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 媽媽別擔心,教你訓練孩子流暢表達的方法...

2020-12-23 孕育學

「咦?怎麼孩子最近說話經常卡卡的不流暢?有時提醒他先想好再慢慢講,反而造成他緊張,容易支支吾吾……其實父母要以耐心和正向的態度引導孩子表達,便能有效改善口吃症狀,培養出說話流利的孩子。」

孩子口吃常發生在什麼時候

任何年紀都可能出現口吃,但幼兒發生年紀主要在早期約30~36個月和6歲之前,發生率為1~7%。之所以好發於2歲6個月,乃在於此階段兒童急速發展辭彙,開始學習敘述完整的句子,若加上家長特別注意孩子的語言發展,即會覺得他表達時容易結巴。其實,成人說話有時也會出現口吃現象,但成人有自我監測的功能,反覆出現結巴時會進行修正,因而讓聽話者沒有發現,自己就不會感到緊張。

從性別來看,男性發生口吃比率較女性高,男孩與女孩的比例約為2:1~4:1,隨著年紀的增加,比例會越來越懸殊。至於男生比例高於女生的原因,不外乎三個,包括女生自發性恢復較高、男生生活壓力比女生大,以及在生物的設計上,男生比女生容易出現語言問題,可能受到性別相關的遺傳因素影響,不過,目前尚未被證實。

孩子說話結巴的原因

造成口吃的原因多重而複雜,列出以下常見因素。

大腦運作與口語表達不同步

孩子說話結巴,有專家認為大腦運作與口語表達未同步,即語言能力與思考能力還無法一致。

遺傳

若雙親有口吃,子女口吃的機率約60%;雙親只有1人為口吃者,子女口吃的機率則約40%。若父母的口吃情況持續到成人時期,易造成孩子模仿、養成習慣,在臨床上發現患兒因為父親有口吃情況,影響他的表達不流暢。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口吃的患兒也許就是家裡較多親人有口吃現象。

另外,醫學研究指出,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同時罹患口吃的機率較高。也有研究表示,一等親之內,例如:爸爸是口吃者,會增加孩子口吃的可能性。若為旁系血親,則影響不大。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高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較高、對孩子採取嚴厲的教養方式,易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增加口吃的機率。

內在情緒受挫

口吃可能是孩子內在情緒受挫的外在表達方式,演變成「心因性」的口吃。尤其是家長特別在意孩子的表達,時常嚴格矯正語言,恐造成自信不足,還沒開始說話就覺得恐懼,因為緊張而造成口吃。

學說話,未受到正向鼓勵

孩子在表達時,未得到正向鼓勵,例如:家長常質詢孩子「一句話怎麼想那麼久?」或不耐煩打斷孩子的談話,要求他「先想好再講」等,讓孩子產生畏懼,講話更容易結巴。

社會文化影響

除了受到遺傳、教養等因素,父母的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流暢度。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社會地位中上程度的家庭,口吃發生率較高,可能是父母對孩子表達的要求較高或期待孩子有成就,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另外,還有文化因素,像是高競爭的國家或強調語言正確率的社會,口吃的發生率會較高,因孩子邊說話必須邊思考正確的說法,提升口吃發生率。

孩子口吃常見的特徵

孩子在敘述表達時,經常一句話要重覆好幾次或中斷不流暢,即是口吃。多數的口吃現象會交替出現兩種以上的特徵,以重覆、停頓、拉長最為常見;至於幼兒階段的言語不流暢,則以重複字為多。除此,還有哪些是常見的明顯特徵?

