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考研輔導時,我總是問學生一個問題,你有種一棵樹的思維嗎?
學生一般總是這樣回答我,考研和種樹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可大了,
考研複習和考試的過程真就像是種了一棵樹,首先這棵樹的種子飽滿不飽滿是很重要的,如果考生的外語不好,可以這麼說,你的考研種子有點先天不良,但是也不是就不能種成這棵樹,不過就是採取一個方法,先天不行,後天努力找補唄,直到找補好了也就上岸了,
如果你去問問果農,有沒有種子本來不夠好,但樹也種成了的,後來還長的不錯,果農回答一定是當然有了,什麼歪瓜裂棗沒有呢,但即使是這樣,人家或許最後還賣了個好價錢,為什麼呢,稀缺唄,(專業報的好)
這裡主要講講如果種子本身不錯,那這棵樹怎麼去栽,歪瓜裂棗下次另外一篇文章裡再說,
考研的過程如果比喻為種樹,意思就是要看你怎麼去複習了,複習的好,這棵樹就會枝繁葉茂,碩果纍纍,樹還沒有分叉,考下的分數該夠的也都夠了,如果這棵樹你栽的不好,或者種植過程中忘記了及時修剪和施肥,那這棵樹最後一定會長的不怎麼樣,好果子不多,還有壞果子或有蟲害,那收成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次做考研輔導,一上來就給學生畫了兩張圖,其中一張就是一棵樹,開始學生還有點兒不明白,我講解了之後,他才恍然大悟,知道應該怎麼去快速複習和踩點答題了,
去年輔導的一個學生考博順利成功,也是用到了考研樹這個概念去複習的,這是獨創的考研秘笈,在這個時代裡,如果沒有點兒技術,又怎麼能在一場激烈的大戰中獲勝呢,
下面來談談這棵考研樹是怎麼回事,曾經教過幾年英語,在1998年第一次創立了外語樹的概念,後面又有了外語坐標系,之後就把這個外語樹的概念,運用到了考研輔導,效果也是很好的,
人是靠方法、習慣或思維去做事的,一個人思維的配置決定了他做事的效率和成功率。拿英語學習為例,英語是另外一個國家的母語,作為我們中國人掌握起來本身並不是特別的容易,主要一個原因還就在於,你的思維配置就不是英語原版的,
有的學生特別喜歡背單詞,一天一鼓作氣的就背了100多個,第二天起來好像就忘掉了一大半,但如果你是背誦了一段文章呢,那即使幾天後,你也還是可以記住一些內容的,甚至很多文章裡的情境幫助你一下子就記起了幾個單詞和詞組,甚至是一段話,所以學習英語有時候是不能圖快的,快了也記不住什麼,反而是背書和背文章,效果是不錯的, 考研複習也是專業,不能亂圖快,先急著做真題,就是這樣的,
你拿一大堆的單詞給我,你不能說你就是懂英文了,你只能說會背了一些單詞而已,
你也不能拿了很多英語的句子說,你英語水平一定就很好了,語法,語法,你的語法又在哪裡呢,
比如一棵樹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它的種子,它的根系,它的樹冠和枝幹,當然葉子和果實同樣也是很重要的,但一棵不結果的樹它也還是叫一棵樹吧,但你決不能拿一堆樹葉子和果實來和我說,這就是一棵結果子的樹,體系,你的體系在哪裡呢,
考研也是一樣的,如果光背了真題,其實就像你手裡只拿著樹葉子和果實,但你非說拿著的是一棵結果子的樹,你覺得這可信嗎,這肯定是不可信的,至少是不完全可信的,同樣沒有一棵樹的概念的考研複習,最後你的考研分數也一定不會高,哪怕初試你勉強過了,但衣衫襤褸就是衣衫襤褸,那些很可惜最後在複試中失敗的考生,其實就是這樣的人,如何你只是用意念似乎種植了一棵樹,這樣的果農不欠收,那誰欠收呢,
考研複習的時候,看書是第一重要的,一定要看書中的邏輯,書的前言、後記,書裡的每章節的闡述,這都是十分重要的,哪怕你開始的時候做到一目十行,但看了一遍書後,就要記住那些邏輯的東西,有時候我會教學生抄寫書的目錄,然後讓學生看,直到找到這本專業課書的邏輯和思維,就樣看了一遍,有時候學生還是不理解,那就再看,如果看到第三遍呢,一般學生就都明白了,後面複習的速度就會加快,
有沒有學生看了一遍就去考試,最後還考上了,那肯定有,我教過的一位學生就是這樣的人,我常說一句話,說到人就沒有絕對真理,這個案例我們在另外的一篇文章展開吧,
當然那些判卷子的時候看起來很好看的答卷,導師一定就像是看到了一棵樹,它枝繁葉茂,果實纍纍,還伸向了高空,是那麼的偉岸和富有想像力,
我常說,考研成績一定是可以被設定的,開始的時候學生們經常不明白這是個什麼技術呢,在複習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們就會突然明白了,其實就是開始悟到了,考研複習真的就是在種樹呢,
考研,要有種一棵樹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