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支付寶都那麼牛逼了,我每天花什麼用多少都會自動記帳,而且還有月帳單,根本不需要什麼記帳工具啊!
真的是這樣嘛?
記帳的起源是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生產剩餘物品的出現,有了相對充足的物質保障,加之經濟關係的複雜化,人類開始無法單純的靠頭腦記住複雜的經濟來往、物品的分配——其實就是事情太多了,得藉助東西來幫忙記憶了。
很多人可能會說,記帳?不需要啊,我每個月發多少用多少,反正都用光,有啥好記的?
也有人會說,沒什麼東西好記啊,單身狗一隻,每天就是吃飯、坐車外加房租費,又不用逛街、看電影、送禮物,一個月大致支出都是穩定的。
還有人會說,現在支付寶都那麼牛逼了,我每天花什麼用多少都會自動記帳,而且還有月帳單,根本不需要什麼記帳工具啊!
那是不是說記帳工具真的就不需要了呢?
別急,攢來說說身邊幾個朋友的真人真事,瞬間就明白記帳有沒有需要:
其實可以發現:大部分有記帳需求的基本都已經成家了,或者資產多的管理不過來。所以你不需要不代表別人不需要,你現在不需要不代表你以後永遠都不需要,你不需要只能代表你還年輕,或者你賺的還不夠多。如果你生活中除了正常收入支出外,還有股票投資、基金定投、銀行定期不定期理財產品、加上各種薅羊毛的xx寶、外帶幾間房子的租金、還有時不時的兼職私活等等,我想這個時候你肯定需要一個記帳工具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市場上產生了N多的記帳軟體的原因。
記帳需求既然存在,就會產生了記帳的獨角獸,介入最早的隨手記和挖財就是這行業的獨角獸。但既然記帳行業存在了獨角獸,是不是其他的記帳工具就差不多死亡了呢,就好比滴滴成了獨角獸後,其他的打車軟體不是被收購就是被滅亡。但記帳這個領域並不如此,除了隨手記、挖財這兩個巨頭,還有其他一堆的記帳工具出現,不少都還融資了,見附表。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從需求來講,個人記帳不像公司記帳有嚴格的規範,個人記帳的習慣和方法多樣化,且記帳是個大眾普遍認知的領域。傳統的紙筆或者execl的記帳方式都可以記帳,甚至我見過在日曆上寫備註記帳的,所以針對不同的人群會有不一樣的記帳工具出現;
2. 從市場來說,入局的產品都未有大量級的提升。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普及,用戶對理財、資產管理等概念越來越重視。但是這類用戶的獲客成本卻比直接的投放「理財」「貸款」相關的關鍵字要低的多。因此,大家紛紛覺得市場仍有機會存在。
3. 從政策角度來說,抗政策風險性。金融監管政策的不斷頒布實施,使很多小型互金公司都面臨問題和挑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監管政策只會更強更嚴。這時候記帳工具類的優勢凸顯,不僅規避了風險監管,而且積累的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可嘗試性。
4. 從金融發展態勢來說,資產管理成了大勢所趨。然而隨手記、挖財等依然停留在單純的記收支階段,所謂的「財務管家」「一處管理」依然有很長遠的道路。且由於在這條路上,隨手記、挖財歷史包袱沉重,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新進產品「轉向」來的快速。
5. 從商業來說,更易向金融場景拓展,行業的兩大巨頭也給商業的實現做了基本驗證。國外的mint成為很多國內模仿的標杆產品。
6. 從網際網路趨勢來說,大數據、人工智慧都需要有大量的原始數據做為依據,因此,記帳做為積累用戶日常數據的一個有效方式。電商積累的數據局限於線上,信用卡積累的數據局限於信用卡,記帳積累的數據相對來說比較全面。
7. 二維碼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的興起,說不定有新的數據錄入方式契機。
雖然目前市場上的記帳產品各種各樣,但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哪怕是記帳行業的兩巨頭,也逃脫不了被這幾個問題困擾的命運:
1. 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功能以及模式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場景帳本、快速記帳」這些沒有特色的特色,被每一家公司反覆「炒作」。
2. 用戶的積累。 如何培養用戶習慣,有效提高用戶留存?我們都知道心血來潮想幹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堅持做一件事很難,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3. 數據真實性。由於很多時候是用戶手動輸入的信息,那麼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很難得以保證,由此基礎輸出的原始數據有多少可分析的價值值得評估衡量。
4. 場景需求階段性和深入性。例如裝修、結婚場景下的記帳是低頻的階段性需求,「天花板」有限,且這類場景的記帳如果要做好需要不斷深入場景。
5. 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單一,靠CPS為主要盈利方式。
隨著AI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記帳行式也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靠「寫」、現在靠「點」、以後靠「說」,甚至「瞄一眼」就能記帳。記下的帳目也將作為很好的資料庫進入智能領域。
而記帳工具的發展,也將會朝更多方向發展,以後的記帳工具將會有更多的差異化,盈利模式也會更多樣:
總之,隨著科技的發展,記帳工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誰能走到最後,那是誰也不知道的!
ps: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公眾號pm-dog溝通交流。
附錄:
帶上一張整理的近年來幾款產品的情況
作者:師妹,微信公眾號:pm-dog
本文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團隊@師妹 原創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