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調整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的提案

2020-12-20 搜狐網

  一、改革現有公益林補償制度的重大意義

  我國現有集體公益林地15億畝,佔全部集體林地的60%,在面對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時,改革現有公益林補償制度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改革公益林補償制度,有利於提高廣大林農收入,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對於拉動內需,減小惡化的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經濟影響有重要作用。

改革公益林補償制度有利於提高林農和林業機構的造林護林積極性,真正達到維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同時,減小廣大山區林農與平原和城市人口收入之間的差距,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改革公益林補償制度有利於提高林農參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性,對於加快林改進程,提高林改質量有重要作用。

  二、公益林補償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議

  各地方政府對公益林的補償起始時間有先後,較早的廣東省從1999年開始對地方級公益林進行補償。2003年,隨著《中共中央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9號文件)的頒布,全國開始全面實行對公益林的補償。截止2008年底,國家級公益林的大部分實現了由國家財政承擔的補償,每畝每年5元;各省、市、縣財政分別對各級公益林進行補償,部分經濟較發達省、市、縣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轄區內公益林的補償標準。但是,目前的公益林補償制度存在這一些問題,比如公益林補償標準過低,補償資金管理不合理,補償資金對促進公益林管護的效率不高等等,亟待解決。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有計劃提高集體公益林補償標準。

  目前,中央財政有5元/畝?年的補償,部分省份還有相應的提高,比如浙江達到最高的15元/畝?年。但是,現有的公益林補償標準仍然嚴重過低。

  公益林補償資金主要用於直接補償林農的產權損失和公益林管護成本。對於產權補償部分,補償標準應當與林地租金接軌。林農的林地一旦被劃定為公益林,財政補償是公益林給林農帶來的主要收益,但遠遠低於公益林商業化後的收益。但是,財政補償的收益是沒有風險的,和林地地租收益的性質更接近,林農不需要面對自己經營林地時的各種風險。所以,將林地地租作為產權補償的標準是合理的。依據我們對主要林區的調查,各地平均荒地租金至少20元/畝?年,有林地平均租金至少40元/畝?年。為此,公益林的產權補償有待提高。考慮現實情況,為確保資金到位和改革的穩定性,先提高至10元/畝?年,按五年計劃,每五年提高一次,分荒地和有林地,最終實現產權補償與當地林地租金收入的接軌。

  管護補償主要為管護人員的工資開支,至少應當與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相一致。管護工作無論是由公益林管理機構組織還是林農自發組織,都需要從公益林補償基金中支付管護成本。管護人員工資至少與當地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相一致,足額補償其勞動機會成本。對於農村人均純收入較低的西部林區而言,以人均管護2500畝計算,管護工資補償至少達到1.5元/畝?年,而華南地區至少3元/畝?年,而東北地區則為2元/畝?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機會成本不斷變化,管護補償需要進行實時有計劃的調整。

  2、因地制宜,各級政府統一轄區內公益林補償標準。

  公益林分布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林地經濟效益不同,勞動機會成本有差異,各地應當制定不同的公益林補償標準和調整計劃。這一點在現有的補償標準中已有所體現,發達省份的公益林補償遠高於欠發達省份。

  存在國家級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的省份,為保持公平性和林改的穩步推進,各地方財政應當統一轄區內各種公益林的補償標準。省級公益林補償標準不應低於國家級公益林,縣市級公益林補償標準不應低於省級標準;同時,省級公益林補償標準高於國家級的,省財政應當補足國家級與省級補償標準之間的差額,市縣級公益林補償標準高於省級的,市縣財政應當補足市縣級與省級補償標準之間的差額。實現各級政府轄區內公益林的統一性。

  3、公益林產權補償與管護補償分離,強化補償資金管理。

  嚴格區分公益林補償中的產權補償資金和管護補償資金。目前補償資金並沒有嚴格區分產權補償和管護補償。通過調研,我們知道各省補償資金中用於產權補償的比重最高達到95%,最低為零。這種補償資金結構部分因為補償標準過低,只能滿足於兩類補償中的一種。但是,在補償標準提高後,嚴格區分兩種補償類型有利於維護林農的權益,至少能夠確保林農的產權補償,管護資金的使用更具目的性。

  結合補償資金的分類專項管理,實現補償資金的專項專用,減少部分補償資金中存在的「其他開支」的比重。發放產權補償資金時,可通過新成立的林業發展基金或商業銀行發放,實現直接補償;管護補償可通過將管護人員納入正式人事編制,將管護設備開支納入財政預算。

