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責任感意義非凡,從日常家庭教育入手,爸爸媽媽更好引導

2020-12-20 布丁媽媽私享會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足夠的責任感,可以頂天立地,可以真正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可以很好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責任感培養更是刻不容緩,爸爸媽媽需要從家庭小事入手進行引導培養,這種責任感培養到底有什麼重要作用呢?

1.順應孩子成長

孩子慢慢的會成長為大人,他們也會慢慢地去面向未來,而責任感也是他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良好品質。

很多家長認為責任感就是對孩子進行各種思想說教,孩子就可以變理論為行動,這種情況有些難度,因為孩子對於這種道理的理解並不能夠完全,自然真正的做起來可能會有不知所措。

孩子對責任感的認識也是從淺顯到深刻,從一點點的懵懂到真正的發揮出責任感的作用,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的自然軌跡。

孩子從小事進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實際而不是虛無,更不是無緣無故,孩子在小事中積累,就會有質的飛躍。

2.「恢復原樣」的思想

每一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位置,特別是日常中孩子本身具有好動性,他們就喜歡去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將物品偏離原來位置的情況。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需要告訴並引導孩子一切都需要「恢復原樣」,都需要具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和地方,而不是所有的很隨意的放置。

孩子如果可以很好地完成這種從小事學會「恢復原樣」的本領,他們就會自然的變得很主動,自然的會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注意這種技能的使用,而不是等著所有人都可以催促或者說的時候才想起來,這種形成的本能,會推動孩子的技能發揮。

「恢復原樣」是一項很好的行為習慣,生活中可以讓一切井井有條,學習中也會邏輯有序,如果在以後長大的工作中,也會擁有一個很好的秩序行為,這些行為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同樣也有助於孩子的個人發展。

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那麼小,有什麼好做的,不是還有我們嗎。如果仔細地思考一下,父母真正的去培養孩子的時間有多少,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他們有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不是一切都扔給家長完成。

3.責任感形成的前提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在家做得好,在外面就一定會做得好嗎,還不如讓孩子在外面做就行了,家裡不是還有爸爸媽媽嗎,事實上,如果孩子在家庭中都不能接觸,怎麼指望他們出去以後就會做呢?

前幾日坐公交車出去辦事,一個媽媽帶著孩子看樣子是出去玩,小傢伙長得很可愛,但坐車時間太久了,就有些煩躁,媽媽為了安撫他,就從兜裡拿出了一個橘子。

典型的很多家長就是拿出橘子立馬給孩子把皮剝了,將橘子上面的絲絡摘乾淨,然後將橘子餵進孩子嘴裡,甚至還會一個勁地提醒:孩子吐核。

這個媽媽拿出橘子就給了孩子,孩子也很自然的接過橘子,兩隻胖乎乎的小手開始吧啦著剝橘子皮,終於費了好大勁把皮剝開了,然後一點點擴大,拿出一瓣橘子先給了媽媽吃,然後自己很開心的一點點吃起來。 吃完橘子,橘子皮就成了問題,小朋友腦袋瓜四處的打量,然後就自己扶著公交車上的扶杆把橘子皮扔進了公交車上的垃圾桶裡面,動作很自然很嫻熟,一看就是經常做的。

我不禁為這個媽媽點讚,孩子不大,可能他也不懂什麼是責任心,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是責任心、公德心。以小見大絕對不是隨便的,並且這絕對是小事中一點點的引導出來的「習慣成自然」。

