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張就結巴,孩子為什麼會「口吃」?正確糾正的5個有效辦法

2020-12-23 哈囉寶貝

強強5歲了,身體一直都很健康,但強強媽最近發現孩子似乎有點口吃,特別是做錯事教育他的時候,為了給自己辯解,有時候一個字就要憋好幾次。家裡也沒有人有口吃的毛病,而且小孩子是最近才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孩子一緊張就結巴呢?

關於孩子的一切,家長們都十分關注。如果小孩子突然出現「口吃」的問題,相信沒有哪位家長能泰然處之。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糾正,我們首先要了解造成孩子「口吃」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

1、遺傳方面

「口吃」的家族發病率可達50%左右,所以,有專家認為說話「結巴」跟遺傳基因有一定的關係。而孩子口吃,很大一部分是由於語言學習環境較差,如家庭成員方言複雜、父母口吃或語速太快、說話含混不清導致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難以模仿。另外,有數據統計發現,大多數口吃患者多為左撇子,所以,口吃可能跟大腦的優勢側有關。

2、精神因素

除遺傳因素之外,精神方面的影響是導致小孩口吃的另一主要原因。有的孩子因為受到家長、老師或周圍人的嚴厲呵斥責罰,精神上突然受到強烈刺激,由於這種恐懼情緒或驚嚇很容易導致孩子後天「口吃」。

3、先天發育

資料顯示,「口吃」的兒童還可能跟先天發育有關。如果媽媽在妊娠期患上了妊娠毒血症或其他傳染性疾病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繼而累及孩子的言語功能。

4、其他因素

孩子口吃除了遺傳和疾病因素之外,有研究發現,大多都是由於心理問題。如強行糾正孩子的左撇子可能會導致口吃;家庭成員的方言太複雜或孩子學語期間語言太過混亂、說法不一可致口吃,另外,有的孩子思維轉速很快,但口齒表達能力卻跟不上,因此就容易出現「口吃」。

小孩說話結巴應如何糾正?

① 切勿嘲笑

孩子有「口吃」的問題,經常有大人甚至是家長會以學孩子說話來取樂,這對孩子的語言功能是特別不利的。父母應正視孩子的不足、切勿嘲笑、耐心引導。孩子被「哽住」的時候可幫助孩子儘快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來表達,說得好的時候要及時表揚鼓勵。

② 朗讀唱歌

有的孩子口吃,但唱歌或朗讀課文卻順溜得很。這是因為說話和朗讀唱歌的語言節奏有很大差異。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陪孩子一起唱歌、背誦課文、講故事,讓孩子自己掌握語言的節奏,通過孩子的優勢樹立的自信再來更正日常對話中的不足,每天進步一點就好!

③ 緩慢對話

孩子口吃,父母應提醒孩子慢慢講,儘量把語速放慢,特別是第一句話或開頭的第一個字,一定讓孩子足夠滿,想好了再說。家長跟孩子對話的時候不要隨意插話,應耐心傾聽,等孩子說完了再回應。跟孩子對話的時候儘量用孩子剛剛使用過的詞語,讓孩子逐漸熟悉詞語的使用和組織。

④ 節拍訓練

孩子說話口吃,爸爸媽媽跟孩子對話的時候可以試試給孩子打拍子,打一拍說一個字,也可以配合節奏感強烈的音樂來給孩子伴奏。節拍訓練對口吃的孩子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些經常「卡殼」的詞語,通過節拍訓練孩子下次說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⑤ 角色扮演

有的孩子日常對話不順暢,但模仿動畫片中的人物對話或自言自語卻很好,說明孩子在不留意自己講話的時候能流暢表達。家長可以試試讓孩子扮演自己熟悉的「角色」說話再逐漸轉換為日常會話,「口吃」也就得到矯正了。

本文小結:

如果孩子有「口吃」的問題,爸爸媽媽擔心在所難免,但一定要及時引起重視,通過適合孩子的訓練方法,相信一定能擺脫「口吃」的困擾。如果「口吃」是由於疾病方面的影響應儘早帶孩子就醫。

