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願景與中國擔當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願景與中國擔當

  【知行論壇·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人類生活從來沒有如此聲息相通,世界從來沒有如此近在眼前。在2016年11月16日開幕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在彰顯網際網路精神的視頻講話中,提出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導航儀,指明了新方向。

  「四項目標」繪就網絡空間美好藍圖

  網絡空間促生美麗新世界,也帶來未知新領域。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網絡空間魚龍混雜。尤其是少數網絡強國,憑藉不對稱甚至壓倒性網際網路技術與資源優勢,奉行網絡霸權;發展中國家受制於人,公民個體網絡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連國家安全都處於危險之中。如何將網際網路由「潘多拉的魔盒」真正變成「阿里巴巴的寶庫」,就成為全人類面臨的緊迫課題。中國提出的網絡空間「四項目標」,指向鮮明,應時合情,正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平等尊重是基本要求。在國際社會多年的壓力下,美國政府於2016年10月1日把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正式移交給「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儘管根區文件與根伺服器等網際網路關鍵資源仍是美國政府資產,不過是將行政性的管轄變更為司法性的管轄,所有權並未改變,但仍然不失為一個重大進步。協調網絡空間衝突,制約網絡霸權國家,避免其對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技術、標準、規則與話語權的濫用,就必須尊重網絡主權,促進國際網際網路法治,推進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增強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平等互信與合作。

  創新發展是關鍵內容。網際網路的特質在於分享,分享的根本在於創新。技術創新驅動人類發展,馬太效應加大數字鴻溝。但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靠創新發展來推動普惠共享。以觀念更新、思想解放和規則革新,推動技術與應用的全球分享。尤其是要打破核心技術和標準的壟斷,不能僅由個別國家把控別國供應鏈的命門,在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標準與產品上通過多方競爭,促進透明,形成均衡,維護安全。

  開放共享是應有之義。「神通能動於四方,智慧廣弘於沙界」。網際網路技術在應用中進步,網際網路領域在交流中擴展,而這一切都必須在開放的環境下進行。技術創新驅動實踐發展,分享經濟、網絡出行、普惠金融、智慧醫療、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大力推動「網際網路+」,開放的網際網路帶來無限可能,讓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凝聚成聲息相通、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

  安全有序是根本支撐。技術所帶來的惠益從根本上說是和平紅利,沒有和平,一切歸零。應充分重視和認真解決網絡空間存在的軍事化可能,直面信息洩露、網絡竊密、網絡詐騙等網絡犯罪的泛濫。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應聯合起來,共同應對網絡攻擊、網絡監聽、網絡監控以及網絡恐怖主義等全球公害,維護國內網絡空間的空氣清朗,維護國際網絡空間的和平穩定。

  觀念誤區與實踐障礙亟待廓清

  網際網路是新技術的體現,更是新觀念的產兒。萬物互聯、自由交流、惠益分享、平等多元,正是這些彰顯網際網路思維的新觀念,促進了網際網路的產生、發展與繁榮。但網際網路這種自由、多元、平等、分散的特徵,也帶來一些錯誤的理論或觀念迷思,導致實踐中產生一系列困難與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網際網路「去中心論」,認為網際網路是沒有支配性中心的,是分散的、平等的、自由的非中心化體系。在網絡空間,多如繁星的每一個網絡節點或者網絡用戶形式上的確是平等的,好像體現出一種「去中心」的特點;但事實上,全世界所有的節點最終都必須回溯到或者依賴於13個根伺服器及其根區文件。根區文件及根伺服器就是決定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國際網際網路能否存在的中心。這個中心的作用是主宰性的,全世界都知道它就在美國。網際網路「去中心論」不過是以其形式上的非中心掩蓋實質上的中心,成功隱藏了國際網際網路在實質上操控於網絡霸權國家之手的事實,並試圖遮蔽改革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呼籲。

