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2020-08-02 思睿明精神心理


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再叛逆,父母們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不管方法是軟是硬,反正孩子們總會很容易就能消停下來——至於是否很快又反覆,另當別論。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一般女孩在10歲前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


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請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回家?他一定有他不願回的理由。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

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父母依然採用過於嚴厲,簡單說教的方式,那麼,等於在激發孩子的逆反意識,把孩子逼向家長期望的反面,導致過激行為的產生。


所以,在孩子長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遠的將來,你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孩子,又該如何應對。


從生活入手去改變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


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為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幹。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小時候對事物的認知性不強,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與幫助。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忽略了孩子成長,依然對孩子指手畫腳,當然會讓孩子厭煩。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要會索取「愛」


不少家長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如此一來,日久天長會在孩子心中形成這樣一個概念——父母的愛是應該的。因此,要向孩子索愛,讓孩子學會感恩。


一般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飯桌上給自己夾菜就會感動萬分,其實家長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聰明媽媽不妨撒嬌,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不容易。當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點,孩子自然也會多回報一些。


不要開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裡,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籤一份「保密合同」


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為了解孩子的行為,千萬不要有。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和孩子籤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秘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


同一錯誤別老調重彈


對於同一錯誤,千萬不能「老調重彈」,會引起孩子的厭煩情緒。在批評中要切中要害,簡短數語指明問題,也要避免「廉價」的表揚,過多的表揚使孩子對表揚失去敏感性,就會失去激勵作用,甚至懷疑表揚的真實性。


接下來,請多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欣賞孩子,表揚孩子。給孩子新的積極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統。通過這種積極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愛的溫暖的給予,細心的心靈的呵護,認可和接納)等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關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家長的身邊。沒有比心的遙遠更難的教育。心近了,溝通暢通了,才有談教育的資格。


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要想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實更多的是,更關鍵的是,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變,親子間的關係模式是互動的,互相作用的。這好比我們對待朋友,你對他和氣,對方一定沒理由對你不和氣,你對他尊重,對方沒理由不尊重你。


親子間關係也一樣,請從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強勢,孩子弱勢)的教育模式換為平等式(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教育模式試試,這樣會比現在更好,會有所改善。


總之,在青春期孩子尋求自主性的過程中,衝突和權利鬥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所以,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董進宇博士(著名教育家)說: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生活沒有彩排,也不可能重來,孩子的教育更是不能一拖再拖。


這個世界上父母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每個人都是未經培訓直接上崗的。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面對孩子會束手無措,為了孩子,家長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態度。家庭教育的關鍵在家長,家長的方法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處,能否使孩子順利、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時期。