重複音節或單字

講話時經常重複部分的音節,例如:「ㄨ…ㄨ…ㄨ…我想吃點心」,或者重複單字,像是「我…我…我想吃點心。」

重複片語

孩子在敘述時,經常重複某個詞彙,例如:我要…我要…吃餅乾,甚至有孩子會修正不完整的句子或片語,例如:我昨天上…上山,當孩子發現自己將「上學」說成「上山」,就會自動修正,因而出現重複片語的情況「我昨天上…上學…上學。」

延長音

說話時延長語音或單字,雖然不重複字音,但句子拖很長,才帶出下一個字,舉例:我今天早上(「上」的音拉長)…吃了1片吐司。

停頓

孩子說話時,突然中斷、停頓,仿佛哽住,並明顯發現在用力呼吸、試圖表達,例如:「我不喜歡妹妹,她…都…搶我的…玩具。」這可能在尋找適當的辭彙和句子。

插入語詞

表達時會在句中插入不相關的聲音、音節或單字,例如:「啊!我媽咪說…」、「我想『嗯』…吃點心」,甚至在每個句子的句尾加個「之類」的詞彙也屬於插入。

孩子口吃怎麼矯正

正常來說,口吃的自我恢復率滿高,但如果持續6個月以上、6歲以上仍未改善,或者孩子意識到自己有口吃問題,建議帶孩子至醫院評價、治療,尤其是孩子從小明顯口吃,應該儘早評價,家長較能懂得如何教養、引導孩子。再者,由專業語言治療師指導家長與孩子的正確應對方式,可減輕孩子緊張、焦慮,家長也無須擔心。若孩子在6歲後才出現口吃,可能是壓力或其他因素造成,不全然是語言發展過程的正常現象,畢竟孩子6歲之後,語言發展應已非常完整,最好儘早進行完整的評價,甚至治療。

當明顯察覺孩子的言語表達不流暢、容易結巴,可從心理及語言訓練進行雙重輔導,助於自發性的恢復,具體方法供父母參考。

孩子意識到口吃,帶他就醫評價

一般而言,孩子對於自己講話不清楚或出現口吃多半沒有自知、不具概念,也不懂得判斷,通常是家長告訴孩子「講話講清楚」、「先想過再講」,孩子才會逐漸意識到,因此,當孩子開始察覺自己講話會結巴,甚至開口前就會感到緊張或挫折,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評價,幫他找尋適當的矯正方法。

聆聽表達內容,而非著重表達方式

孩子在闡述事情時,家長應聆聽他所想表達的內容,而非著重表達的方式。至於他的詞彙是否運用得當、發音是否清楚,並不是很重要。

與孩子說話時放慢速度

幼兒會以大人的說話為標準,當父母的講話速度快,孩子與父母的談話速度自然會變快。反之,父母講話速度慢,孩子也會跟著將速度放慢,如此才能讓小孩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了解、整理大人想傳達的信息。

提供沒有競爭、幹擾的情境

提供幼兒沒有競爭、幹擾的情境進行溝通,別輕易讓小孩進入群體生活,一下他要聽這個孩子講話,一下又他要與另一個孩子對話,當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流暢時,易造成他緊張,讓他感覺環境具有競爭性。

溝通時,降低孩子的壓力

與孩子溝通時,儘可能降低他的壓力,例如:家長不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者問了之後要求孩子馬上給答案。父母應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回答第一個問題,再接著詢問第二個問題。

記錄孩子講話的順暢性

即使孩子表達狀況時好時壞,建議家長觀察、記錄孩子在語暢(講話順暢度)的循環性,製造並增加語言流暢的時機。

觀察影響語言的因素

仔細觀察、了解影響孩子語言的因素。例如:孩子平常對話都很順暢,但也許遇到陌生人講話時會結巴;他沒有看某部卡通,當同儕在討論內容時,由於話題對他而言是陌生的,因而不知該做何響應;當大人在談所得稅等複雜名詞時,孩子在表達可能會出現結巴現象。