  而實踐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威脅與創傷。2015年12月,烏克蘭電力部門遭到網絡攻擊,造成全國超過一半地區大面積停電;2016年4月,土耳其近5000萬公民姓名、身份證號、父母名字、住址等一系列敏感信息洩露;6月,俄羅斯最大社交網站被黑,1.7億個用戶信息外洩;10月,美國東海岸網絡遭遇攻擊,導致大範圍網絡癱瘓。尤其是,美國率先宣布其網絡部隊已初步具備實戰能力,在國際社會開啟了一個惡劣的危險先例。在其大選期間,美國官方及候選人還多次指責俄羅斯對美國展開有目的的網絡攻擊,竊取並公開選舉人隱私,試圖影響選舉結果,甚至因此威脅、籌劃對俄羅斯發動網絡攻擊,差點打響大國網絡戰。

  在網際網路技術創新、社會應用及產業發展高歌猛進的同時,國際網際網路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基本態勢沒有變;個人信息洩露、侵害個人隱私、侵犯智慧財產權、網絡犯罪猖獗等威脅仍然嚴峻的基本現狀沒有變;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等全球公害依然有待解決的基本格局沒有變。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廓清觀念迷思,解決實踐問題,就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必須首先解決的困擾。

  以人類福祉為本彰顯中國智慧擔當

  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統計,近兩年技術創新的成果有80%來自網際網路領域。超高速網絡、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信息科技日新月異,深度融入人類生活、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之中。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網上支付、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的加速增長,網際網路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亮點,世界經濟復甦新動力。

  網際網路滲透到人類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從事幾乎所有人類活動的共同平臺,人類對網際網路的依存度甚至將超過能源和電力。網際網路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在網絡霸權、網絡監聽、網絡監控、網絡攻擊、網絡犯罪、網絡侵權、網絡竊密危害嚴重的情況下,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網際網路必須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要大力彌平數字鴻溝,加強全球尤其是欠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讓網際網路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要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完善個人信息法律保障,堅決掃除網絡詐騙、網絡色情、網絡賭博、網絡暴力、網絡欺凌、網絡恐怖主義等任何形式的網絡犯罪,保護網絡主體不受犯罪危害;要堅決維護網絡安全,反對網絡霸權,反對網絡攻擊、網絡監控,反對網絡空間軍事化傾向,避免網絡空間衝突,既要保障所有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安全,也要在堅持國家主權的基礎上,保護每一位地球公民的網絡權益;要積極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增強國內國際網絡空間法律和制度供給,加快網絡空間建章立制,讓網絡空間成為人人都能安心交流、交往、交易的淨土,實現國家網絡安全、個人網絡權益、網絡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繁榮的協調發展。

  接入國際網際網路20多年來,中國不僅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為網際網路大國,而且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還一直以增進網絡空間和平繁榮為己任,積極參與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塑造與規則制定,穩步走進國際網際網路舞臺的中央。中國積極與美國、英國、韓國等國建立雙邊網際網路交流平臺,加強溝通合作,推進互信合作;通過召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國-東協網絡空間論壇」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網上絲綢之路論壇」,積極搭建網際網路領域國際交流的中國平臺;通過建設陸上絲綢之路、搭建空中絲綢之路、打造網上絲綢之路,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及沿線國家;積極支持《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的通過和貫徹落實。

