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對於孩子,哪怕存在萬分之一的危險,也應該重視。作為幼兒家長,尤其要重視不斷提高自己的育兒知識儲備。凡是有關孩子的事多思考造成不好的結果追悔莫及。一下,以免造成不好的結果追悔莫及。
11月2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遊泳時孩子脖子受勒造成呼吸困難,但沒有被發覺。直到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緊急送醫。然而因缺氧時間過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
醫生提醒:嬰幼兒佩戴脖圈遊泳,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需在專業人員陪同下進行。對於一個月的嬰兒,肯定是不建議他戴脖圈進行遊泳的,因為這個脖圈,第一勒到脖子,第二是小孩的重量,下壓的話,很容易導致窒息的可能。
一個小生命的消逝讓人痛惜,這個就是新手家長的誤區。嬰兒骨骼尤其是頸椎很軟。當嬰兒被半剛性充氣材料支撐著頭懸掛在水中時,特別是5個月以下的嬰兒,頸部處於被動受力的狀態,輕微的動作,如手腿踢動時,會給頸部施加壓力,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遊泳訓練課程從1歲開始,而且應該避免使用充氣遊泳輔助設備。
脖圈遊泳安全嗎?
關於這個問題一直有兩種聲音,有專家認為脖圈會傷害嬰兒頸椎,也有人認為影響不大。
廣州醫學院附屬廣東省婦女兒童醫院教授趙少飛表示,無需對嬰兒脖圈安全性擔心,「即使嬰兒在水中垂直不動,脖子在脖圈上所需承擔的力僅幾兩重,只要新生兒手腳稍微運動,水的反作用力將超過脖子受力」。
著名兒科專家張思萊認為,脖圈充氣過多會造成孩子下頜要被迫努力抬起,才能適用脖圈,造成孩子不適。另外,人體頸部的頸動脈竇如果受壓可能引起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導致腦部缺血,引起昏厥。孩子用脖圈遊泳有可能使頸動脈竇受壓。
香港黃埔體育會主席簡煒傑表示,目前暫未看到這種遊泳設備(遊泳脖圈)的安全性能科學驗證,不建議給嬰兒使用。因為嬰兒在運動過程中,有機會對頸椎造成損害。
有生產嬰兒脖圈的公司調查發現,家庭遊泳脖圈容易造成嬰幼兒在脖圈鬆緊等方面的不適。這與專家張思萊分析相同。人脖子上有頸動脈竇,若不小心被壓到,可發生壓力感受性反射,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直至休克!
針對嬰兒脖圈的安全性問題,國家質檢總局曾回函表示,脖圈適用對象為14歲以下兒童的遊泳圈屬水上玩具,目前相關標準有《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和《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
因此現階段內脖圈遊泳安全與否,主要依靠家長的準確判斷。像前面提到的女嬰,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孩子遊的時候脖圈就沒戴好,已經阻礙到孩子呼吸。家長沒有及時覺察,遊完後孩子哭不鬧,呈睡眠狀態。而遊完泳後都會很累很容易睡又是種常態。兩個人同時看孩子反而不容易發現孩子細微的異常,直到爸爸回家才看出來。
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不能單純分析是脖圈的問題了,還得考慮家長如何陪護孩子遊泳的方式。應該在孩子帶脖圈遊泳前,就備好功課,採取正確的方式陪護孩子,或請專業人員參與陪護。
廣東中山的歐陽醫生認為:寶寶的天生喜歡水。因為寶寶在未出生之前就生活在媽媽的羊水裡,所以他們是非常喜歡水的。如果寶寶的身體很健康的話,出生三天後就可以去遊泳了。但為安全起見一般是兩個月以後才開始給寶寶進行專業的遊泳訓練。因為寶寶兩個月之前的身體各方面都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兩個月以後才可以給寶寶進行遊泳訓練,因為遊泳有利於孩子的身體成長,遊泳不僅可以強健孩子身體。而且也可以促進孩子消化系統的吸收,同時有助睡眠。
而美國兒科學會則建議4歲以下兒童不要學習遊泳,因為身體發育情況還不適合接受遊泳訓練。2010年5月,該學會把適合遊泳的年齡調降到1歲,不建議1周歲以下的嬰兒學習遊泳。
對於嬰兒脖圈遊泳方式,專業人員建議遊泳時間應選在嬰兒有充足睡眠和吃奶40分鐘之後,檢查泳圈有無漏氣情況,控制好水溫,全程有專人看護,嚴防口耳鼻進水。
起源於1960年,風靡歐美,親子遊泳在西方國家是一項非常受推崇的家庭運動,是目前最為流行的親子早教運動,也是唯一一種有父母參與的3歲前兒童早教行為,並且是早教行業唯一一項醫學領域給出具體數據的可以提高嬰兒智力和體能以及增進親子情感的早期運動。
看護小孩子是一件需要科學對待的事情,孩子安全無小事,不可以想當然,因此家長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及時更新知識。
結語:孩子的安全保障很大一部分依賴家長的悉心照料,當家長實踐一種新的育兒方式時,一定要以確保孩子安全為前提條件。
——END——
我是為娃學畫,我始終堅信初生的嬰兒好似一張白紙,一方未開墾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練「畫功」,才能為娃畫出一條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