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7時14分,四川眉山東坡分局接到報警稱,陽光新城一號小區12歲女孩與家人爭吵後墜樓身亡。民警立即趕赴現場處置,墜樓者經120醫護人員現場搶救無效死亡。經初查,墜樓人周某某,女,12歲,東坡區人,事發前曾與家人發生口角。目前,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和處理之中。
父母都沒怎麼受過教育,他們怎麼懂得教育孩子?他們不會學習嗎,會,但是不學如何去教育孩子,不學怎麼給孩子補充營養,因為他們忙,因為窮,他們要賺錢,不賺錢怎麼養活你,是吧?
當好父母親的真是人生最大的考驗,沒有之一。
十二歲,可謂什麼都不知道,卻知道去走這一條絕路,她的思想我們不得而知,也不可能得知,也不願意去妄加揣測。
但家人,應該是大人,的確應該是防患於未然,尤其是在這種敏感的事情上,從小真的要加以開導。出現分歧,在吵罵教育的同時,一定留一個心眼,就是防止孩子走極端的事情發生,因為孩子根本不懂什麼大道理,如果他懂了,他就已經不是孩子了。而監護孩子的人,就是我們大人。
有時罵甚至打自已的孩子,邊打罵,心中一直在擔心,總是打罵到最後,哭的人往往是我。最後,我不得不守至事件的影響在孩子心中基本消失為止。
每次吵罵之後,我都會擔驚受怕,就因為知道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
作為一個父親,見到任何和孩子相關的死亡,心裡都會抽一下。
捫心自問,我也不是一個好父親,知易行難,人性難抵。明知道做得不對,控制欲上來,自己都攔不住自己,這是刻在骨頭裡的人性。
上海大橋,那個母親寧肯違規停車,都要給孩子一頓痛罵,孩子跳下大橋是那樣決絕。
還有那個眾目睽睽下被扇了耳光,轉身毫不猶豫跳下教學樓的孩子。
我旁邊小區,就因為考試偶然低了那麼幾分,家長撕了考卷,小女孩縱身一躍。
家長真心想讓他們出事嗎?肯定不是!
父母沒有資格考試,智能學習學習再學習。每天不停地鞭策自己,自己問自己,我做對了嗎?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成長,要想孩子不走歪了,家長首先不能引導歪了。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家長也是第一次做家長,孩子和家長也都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就會犯錯,靜坐常思己過,應當從家長做起。
不管2歲12歲還是22歲,學會做家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溝通。溝通的前提是,家長不是「控制欲滿滿的家長」。
我國青少年自殺的事件頻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上述例子指出:自殺女生生前和父母發生激烈爭吵,也體現出現在的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上存在很大問題,那到底該如何和孩子建立正確高效的溝通方式,讓孩子遠離過激行為呢?
其實我們知道,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他就不會什麼事情都和父母分享,這時,做父母的都會有很強的失落感,以及無法管控孩子的憤怒感。其實,他們不過是在努力想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以及他們應該如何融入同齡人、家庭和整個社會。
一個12歲孩子的自殺選擇,是家庭原因、個人原因、社會原因以及偶然因素共同構成的一種結果。
能讓孩子放棄生命的最根本原因,是她對生命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生命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之一,而且在十幾歲這個年齡,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東西,這點她的大腦中肯定還沒有立起來。
家庭教育不可否認肯定有所缺失,不管是父母沒有這方面的教育還是過度關注學習成績,這都是父母的不盡責的問題。
她個人也有一些問題,雖然12歲的年紀不大,可通過接收到的各種信息整合起來,有些事情可能不懂,但是人最基本的生與死的概念應該有了,人的行為底線應該形成了。
我們和孩子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肯定是騰出時間來。很多家長都說自己很忙,且忙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大家想想:你天天忙碌工作,孩子卻和你越來越遠,你能接受嗎?很多叛逆少年在回憶往事時都會感慨:他們總是很忙,忙得沒時間陪我,我想和他們聊天談心,他們都沒有時間,還說這麼忙都是為了我,可這些在我眼裡都沒有意義,他們只會用錢打發我。
其次是能識別出他們憤怒的情緒。如果一個孩子生氣或難過,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並對他們憤怒的原因進行交流,換位思考,找到原因,並一同解決問題,不拖延。
除此以外,用朋友交談的一起和孩子溝通,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用舉例的方式說法對方,這些都是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很多時候,適當的溝通真的能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