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朋友找我訴苦,說快要被孩子逼瘋了。啥情況,這麼嚴重?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陪孩子寫作業。
縱使你有千條妙計,孩子自有一定之規,軟硬不吃,你說你怎麼辦吧。打也打不得,罵了也沒用。唉,真難為當娘的了。
陪孩子寫作業真的有這麼難嗎?你還別不信,去網上搜搜看就知道了。
這位:江蘇寶媽,考了教師資格證。已經三十好幾,為人母的人了,還這麼勵志,這是要轉行當教師嗎?
看看這張圖就真相大白了:「為了化解輔導作業的負能量!一時激憤就去考了個證」。不得不佩服這位寶媽的學習力啊!
啥?這就算奇葩,那你out啦!
看看這位,娃在街邊寫作業,父親擺根棍子在旁邊。「你寫不寫,小心棍棒伺候」。天哪,像不像奴隸制社會的奴隸主和奴隸的關係啊?你不給我幹活,我就收拾你,給我幹活是應該的。
如果你是寶媽,翻開朋友圈兒,這樣的聲音一定不少見:「每次作業整個小區都是我的咆哮聲。」天哪,這是在陪寫作業,還是在免費公演啊?
還有這樣的:兩口子一起陪寫作業,一年的時間雙雙高血壓了。為了生命安全,果斷送作業班。有人說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果然如此啊!
還有這個,不是拉屎就是尿尿喝水,不舒服,確實是分分鐘想抬巴掌的節奏啊!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是最蠢的,這讓那位考了教師資格證的江蘇寶媽情何以堪呢?
不就是個名字嗎?擦了寫寫了擦,老娘我真快要憋出內傷了!
「腦子好用,他就是不幹吶」,徐女士一 句話是不是道出了無數父母的心聲?
氣極了給孩子兩巴掌,在朋友圈兒裡抱怨兩句,在記者面前發兩句牢騷,這都不算啥,下面這位是來真的了:
上海劉女士因為輔導作業的事和兒子起了衝突,一氣之下跳河輕生。這還得了啊?作業雖重要,生命價更高啊!
還能不能好好的做母子了?什麼時候起,寫作業這件事成了橫在親子之間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
什麼時候,我們跟孩子寫作業才能像這樣: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你需要我的時候,我隨時都在,你不需要我的時候,我有自己的安排。
哪兒那麼容易啊?別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好吧,我老實交待,我也經歷了分分鐘想揍他,也差點兒憋出內傷,不過最終,五塊餅乾搞定了這一切,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從抗日戰爭時期進入到了解放後的和平年代。
怎麼做到的?我儘量廢話少說,直接給你乾貨。不過方法無法照搬,看完下面這三條認知,我相信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陪娃寫作業這件事,如果你認為這是你不應該做的,你認為娃在浪費你的時間,那麼你就一定會發火。
那麼,作為父母,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呢?我們生了娃養了娃,是不是有責任給孩子扶上成長的軌道?
