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植物海鮮,代糖產品……創業公司正在掀起舌尖上的變革

2020-12-11 和訊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古老的食品行業正在通過各種創新食品科技掀起一場舌尖上的變革。

  創新食品包括新型食品和營養成分,如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基於動物細胞培養的人造肉、昆蟲蛋白、植物蛋白飲料、替代糖和增味劑等產品。特別是人造肉,更是成為創新食品界的新寵。今年3月,人造肉漢堡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2019年「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

  與此同時,近年來創新食品公司的數量增長明顯,並且受到風險資本和傳統食品巨頭越來越多的關注。

  據農業投資機構Agfunder的數據顯示,2018年創新食品領域完成70筆投資交易,融資額達到5.16億美元。儘管融資額比上一年度降低了2%,但交易數量增加了140%。在該領域,大多數創新食品公司和活躍的風險資本都集中在美國。同時,像通用磨坊、嘉吉等傳統食品巨頭也都已經在該領域大量押注。可以說,美國已經成為食品創新科技的前沿地帶。

  從去年融資較多的18家公司來看,有10家公司專注於植物蛋白食品和飲品的研發,是當前創新食品的主流,這印證了消費者日益提升的健康飲食需求;隨著加拿大和美國部分州對大麻的合法化,大麻食品也已成為投資機構的關注重點;此外,還有兩家初創公司試圖尋找代糖產品,以減少傳統食品中糖的含量。

  一方面,創新食品科技公司遵循著更健康、更安全、更環保、更高效的技術路徑;另一方面,在商言商,如何在解決數十億人口吃喝問題的龐大市場上掘金,正是這些公司快速發展背後的商業邏輯。

  1. 植物基人造肉公司 Impossible Foods

  美國加州公司Impossible Foods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植物基人造肉的研發,旨在用植物蛋白替代肉類,為消費者提供具有肉味的營養豐富的肉類替代食品。

  Impossible Foods等同類公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更健康的飲食需求。同時,以新技術應對日益上升的環保壓力,也是此類公司的目標之一。據統計,與傳統畜牧業相比,人造肉在生產過程中,減少了96%的土地使用,節約了87%的水,減少了89%的碳排放。

  2016年7月,公司正式推出人造肉漢堡。今年4月初,公司聯合美國漢堡連鎖店漢堡王推出人造肉漢堡。目前,其人造肉產品已經進入美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的5000多家餐廳。

  2018年4月,公司獲得由新加披淡馬錫控股和Sailing Capital的1.14億美元融資,目前累計融資3.875億美元。

  2. 植物基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

  美國加州公司Beyond Meat成立於2009年,同Impossible Foods一樣,是世界最成熟的植物基人造肉初創公司之一。

  公司使用非轉基因豌豆蛋白來製造肉類替代品,已經開發出素食漢堡、素食香腸和素食牛肉碎等產品。目前其產品已在33000家雜貨店、餐館、酒店、大學等進行銷售。

  2018年10月,公司獲得由DNS Capital和Cleveland Avenue的5000萬美元H輪投資,已累計融資1.22億美元。去年11月,公司申請進行IPO,計劃融資1億美元,若成功,該公司將成為人造肉領域的首家上市公司。

  3. 植物蛋白奶公司Ripple Foods

  美國加州公司Ripple Foods成立於2014年,為消費者提供蛋白質含量高、糖含量低、營養豐富的基於豌豆的植物蛋白飲品。

  這種植物蛋白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杏仁奶的8倍,乳糖含量只有牛奶的一半,鈣含量比牛奶多50%。公司2018年1月,獲得由Euclidean Capital領投,高盛、谷歌風投等機構的6500萬美元C輪融資,目前已累計融資超過1億美元。

  4. 植物蛋白食品生產商kite hill

  美國初創公司kite hill成立於2013年,主要開發植物蛋白食品,以替代傳統的乳製品。

  公司產品包括基於植物蛋白的乳酪、酸奶、飲品、義大利方餃、蘸醬等。其產品已經在美國Whole Foods、Target、Kroger和Publix等各大超市中銷售。

