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父母做好8件事,平穩度過青春期

2020-11-13 神奇麻麻木小暖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段家長最害怕,也是全家人最難熬的時期,那就是青春期。

一夜之間,溫順聽話的孩子變得叛逆固執、敏感多疑、以自我為中心。多變的性格、不穩定的情緒,甚至上下起伏的成績,他們和父母的關係出現了極其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拒絕父母的嘮叨,想擺脫父母的管制。

把你的打探當做審問,認為你沒勁;

把你的關心當做嘮叨,覺得你太煩;

當你教育他,他會不耐煩地說「我知道該怎麼做,不要你管。」

當你想看看他在看什麼,他會馬上拒絕「這是我的隱私!」

當你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他會鄙視地說「我們這一代和你們不一樣了,你已經過時了。」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憤怒不已,青春期的家庭,家裡總是憋著一股氣,父母和孩子互相較勁,每天雞飛狗跳,上演著各種爭吵。

父母和孩子的矛盾越來越深,一言不合,孩子就逃課逃學、離家出走,跳樓自殺,整個家庭處於一種惡性循環當中家長苦不堪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提到青春期孩子的養育時,指出「孩子教育要分年齡段,不同階段的方法要不同,絕不能顛倒,總的來說,就是小時候鬥勇,大了就要鬥智。

青春期的孩子進入了一個從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重要過渡期。在這個時期,身體的飛速發育,思想的逐漸成熟,使他們認為自己已經不是懵懂的孩子,自我感覺已經「長大了」,他們期盼自我意識的獨立和自由,開始對這個世界進行自己的解讀。

強烈的自我意識,使他們對於「指教」式的教育非常抗拒厭惡,所以,父母要做,不是改變孩子,而是先改變自己的觀念和做法,選擇「鬥智」,李玫瑾認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做到這8點:

1、學會尊重孩子

父母習慣將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的「自我意識」出現井噴的狀態他注重隱私,希望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不願意再向父母訴說心事,開始和父母的關係出現了疏離,很多家長就接受不了,認為孩子有情況,早戀了,學壞了,於是偷看日記,查手機等情況就出現了。然而更糟的是,一旦孩子發現父母對自己的窺視,往往會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出現極端的行為。

所以青春期的父母,必須要逼迫自己學會尊重孩子,將孩子視作大人,一個和你平等的成年人,用和成年人相處的方式去和孩子相處,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

而這,是平穩度過青春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改變教育模式

如果說,青春期之前的父母是雙手拉著孩子成長,青春期之後,父母要學會放開一隻手,慢慢地,再鬆開兩隻手,只要在孩子後面看著孩子就好。

當孩子處於幼兒期和兒童期時,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噹噹,孩子的學習生活規劃得井井有條。

當孩子青春期時,家長就要讓孩子開始自己管理自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家長退一步,只要在孩子走偏的時候,及時引導;需要幫忙的時候,幫一下即可。

同時家長和孩子的說話方式也要注意,不要再使用「命令式」,否則只會引發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而是應該用和緩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3,讓他參與家庭事務,培養責任感

如果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你覺得他還小,擔心他做家務受傷的話,青春期之後的孩子,你就一定要讓他參與到家務中了。洗衣做飯,收拾房間,照顧寵物,關心家人,在家務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感恩的心。

同時家中的一些決策決定也要開始徵詢孩子的意見,購置物品、旅遊外出等等一些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參與操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規劃統計、決策領導等能力。

參與家事的過程中,孩子作為家庭一份子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強,他對父母的叛逆心也會相應地減弱。

4、多觀察孩子,從孩子身上改正自己

當孩子對你出現不尊重、反抗等情緒的時候一定是你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所以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的行為態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當遊戲規則改變,你也要學會改變,不要總讓孩子適應你,你也要學會適應孩子。

5、要關注孩子的朋友及其相關家庭背景。

一個好朋友,可以和你一同進步,而一個壞朋友,則可以將你拉入黑暗的深淵。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讓孩子學會選什麼樣的人做朋友。

鼓勵孩子廣交友,但是要告訴孩子選擇朋友的時候,一定要看好朋友的三觀、品質和德行,切不可與惡人同行。

同時也要默默關注孩子的朋友群,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

6、主動關注孩子的興趣,才能貼近孩子

教育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能感受到無法言喻的東西,就意味著他擁有深刻的思考能力。

教育專家陳美齡,非常注重孩子興趣的發展。她鼓勵孩子學習音樂,欣賞藝術,參加運動,鼓勵孩子多方面的發展。在這些過程中,孩子的上進心,忍耐力,領導力都得到了提高。

一個人的人格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而這其中大部分的人格,是由孩子在興趣中得到的。