---------

關於孩子「口吃」,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孩子怎麼突然「口吃」(結巴)了?
    「結巴」在醫學上被稱為「口吃」,多見於2~5歲,語言處於快速發育期的寶寶。口吃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醫學問題,屬於言語流暢性障礙的範疇。但緊張和興奮會加劇這種說話困難,如果不及時回應,給予正確的「處理」,長此以往,就可能發展為口吃。不過,大部分寶寶都可以通過自我調整,靠自己解決說話困難的問題。
  • 孩子結巴口吃,需要幹預嗎?
    大部分學說話的孩子都要經歷結結巴巴這一階段,因為腦子裡組織語言的速度趕不上說話的速度,尤其一著急,結巴的更加厲害。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年,主要看孩子學說話的速度了。有的孩子在學會說話之後,會突然出現開始結巴的的現象,這種現象不算少見,我見過的例子裡大概有一小半出現不同程度的結巴階段,一般會出現在比較愛著急或者愛表現的孩子身上。
  • 孩子為什麼會口吃?孩子有口吃時,這些事情家長要注意
    豆豆一家人為了幫忙改掉口吃的這個壞毛病,連續幾天都對豆豆進行教育糾正,可是豆豆就是回不到原來流利的時候。豆豆媽很不明白為什麼豆豆突然變口吃了,這讓豆豆媽一家人都非常著急,為孩子擔心。就像前面文章中的豆豆媽,雖然因為著急關心才和豆豆說:「別著急,慢慢說,不準結巴。」當時可能豆豆媽並沒有呵斥寶寶的念頭,但是這種下意識催促的言行也會加劇豆豆的心理負擔,但寶寶因為膽怯和緊張更加說不出想說的話來了。
  • 口吃結巴怎麼矯正?口吃結巴到哪裡矯正?
    說話口吃是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溝通和溝通的,這也讓人們愈加的重視口吃的糾正和醫治,當然現在說話口吃是有著很多醫治辦法的,那麼說話口吃結巴怎樣糾正呢?下面讓咱們跟隨筆者一同詳細了解下吧。口吃結巴怎麼矯正口吃結巴怎樣糾正說話口吃結巴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那麼說話口吃結巴怎樣糾正呢?
  • 怎麼改掉口吃結巴,說話緊張怎麼辦
    有人經常問,為什么正常人緊張的時候不容易口吃,而口吃患者一緊張就口吃呢?首先,任何人,包括口吃患者,在面對氣場強於自己的人,或是相親,或是公眾講話時,都會緊張,這是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其次,口吃患者除了有這種應激反應式的緊張外,還有對口吃的擔心和恐懼導致的緊張。第三,口吃患者感覺自己緊張了,往往會跟緊張感對抗,拼命地暗示自己不要緊張,這麼做反而會激起更大的緊張。所以,口吃患者的緊張更加複雜,更加強烈。其實,正常人在緊張時,也可能會口吃,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在一般性的人際交往中,他們不容易緊張,即便是緊張了,他們也從不認為緊張是問題,從來沒有想要消滅緊張的願望和努力。
  • 孩子說話有口吃毛病怎麼辦?怎樣糾正?
    (3)突然精神刺激:如父母爭吵、家庭不和、環境突變、突然強烈的驚恐刺激等,都會使孩子感到很緊張。如果父母未能及時有效的緩解孩子的緊張心理,也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口吃。(4)父母急躁: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階段,發音不準或咬字不清時,父母急於做過多矯正,以致於孩子一句話還沒說完時,就經常打斷說話,進行糾正。結果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壓力,一說話就會緊張,擔心說錯話。
  • 寶突然變成小結巴,經歷「口吃階段」,這樣引導讓娃流暢表達
    爸爸媽媽的需帶孩子及早矯正: 1、結巴的情況超過6個月 2、在結巴伴有一些動作,比如拍手眨眼跺腳等 3、有家族口吃史 4、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單字增加,如:「我想要那個小小小小小汽車!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口吃這種現象常見於三歲以前的寶寶,有的甚至在五、六歲都還會出現。一般表現為語句的中斷性和語言的重複性。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因為這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這個現象。那麼我們一般造成孩子說話結巴的原因有哪些呢?
  • 孩子說話會結巴,是口吃嗎?家長該如何做?
    相信對於眾多爸媽而言,關注孩子開口說話、語言表達是育兒上的重點,如果孩子說話吐字不清、表達斷斷續續、語言表達不流暢,這都會讓做父母的心頭一緊,甚至開始懷疑自家的孩子會口吃。那麼,今天就來討論一個話題:孩子說話會結巴,是口吃嗎?首先,我們先從專業的角度上去分析。根據美國口吃協會的標準,如果孩子說話結巴的時間持續超過6個月,那麼就有口吃的先兆,需要家長進一步幹預,甚至去尋求醫生、語言治療師的幫助。
  • 這樣做孩子竟成了真「結巴」?簡單4招,讓孩子流利說話
    記得看過綜藝臺的一個魔術表演,魔術師的一系列操作行雲流水,十分精彩,可在表演完接受主持人採訪時,說話卻磕磕巴巴,開始大家以為他只是緊張,後來發現是真的有點結巴,這個毛病讓他十分自卑。其實他小時候並不口吃,有個親戚覺得好玩就教他結巴的說話方式,他也覺得很有趣,就經常模仿,哪知後來竟成了習慣,改不過來成了真結巴,對性格和生活各方面都造成很大影響。
  • 寶寶出現「口吃」該怎麼辦,家長首先要弄清楚原因,糾正更有效