  2018年10月,公司獲得由通用磨坊旗下301 INC和CAVU Venture Partners的4000萬美元投資,目前累計融資6550萬美元。

  5. 素食代餐食品生產商Huel

  美國初創公司Huel成立於2014年,公司致力於生產方便的粉狀營養食品。

  產品由主要由燕麥、大米、豌豆、椰子、亞麻籽及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製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植物纖維,含量糖極低。目前已經在80多個國家銷售了超過4000萬份產品。2018年10月,公司獲得Highland Europe的2000萬英鎊投資。

  6. 大麻產品公司Dixie Elixirs

  美國大麻產品開發商Dixie Elixirs 成立於2009,為消費者提供含有THC的產品,產品包括飲料、巧克力棒、松露、薄荷糖、浴鹽、按摩油、酊劑、膠囊、片劑等。

  2018年10月,公司獲得Irving Investors投資的2500萬美元C輪融資,目前已累計融資3700萬美元。公司已在加拿大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

  7. 植物素食開發商Puris Proteins

  美國植物食品製造商PURIS成立於1985年,致力於基於非轉基因的豌豆食品研發,已經開發了豌豆蛋白、豌豆澱粉、豌豆纖維等產品,為消費者提供粉狀食品、烘焙食品、能量棒、植物蛋白飲品等100%純素食產品。

  2018年1月,公司獲得食品巨頭嘉吉公司的2500萬美元融資,同年6月再次獲得嘉吉公司的1250萬美元融資。

  8. 代糖食品公司MycoTechnology

  美國食品初創公司MycoTechnology成立於2013,公司使用真菌(蘑菇)來阻止食品的苦味,以減少食品和飲料中糖的使用。

  通過將蘑菇的菌絲加工製成粉末,並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當消費者食用這些食物時,菌絲分子會附著在味蕾的苦味感受器上,並會停留10秒左右,在此期間,人們基本上無法察覺到苦味。

  公司CEO Alan Hahn表示「利用這種菌絲,食品公司不但能保持食品原味,還能減少人們一半的糖攝入量」。

  2019年1月,公司完成了3000萬美元C輪融資,目前已累計融資8260萬美元。

  9. 複合低聚糖生產商Jennewein Biotechnologie

  德國公司Jennewein Biotechnologie主要生產各種複合低聚糖(母乳低聚糖)和稀有單糖產品,產品廣泛用於食品業(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製藥業和化妝品業。

  今年2月份,公司與伊利集團籤署關於嬰幼兒微生物組和人乳低聚糖(HMO)的諒解備忘錄,用於符合中國嬰幼兒的食品配方研發。2018年7月,公司獲得歐洲投資銀行的1500萬歐元投資。

  10. 植物益生菌飲料商NextFoods

  美國公司NextFoods成立於2005,公司推出了非轉基因、純素、無乳製品和無大豆的益生菌飲料GoodBelly系列產品,含有活性益生菌培養物,有益於消化系統的健康。

  據BCC研究,益生菌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食品和飲料領域,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0億美元。在過去,酸奶是該領域的主打產品,但現在益生菌果汁、糖果、烘焙食品、飲料,甚至是葡萄酒和啤酒都已經開始亮相。

  2018年6月,公司獲得通用磨坊旗下301 INC的1200萬美元投資,已累計融資2800萬美元。

  11. 大麻食品公司Plus Products

  美國加州大麻食品公司Plus Products開發了多種口味的含有THC的軟糖和烘焙食品。目前,公司已經成為美國加州零售銷售排名第一的大麻食品品牌。

  2018年公司完成了多輪融資,4月獲得Serruya Private Equity Partners和Navy Capital Green Fund的600萬美元B輪融資,6月再次獲得1000萬美元B輪融資;年底時,完成2000萬加元(約合1504萬美元)的IPO融資。

  12. 動物基人造肉公司Mosa Meat

  荷蘭初創公司Mosa Meat成立於2013年,項目源自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研究成果。公司的使命是為世界上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更美味、更健康、更環保、更人道的真正的肉類。

