接下來,請多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欣賞孩子,表揚孩子。給孩子新的積極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統。通過這種積極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愛的溫暖的給予,細心的心靈的呵護,認可和接納)等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關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家長的身邊。沒有比心的遙遠更難的教育。心近了,溝通暢通了,才有談教育的資格。要想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實更多的是,更關鍵的是,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變,親子間的關係模式是互動的,互相作用的。這好比我們對待朋友,你對他和氣,對方一定沒理由對你不和氣,你對他尊重,對方沒理由不尊重你。親子間關係也一樣,請從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強勢,孩子弱勢)的教育模式換為平等式(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教育模式試試,這樣會比現在更好,會有所改善。10-20歲的年齡正是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最好時間,家長和學校也往往會因為過分重視讀書而忽略孩子身體發育和心理轉變。
孩子能否安全順利度過青春期這個敏感階段,跟父母有著最密切最直接的關係。
父母用言語和行動的關懷會給孩子莫大的安全感,這些都與孩子未來的健康發展有著因果的關聯。
最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吧: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0~20歲。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一般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
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5歲。
青春期延展於10-20歲之間,通常分為3個階段:
1.青春前期介於10-13歲,是人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
2.性徵發育期約為13-17歲,
以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徵明顯發育為特徵,少女出現月經,男孩則發生遺精;
3.青春後期在17-20歲,
生理上變化逐漸緩慢下來,性器官和第二性徵已發育成熟,體骼變化已不明顯。
生理變化 :
男生:變聲,毛髮(體毛、腋毛、陰毛、鬍鬚),喉結,遺精。
女生:乳房發育,毛髮,月經初潮。
心理變化 :
1
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互矛盾
渴望獨立不受管束,但是又不夠成熟,不夠能力,生活、學習以及心理都很依賴父母。
2
早戀,越線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春心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只是有的在隱藏著,有的做得比較過火,甚至有越界行為,使雙方身心受傷。
3
自尊心與自卑心同在
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過度的自尊心會對社會對家長和老師存在批判性心理,又極其好面子不肯低頭,所以很容易叛逆唱反調。
會因為生理的變化而自卑,含胸駝背,會因為早發育或是晚發育,對自己身材不滿意而自卑;
會因為攀比衣服鞋子書包,覺得家裡條件不如別的同學而產生自卑感;
在遭受霸凌欺負之後不敢反抗,變得膽小自卑。
4
敏感,愛幻想
青春期孩子很在意周圍人的評價,因為外界無心的一句話他們會在心裡反覆琢磨,變得很敏感又很愛幻想不切實際的東西。
5
思想極端,行為極端
學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或是在遭遇挫折、冤枉的時候,會出現自虐這種極端行為,如拔頭髮、絕食、讓自己挨凍,有的會用刀自傷,嚴重者則了結生命。
6
情緒多變,躁動不安
孩子會莫名興奮也會突然低落,坐在教室或家裡總是不能靜下心,感覺沒有目的性沒有安全感。
點個在看,希望這些的悲劇讓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家長及時警醒,從此不要再讓青春期的孩子經歷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