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的家長期望孩子性格會是開朗活潑的,開開心心的過日子。還有的家長期望孩子性格是成熟穩重的,這樣在學習和工作上都能起到積極的效果。
不同的家長對自家孩子的要求期待都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不可置否的,那就是沒幾個家長願意看到一個膽小怕事的孩子。
有的孩子性格過於的膽小內向,不僅是在對外交往上放不開,更嚴重的是影響到行為處事的態度。
膽小怕事的孩子,不僅不敢嘗試接受挑戰,也恐懼遭遇失敗所帶來的打擊,沒有進取心和發奮向上的毅力,這樣的狀態也是家長不願看到的。
2~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時期,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家長發現孩子表現出膽小怕事的特徵,就要及時引起重視,糾正孩子的思想觀念。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就要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孩子膽小怕事,可能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1.家長對孩子過於嚴格
有家長對此就不是理解,為什麼家長的嚴格管教還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了?
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因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發展中,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對孩子形成了近乎苛刻的態度,只要孩子一犯錯就施以懲罰。
總是生活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孩子自然會變得做事情畏手畏腳,擔心自己會犯錯,所以不敢輕易的大膽嘗試,出現逃避的心理。
2.溺愛讓孩子失去力量
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說:"要想毀掉一個孩子,那就無底線的寵愛他、縱容她吧。"
孩子都是家長們的心頭肉,尤其是經常與孩子進行接觸的母親,受到自身感性特徵的影響,很容易就會對孩子產生溺愛之情。
而孩子正是因為家長們的溺愛,才可能喪失了許多嘗試的機會,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不會做,沒有具備應有的獨立自理能力,所以每當遇到難題,下意識的就想找家長幫忙,離開了家長就會手忙腳亂,膽小怕事。
3.家長之間的攀比
孩子們最討厭的,也是家長們最可能提起過的一個詞,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我相信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是很多人小時候成長階段討厭的對象,不僅如此,也會因為家長們之間的攀比,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有的家長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個說法也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有的家長過分的使用激將法,總是在孩子面前誇讚別人,卻吝嗇的不給予孩子肯定。
這樣時間長了,次數多了,效果也就不起作用了,反而還會讓孩子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勁,自信心受到打擊,也就不敢輕易的付諸行動了。
在歷史長河漫長的優勝劣汰中,有多少強大如恐龍的種群都被無情的淘汰出局,即使是人類之中,也有很多曾經顯赫一時的民族都被埋進了歷史的廢墟。
然而,狼這一生物,卻在歷盡幾百萬年的磨難後仍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且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生存法則,其實有很多也適合我們人類去領悟和學習實踐。
孩子膽小怕事,家長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想要讓孩子變得勇敢自信一些,釋放出自身的"狼性",那麼不妨就運用相適應的"狼性法則"來進行改造。
1.杜絕懶惰,喚醒動力
因為要獵捕食物,所以狼才會不斷的進行奔跑和訓練,通過鍛鍊來提升自己的獵捕技能,激發自己的動力,消除自身惰性。
狼性法則之一就是—讓惰性在自己的身上"死"掉
所以家長們也要鼓勵和督促孩子,不要渾渾噩噩的荒廢光陰,而是要尋找到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或者制定一個目標,為了實現目標而付諸行動,杜絕懶惰,喚醒動力。
2.不言敗,不放棄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要想在充滿危機的動物世界裡生存下來,面對殘酷的環境,狼假如意志上稍微有一些動搖,就不會得以生存。
所以狼的身上還有一種精神吸引著我們,讓人們為之著迷,那就是勇敢和堅毅
家長也要告訴孩子,成功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實現的,需要付出大量辛勞的汗水,所以不要輕言放棄,即便摔倒了,也請儘快的爬起來,再次勇往直前。
3.讓優勢令自己更加強勢
狼王之所以會被推舉為王,不僅是其強健的體魄,其實還在於他們會帶領狼群找尋到有豐富獵物資源。
孩子膽小怕事,其實在性格上就是自信心不太高的原因,所以家長要想辦法把提高孩子自信。
除了誇讚和肯定,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尋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發展為特長,讓優勢令自己更加強勢。
孩子的膽小怕事並不足以引起家長過度恐慌,只要先從自身教育方法和態度,與孩子一起提升和進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相信孩子也會迸發自己獨有的"狼性"。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