了解環境、文化產生的影響

了解環境與文化,以及隨之產生的競爭力、時間壓力、興奮度,甚至孩子進入新環境面對不熟悉的人,都會影響他的語言表達。

重覆孩子的話

等孩子講完後,父母可重述他的話,確定了解他的意思。如果孩子表達不清楚,例如:看到一臺紅色汽車,孩子結結巴巴說著:「那是一…一臺…臺紅色的汽車」,這時家長不妨輕描淡寫的複述他的話:「你說那是一臺紅色的汽車喲?對耶,那是一臺紅色的汽車。」代表已經了解孩子的意思,家長亦可用較為緩慢的講話速度響應,讓孩子學習、模仿,如此孩子的心情也會較放鬆。

不要刻意關注

每當孩子開口講話,家長便緊迫盯人的注意,容易在無形中增加他的壓力。若剛好孩子出現講話不流暢的情形,父母也別不斷提醒:「放輕鬆」、「慢慢講不要急」、「想好再說」……雖然父母覺得自己是好意,但容易造成反效果。

不要批評或糾正

別在別人面前談論或批評孩子:「你看,他講話結結巴巴」,或者拿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妹妹的年紀比你小,卻比你會講話」…這會讓孩子成為被注意的焦點,而且是負面聚焦,易讓孩子產生沮喪和挫折的情緒。

別幫孩子粘貼「口吃」標籤

父母別對孩子說:「你看,你講話支支吾吾就是口吃」,隨意幫他粘貼標籤,恐讓孩子心生自卑,消極的認為自己的表達能力很差勁。

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當孩子講話不斷重複音節或單字時,別打斷他,儘量讓他完成句子。另外,當孩子的句子處在停頓或拉長的狀態時,也別直接幫他接話:「是不是這個?」、「是不是那個?」也許他已經想好要怎麼說明,可是家長的做法卻打斷他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不要模仿或取笑