孩子從小事進行責任感的培養,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這些責任感培養的意義對孩子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教育的終極意義
    我們常說的培養孩子,到底培養孩子什麼呢?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就是培養成功了,孩子將來前途無量了。學習好僅能說明孩子在學習能力這方面較突出而己。 學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加油站。真正的較量是在路上,拼的是全方位的能力,哪樣欠缺就會敗下陣來。但支撐這些能力的底座是責任感,有了責任感,哪怕車再破,路況再差,也能想盡辦法讓車飛馳。
  • 爸爸愛媽媽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使一個優秀的人,能在一定的領域出類拔萃,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都很有幫助的人,因此很多家長都會在探索,如何培養教育下一代,如果正確的引導孩子,在教育方面付出的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如願以償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 如何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羅森塔爾效應」助力孩子實現自我價值
    所以說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它是意義重大的,不但關係到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也關係到一個民族。讓孩子自己承擔失責的後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學讀書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對家庭和社會的一種責任。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孩子分擔家庭的事務,這樣能培養他對家庭、對親人的愛和責任感。家長放心讓孩子幫著做吧,一個願意對別人負責的孩子更能對自己負責。
  • 孩子缺乏責任感,長大會出現3個「缺點」,培養孩子責任感很重要
    文丨小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李泰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所以爸爸媽媽對他的照顧總是無微不至。但是隨著李泰的年齡增長,爸爸媽媽覺得應該開始鍛鍊他,所以要讓李泰嘗試自己收拾衣服和玩具。但是爸爸媽媽的做法卻讓李泰非常不開心,每次在自己不想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會推卸責任,責怪自己的爸爸媽媽。
  • 家長如何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這兩點很重要
    可很多家長不知道,責任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漸培養起來的。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不能剝奪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儘量去引導孩子自我管理,自主選擇,從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開始,逐漸延伸到對他人、對周圍的環境負責。
  • 孩子缺點多源自爸爸?4類爸爸易培養出「問題孩子」,中招及時改
    俗話「子不教,父之過」,孩子身上的缺點與家庭的教育分不開關係,特別是作為父親這一角色。如果說媽媽的角色在於培養孩子的情感,那麼父親這個角色就是塑造孩子性格習慣的擔當了,孩子有了缺點,與做爸爸的分不開關係。
  •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智慧媽媽這樣做
    下車時孩子堅持要帶滑板車,我們拗不過他,跟他約定自己要對滑板車負責,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不能讓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點頭答應了。孩子雖然答應得很爽快,但我的心裡七上八下的,總擔心他做不到。正因我深深意識到責任感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所以,父母作為孩子的輔助者,更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意識,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養成良好的品質。只有敢於承擔責任、並且勇於承擔責任,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所以,我決定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 勞動節,教育下一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丨維制教育分享
    五一長假已過,勞動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意義?如何教育孩子勞動的觀念、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來聽聽這幾位專家的觀點。01培養孩子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兼備楊毅(黑芝麻胡同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副校長)俄國教育家烏申斯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
  • 教育孩子的路上,最不該缺席的是爸爸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人有兩種發展需求,一是親密性,主要來自媽媽;二是獨立性,來自爸爸給予的力量和安全感。小時候,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是爸爸的肩膀,撐起了孩子人生裡第一片遼闊的世界。如果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席,孩子就缺少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向,缺少了最崇拜的偶像,缺少了最有安全感的保護者,缺少了勇氣和探索的精神。
