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式漢語速記:精準表達漢語語音語義

2020-12-13 遼寧頻道

一個漢語拼音一般由聲母、韻母及聲調三個部分組成,但是卻不能一對一的表達出具體的漢字。有沒有一種漢語速記方法將三者合一,同時又可以一對一地表達具體的字呢?由劉作漢經過三十年時間潛心研究的「拼音式漢語速記」將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

用拼音方式來速記漢字,其目的是為了讓拼音簡化、美化,同時精準表達漢語語音語義。主要在於聲母保持不變,韻母和聲調都用一個字母來代替,經過簡化後,記錄更方便了,提高了記憶和書寫的速度。據統計,一個漢字用該速記進行標記平均用2.75個字母,比用現行漢語拼音(不含聲調)進行標記少用0.3個字母,標記一篇漢語文章,該速記書寫量比帶聲調現行漢語拼音少三分之一以上,比漢字書寫量少二分之一以上。

現代社會,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如果該速記法得到廣泛應用,對一些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和需要速記工作的人員來說,將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舉例說明一下,比如韻母uang只用一個字母p來代替,四個聲調分別用a、e、i、o來代替,無形中用拼音標記漢字時書寫得到簡化和提速。主要具體的簡化方案為聲母不變,保持拼音知識體系穩定性、連續性;韻母單字母化;音節美化和簡化;聲調字母化並省略;偏旁部首進行分類並用字母替代,通過在音節後面加一個表示偏旁部首的區分字母大幅度提高拼音標記漢字精準度。

如:「請問您的電話號碼?」 速記符號為「 qdiwn nv de djohqo hsomai? 」註解:其中字母「s」表示「ao」;字母「i」「o」分別表示三、四聲調,同時起到隔音、美化作用。一個漢字平均2.62個字母。上述速記標出的「音」和「調」與這句話的發音高度吻合。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提出了按聲母省寫聲調符號的規範、分詞連寫規則、部分音節中的韻母省寫規則,該速記法原則上採用這三項國家規定,提高了科學性。

該速記方法,受益最大的就是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以及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人,他們一旦掌握這種方法,背誦一個漢字拼音,就像背誦一個英語單詞一樣,既省時又省力,又會激發學習漢語的興趣。兩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記憶量少,規律性強,非常容易掌握。精準表達,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到每一個字,是該速記法另一大的優點。同時一對一的定位達到了速記的最佳效果。一套完整的速記體系將會給留學生和文字工作者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這套速記法的正式問世!