相關焦點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4不要開口就下「命令」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裡,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 不要和青春期孩子較勁
    一個學生才轉回來,媽媽說這是個問題孩子。老師你要費心了。我說沒事,交給我吧,我一定能帶好她。她媽媽和我聊了很多,說孩子本來還好好的,因為這次疫情,老師要上網課,孩子玩手機上癮了,有時玩手機能玩到半夜。這部沒有辦法,才轉到你這兒來。我說好的,我會因材施教的。
  • 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
  • 千萬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現在有的孩子不願意回家,家長應該反思一下,孩子一定是有不願回家的理由的。先別說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找一下家長自己的原因,和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是有關係的。青春期的孩子,自主的意識會增強,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也會增強,他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和認可,也需要家長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安慰。
  • 李玫瑾: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父母做好8件事,平穩度過青春期
    家裡總是憋著一股氣,父母和孩子互相較勁,每天雞飛狗跳,上演著各種爭吵。然而更糟的是,一旦孩子發現父母對自己的窺視,往往會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出現極端的行為。所以青春期的父母,必須要逼迫自己學會尊重孩子,將孩子視作大人,一個和你平等的成年人,用和成年人相處的方式去和孩子相處,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而這,是平穩度過青春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
    導讀: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我可以。不用擔心你。」
  • 家有女兒必看:盲目的和青春期女兒較勁,不如掌握4個溝通技巧
    導讀:家有女兒必看:盲目的和青春期女兒較勁,不如掌握4個溝通技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有女兒必看:盲目的和青春期女兒較勁,不如掌握4個溝通技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成長發育,不同的是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方式而已。 所以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要留意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避免孩子因好奇、無知、衝動走向歧途。
  • 一位媽媽的分享:執著於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還有社會性的發展,都會出現顯著的變化——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能很好地平衡,青春期的孩子會經歷各種複雜的變化和發展,充滿矛盾,所以,青春期也常被心理學家稱為「危機期」。但是同時,孩子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了自我認同,孩子會在這個階段去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誰」,從這個角度來說,青春期又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期。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此,黃老師告訴我們一句話:別跟叛逆期的孩子較勁兒!黃老師認為,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由多種因素造成,如生理因素(身體的飛速變化,用不完的精力)、心理因素(渴望成人世界的認同)、教育因素(家庭氛圍,親子關係)、環境因素(小夥伴的影響,社會風氣的薰陶)等。這些是導致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拒絕和父母溝通的重要原因,以致家長和孩子形成了「對抗」的畸形關係。
  • 孩子愛較勁,可能是固執思維的鍋!這三招專治愛較勁的孩子
    文/阿凱媽媽其實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完美一些,但是太過於較勁的話也並不是一件好事,不過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孩子都是比較喜歡較勁的,所以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這樣的做法也是完全沒有任何頭緒。他們不允許自己的身上存在著瑕疵,更不允許自己出現失敗的狀況,所以說他們在做事的時候一定是小心謹慎的。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孩子為什麼會有逆反心理?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所以,不要動不動指責孩子是個「壞」孩子,青春期的大腦其實和我們成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因為前額葉沒有長好,讓青少年具備了做事不專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緒化等缺點,這是受生理發展局限的。不要認為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有意跟你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這樣就不會貿然批評孩子。
  • 延魯教育丨別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兒!試試這些方法去引導
    一般女孩在10歲前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叛逆厭學,甚至離家出走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
  • 孩子青春期「情竇初開」,家長堅持三步曲,避免孩子「偷吃禁果」
    除了心理變化外,青春期也是性意識覺醒期,孩子生理已經發育了,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但這個表現如果限於青春期,也不要大驚小怪。但青春期還有一大難題擺到了我們家長面前,那就是——早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春心萌動的時候,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奇、愛慕、崇拜的心理,導致了早戀的發生。
  • 到底該拿青春期的孩子怎麼辦?
    青春期是美好的,也是懵懂的。但是很多家長一提到青春期就想到自己的孩子,一提到孩子就不住的撓頭,更有甚者是談之色變。青春期很多孩子都是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反應激烈;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喜歡和父母對著幹;如果家長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成績下滑,厭學情緒嚴重,抗拒學習;情緒波動起伏大,容易跟其他孩子經常發生衝突。
  • 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所以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要留意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避免孩子因好奇、無知、衝動走向歧途。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
  • 不跟孩子較勁,需要的就是一轉念
    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又習慣了平常的日子,忘記曾經的傷痛,曾經的心焦,較勁又開始了……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那只能說明我們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跟孩子較勁,不可避免,但是在我們是心靈深處確確實實還是不想和孩子這麼較勁的。畢竟大人孩子都不高興,充滿負面情緒,而且孩子絕對是我們親生的呀,誰不心疼呢?
  •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引導
    「真是頭疼死了,不能打不能罵,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和他交流了」時常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還要在孩子教育上也要做的完美,很多的父母就非常的無奈,想要求助,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那。誰的青春不迷茫那,家長要端正面對孩子青春期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有些孩子還出現了青春期叛逆的行為,作為家長是一定要正確的疏導孩子,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所以,不要動不動指責孩子是個「壞」孩子,青春期的大腦其實和我們成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這是受生理發展局限的。不要認為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有意跟你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叛逆心理其實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
  • 和青春期的兒子的「戰鬥」感受
    今年以來,孩子開始脾氣見長,說話聲音提高八度不說,動不動房門一關,切斷和我們溝通的大門。於是我和孩他爸開始進入和青春期兒子的戰鬥裡,不是我出戰,就是他爸被挑戰,輪流上場,只有結果一樣:全都慘敗。我是學心理的,早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易激惹、會退行,但也沒料到會這麼強烈。面對人家孩子青春期的問題,我都清晰有邏輯,可是碰上自己青春期的孩子,自己還是不由自主深陷情緒起伏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