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願景與中國擔當
【知行論壇·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人類生活從來沒有如此聲息相通,世界從來沒有如此近在眼前。在2016年11月16日開幕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在彰顯網際網路精神的視頻講話中,提出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導航儀,指明了新方向。
「四項目標」繪就網絡空間美好藍圖
網絡空間促生美麗新世界,也帶來未知新領域。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網絡空間魚龍混雜。尤其是少數網絡強國,憑藉不對稱甚至壓倒性網際網路技術與資源優勢,奉行網絡霸權;發展中國家受制於人,公民個體網絡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連國家安全都處於危險之中。如何將網際網路由「潘多拉的魔盒」真正變成「阿里巴巴的寶庫」,就成為全人類面臨的緊迫課題。中國提出的網絡空間「四項目標」,指向鮮明,應時合情,正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平等尊重是基本要求。在國際社會多年的壓力下,美國政府於2016年10月1日把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正式移交給「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儘管根區文件與根伺服器等網際網路關鍵資源仍是美國政府資產,不過是將行政性的管轄變更為司法性的管轄,所有權並未改變,但仍然不失為一個重大進步。協調網絡空間衝突,制約網絡霸權國家,避免其對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技術、標準、規則與話語權的濫用,就必須尊重網絡主權,促進國際網際網路法治,推進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增強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平等互信與合作。
創新發展是關鍵內容。網際網路的特質在於分享,分享的根本在於創新。技術創新驅動人類發展,馬太效應加大數字鴻溝。但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靠創新發展來推動普惠共享。以觀念更新、思想解放和規則革新,推動技術與應用的全球分享。尤其是要打破核心技術和標準的壟斷,不能僅由個別國家把控別國供應鏈的命門,在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標準與產品上通過多方競爭,促進透明,形成均衡,維護安全。
開放共享是應有之義。「神通能動於四方,智慧廣弘於沙界」。網際網路技術在應用中進步,網際網路領域在交流中擴展,而這一切都必須在開放的環境下進行。技術創新驅動實踐發展,分享經濟、網絡出行、普惠金融、智慧醫療、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大力推動「網際網路+」,開放的網際網路帶來無限可能,讓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凝聚成聲息相通、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
安全有序是根本支撐。技術所帶來的惠益從根本上說是和平紅利,沒有和平,一切歸零。應充分重視和認真解決網絡空間存在的軍事化可能,直面信息洩露、網絡竊密、網絡詐騙等網絡犯罪的泛濫。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應聯合起來,共同應對網絡攻擊、網絡監聽、網絡監控以及網絡恐怖主義等全球公害,維護國內網絡空間的空氣清朗,維護國際網絡空間的和平穩定。
觀念誤區與實踐障礙亟待廓清
網際網路是新技術的體現,更是新觀念的產兒。萬物互聯、自由交流、惠益分享、平等多元,正是這些彰顯網際網路思維的新觀念,促進了網際網路的產生、發展與繁榮。但網際網路這種自由、多元、平等、分散的特徵,也帶來一些錯誤的理論或觀念迷思,導致實踐中產生一系列困難與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網際網路「去中心論」,認為網際網路是沒有支配性中心的,是分散的、平等的、自由的非中心化體系。在網絡空間,多如繁星的每一個網絡節點或者網絡用戶形式上的確是平等的,好像體現出一種「去中心」的特點;但事實上,全世界所有的節點最終都必須回溯到或者依賴於13個根伺服器及其根區文件。根區文件及根伺服器就是決定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國際網際網路能否存在的中心。這個中心的作用是主宰性的,全世界都知道它就在美國。網際網路「去中心論」不過是以其形式上的非中心掩蓋實質上的中心,成功隱藏了國際網際網路在實質上操控於網絡霸權國家之手的事實,並試圖遮蔽改革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呼籲。
而實踐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威脅與創傷。2015年12月,烏克蘭電力部門遭到網絡攻擊,造成全國超過一半地區大面積停電;2016年4月,土耳其近5000萬公民姓名、身份證號、父母名字、住址等一系列敏感信息洩露;6月,俄羅斯最大社交網站被黑,1.7億個用戶信息外洩;10月,美國東海岸網絡遭遇攻擊,導致大範圍網絡癱瘓。尤其是,美國率先宣布其網絡部隊已初步具備實戰能力,在國際社會開啟了一個惡劣的危險先例。在其大選期間,美國官方及候選人還多次指責俄羅斯對美國展開有目的的網絡攻擊,竊取並公開選舉人隱私,試圖影響選舉結果,甚至因此威脅、籌劃對俄羅斯發動網絡攻擊,差點打響大國網絡戰。
在網際網路技術創新、社會應用及產業發展高歌猛進的同時,國際網際網路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基本態勢沒有變;個人信息洩露、侵害個人隱私、侵犯智慧財產權、網絡犯罪猖獗等威脅仍然嚴峻的基本現狀沒有變;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等全球公害依然有待解決的基本格局沒有變。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廓清觀念迷思,解決實踐問題,就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必須首先解決的困擾。
以人類福祉為本彰顯中國智慧擔當
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統計,近兩年技術創新的成果有80%來自網際網路領域。超高速網絡、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信息科技日新月異,深度融入人類生活、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之中。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網上支付、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的加速增長,網際網路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亮點,世界經濟復甦新動力。
網際網路滲透到人類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從事幾乎所有人類活動的共同平臺,人類對網際網路的依存度甚至將超過能源和電力。網際網路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在網絡霸權、網絡監聽、網絡監控、網絡攻擊、網絡犯罪、網絡侵權、網絡竊密危害嚴重的情況下,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網際網路必須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要大力彌平數字鴻溝,加強全球尤其是欠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讓網際網路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要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完善個人信息法律保障,堅決掃除網絡詐騙、網絡色情、網絡賭博、網絡暴力、網絡欺凌、網絡恐怖主義等任何形式的網絡犯罪,保護網絡主體不受犯罪危害;要堅決維護網絡安全,反對網絡霸權,反對網絡攻擊、網絡監控,反對網絡空間軍事化傾向,避免網絡空間衝突,既要保障所有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安全,也要在堅持國家主權的基礎上,保護每一位地球公民的網絡權益;要積極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增強國內國際網絡空間法律和制度供給,加快網絡空間建章立制,讓網絡空間成為人人都能安心交流、交往、交易的淨土,實現國家網絡安全、個人網絡權益、網絡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繁榮的協調發展。
接入國際網際網路20多年來,中國不僅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為網際網路大國,而且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還一直以增進網絡空間和平繁榮為己任,積極參與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塑造與規則制定,穩步走進國際網際網路舞臺的中央。中國積極與美國、英國、韓國等國建立雙邊網際網路交流平臺,加強溝通合作,推進互信合作;通過召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國-東協網絡空間論壇」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網上絲綢之路論壇」,積極搭建網際網路領域國際交流的中國平臺;通過建設陸上絲綢之路、搭建空中絲綢之路、打造網上絲綢之路,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及沿線國家;積極支持《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的通過和貫徹落實。
在去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並日益成為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基石。而今年提出的網絡空間「四項目標」,更明確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的理念,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標誌著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蘊含著當今網際網路時代人類利益攸關、命運相通特徵的倡議和方案,充盈著對人類共同命運與人類福祉的深切關懷,彰顯了中國方案的智慧與擔當。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