  公司在成立當年,通過在實驗室中培育牛細胞,推出了全球第一塊在實驗室中培育牛細胞形成的牛肉肉餅,其研發費用高達25萬歐元。

  2018年7月,公司獲得了Bell Food Group和M Ventures的750萬歐元A輪投資。

  13. 替代蛋白質生產商3fbio

  英國初創公司3fbio成立於2015年,是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的一家技術衍生公司。公司目的是幫助解決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和傳統蛋白質養殖不可持續的問題。

  公司通過其特有的專利技術,將澱粉轉化為蛋白質,可用於食品和寵物食品;生產過程中發酵生成的生物乙醇,可用作燃料,從而實現真正的零廢棄物生產。

  2018年4月,公司獲得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Scottish Investment Bank、EOS、Data Collective等機構的620萬英鎊投資。

  14.植物基肉類食品研發商Sunfed Meats

  紐西蘭公司Sunfed Meats致力於基於黃豌豆蛋白的肉類替代食品研發。公司的人造雞肉產品口味與真正的雞肉相似,且蛋白質含量比雞胸肉多62%。

  2018年11月,公司獲得由Blackbird Ventures領投的680萬美元A輪融資。

  15. 植物基海鮮食品開發商Good Catch

  美國初創公司Good Catch Foods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植物基海鮮食品開發商,

  公司通過豌豆、鷹嘴豆、扁豆、大豆、蠶豆和海軍豆等六種豆類,加入海藻油製成純素食的金槍魚塊、蟹餅和魚肉餡餅。

  2018年8月,公司獲得由Stray Dog Capital和New Crop Capital領投的870萬美元A輪融資。

  16. 有機食品加工商YCook

  印度有機食品加工商YCook成立於2010年,通過特有的袋內蒸汽包裝技術,最大限度的保障新鮮農產品(000061)的新鮮度、口感和營養,無需添加任何防腐劑,無需冷藏,在常溫下,產品保鮮度可以達到12個月。

  2018年5月,公司獲得由021 Capital領投的500萬美元B輪融資。

  17. 功能飲料衝劑公司Liquid I.V

  美國加州健康營養公司Liquid I.V成立於2012年,為運動健身人士提供一種功能飲料衝劑產品。該衝劑通過其細胞傳輸技術(Cellular Transport Technology)可以快速補水,1包衝劑可以提供相當於2-3瓶的水分。

  公司目前是美國發展較快的包裝消費品創業公司。2018年8月,公司獲得由CircleUp領投的500萬美元B輪融資。

  18. 代糖產品研發商Stem

  英國初創公司Stem成立於2018年,前身是Cambridge Glycoscience。公司從植物纖維獲取天然糖分,其熱量僅為蔗糖的三分之一,可以減少食品生產商對傳統糖分的需求,讓產品更加健康。

