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本留言日曆的小視頻暖到淚目。
80歲老父親在養生日曆上為55歲的女兒寫下留言,字裡行間愛意滿滿:「你腸胃不好,少吃辣」「你手受過傷,小心提重物」「今天是妞妞的生日,也是你的受難日,你做媽媽25年了,但你永遠是爸媽的囡」……
走過半生,仍能收到父母如此充滿愛的留言,何其珍貴!
這讓我不由想到前幾天看的另一個視頻:96歲老母親給76歲兒子包蒸餃,59歲小兒子調侃哥哥是最老的「啃老族」。
網友稱之為「最牛的炫富。」
的確,二十幾歲時年少輕狂,一心想去外面闖蕩,追逐遠方的萬丈霞光。可隨著年紀增長,在外面經歷了風雨、挫折和彷徨,才發覺,最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安穩的避風港——一個無需任何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
而那個地方叫做「家」,守在那裡的人是「爸媽」。
正如網上流傳很廣的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漸漸我們終於明白:無論走出多遠,父母都是永遠的依靠,最後的退路。
父母老了,但仍想做你的英雄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小王跟親朋好友借了76萬炒股,一朝被割了韭菜,全賠了進去。為了躲債,他離家出走,音訊全無。當時,年過六十的老母親默默地扛下了所有債務,歷經10年把錢還完。
多少個半夜,家門被人毫無顧忌地拍響;多少次,家門口被人噴上催債的大字,10年的心酸被三言兩語略過。如今,七旬的老母親只有一個心願:
兒子不要怕,債務媽媽都幫你擺平了,安心地回家吧!
這位本該安享晚年的母親,用柔弱的身軀扛下兒子的債,在風雨中為他守住一個家。那花白的頭髮不只是歲月風霜,更是一個英雄散發的愛之光芒。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一種人,他們的愛不求回報,也不會因為距離和歲月而消磨。這就是父母。無論年歲幾何,他們都想做兒女的英雄。若做不到,他們反而會自責。
一個貼吧上曾記錄著這樣一位爸爸:
樓主的父親是癌症晚期。去世前,他在病床上很愧疚:「我浪費家裡的錢了,你們打我吧。」
兒女們哭著搖頭:「我們心甘情願的,怎麼會打你?」
父親聽後說道:「既然你們不打,我就給你們笑一個吧!」於是,他忍著疼,用盡全身力氣擠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看到這裡,眼睛不禁溼潤。父母給子女當了大半生的英雄,晚年卻會為花錢治病而心生愧疚。
他們小心翼翼的背後,是無法繼續做兒女的英雄的不甘和慚愧。
父母之所在,就是大本營
有一件特別印象深刻的事:
中學時,一個同學家裡非常困難,父親去世,母親癱瘓在床。一家人的生計全靠低保費和他課外撿瓶子賣破爛的錢,還有街坊四鄰的接濟。
一次,母親為了不拖累他,喝農藥自殺。幸好被鄰居發現及時,搶救回來。回家後,他在母親面前大哭,讓她不要再做傻事。母親說:「沒了我,你能過得更好。」同學哭得更傷心了:「沒了媽,我就徹底沒家了!」
這段對話被鄰居聽到了,用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慢慢也在整個村子傳了開。小時候,不太懂;越長大對此越有體會:父母在,心就有停泊的地方。無論在外面混得好壞,都可以無條件回家。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鬧得兵荒馬亂。所有的珍惜和心意讓人越發感動。
五六月份時,由於業務周期較緊,我們加班特別嚴重,經常到晚11點多。這時,我跟爸媽抱怨:「太累了,每天睡眠都不夠。」
我以為他們會說年輕拼一拼有什麼?結果,我媽說:「太累的話,咱就不幹了。換個輕鬆點的,或者回家歇一年,爸媽養你。現在什麼都不比自己重要,我和你爸就希望你身體健健康康的,每天開開心心的。」
那一刻,突然淚如雨下,所有的委屈和不平似乎都一掃而光,整個人充滿了能量。再也沒有害怕和彷徨——該拼時就努力拼,撐不下去了,大不了我回家。
我們會習慣性焦慮,擔心自己不夠好,擔心錢賺的不夠多……但有父母在,心裡總有一處安寧。因為他們會無條件收留你,在他們面前你可以永遠做個長不大的小孩。
父母步履蹣跚,記得等等他們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哪一刻你發覺父母老了?」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說道:
「我爸一直用著老年機,只能接打電話。過年回家時,發現老爸很羨慕別人用微信聊天,看小視頻,我就給他買了一臺華為麥芒。他非常開心,立即就給新手機辦了張新卡。
後來有一天,我給老爸打電話,一直沒人接。晚上,老爸用舊手機給我打了回來,說『兒子,新手機怎麼接電話呀?我想接,按不住,白天怕你忙,沒敢打回去。』
我在電話上給他指導,心裡卻是一陣酸澀。原來,父母在我不經意的時候,默默地老了。」
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習慣朝前奔跑,唯恐自己被時代落下。可匆匆的步履使我們忘了,還有那麼兩個人,他們守在慢悠悠的時光中,步履越來越蹣跚,被遺落在身後。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所謂父母,就是那個不斷對著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的人。」
他們用青絲換白髮,用盡心血把兒女養大。正如歌詞唱的那樣:「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可年老的父母卻不願發出一聲呼喚,唯恐耽擱孩子前行。他們把自己放得卑微再卑微,哪怕忍著傷痛,也要回一句「家裡一切都好」,只怕自己會成為子女的拖累。
都說「父母是演技最好的騙子」,而很多孩子就粗心大意地成了傻子,父母說的,他們都信了。
在開篇那個愛心留言日曆的小視頻最後,主人公說:一次本該去看望父母的機會,因為要照顧家裡的小孩,她就表示先不去了,下次再去。
可是,父母的人生還能等多少個下次呢?
儘管歲月悠悠,可來日並不方長。我們不妨讓自己慢下來一點,等等父母,多陪陪他們。
前途只要努力總能爭取到機會,但愛經不起等待!
希望遠走高飛的孩子,記得轉身落地,多給父母幾個愛的擁抱,讓他們守望的背影不再孤獨;也祝願所有年老的父母都能成為被寵愛的「老小孩」,快樂安康!
我是@慢走漫讀,喜歡讀書,熱愛生活,每天跟你分享一點新鮮事。喜歡文章的話,就點擊關注吧!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和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