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8月26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張亞娜)記者今天從省疾控中心了解到,25日該中心舉行了全省「減鹽」行動推廣視頻培訓會,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為何會發起這個「減鹽行動」?如何健康減鹽?據介紹,《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動,重點鼓勵全社會減鹽、減油、減糖,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國人每日攝鹽量明顯超量,湖南人也不例外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黃躍龍表示,當今我國居民人均每日攝鹽量明顯超量,「減鹽」行動既是健康中國行動、「健康中國2030」等國家規劃的工作要求,也是全省百姓的健康需求。
全省各地要把「減鹽」行動推廣作為慢性病防控的有力抓手,結合日常減鹽工作,依託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慢性病示範區建設、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平臺,努力實現國家規定的減鹽目標。
湖南省吃鹽的情況如何?根據2017年湖南省疾控中心數據,湖南人鹽的攝入量偏高,每天每人食鹽攝入量超過12克。省疾控中心慢性病治防科科長金東輝介紹,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食鹽建議用量是每人每天6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如何控制食鹽攝入?專家表示,6克鹽是一啤酒瓶蓋,5克鹽大概是一牙膏蓋,無法控制鹽量的居民,可以購買限鹽勺來「定量」。
過多攝入食鹽危害多,健康人也應該減鹽
金東輝表示,過多的攝入食鹽,會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動脈硬化、高血壓、骨質疏鬆、慢性胃病等一系列疾病風險。同時,還會増加胃癌、腎病以及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專家表示,就算是健康的人,也應該減鹽,尤其是年齡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需要低鹽低油飲食。
這些疾病的風險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解釋,人體體液的滲透壓是恆定的,每攝入1克的鹽,就需要多出111克的水和它配比形成生理鹽水,然後儲存在組織中。如果平時吃得過鹹,會導致血管中的水分增加,血管壁所受的壓力隨之增大,可能會誘發高血壓和水腫等問題。
食鹽中的主要成分是鈉,人體每排洩1000毫克的鈉,就會損耗26克的鈣質,所以吃鹽越多,損耗的鈣質就會越多,可能會導致骨密度降低,甚至引起骨質疏鬆。
延伸
近年來,市場上的鹽種類多樣,低鈉、無碘、有碘等,讓市民犯難:自己到底應該吃哪種鹽?專家表示,不同的鹽,有不同的功能,市民可以進行了解再選擇。
低鈉鹽:所含的鈉含量比較低,主要以碘鹽為主,然後再添加一些氯化鉀來替換鈉,對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這種需要限鹽的人群就很適合。這種鹽不適宜部分服用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以及腎功能障礙、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高溫作業者。
無碘鹽:不含碘化物的食用鹽。適用於那些長期生活在高碘地區的人群,比如沿海居民,他們吃的海產品肯定會相對多一些,碘攝入量也比較高,所以,就可以選擇這種鹽。
一些疾病患者,比如甲亢、甲狀腺炎是要限碘的,不然吃太多碘含量高的食物,容易加重病情,所以也可以選擇這種鹽。
加碘鹽:最廣泛的食用鹽,碘元素對人體健康來說必不可少,一旦缺乏,可對智力、身高產生影響,還可能誘發大脖子病。孕婦以及哺乳期婦女這種對碘需求量比較多的人可以選擇加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