別模仿或取笑孩子說話的毛病,有些孩子在表達時,由於結結巴巴,感到不耐煩的家長會模仿他的說話行為,甚至取笑孩子:「等你講完一句話天都黑了。」也許家長認為這樣會刺激孩子努力學習,但其實是為極不恰當的做法。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結巴了怎麼辦?三招教你輕鬆來化解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一向說話很流利的孩子,突然說得磕磕絆絆了。聽著她說:「我我我...」就是「我」不出來的時候,媛媛心裡別提多著急了:一方面孩子現在上幼兒園了,擔心她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也這樣,被同學們笑話;另一方面,更是擔心孩子真結巴了,那可就糟糕了。孩子是真的結巴了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爸爸媽媽要不要進行幹預矯正呢?
  • 孩子說話結巴該怎麼辦?家長該如何糾正?
    一發覺孩子說話結巴,很多的家長都是很擔心,擔心孩子長大後怎麼辦?不用急,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糾正孩子說話結巴的方法1、唱歌朗讀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讀課文時並不口吃,這是因為這種語言活動中的節奏感所致,所以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唱唱歌,背課文等等,說一些有節奏感的話語,可以先以這樣的節奏說話,然後慢慢的過度到正常的說話。
  • 寶突然變成小結巴,經歷「口吃階段」,這樣引導讓娃流暢表達
    寶寶突然結巴是口吃麼? 5歲之前的寶寶,很容易出現語言表達不流暢的狀況,3歲的孩子處於一個語言過渡期尤其容易磕磕巴巴的說話。 孩子為啥說話結巴 爸爸媽媽可能會很好奇,既然不是口吃,為什麼孩子會突然開始結巴?第一個反應可能和雪兒媽媽一樣:「這是和誰學的?」
  • 孩子說話突然「結巴」,要幹預麼?語言專家:這四種情況需注意
    於是回去糾正孩子,或者感到深深焦慮,覺得娃會不會是「口吃」了。正好鏘寶也進入這個階段了,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寶寶突然結巴是口吃麼?5歲之前的寶寶,很容易出現語言表達不流暢的狀況,3歲的孩子處於一個語言過渡期尤其容易磕磕巴巴的說話。
  • 3歲孩子說話突然「結巴」,媽媽著急送醫,醫生:正常現象
    鄰居的兒子宇宇兩歲多就說話很流利了,可今年3歲的宇宇在前段時間突然間就結巴起來,本來鄰居以為孩子的結巴過一兩天就恢復正常了,但是過去了一個星期,宇宇說話孩子結巴。鄰居擔心是由於孩子的嗓子出問題了才導致結巴的,於是鄰居就急忙帶著孩子去到醫院檢查。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劉女士就常常對於自家孩子結巴這個習慣感到非常苦惱,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經兩歲多了,基本上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完整的說出一句話,可就是有一個習慣一直改不過來就是結巴,而且上了幼兒園之後,周圍的小朋友都因為他結巴這個習慣嘲笑他,導致孩子就更不敢開口說話了,因此劉女士感到非常苦惱,前思後想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孩子結巴的習慣。
  • 這樣做孩子竟成了真「結巴」?簡單4招,讓孩子流利說話
    口吃的孩子會經常遭受到周圍夥伴的嘲笑,可以發現大部分這樣的孩子性格比較孤僻、內向,沒有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說話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更容易被排斥,形成惡性循環。為什麼孩子說話會結巴?1)幼兒發育的正常現象寶寶在牙牙學語的年齡說話多少都會有些結巴,孩子雖然有很強的表達和表現欲,但掌握的詞彙量有限,說話跟不上思維的變化。
  • 孩子說話突然結巴,父母先別著急打罵,搞清楚這點很重要
    每次說話,尤其是說到「我」、「你」的時候,都會重複好幾次,例如「媽媽,我……我……我昨晚做了個夢」。淘爸開始有些擔心,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冷靜分析了一下,覺得不用擔心。一,我們家族裡沒有說話結巴的人,所以不存在遺傳;二,身邊也沒有說話結巴的人,所以孩子沒有模仿對象。我告訴淘爸不要擔心,應該只是階段性的,之後會好起來的。然後我也翻閱了很多的書籍,發現這確實是正常現象。
  • 五歲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孩子結巴怎麼糾正
    最近不少家長火急火燎地來諮詢:我家孩子才3、5歲,怎麼好端端的就口吃了?五歲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孩子結巴怎麼糾正幾乎10個家長有9個都這樣,在發現孩子口吃的時候表現的十分急躁,生怕孩子口吃一輩子。好好說話想讓孩子不口吃,家長先要好好說話。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說話又快又急,孩子為了跟上父母的語速,就會去模仿,但是兒童的語言能力跟成人完全不在一個檔次,這種模仿就容易造成孩子口吃。
