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文/胡群 當微信支付、支付寶已佔據條碼支付的優勢時,銀聯雲閃付的機會在哪裡?
「條碼技術在支付領域的使用始於2011年,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各大商業銀行及銀聯先後加入。短短數年時間,條碼支付成為中國主流的線下行動支付方式,並推動中國成為全球行動支付滲透率最高的國家。」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聯合主辦,金融科技50人論壇承辦的《中國條碼支付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第三方支付行業還處在變動和調整當中。隨著銀聯在掃碼市場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條碼支付有可能形成支付寶、微信支付和銀聯雲閃付「三足鼎立」的格局。
當前,在C端,條碼支付的普及率已經超越銀行卡,成為市場滲透率最高的非現金支付方式。非銀行支付機構是條碼支付市場開拓的先行者和主力軍,這個市場目前呈現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的格局。從下圖可以看出去,自2017年一季度至今,支付寶和財付通(微信支付)的市場格局變化極小,但兩者的市場佔有率已長期穩定在93%上下。
資料來源:《中國條碼支付發展報告(2019)》
螞蟻金服披露,截至2019年6月,支付寶及其本地錢包合作夥伴已經服務超12億的全球用戶。騰訊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11.33億。2019年11月28日,騰訊公司副總裁、支付與金融科技事業線總裁林海峰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舉辦的第8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透露,在最新的調查中發現,騰訊行動支付的用戶量已經達到了10.5億。
「中國的行動支付競爭基本演變成條碼支付領域的內部競爭,市場格局呈現出集中度高、頭部機構競爭激烈的特徵,支付寶和財付通佔據極高的市場份額,銀聯雲閃付奮力追趕,市場影響力逐步擴大。」《報告》指出,雖然目前線下行動支付中,銀聯雲閃付所佔市場份額不高,但憑藉其先天的清算機構網絡背景和與各家商業銀行的密切關係,其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基於對行動支付市場的看好,2017年5月27日,中國銀聯聯合40餘家商業銀行宣布,正式推出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產品,持卡人通過銀行APP可實現銀聯雲閃付掃碼支付。「銀聯錢包」手機客戶端自2017年12月5日起,變更為「雲閃付」手機客戶端。原「銀聯錢包」相關業務和功能均通過雲閃付APP 實現。以獨立載體形式存在的「雲閃付」APP,實現支付入口、弱電子帳戶申請入口、銀行卡管理入口以及銀行卡權益優惠展示入口四個層面的統一,同時也解決了商戶對收單品牌認識不統一的問題。
今年11月,銀聯發布雲閃付APP7.0版本。銀聯表示,隨著支持在線申請包括工行、農行、中行、交行、中信、招商、浦發、民生、華夏、平安等20多家銀行的200餘種信用卡,150多家銀行信用卡帳單查詢與還款,570多家銀行借記卡餘額查詢等核心優勢功能的不斷完善,雲閃付APP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喜愛。
近年,銀聯一直致力於推動雲閃付應用場景,目前全國29個城市地鐵、近1400個城市和縣域公交,逾14000家菜場和生鮮門店、逾55萬家餐飲商戶、近20萬家便利店超市、逾30萬臺自助終端、逾1600所校園、逾1700家醫院、逾3000個企事業單位食堂均支持包括雲閃付APP在內的銀聯行動支付。
雖然雲閃付的用戶規模在快速攀升、應用場景在快速拓展,但市場更關注其用戶活躍度。根據艾瑞諮詢數據統計,2018年10月,微信月獨立設備超過10億臺,新裝設備數近1800萬臺。支付寶月獨立設備總量5.5億臺,新裝設備數接近1700萬臺。銀聯雲閃付與微信、支付寶差距較大,月獨立設備數不及支付寶五十分之一,僅為1082萬臺,新裝設備數為255.7萬臺。在用戶粘性方面,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8年10月微信、支付寶和銀聯雲閃付的新增用戶7日留存率分別是60.32%、26.45% 和8.65%。
「由於微信不是獨立的支付APP,所以上文相應的數據對應的是微信用戶,並不是微信支付的用戶。但無論如何,從行動裝置下載數據看,微信和支付寶覆蓋的用戶規模龐大且用戶粘性高,佔據明顯優勢地位,銀聯雲閃付則表現欠佳,目前難以撼動微信和支付寶的地位。」《報告》稱,目前條碼支付的市場高度集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暫時構成市場雙雄寡佔格局;但條碼支付的市場格局尚不穩定,一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尚處在競爭激烈狀態,另一方面,銀聯雲閃付進入市場不久,發展勢頭較快,未來可在線下支付市場佔據更多份額。
從用戶規模、用戶黏性及市場佔有率來看,支付寶、微信支付與雲閃付差距尚大,未來雲閃付能否對前兩者形成有效競爭?
《報告》認為,基於先發者優勢,及母公司背景優勢,支付寶、微信支付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及行業解決方案,但云閃付仍將在行動支付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只是暫時難以威脅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市場主導地位。相對於商業銀行和其他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銀聯雲閃付還是有很多優勢,如,與商業銀行的開放合作關係賦予了銀聯雲閃付龐大的銀行卡帳戶體系支持;早年就直接涉足收單業務,在商戶端擁有先天的資源;以及直連和備付金存管制度等相關支付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原有優勢,給予了銀聯雲閃付發展的機會。
支付作為金融科技的前沿技術,5G等新技術勢必將改變當今支付現狀,更多支付方式有望湧現,C端支付未來競爭格局如何,仍充滿不確定性。
「隨著條碼支付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從而加劇了未來市場格局的不確定性,並對監管政策的可執行性提出了挑戰。」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業務管理部副總經理王建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