免責聲明:本文為商業廣告,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文章認為,中國境內的語言,歷史悠久,文獻古老,方言豐富多彩,而且每一個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是進行語義類型學研究的上佳材料。在此基礎上,文章論述了漢語方言在語義類型學方面的價值,並倡導在方言快速消失的大背景下,儘快編纂大型的可供語義學類型研究的漢語方言詞典。文章認為漢語方言大型詞典,不僅可以為語義類型的研究提供材料,還可以為語言學的全面研究提供便利,為即將逝去的方言建立永久的語言檔案。
  • 臺北地鐵系統內的所有標示將改為漢語拼音式
    華夏經緯網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捷運(地鐵)系統內的英語拼音系統,將在今年上半年完全改為臺北市政府單獨採用的漢語拼音式。臺北捷運公司董事長陳椿亮昨天表示,臺北市境內的捷運車站將只用漢語拼音標示。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漢字語言的字的內部類型和詞的類型與拼音文字有何不同?要研究其本質,邏輯是什麼?漢字象形表意不重要,關鍵是其表達的類型及抽象是關鍵,比如,字的偏旁部首,抽象的很好,超過畫家,但是數千年來為什麼不再抽象成字母那?
  • 第六屆現代漢語句法語義前沿學術研討會在香港舉行
    第六屆現代漢語句法語義前沿學術研討會於2017年11月25日-27日在香港舉行。
  • 漢語語法教學 國際漢語教學研究
    文/韓玉國一、語義引導的理論基礎1.1 語法引導在語法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1.1.1 對語法教學性質的反思一般而言,漢語教學依其教學內容和目標的不同分為兩大範疇:要素教學和技能教學。趙金銘(1994)提出的教外國人語法的六條指導原則對漢語語法教學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其中的原則三指出,語法教學「是從意義到形式,而不是從形式到意義」,其主旨在於:對於一個想要用漢語來表達思想的外國人來說,一般是先產生要表達的意義,然後選擇適當的語法形式,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的關係,從發現程序來看是從形式到意義,從發生學的角度看是從意義到形式。
  • 國際漢語教學法︱語音、詞彙教學技巧
    國際漢語教學法︱語音教學技巧眾所周知,漢語是由語音和漢字兩部分組成的,語音的學習是國際漢語教學的第一階段,可以通過學習來減少學習者日後的學習難度。因為漢語是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的,所以學習者對於語音的掌握會感到十分困難,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發音方式和聲調,如何幫助他們解決相應的困難,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就尤其重要。單純的語音學習階段很短,如何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面對的主要困擾。有專家學者提出在語音教學階段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展示語音、知道發音、練習語音、糾正發音。
  • 現代漢語——語音概述
    一,語音的性質語音就是語言的聲音,即人類發音器官發出的能夠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和表現形式。和其他聲音一樣,語音產生於物體的振動,具有物理屬性;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具有生理屬性;表達一定的意義,又社會成員約定俗成,具有社會屬性。
  • 現代漢語(語音詞彙篇)
    首師大燕都學院現代漢語(上)備考參考資料之語音與詞彙篇。本文由本人獨自整理,發表以候來者。
  • 在語音識別這件事上,漢語比英語早一年超越人類水平
    後來,科大訊飛又推出了全新的深度全序列卷積神經網絡(Deep Ful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FCNN)語音識別框架,使用大量的卷積層直接對整句語音信號進行建模,更好的表達了語音的長時相關性,比學術界和工業界最好的雙向 RNN 語音識別系統識別率提升了 15% 以上。
  • 漢語的語音特點是什麼?
    漢語的語音特點在世界語言之林中,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與英,法等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較,漢語語音有如下特點:(一)沒有輔音連綴的現象無論在一個音節的開頭或末尾絕少有幾個輔音連接在一起的現象,漢語 zh是一個輔音而非兩個輔音.而英語輔音連綴現象就比較普遍.
  • 對越漢語教學語法建設的幾點思考
    漢語語法體系的全面性體現在既涵蓋漢語詞句組合與聚合的種種規律,又包括隱藏在語法層面的語義、語音、語用、文化、認知等因素;系統性體現在能夠闡述由小到大的語法單位之間的區別及互相聯繫。   其二,保證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 董正存:《漢語中約量到可能認識情態的語義演變——以「多半」為例》摘要
    在漢語口語中,表達說話人對某一命題發生或實現的可能性進行推測或估計時,常常使用「多半」「八成兒」「大半」「七八」「十有八九」等,這些詞語均可表達
  • 正確的認識漢語的語音教學
    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人類的自然語言是有聲語言。學習外語,一般都要從語音開始學起。語音學習是外語學習的基礎,語音學習的好壞,影響到語法和詞彙的學習。比如說,一個學生不能掌握漢語的送氣和不送氣的區別,就有可能把「兔子跑了」念成「肚子飽了」,意思就完全不對了。另外,在開始交際時,一個人的語音面貌時給對方的第一印象。
  • 漢語語音相似性編碼的研究
    儘管乍看之下,語音相似性似乎只能對可聽單詞進行量化,但這個問題常常出現在純文本空間中。如何對語音相似的漢語拼音進行研究呢?IBM 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們發展了一種學習漢語 n 維語音編碼的方法,並可以推廣到許多其他不容易適應英語語音模式的語言中。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編譯。
  • 系統研究漢語語音演變史
    「從古到今,漢語語音方面的變化較大,除了複輔音聲母的消失,還出現唇齒音聲母和捲舌音聲母的產生、聲調的產生、韻尾的簡化、某些介音的消失或出現等。不同特徵出現的時代不一定相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鄭偉告訴記者。  「就整個漢語語音的發展來說,漢語語音的發展既有分化,也有合流,主要向著簡化的方向邁進。」
  • 漢語語法化研究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語法化;漢語歷史語法;漢語歷史語義;歷史語言學  作者簡介:吳福祥,男,安徽安慶人,博士,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歷史語法與歷史語義。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功能—類型學取向的漢語語義演變研究」(編號:14ZDB098)資助。
  • 漢語的時態是不是「皇帝的新裝」?
    撇開後面兩條不說,單憑第一條語義標準,漢語的「了、著、過」等就並非真正的時態語素。比如,「了、過」雖有默認的過去時指稱,但和現在或將來時語義相容;「著」雖有默認的現在時指稱,但和過去時語義相容。也有人(如Simpson and Wu 2002)提出漢語分裂式(如「他是去北京的、他是去的北京」)中「的」是過去時語素。
  • 百度漢語詞典在線入口
    百度漢語app是一款權威的漢語詞典應用,百度漢語軟體在線使用為漢語學習者提供多元化學習方式,支持文字、語音、拍照等多種查詢模式,並且百度漢語覆蓋
  • 漢語史研究國際研討會(2017)綜述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學者們就語音、詞彙、語法等漢語史研究的多個領域宣讀了論文,並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江藍生研究員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江藍生研究員的《再談「們」源自「物」》,就語義基礎、文獻用字、語音演變、方言例證等多個方面對漢語複數詞尾「們」源自「物」的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論述,
  • 從用漢語承載中國到用漢語表達世界
    各國英語變體使用者,並不一定使用英語與英國人交流,也不一定使用英語描述英國的生活,而更多的是把英語和當地生活相結合,通過再創造,形成符合本地習慣、反映本地生活、具有民族特色、能表達本地人思想感情的英語語言形式,在本國(族)人的日常交際當中長期使用。這時,對於變體使用者來說,英語已不再是「他者」的語言,而是變成了「自我」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