鼓勵孩子培養興趣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興趣,取得更多和孩子一起的共同話題和愛好,這樣孩子才更願意與你交流,只有和孩子貼近,你才能更好地把握孩子的成長。

7、信任孩子,閉上嘴邁開腿

鄭淵潔老師在談到家庭教育時,曾說「父母要學會閉上嘴,邁開腿,走出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敏感的青春期,嘮叨只會讓關係越來越糟糕,所以,父母的任何一句話都不如榜樣更有效,去做一個優秀的人,影響孩子。

8、多用鼓勵教育

雖然青春期的孩子會自我膨脹,但同時這也是一個自我懷疑嚴重的階段。父母在這段時期,要學會少批評,多表揚,少洩氣,多鼓勵的方式。

多對孩子說「我愛你」,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支撐;

多對孩子說「我為你驕傲」,以此來激勵孩子更加向上;

多對孩子說「你能行」,讓孩子看到父母的信任,才能更有勇氣去挑戰艱難險阻。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愛。

心理學家喬希.西蒙說「每個孩子距離成功,只差一個有愛心的成人。」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最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安全度過,你將會收穫一個省心自律的孩子;如果處理不好,不但孩子會變得叛逆離心,家中將長期不得安寧、雞飛狗跳。所以家長務必重視,不要用蠻力,而是用巧勁兒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個平和的青春期。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不改變以前的習性和慣性去控制孩子,沒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李玫瑾曾在文章中寫道: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首先,父母要改變你的教導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這個講座是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在浙江省寧波市向上千名觀眾開講的《家庭的心理撫養》。快來看看為您進行的摘錄與整理吧,聽李玫瑾教授都談到了什麼。 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這個講座是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在浙江省寧波市向上千名觀眾開講的《家庭的心理撫養》。快來看看小編為您進行的摘錄與整理吧,聽李玫瑾教授都談到了什麼。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
  • 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太重要,家長一定要注意4件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在浙江寧波的《家庭的心理撫養》演講中,就曾說到了孩子青春期的重要性。如果在這一個時期能把握好這四件事,孩子和家長都受益匪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認真看。家長要學會將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表面上放手讓孩子獨立,從事事跟在孩子後邊催促,到讓他自己決定,叮囑他需要幫助,可以和家裡說,告訴孩子:「你長大了」。
  • 孩子青春期是父母「災難期」?如何做才能和娃一起平穩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是我們人生中的必經階段,都說青春期是孩子最叛逆的時候,這話確實非常客觀,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簡直分分鐘都能讓父母崩潰。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青春期也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讓人懷念的瞬間。
  • 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如何平穩度過?
    家長的更年期,遇上孩子的青春期,是親子雙方都很棘手的問題。如何使家庭平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家長了解孩子是一個重要的前提。青春期是人大腦發育的又一個高峰期,為了孩子有更好的身心成長,家長需從安全、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等方面滿足孩子的需要。而愛是一切的根本,要在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充盈的愛,給予他們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和良好的親密關係。青春期會有很多明顯的生理變化,也會有很多的第一次,這些都是美好的成長裡程碑,家長應該主動為孩子送上一份祝福。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 家長要做的8件事
    ,家長要做到8件事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那時候在央視《今日說法》節目,我和這位媽媽有一個連線,媽媽問我怎麼辦。
  • 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
    導讀: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我可以。不用擔心你。」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於是,青春期對父母反抗的本能和父母對青春期的無知出現了激烈的衝突,這往往也是造成親子關係矛盾的根本原因。圖片來自《小歡喜》王佔郡院長指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角色要從管家變成顧問。」所以,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首先要找到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法!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
  • 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父母一定要知道
    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長6到11公分,說話的聲音也有變化。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優質講座,它是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在浙江省寧波市向上千名觀眾開講的《家庭的心理撫養》。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
  • 李玫瑾: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學會閉嘴
    與其一張嘴就讓孩子厭煩,不如學習一下和青春期的孩子愉快相處的技巧吧。
  •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請注意這8件事,太重要了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
  •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李玫瑾:教育趁早,青春期能少說就少說孩子的教育是一門仍需討論的問題,擅長解決教育類問題的李玫瑾教授,在《孩子在青春期變得叛逆,不愛聽父母嘮叨,老和家裡人唱反調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12歲之後,就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的階段,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的話沒辦法像小時候那樣多了,能少說就少說一些,多給孩子一些自己成長的空間,在必要的時候再進行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