  2018年8月,公司獲得著名加速器Y Combinator的12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其實,在上述食品科技創新各細分領域,還有更多的公司正在掀起變革,並試圖改變人類傳統的飲食習慣。面對這場變革,傳統食品公司是否已做好準備?作為消費者的你,是否已做好準備?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資本實驗室。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FIELD獲數千萬融資,中國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一、在中國的人造肉市場中,星期零這家創業公司是怎麼做的?整體來看,星期零經歷了一些產品研發上的迭代,已經有直接推向市場的產品。目前主要基於一些合作的餐飲渠道以合作產品進行小範圍的銷售,也有一些與食品消費品品牌產品合作的嘗試。這在整個中國的植物基人造肉領域是並不多見的。
  • 美國人造肉巨頭在華推「獅子頭」和「燒麥」!獨家解析人造肉革命
    為了給素食者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還利用「肉的味道」來吸引食肉者來感受「環保型蛋白」,生產素食漢堡的創業公司正在大力研發素食食品和肉類食品。「直至今日,人們仍在利用原始技術來生產肉——用植物來飼養動物,再將動物製成肉食。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肉的價值跟它是否來自動物本身沒有絲毫關係。所以,我們認為一定有更好的生產肉的方法。」
  • 當人造肉上了中國餐桌|消研所盤點
    此外,為了不給產品添加香精,星期零Starfield迭代的3.0產品通過解析肉類脂肪酸的構成,使用了植物脂肪酸定向氧化技術,使產品釋放出更接近真肉的香氣。去年11月,星期零Starfield聯名「奈雪的茶」推出人造肉漢堡。12月,發起國內首個以植物肉為主食的展會「未來停泊站」, 邀約拉麵說、奈雪酒屋等數十家餐飲品牌推出植物肉外賣產品。
  • 趁人造肉概念正火,香港公司Green Monday要來內地賣植物豬肉
    記者 | 趙曉娟比爾蓋茨參投的美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掛牌首日股價暴漲163%的輝煌戰績,鼓動了這個小眾市場上參與者的鬥志。據FT中文網報導,總部位於香港的Right Treat公司創始人楊大偉(David Yeung)表示,他用豌豆、大豆和蘑菇蛋白開發出的植物豬肉產品——新豬肉(Omnipork),為亞洲廚師提供了一種更環保的豬肉替代品,並計劃在中國內地推出該產品。
  • 植物肉(人造肉)產業發展與生產技術
    2019年11月,天貓貨架上出現了加拿大人造肉品牌Omni Pork銷售的人造豬肉、人造雞肉,幾乎同時,國內植物基人造肉公司星期零(STARFIELD)與奶茶品牌奈雪聯合推出一系列人造肉漢堡,與連鎖西餐「棒!約翰」聯名推出「未來肉披薩」。
  • 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 9 月面市,植物肉品牌「Starfield」與...
    要變成風口上的「肉」,植物肉還需要技術迭代歐美的人造肉品牌們一直以「比肉更好」作為宣傳重點,口味、口感儘量複製真肉,營養結構上也做優化,研發投入必不可少。李健博士表示,國內雖然素肉食用時間較長,但以初級產品為主,需要廚師二次加工和調味才能食用,美國幾家公司的產品在風味、顏色、質構和保水保油等方面都領先於國內傳統素食產品,國內接下來需要加大在風味、質構等方面的理論研究。
  • 中國首款「人造肉」月餅將面市,珍肉能否掀起國內市場新風口?
    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Lightlife等植物基人造肉領域的品牌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商業化優勢;MemphisMeats、Super Meat一類的實驗室細胞培育的人造肉公司拿到了巨額融資;肉類食品相關的Cargill、 Hormel、JBS、Tyson、WHGroup等巨頭也開始競相布局。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肯德基和星巴克這一波藉由世界地球日推出新品,更大的作用是預熱,帶動消費者真切地接觸到這些產品。」星巴克人造肉餐食正式上架 圖/視覺中國薛巖認為,目前國內的情況是,技術上有進步,但是消費者依然有疑問,認為植物肉跟素雞差不多。
  • 白酒、乳業、代糖概念、人造肉等多空力量對抗對會有多大影響嗎
    12月16日概念居於多方前列為白酒、乳業、代糖概念、人造肉、在線旅遊。多空前5位:白酒、乳業、代糖概念、人造肉、在線旅遊多空主力分析,多方主力、空方主力貢獻率99.44%、0.56%,主要貢獻為多方主力。盤中走勢,白酒、乳業、人造肉等3種低開後上行,代糖概念高開後下行,在線旅遊高開下探後上行。市場預期評判,白酒、乳業、代糖概念等5種同市場預期。
  • 人造肉,有望助力新的食材革命?(植物蛋白肉篇)
    在 2019 年 11 月份舉辦的第二屆未來食品高峰論壇暨北京植物基產品博覽會(Future Food Forum China & Veggie World Beijing)上,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表示,到 2050 年,肉製品市場需求缺口將達到 3800 萬噸,植物肉、細胞培育肉與傳統肉製品之間是協同合作,而非競爭的方式存在;