  在去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並日益成為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基石。而今年提出的網絡空間「四項目標」,更明確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的理念,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標誌著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蘊含著當今網際網路時代人類利益攸關、命運相通特徵的倡議和方案,充盈著對人類共同命運與人類福祉的深切關懷,彰顯了中國方案的智慧與擔當。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以「中國眼光」度量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情懷
    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全人類,中國關於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主張,得到了大會的一致讚譽和深入探究,這樣的眼光和胸懷為推進全球網際網路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擔當。  「中國眼光」願攜手世界努力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 堅持尊重網絡主權原則 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尊重網絡主權是反對網絡霸權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和平安全的重要保證,是堅持開放合作的基本前提,是構建良好秩序的堅實基礎。 ■ 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各國應當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尊重網絡主權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辯證統一的,網絡主權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前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網絡主權的保障。
  •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內在邏輯與踐行路徑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嘗試分析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必然性及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聯,然後從人類文明、利益、權力與未來等角度剖析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內在邏輯,並指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可能面臨的「網絡強國」與「網絡主權」相關質疑,最後提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共識構建、安全保障、行為邏輯與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踐行路徑與方向。
  • 分層治理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韓博    在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與會者圍繞「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回顧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發展歷程,或許能找到一些思路,為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做好準備。
  • 《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雙語全文)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網絡空間的具體體現和重要實踐,彰顯了對人類共同福祉的高度關切,反映了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為推動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積極回應各方期待,全面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倡議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謀發展福祉,共迎安全挑戰,把網絡空間建設成造福全人類的發展共同體、安全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
  • 每日一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in...
    習近平指出,各國應順應時代潮流,勇擔發展責任,共迎風險挑戰,共同推進網絡空間全球治理,努力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世界網際網路大會(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簡稱:WIC),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倡導並每年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舉辦的世界性網際網路盛會,旨在搭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和國際網際網路共享共治的中國平臺,讓各國在爭議中求共識、在共識中謀合作、在合作中創共贏。
  • 思力網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2018年施工至今,該海域的海豚沒有受到工程打擾,它們在水中跳躍嬉戲的視頻不時出現在社交網絡上。圖為2020年2月1日佩列沙茨跨海大橋施工現場。 新華社記者 高磊/攝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倡導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根植於優秀的中華文化,是新時代中國倡導公正的國際權力觀、和平合作的發展觀、互利共贏的利益觀、包容互鑑的文明觀、共同協作的安全觀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的風險和威脅使各國面臨共同的治理任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各國加強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制度和機制。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行動:一是推進全球金融治理機制的建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凸顯了全球金融治理機制的失靈,中國積極提供全球金融機制改革議案,推動落實金融體制改革方案,建立新機構補充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推動G20深入發展。
  • 中日高校聯合主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日高校聯合主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     10月27日至28日,由復旦大學、日本創價大學主辦,中華日本學會協辦,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承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暨池田倡言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 做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回答了中國外交何去何從、國際秩序如何構建以及人類未來如何發展等重大問題,是新時代中國擔當大國責任,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的體現。拓展新維度,傳播好這一重要理念,是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工作的新使命和新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下的中國外交創新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了中國外交的新目標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中,明確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為發展人權內涵、推進全球人權事業、突破時代桎梏提供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支撐。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人權內涵  回顧歷史,中國是國際人權事業最早的參與者之一。
  • 全球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個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人類命運愈發休戚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愈發凸顯出其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全球抗疫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意義愈發彰顯在全球抗疫中,各國日益意識到面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需要凝聚世界共識和人類力量。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共擔
    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沉痛的代價再次警醒人們人與自然、人與人是休戚與共、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首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作為,也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理論貢獻,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不同文明利益共享、交流互鑑,更需要破除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實現公平正義、責任共擔。
  • 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11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指出,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指導下,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新知新覺)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同志說:「我希望,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
  • 中國在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中貢獻重要力量
    11月20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題為《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當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深刻變革。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麼走,關乎地區發展,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世界未來。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為質量認證全球大家庭建設貢獻中國力量
    原標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為質量認證全球大家庭建設貢獻中國力量 前言: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戰略博弈全面加劇,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各國人民期待提出符合時代需求、促進國家間和諧相處的新願景。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講好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中國故事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指出,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社會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安全及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帶來了一系列風險及挑戰。由於網際網路具有互聯互通、信息多向流動的特點,全球網絡治理需要政府、國際組織、網際網路企業、技術社群、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多主體共同參與、共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