  • 多地學生跳樓警示:培養社會責任感是當務之急
    以上易老的這段話揭示了我們的基礎教育,對分數和技能都給予了過多關注和提升,很多家長老師只希望孩子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而忽略了孩子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要知道,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 別只做一個埋頭苦幹的媽媽,還要把爸爸培養成教育孩子的神助攻
    ,當媽媽力不從心,情緒崩潰,致使家庭矛盾不斷升級,這時再後悔當初不該這樣分工,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與其媽媽痛苦抱怨,還不如一開始就動員家庭中所有人都參與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孩子爸爸,教育孩子本來也是他該承擔的責任。誠然有時候教一個大人當個好爸爸,比教一個孩子當個好學生還要困難,但是我們要看到培養爸爸的長久潛力,能把他培養成一個好爸爸,那麼當老公也不會太差,因為他參與家庭教育的全部過程,一定能理解母親的疾苦,體會孩子的心聲,協調母子關係時能夠及時考慮到媽媽的立場。
  • 孩子缺乏責任感?聰明父母學會這3點,養出有責任感的好孩子孩子
    孩子起床,是爹媽一遍遍催起來的,穿衣是父母一件一件挑選買來給他穿的,飲料是父母打開遞過去的,雞蛋是爹媽剝好了端上桌的,書包是媽媽幫忙整理的,髒衣服是媽媽洗乾淨摺疊好供他穿戴的,飯菜是爸媽做好端上桌的,學習班是家長決定讓他上的,特長是爸媽允許或者不允許他發展的……甚至他學文還是學理、要報考哪所大學學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職業,也完全由父母說了算……他從出生到長大
  • 話題丨都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做到了嗎?
    文丨團媽如果問父母們一個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希望培養的品質是什麼呢?」很多父母會回答:「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那麼責任感是什麼呢?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或許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不能直接明白什麼是責任感,但卻能在平時和父母的相處中感知到有責任感的人是什麼樣的。團媽和身邊的朋友聊了聊關於「培養孩子責任感」的話題,對於孩子還比較小的家長來說,很多都表示其實自己平時也比較困惑,該怎麼去引導孩子,也有的家長覺得責任感不用刻意去培養,言傳身教比什麼都管用。
  • 爸爸教育孩子更好?
    德國爸爸堅信,爸爸的陪伴能讓寶寶更好成長。所以在德國尤其是周末你看到的是爸爸們帶著孩子們在公園裡探索、在麵包店前排隊、在大自然中看風景,一大一小的身影,幸福簡直溢出了屏幕。事實上,父親參與教育的家庭的孩子都更善解人意,更自信,甚至比父親不太參與教育的家庭的孩子更聰明。爸爸在家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多,其家庭生活將得到改變,換句話說,爸爸帶孩子,家庭氛圍會更濃,父親還能與孩子長期保持親密關係。
  • 女孩被貓屎臭哭,媽媽說「自己要養的」:如何教出有責任感的孩子
    對於子女的教育,梁啓超非常注重責任感的培養。成龍在電影界成就非凡,可他並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對於婚姻,家庭和孩子,他並沒有多少責任感。傑姆遜夫人曾說:「責任心是把一座道德大廈連接起來的鋼筋,如果沒有這種鋼筋,人們的善良、智慧、正直、愛心和追求幸福的理想都難以為繼,人類的生存進程就會崩潰,人們就只能無可奈何地站在一片廢墟之中嘆息。」
  • 孩子的守時意識很重要,新學期開啟,用「不遲到」培養孩子責任感
    」聽到孩子這麼說,悠悠的媽媽才恍然大悟,不禁為孩子的這份守時意識和責任感而覺得欣慰。但是像悠悠這樣的孩子並不多,大部分的孩子一般都不會守時。古語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唯一寶貝,家裡很多長輩都把經歷集中關愛在這一個孩子身上。因為反正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替她把這件事情做了,所以這個孩子自己就會很少操心自己的事情。因為孩子們自己為自己操心的機會比較少,而且家裡人也過於溺愛,所以孩子缺乏培養良好時間觀的經驗和條件。
  • 積極的價值觀才是孩子責任感的源泉
    這就是我們對責任感的一個錯誤理解。我們總以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讓孩子能夠幫忙做家務,能夠好好學習,能夠不給家長添亂。但其實責任感不應該來源於一些瑣碎的具體的事情,我們對孩子的責任感培養,應該放到價值觀,大框架中思考,不要局限。積極的價值觀才是孩子責任感的源泉。
  •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供父母借鑑的方法來了!
    生活中無數的事實都證明:那些很會關心別人,很懂事,又有很強組織能力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強的責任感。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是被很多國家的教育專家所公認的一個事實,孩子在給鮮花澆花、施肥的過程中,他(她)的責任心、耐心、愛心,都會一點一點的培養起來,當這種情感形成一種習慣,孩子自然會將其轉移到對待其他人和其他事物方面。
  • 孩子主動做家務,是家庭責任感的第一步
    爸爸——帶我去買M記還選玩具,幫我做實驗,幫我拼積木坦克……媽媽——幫我檢查作業,幫我下載遊戲,幫我講故事……最後來到弟弟了,弟弟有幫忙嗎?我幫媽媽倒了水喝!我幫奶奶,額,幫爺爺,額會議進行到這裡,不需要我特別的說教了,他從這個對比上,很清楚的看出了差別,當然,這和我一直引導的「家人之間就是要互相關心和愛」理念離不開。我們可以發脾氣,但我們原諒對方;我們可以有時候不理人,但是需要的時候我們互相幫忙。
  • 為什麼孩子總是愛頂嘴?父母這樣引導培養高情商孩子
    受家庭氛圍或他人影響如果一個家庭裡,爸爸對奶奶/爺爺,或者媽媽對奶奶/爺爺/爸爸,有表現出「頂嘴「的的行為,孩子會很容易學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在一個家庭中,如果大人之間可以做相互尊重、彼此關愛、地位平等,自然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