  4、加強公益林補償制度的激勵作用,提高補償資金使用效率。

  建議結合公益林成立的目的,將產權補償、管護補償與激勵社會力量保護公益林相結合,作為成為新公益林補償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產權補償中,為提高社會各界對荒山公益林地的造林積極性,將荒山公益林補償與有林公益林補償差額補償給造林者,實現誰造林,補償誰。同時,對於造林者給予森林資源培育方面的補助。

  管護補償是要保護公益林,提高管護人員護林的積極性。但是,目前補償基金中用於管護補償和固定工資相似。建議將管護質量與管護人員的工資相掛鈎,在基本管護補償的基礎上,建立激勵工資。

(責任編輯:劉峰)

相關焦點

  • 福建省林業局關於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的建議答覆
    福建省林業局關於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的建議答覆福建省林業局關於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1213號建議的答覆閩林函〔2020〕61號黃亞洲代表:《關於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的建議》(第1213號)由我局會同省財政廳辦理。
  • 佛坪完成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工作
    2020年度上級共下達佛坪縣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5萬畝,資金23.75萬元。為落實好國家惠農政策,該縣嚴格執行市委、市政府關於對省級地方公益林實行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的政策和程序,及時將2020年度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按每畝3元的標準進行兌現。
  • 恩施市:足額兌現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2600萬
    12月14日,恩施市嚴格落實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足額完成2600萬元生態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兌現,以190萬畝生態公益林繪就恩施生態底色,用心、用情、用力幫助群眾「借綠生金」。據悉,恩施市認真組織開展2020年度生態公益林數據更新工作,全面整合現有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林地「一張圖」、生態公益林區劃落界等成果數據,實現省、市、縣森林資源「一張圖、一套數、一個標準、一個平臺」,數據精準落界。同時,對歷年生態公益林補償對象再次糾錯,建立完整的公益林補償資料庫,確認補償對象精準、面積精確。
  • 國家林草局對關於全面推廣森林生態效益綜合補償政策的建議復文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全面推廣森林生態效益綜合補償政策的建議」復文「關於全面推廣森林生態效益綜合補償政策的建議」復文(2020年第8790號)  為加強國家級公益林的保護與管理,充分調動林農保護公益林的積極性
  • 廣東生態公益林實施激勵性補助政策
    中國園林網9月29日消息:記者日前從廣東省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培訓班了解到,2013~2017年,廣東省將實行生態公益林激勵性補助政策,應用經濟槓桿調動各地管護生態公益林的積極性。
  • 林業局:足額兌現190萬畝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2600萬
    中國硒都網訊(通訊員 程陽 高明傑)12月14日,市林業局嚴格落實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足額完成2600萬元生態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兌現,以190萬畝生態公益林繪就恩施生態底色,用心、用情、用力幫助群眾「借綠生金」。
  • 公益林補償款發到戶執行難
    ,也從沒有領過生態公益林補償款。,村民甚至不清楚村裡現在是否還有生態公益林補償款。    南方農村報記者查閱2012年10月廣東省財政廳、省林業廳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損失性補償資金發放工作的通知》,並沒有看到通過家長會議表決將生態公益林補償款留作村集體公共開支的政策依據。
  • 湖南省林業廳發布關於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補償政策公告
    紅網長沙9月11日訊(記者 廖潔 通訊員 周建梅)9月11日,紅網從湖南省林業廳獲悉,為貫徹落實湖南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有關要求,根據國家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於
  • 「十三五」廣東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惠及2600多萬人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中新網惠州12月17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7日在惠州市舉行全省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管理工作會議。「十三五」以來,中央和廣東省級財政累計在該省投入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112.62億元,惠及人口2649.7萬,約佔全省農業人口三分之二。
  • 四川:國家級集體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可望提高
    中國園林網5月10日消息:財政部擬於近期出臺政策,將集體和個人所有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從目前的每畝每年10元提高至每畝每年15元。按提高後的標準測算,中央財政安排四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每年將增加約3.6億元,全省1000餘萬戶林農人均年增收將超過10元;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和川西藏區等特殊連片貧困地區每年將增加約2.8億元,必將對促進林農脫貧致富發揮巨大作用。