    口吃俗稱結巴,表現為講話時態度猶豫、吞吞吐吐、字詞重複、字音拉長或者語速太快、字音省略等,3歲左右的孩子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多有口吃發生 2.精神緊張在寶寶學說話的階段,如果家長要求過高,當寶寶出現發音不準、語法錯誤等正常現象時,總是急於糾正或者態度嚴厲,就會使寶寶感到緊張,並伴隨引起發聲器官的緊張,從而引起口吃。 3.模仿如果周圍有口吃的人,而且這個人說話時大家總是加以關注(如取笑、重複等),寶寶就會認為這樣可以得到人們的關注,從而進行模仿。
  • 五歲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孩子結巴怎麼糾正
    最近不少家長火急火燎地來諮詢:我家孩子才3、5歲,怎麼好端端的就口吃了?五歲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孩子結巴怎麼糾正幾乎10個家長有9個都這樣,在發現孩子口吃的時候表現的十分急躁,生怕孩子口吃一輩子。所以,每當孩子出現口吃,就會嚴厲的指出來,要求他們立刻改正,或者說類似「講話前先動動腦子」的話孩子口吃的原因很多,不過最普遍的因素就是生活環境、長輩的負面情緒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壓力。作為口吃矯正師,不建議家長在面對孩子口吃時言語呵斥、嚴厲指責,這很可能加重孩子的口吃問題。如果孩子口吃,家長該怎麼辦呢?
  • 教孩子說話時注意這5點,不然未來說話結巴的機率大大增加!
    出門遇見同齡的別人家孩子妙語連珠,自家孩子卻說話磕巴;孩子一說話就緊張,引起周圍人的嘲笑;全家人輪流急忙「糾正」,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這以後可怎麼辦?而且說話結巴關係到孩子的表達能力,長時間的結巴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慢慢的變成少說甚至不說,嚴重影響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
  • 孩子說話結巴該怎麼辦?家長該如何糾正?
    一發覺孩子說話結巴,很多的家長都是很擔心,擔心孩子長大後怎麼辦?不用急,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糾正孩子說話結巴的方法1、唱歌朗讀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讀課文時並不口吃,這是因為這種語言活動中的節奏感所致,所以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唱唱歌,背課文等等,說一些有節奏感的話語,可以先以這樣的節奏說話,然後慢慢的過度到正常的說話。
  • 幾歲寶寶的兒童口吃是怎麼引起的?幼兒說話結巴如何有效治療?
    「兒童口吃」是怎麼引起的?遺傳。兒童口吃的小朋友在有數據統計的大部分國家佔該年齡段總人口的5%左右,而終生口吃佔比在1%上下。家族中出現過口吃親人的朋友,兒童發生口吃結巴的概率超過60%;而父輩、祖父輩沒有口吃經歷的朋友,幼兒發生口吃的概率僅有5%。口吃男女比例穩定在4:1左右。這些統計數據與李大嘴在矯正口吃工作中的總結大體一致。以上數據符合多基因遺傳病特點,任何否認結巴口吃會遺傳的說法在數據面前不值一提。學習。
  • 孩子說話突然「結巴」,要幹預麼?語言專家:這四種情況需注意
    於是回去糾正孩子,或者感到深深焦慮,覺得娃會不會是「口吃」了。正好鏘寶也進入這個階段了,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寶寶突然結巴是口吃麼?5歲之前的寶寶,很容易出現語言表達不流暢的狀況,3歲的孩子處於一個語言過渡期尤其容易磕磕巴巴的說話。
  • 孩子突然口吃說話不利索,專家卻說很正常,3招幫孩子糾正很管用
    其實根據研究表明,在孩子群體中,5%的孩子在2歲左右就會出現口吃情況,但是孩子在2-3歲這個階段出現口吃的原因是什麼呢?了解孩子結巴原因,實現對症下藥:1.智力發育過快其實在孩子智商高度發育時期,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是相對匱乏的。
  • 為什麼孩子學結巴的人說話,以後變成了真結巴?碰到了儘量遠離吧
    寶寶都會經歷說話磕磕巴巴的時期,一般都可以改正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一段時間說話比較結巴,很多媽媽就非常擔心,孩子一這樣說話,就嚴厲地訓斥,孩子會慢慢地改正,這就是俗稱的假性結巴,這是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過程,一般多發生在1-3歲孩子身上,這個時期語言開始萌芽,模仿能力極強,
  • 孩子說話結巴,找準原因是關鍵?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齊齊的媽媽最近很苦惱,兩歲半的齊齊說話總是有點結巴。家裡人聚餐的時候,一個長輩說,孩子這樣說話可不行,趕緊幫孩子改過來。但是齊齊媽媽越是讓孩子注意點,別那樣說話,反而感覺孩子結巴得厲害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說話有點結巴的孩子還是挺常見的。結巴,也叫口吃,就是說話不流暢,聲音、音節或者單詞不由自主地重複或延長,講話的時候頻繁出現遲疑或者停頓。不僅聽者彆扭,說者也會著急尷尬。
  • 孩子說話突然結巴,父母先別著急打罵,搞清楚這點很重要
    每次說話,尤其是說到「我」、「你」的時候,都會重複好幾次,例如「媽媽,我……我……我昨晚做了個夢」。淘爸開始有些擔心,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冷靜分析了一下,覺得不用擔心。一,我們家族裡沒有說話結巴的人,所以不存在遺傳;二,身邊也沒有說話結巴的人,所以孩子沒有模仿對象。我告訴淘爸不要擔心,應該只是階段性的,之後會好起來的。然後我也翻閱了很多的書籍,發現這確實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