我家小寶剛開始進入小學一年級,由於在幼兒園階段沒有任何知識基礎,所以一開始進入每天寫作業的狀態,異常不適。
1-4,這四個阿拉伯數字,足足寫了2個小時,「蟲」字的筆劃,學了三天硬是沒學會。當我開始懷疑孩子的智商有問題時,突然意識到,要是這個過程我能陪孩子堅持過去,那我會認為我自己是個有耐心的媽媽。
第二天開始寫作業之前,我找了一包餅乾放在書桌上,告訴孩子:「寶貝,今天如果媽媽在你寫作業的時候發脾氣,一次扣一塊餅乾。每天只有5次機會,如果這5塊餅乾扣完了,那就......」
「那就給我買薯片。」娃小臉笑得像花兒一樣,立馬接上。
我一聽,也行。這事就這麼成了。
第一天,我就經歷了巨大的考驗。
孩子在學校經歷了些許不愉快,到家裡衝著我就歇斯底裡,大概哭了半個小時,我不僅沒有動怒,反而能體會到孩子的不易了。
哭過之後,孩子告訴我,上了小學每天不像在幼兒園那樣可以有那麼多玩耍的時間,感覺很不舒服。我說:「確實是,幼兒園每天放了學就是玩,上了小學一下子這麼多作業,別說是你了,就連媽媽也有不小的壓力呢。可是寶寶是上天派遣來到人間,將來要擔當大任的,這個過程雖然艱難,但是媽媽願意陪著你一起渡過。」
處理了情緒,孩子就能很自然地繼續作業了。
第二天,孩子問我:「媽媽,我昨天衝你發那麼大脾氣,你是怎麼想的?」
我說:「寶貝,是不是你覺得你衝媽媽發火了,擔心媽媽不愛你了呢?」寶貝點點頭。
我告訴他說:「寶貝,你不是說過咱們倆是好朋友嗎?好朋友就是要相互理解啊,你不開心的時候把脾氣撒出來,說明你信任媽媽。上次媽媽不開心的時候,你不是也傾聽媽媽的心聲了嗎?」
寶貝如釋重負:「那我下次不開心的時候,還可以告訴你嗎?」
「當然可以啊。不管你做了什麼,媽媽都愛你的這個人,因為你是我的寶貝。事情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
這個過程,其實並不是我在陪孩子,而是孩子在陪我成長。
很多媽媽在衝孩子發完脾氣以後,都會懊悔自責加無助,然後第二次依然照舊,如此循環。那我們有沒有想過,什麼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和孩子平等交流?
孩子提升學習效率?
孩子坐得住,寫作業更專心?
......
找到你要的那一面,你會把自己的意識聚焦在結果上。即使一小心衝孩子發脾氣了,也能很快幫助自己回歸平靜。
發脾氣不是我要的結果,我希望我能平靜耐心地對待孩子,在孩子表現出煩躁,沒信心的時候,我可以幫助孩子調整狀態,或者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那我怎麼樣才能達到這樣一個結果呢?在我不小心和孩子發了脾氣的時候,我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我內心到底發生了一些什麼?
前天陪孩子認識「雲」字的比劃,老師要求把4個生字的比劃拍視頻上傳。娃學了近一個小時了,還是不會。我的情緒又開始上浮,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對娃說了一句話:「寶貝,媽媽要發火了,你快跑。」
娃一溜煙跑到爺爺房間看電視去了。我靜下心來思考,我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希望孩子把比劃學會,那怎麼才能學會呢?
我想到了一個用身體來演示筆劃的方法,內心的情緒一下子就消散了。然後我找到娃,向他表示歉意,並且把我想到的新方法分享給了他。
孩子是很容易原諒父母的,嘗試了我的新方法,四個筆劃很快就記住了。
所以,找到你想要的結果,用結果來指導你的行為,而不是讓自己陷入在情緒裡,任情緒牽著鼻子走,我認為這是為人父母者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有一次,我問娃:「寶貝,你知道媽媽有時候為什麼會發脾氣嗎?」
娃答:「因為我做的不好。」
我說:「完全不是。是因為媽媽那個時候感到無助。媽媽在生氣的時候,其實最需要的是幫助。」
娃若有所思地「哦」了一聲。
我繼續說:「寶貝,你記著,任何時候,當別人衝你發脾氣時,都是他自己內心無力的表現。是對方感到無助,而不是因為你不好。」
後來,當我再有情緒的時候,娃就會告訴我說:「媽媽,你生氣了,你先休息休息,去反思一下吧。」
寫作業對孩子來說,是在通過和父母的互動,認識自己,認識關係的一個過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被父母善待,那麼他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正向的、有力量感的。
相反,如果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父母總是因為孩子表現不好而批評、訓斥孩子,那麼就在孩子內心奠定了一個孩子對自己的負面認識,他會因為討厭被父母對待的方式而討厭學習,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學習是痛苦的」 這樣的種子。
父母和孩子,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關係。在這段關係裡,沒有對錯,只有更好。如果父母願意為了更好的愛孩子而成長自己,讓自己習得成長型思維,那不僅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將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我是孟孟,一個家庭教育的學習者、實踐者,學習、成長,我在路上。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並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