  • @耿生茂代表 加快完善公益林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建議 貴州省林業局的...
    貴州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省人大代表耿生茂提出了要由省級層面組織開展生態建設與林農增收矛盾問題的專題調研,針對貸款造林、承包造林、借土養木等人工林被動劃入公益林情況開展專題研究,完善系列優惠政策或措施,有效化解生態建設與林農增收存在的問題等建議。
  • 我省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 今年每畝補償提高到27元
    我省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 今年每畝補償提高到27元 2014年09月12日 05:25:03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按照新的補償標準,老潘700畝公益林,除去公共管護經費,今年可以領到1.6萬多元補償資金,比之前多出1400元。  日前,經省政府同意,今年我省省級以上公益林最低補償標準由去年每畝補償25元提高到今年每畝補償27元,明年再提高到每畝補償30元。這些增加的補償資金將由省財政全額承擔。目前,我省省級財政補貼的公益林面積達到3794萬畝,今明兩年分別需新增資金7588萬元和11382萬元。
  • 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
    □關注農村土地承包法執法檢查本報訊 記者朱磊 「建議提高生態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建立專項山區林業大縣的林業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工程造林投入標準。同時,制定林業要素市場的相關政策和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確定適應林業生產特點和林農實際的金融扶持政策。」
  • 林業經營者享受惠農政策 公益林、天然林補償資金發放
    林業經營者享受惠農政策 公益林、天然林補償資金發放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9日 14:57:21 | 作者:蔣雯 通訊員 胡祥林 | 編輯:劉海傑  日前,市財政局、林業局聯合下文,發放2020年公益林補償資金和天然商品林停伐補償資金
  • 浙江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再提高 今年提高到每畝35元
    浙江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再提高 今年提高到每畝35元 2016年05月31日 07:19:00來源:浙江日報記者 金梁   浙江日報杭州5月30日訊(記者 金梁 通訊員 章維士 李紅俊)5月30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我省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將再一次提高。
  • 浙江省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再提高 2016年提高到每畝35元
    原標題:我省生態公益林 補償標準再提高 5月30日,記者從浙江省財政廳獲悉,浙江省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將再一次提高。 經省政府同意,浙江對主要幹流和重要支流源頭縣省級以上公益林、國家級公益林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公益林的最低補償標準進行再調整:2016年,由去年的每畝30元提高到每畝35元;2017年將再提高到每畝40元。其中,適當調整補償資金支出結構,公益林護林人員管護費用由每畝2.5元提高到每畝3.5元。 聽到這個消息,遂昌縣雲峰街道同心村清水源自然村的林農華啟松很是高興。
  • 濟南南部山區生態補償實施方案出臺 公益林補償標準逐年提高
    附:濟南市南部山區生態補償實施方案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的要求,切實加強南部山區生態保護,實現南部山區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有機結合,制定本實施方案。
  • 九江獲生態公益林補償及省級林業補助金1.73億元
    近日,省財政廳、省林業局提前下達九江市2021年生態公益林補償和省級林業專項補助資金1.73億元,其中生態公益林中央、省級補償資金1.39億元,省級林業補助資金0.34億元。此次資金主要支持我市納入補助範圍的省級以上公益林,低產低效林改造、油茶、竹產業、森林藥材、森林景觀利用、林木良種、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城市創建、林業改革及科技創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向進行補助。
  • 泰和生態公益林補償金全部兌現
    12月16日,泰和縣將2020年度共計1481.87萬元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金全部兌現到管護人員及林權所有者手中,確保「生態受保護,林農得實惠」。今年,泰和縣共有生態公益林面積77.68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24.68萬畝,省級公益林53萬畝。為落實好惠農政策,兌現生態公益林管護各項資金,泰和縣林業局高度重視,嚴格執行國家、省生態公益林補償相關政策和程序,及時將2020年國家、省級公益林所有者補償費按每畝18元標準進行兌現。
  • 內蒙古:阿拉善盟國家級公益林再次提高補償標準
    中國園林網10月25日消息:近日,中央財政再次提高了對集體和個人權屬的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年每畝10元提高到每年每畝15元。阿拉善盟共有2280.25萬畝國家級公益林面積納入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其中:國有國家級公益林610.62萬畝,集體國家級公益林1669.63萬畝,提標後年新增加補償基金8348萬元,全盟國家級年補償基金達到了27527萬元,目前資金已下達到位。2010年中央財政對集體和個人權屬的國家級公益林提高補償標準,由每年每畝5元提高到每年每畝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