  • 孩子突然說話結巴是口吃?不,只是娃思維的速度超過說話的速度
    很多家長曾反映過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學會說話後的不久出現了口吃現象,原本說話很順溜的孩子突然會反覆吐字,表達不流暢。既然是很多家長都反映的狀況,那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其實這是眾多寶寶可能在成長中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表示十分的焦慮,害怕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表達上。
  • 孩子說話結巴,千萬不能打罵。
    我自己的孩子兩歲,有一次抱著一個毛絨玩具去外面的水池洗,把電池弄壞了,被他的小叔一頓打。從那以後他就結巴了,而且非常嚴重。現在來談談我是怎麼治好我兒子的結巴的: 第一,我並不會因為孩子說話結巴,就不讓他說話。很多時候他一緊張就會說話結巴,比平時還要嚴重。比如說,外婆,他說,外 ——外——外——外婆。當時心裡也著急,我還是聽他先把話全部說完。先肯定他說的意思再給他重複一遍。
  • 為什麼孩子學結巴的人說話,以後變成了真結巴?碰到了儘量遠離吧
    記得看一個綜藝臺的表演,一位魔術師表演的魔術行雲流水,水平非常高超,可是主持人採訪他的時候,他卻不會說話了,一句話說了老半天,臉都被憋紅了,後來才知道他說話有點結巴,也就是俗稱的口吃,因為這個毛病讓他非常自卑,也讓他的父母非常氣憤,原來,他從小說話並沒有口吃的毛病,說話很流暢,可是他有個叔叔覺得好玩
  • 孩子說話會結巴,是口吃嗎?家長該如何做?
    相信對於眾多爸媽而言,關注孩子開口說話、語言表達是育兒上的重點,如果孩子說話吐字不清、表達斷斷續續、語言表達不流暢,這都會讓做父母的心頭一緊,甚至開始懷疑自家的孩子會口吃。在一般情況下,孩子在成長階段2-3周歲時,會有一段時間出現說話結巴的現象,尤其是當說短語過渡到說句子的這個期間,結巴是因為孩子的大腦搜索並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功能在同步運行,在不懂得言語主謂賓的情況下,出現結巴、詞語次序顛倒都是很正常的情況,畢竟孩子說話都是先模仿大人的。
  • 3歲的孩子突然口吃了怎麼辦?你需要了解這些
    前幾天接到閨蜜電話,言語中明顯帶著焦慮的情緒,「我兒子最近突然說話結巴,總是我……我……我……半天說不出來一句話。我好著急,就想糾正,可是越糾正越嚴重,怎麼辦啊?」閨蜜兒子快三歲了,之前說話一直流暢,最近突然口吃,全家很擔心很著急。
  • 3歲的孩子突然口吃了怎麼辦?你需要了解這些
    閨蜜兒子快三歲了,之前說話一直流暢,最近突然口吃,全家很擔心很著急。一整天都避免說話,晚上睡前一個人默默練習,「我不是結巴,我會喊媽媽,媽媽這樣,嗯。」這表示我們經過大腦和嘴巴的努力,又能說更高級的話了,媽媽小時候說話也這樣,這是好事啊!」
  • 孩子說話結巴,找準原因是關鍵?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齊齊的媽媽最近很苦惱,兩歲半的齊齊說話總是有點結巴。家裡人聚餐的時候,一個長輩說,孩子這樣說話可不行,趕緊幫孩子改過來。但是齊齊媽媽越是讓孩子注意點,別那樣說話,反而感覺孩子結巴得厲害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說話有點結巴的孩子還是挺常見的。結巴,也叫口吃,就是說話不流暢,聲音、音節或者單詞不由自主地重複或延長,講話的時候頻繁出現遲疑或者停頓。不僅聽者彆扭,說者也會著急尷尬。
  • 教孩子說話時注意這5點,不然未來說話結巴的機率大大增加!
    「媽媽,我,我,想......吃,那,那個」寶寶總是說話卡頓,一句流利的話說不出,支支吾吾大半天。出門遇見同齡的別人家孩子妙語連珠,自家孩子卻說話磕巴;孩子一說話就緊張,引起周圍人的嘲笑;全家人輪流急忙「糾正」,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這以後可怎麼辦?
  • 孩子說話比別人慢,家長擔心是沒用的,用這些方法幫助孩子
    許多孩子在一到兩歲的時候學習和使用大部分的詞彙。我相信家長在這個階段也會有明顯的進步。如果孩子的進步很慢,父母也能感覺到。父母不應該太擔心,語言的發展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非常的重要,父母們必須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 3歲寶寶說話結巴,被診斷語言障礙,我用1招讓孩子口齒清晰,打臉眾人!
    「媽媽,我我··吃··瓜瓜··好 好吃··」 「這孩子是不是結巴?」 不知道這是第幾次被身邊的人說我孩子結巴,我想衝上去抓住她們,說我孩子是正常的。
  • 一緊張就結巴,孩子為什麼會「口吃」?正確糾正的5個有效辦法
    1、遺傳方面「口吃」的家族發病率可達50%左右,所以,有專家認為說話「結巴」跟遺傳基因有一定的關係。而孩子口吃,很大一部分是由於語言學習環境較差,如家庭成員方言複雜、父母口吃或語速太快、說話含混不清導致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難以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