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出現結巴的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口吃。劉女士就常常對於自家孩子結巴這個習慣感到非常苦惱,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經兩歲多了,基本上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完整的說出一句話,可就是有一個習慣一直改不過來就是結巴,而且上了幼兒園之後,周圍的小朋友都因為他結巴這個習慣嘲笑他,導致孩子就更不敢開口說話了,因此劉女士感到非常苦惱,前思後想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孩子結巴的習慣。
口吃這種現象常見於三歲以前的寶寶,有的甚至在五、六歲都還會出現。一般表現為語句的中斷性和語言的重複性。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因為這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這個現象。
那麼我們一般造成孩子說話結巴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有以下幾點:1、家長對於寶寶說話的要求太過於嚴格,導致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非常害怕出錯,久而久之形成結巴。2、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模仿了身邊有結巴習慣的人的說話方式。3、有的結巴是有家族基因的影響的。
那麼當我們遇到小孩子說話,有結巴現象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去幫助孩子糾正他的說話方式,恢復正常的說話方式呢?要怎麼樣去正確引導孩子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呢?
如果父母或者是身邊的家人,對於孩子誰說話的要求太過於嚴格,或者太過於心急。又或者身邊的人經常嘲笑他說話的方式,那麼孩子說話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的焦慮,非常害怕自己說錯,從而形成結巴的現象,當孩子已經出現結巴的現象的時候,家長不要大聲的呵斥孩子,也不要笑孩子,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學家長說話,慢慢的糾正過來,同時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口腔肌肉的訓練,幫助孩子更好的學會如何利用口腔去發音。另外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彈舌的訓練,這樣也會幫助孩子,更快的發展他的語言能力,家長一定不能心急,這個時候應該給更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愛心。
儘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到有結巴習慣的人。特別是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1~3歲是孩子形成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的語言能力的形成通常是通過耳朵去聽,眼睛去看,模仿大人說話的口型,從而去形成的語言能力,如果孩子長期接觸有結巴習慣的人,那麼孩子就會學習到他說話的方式,從而形成結巴的習慣,因此我們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應該儘量避免讓孩子接觸有結巴習慣的人,這樣孩子才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形成結巴的習慣,如果孩子已經形成結巴的習慣,我們也要儘量避開讓孩子接觸有結巴習慣的人,因為如果孩子長期接觸有結巴習慣的人,孩子的說話方式就很難改變過來。
如果是因為家庭遺傳因素而導致的口吃,家長也不必過於緊張,孩子結巴的習慣是可以糾正過來的,我們必須要給孩子多一些耐心,讓孩子從小就把這個習慣改正過來。
最後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幫助孩子減少因為結巴而形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維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孩子結巴的現象有所改善的時候,家長必須馬上給予孩子一些鼓勵,這樣才能讓孩子能夠有自信心去戰勝口吃這個習慣。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孩子,可以有能力改掉這個習慣的。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只要家長加以去引導孩子,他就一定可以改掉結巴這個習慣。一定要記得以引導為主,千萬不能呵斥孩子,越呵斥孩子,孩子只會學越學不好。孩子一定是在充滿愛和鼓勵的環境下面才會更加茁壯地成長,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應該充滿耐心。相信你自己,也相信你的孩子。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