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天的更新,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筆記
今天更新最後一章,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
結合前面8篇筆記的內容,構成完整的科目二筆記
今天同時附帶科目二的考試答題技巧
一定要看到最後哦!
第六章 教學實施
第一節教學概述
一、教學概念
1、概念:教學是在教育目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
2、教學與教育、智育、上課的關係 ※簡答題
①教學與教育(部分與整體)
②教學與智育(智育主要是通過教學來實現的)
③教學與上課(整體與部分)
3、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
雙基教學(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發展智力,培養創造力和實踐能力
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健康水平
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透
4、教學的意義
①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形式
②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徑
③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二、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本質
是一種認識過程
是一種特殊認識過程(間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引導性)
2、教學過程中的預設與生成
①預設(課前)課前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
②生成(課中)師生和生生之間合作、對話、碰撞中,現時生發的超出預設方案的新問題、新情況(超出預設方案)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①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間接性規律、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②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發展性規律、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③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雙邊性規律)
④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教育性規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①激發學習動機 ②領會知點(中心環節,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
③鞏固知識(必要環節) ④運用知識 ⑤檢查知識
第二節教學原則與方法
一、小學常見的教學原則 ※※重點,含義要理解、各原則要能區別
1、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同時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2、直觀性原則:實物直觀、模型直觀、語言直觀
3、啟發性原則: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道而弗牽、強而弗抑…」「產婆術」
4、鞏固性原則: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5、循序漸進原則:「學不蹋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6、因材施教原則: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7、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學以致用
8、量力性原則
二、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要能區分,掌握多種教學方法的含義和基本要求
1、講授法:口頭語言傳授知識(論述、講解、講讀、講演)
2、談話法:問答法(複習談話和啟發談話)
3、討論法:探討、辨明是非真偽
4、讀書指導法: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自學能力
5、演示法:展示實物、直觀教具、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6、參觀法 7、練習法(技能和技巧) 8、實驗法(使用儀器設備)
9、實習作業法(理論知識用於實踐) 10、實踐活動法(社會實踐) 11、欣賞教學法
12、情境教學法(創設場景) 13、發現法(研究、探索、啟發)
三、注入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第三節教學的組織形式與策略
一、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
1、個別教學制:古中國、希臘、埃及大都採用,有利於因材施教
2、班級授課制:我國中小學普遍採用的教學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
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
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有利於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
有利於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局域性
強調系統的書本知識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
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於因材施教
3、個別輔導與現場教學(現代教學的輔助形式)
4、複式教學(特殊組織形式)什麼是複式教學?
5、分組教學
外部分組:按學生能力或學習成績編班
內部分組:在傳統按年齡編班內,按學生的能力
6、設計教學法(克伯屈)和道爾頓制(柏克赫斯特)
7、川普制(靈活的課程表)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結合起來
二、新型教學組織形式
1、小班教學
2、翻轉課堂(創建教學視頻→組織課堂活動)
3、微課(視頻為主要載體,5-8分鐘)
4、微格教學(少數學生→短時間內(5-20分鐘)→小型課堂教學→錄像後分析)
5、慕課(在線課程、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
第四節課堂教學的實施
一、教學實施的基本環節
1、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課的結構:組織教學、檢查複習、講授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布置課外作業
上好課的具體要求(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
①目的明確 ②內容正確 ③方法得當 ④結構合理 ⑤語言藝術
⑥板書有序 ⑦態度從容 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本要求)
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方法:測驗法、觀察法、調查法、自我評價法)
衡量測驗題目的質量指標:※要能區別
①信度: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性
②效度:測量值的正確性
③難度:測驗包含的試題難易程度
④區分度: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分的程度
二、教學情境創設方法
1、藉助語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2、藉助問題 3、藉助多媒體
4、運用遊戲 5、運用故事
第五節學習動機
1. 學習動機包括學習需要和學習期詩。
2、學習動機的分類
奧蘇伯爾認為,三個方面的內驅力: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
3、學習動機對學生效果的關係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比較容易任務:學習效率隨著學習動機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的動機水平,效率最高
比較困難任務:學習效率隨動機強度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動機,效率最高
中等難度任務:學習動機水平為中等時,學習效率最高
4、學習動機的理論
①強化理論(巴浦洛夫和斯金納,通過外在透因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②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
③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中等難度))
④成敗歸因理論(維納,三個維度)
⑤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主觀判斷)
5、學習動機的激發?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學生內部動機
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第六節學習方式
一、知識的學習
1、知識的類型
根據知識的認識深度:感性知識、理性知識
根據知識的概括水平:具體知識和抽象知識
根據知識的功能劃分: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2、知識學習的類型
符號學習(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複雜的學習)
下位學習(類屬學習,已學「文具」再學「鉛筆」)、上位學習(總括學習,先學「貓」、「狗」再學「哺乳動物」)、並列結合學習
二、技能的形成
種類
操作技能(動作技能、運動技能)定向→模仿→整合→熟練
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
操作技能的培養要求:
示範與講解
必要而適當的練習「高原現象:明顯的、暫時的停頓期
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三、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形
接受學習
發現學習(布魯納)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第七章 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小學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
2、教學評價的功能:診斷功能、反饋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鑑定功能
3、教學評價的類型
實施功能:
診斷性評價(教學活動開始前,檢查學生準備程度,便於因材施教)(注意與安置性評價的區別,強調安置功能)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
總結性評價(教學活動結束後)
運用的標準:
相對性評價(選拔人才,分類排隊的依據)
絕對性評價(衡量學生的實際水平)
個體內差異評價(對比評價)
評價方法不同: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4、教學評價的主要方法
測驗評價
非測驗評價(實作評價、檔案袋評價、量表評價)
5、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評價
評價理念:
改變課程評價過去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發展的功能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
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二、教學反思
1、教學反思的主要方法
行動研究法(計劃→行動→觀案→反思)
自我提問法
教學診斷法
比較法
閱讀新知法
2、過程:具體經驗→觀察與分析→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階段
觀察與分析是反思最集中體現
答題技巧(方法很重要)※
特別提醒
有把握的知識點寫在最前面。※
試卷書寫量非常大,注意寫字速度!!!※
不能空題不做,一定要寫,字跡工整※
一、簡答題( 3題,共30分)
層次清楚,言簡意賅,論點或根據要完整,要能體現「簡答」的要術和特點
二、材料分析題(2題,共40分)
1、答題思路
①看問題→②聯繫相關知識點→③閱讀材料,匹配知識點→④呈現答案
2、答題格式
總→分→總結構※
第一段(總)
點明材料中教師的做法好不好,對不對,合不合理。
對的做法:因為他遵循了(體現了,符合)…,因此有利於...
錯的做法:因為違背了...,所以就不利於...
第二大段(分)
知識點+材料解析。體現幾個就答幾個,既可用材料中的相關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對材料進行總結。
最後(總)
快速收尾。所以對於材料中老師的做法,我的應該...
三、教學設計題(見上一篇文章)
截止這一篇,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學習筆記更新完畢
電子版已經準備好,需要的同學可以下方評論哦!
希望這一期連載筆記能幫助大家順利上岸!(當然我也想快點上岸)
在未來的日子裡,肖老師還會更新更多教師資格證相關知識!
比如,考完筆試自然也有面試,面試考完還有認定!
每次考試時間公告等等相關信息都會更新!
持續關注肖老師的學習筆記,考教師,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