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歷來為家長所重視,各種培訓學校的興起可見一斑。但是都是以學習和才藝為主,很少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這是個漏洞,到底有多大,現在還不得而知。
有消息說,12月9日,四川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分局發布通報,當日7時14分,該局開發區派出所接到報警:陽光新城一號小區有人墜樓。
民警隨即趕到現場處置。120醫護人員在現場對墜樓者進行搶救,無效死亡。通知說,經過初步調查,墜樓者是一個12歲的女孩,來自東坡區,事發前與家人發生了口角。
當前,有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和處理之中。望著只能一聲嘆息,年老已逝,最痛苦的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
我的反省一下,這孩子出了什麼事?
現在唯一的線索是發生了口角,而且至多只是一個引爆裝置或觸發裝置。
還有其他原因值得探討。
網民留言
網友甲:真的是花房裡的花!講不完,罵不完,更打不完,我們小時候挨打挨罵很正常
網友乙:年初小侄女也掉樓了,花兒一樣的年紀,我們都缺不知道真正的原因。遺憾的是,一定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
網民紛紛表示不理解,希望改變孩子脆弱的心靈。
孩子12歲,如花般的年紀,死了真可惜。
心靈的確是脆弱的,這個年齡本身並不堅強,畢竟這個階段自我意識初步建立,想自己做主宰。
即初步擁有自己的價值觀,想要做支配自己的事。
那是人類的天性,如果在這個時候不能適當地處理,很可能刺激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而做一些過分的事情。
此時尊重孩子的想法,當然不是說要摘星星,那樣就是溺愛。
不要跟著孩子的脾氣走,要仔細傾聽孩子的要求,理解他們,與他們交流。
這些都是要把孩子的想法說出來,不要隨意阻止。
與此同時,從兒童的認知能力出發,儘可能在邏輯上與兒童對抗。因此,爭吵不是辦法,任何個人都想擁有獨立的自由,即使父母也無權剝奪。
例如,聽小區鄰居說,孩子11歲,很喜歡玩遊戲,一開始她就直接拒絕,結果孩子摔了遊戲機,天天沒精打採地冷著臉。
小孩以為媽媽不愛他,鄰居驚訝的說,後來保證學完再打一會兒,小孩很快精神好了,學得更用功了。那又意味著什麼?兒童有自己的認知判斷體系,有自己的需要,此時需要尊重,合理引導規範,否則會產生極端對立。
但是也不能讓他為所欲為,那樣也會害了孩子。
事實上欲望或是兒童的認知就像水一樣,宜導不宜堵。
而且大人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心裡也的確是這樣,所以希望孩子能夠聽話,否則覺得孩子是無知的,會覺得很生氣。
而且孩子自己的認識告訴她,自己並不需要這樣,獨立是自己的根本。
因此,父母應該和孩子交流,不要專橫。有人父母說好,我反對孩子,一定把道理講出來,而不是靠父母的地位。
因此小孩也是有思想的個體,不要簡單的認為小孩內心脆弱,誰的年少不衝動?交流非常重要,尊重同樣重要。
您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教孩子,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