  • 人造肉成投資風口!中國有3家公司入局,產品主要銷售寺廟、餐飲業
    按目前速度,2050 年時世界各地肉類及海鮮產量將翻一番,達到 1.66 萬億美元。因此,肉類替代產品巨大市場需求引發資本狂熱。目前,美國人造肉公司被資本追捧。比爾蓋茨和李嘉誠紛紛投資「人造肉」創業公司。
  • 植物基人造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獲愉悅資本、經緯中國數千萬...
    開發不同場景植物基食品,比如零食、常溫料理包等。在市場方面,星期零不僅有與商家合作的形式,也將上線電商平臺直接售賣植物肉,進一步擴大星期零的產品品類及擴展銷售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新的選擇,推動人造肉在未來飲食上的發展。根據 OECD 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30年肉製品供應缺口或將達到 3800 萬噸以上。若在這個缺口上人造肉的滲透率達到5%,也已是一個千億級市場。
  • 中國人造肉公司星期零STARFIELD獲數千萬融資,產品將進入國內200多...
    在Kiki看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肉類消耗國,人均食肉量在逐年遞增,疫情和自然災害等問題也在時刻影響著肉類供應市場的需求,而安全、可控、環保的人造肉將成為肉類供應市場上必不可少的一塊食物。自2019年10月起,星期零開始向市場供應自己的人造肉產品,也跟一些知名餐飲品牌有了合作。
  • 植物肉掀起飲食新浪潮 國貨品牌「星期零」加速「破圈」拓類
    隨著消費理念的轉變與健康意識的崛起,植物肉正成為當下食品科技領域的一大風口,以當紅之勢席捲餐飲界與創投圈。今年以來,肯德基、星巴克、喜茶等紛紛推出植物肉食品,國內外多家創業公司也相繼獲得資本青睞。《每日經濟新聞》近日接觸到的中國植物肉品牌「星期零」在2020年即完成了三輪融資。
  • 肯德基、星巴克、喜茶為什麼都開始賣人造肉?
    「Beyond Meat上市後,國內主打『植物肉』、『人造肉』等概念的新公司迅速增加。有統計稱,目前國內人造肉企業約為2000家。」青桐資本投資總監徐雲嶠告訴市界。人造肉創業公司「除了肉」的創始人兼CEO姜濤告訴市界。此番人造肉、植物肉概念的興起,也為素食工廠們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它們開始為人造肉公司供貨,生產相關產品。再往前走,是最上遊的原料供應商。
  • 製造素肉漢堡的人造肉公司E輪融資3億美元,產品供不應求
    當地時間5月14日,人造肉領域領軍企業Impossible Foods發布公告宣布獲得3億美元E輪融資,將招募更多員工及擴充生產線。Impossible Foods創立於2011年,位於美國加州矽谷,其主要產品為植物原料製成的「肉製品」和「奶製品」。目前,Impossible Foods的產品在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7000多家餐館中銷售。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本周三,星巴克正式推出5款人造肉產品,最低59元,最高79元。相對真正的肉類產品來說,價格並不便宜。新品推出後,不少消費者前往試吃。有網友在上海星巴克購買含有「人造牛肉」的食品後發現,人造牛肉缺乏嚼勁,並且有很濃的大豆味兒。
  • 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上市,素肉漢堡正在進入更多餐廳
    5 月 2 日,利用植物來製作「仿造肉」的美國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在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價 46 美元,較發行價 25 美元上漲 84%。IPO 當日股價收漲 163%,至 65.75 美元,創下了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佳 IPO 首日表現。
  • 以色列人造肉公司獲1400萬美元A輪融資,細胞培育肉產品將在兩年內...
    2013 年,世界上第一個從實驗室造出來的漢堡,在眩目的新聞發布會上被食用。當時這一漢堡的製作成本高達 215,000 英鎊(約為 330,000 美元),儘管有各種媒體報導,但這種人造肉漢堡並沒有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接近肉,但不是那麼接近。」一位食品評論家說。
  • Impossible Foods獲得5億美元融資,這家人造肉明星創業公司的發展...
    作為美國植物人造肉領域的領先者,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始終處在你追我趕的階段,不論是從資本市場融資,還是產品開發以及渠道拓展、市場布局等,某種程度上這種良性的競爭也促進了美國植物人造肉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