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第57屆法國坎城電影節。時年14歲的日本小演員柳樂優彌大放異彩,驚豔四座,一舉摘走當屆「最佳男演員」桂冠,成為坎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那一年共同角逐坎城影帝的,還有42歲的梁朝偉。可惜的是,他在王家衛奇幻愛情片《2046》中的出色表現,最終並未能打動所有評委。
究竟是怎樣一部影片,能夠全然激發出一位14歲少年的精湛演技,最終力壓群雄,折桂坎城?
答案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劇情片——《無人知曉》(Dare mo shiranai)。
可惜的是,這部影片最終和王家衛的《2046》一樣,雙雙落選金棕櫚,成為第57屆坎城電影節的遺珠之作。
16年過去了,當年的懵懂少年柳樂優彌,如今也已步入而立之年。這部影片,也成了他演藝生涯的一座裡程碑,獨具意義。
時至今日,《無人知曉》一片仍以豆瓣9.1分、IMDb8.1分、好於98%劇情片的佳績傲然挺立,常年出現在各大高分電影推薦片單之內,常看常新。
熟悉是枝裕和創作風格的影迷朋友或許知道,他是一位熱衷於親自撰寫劇本的導演,家庭劇情片是他的拿手好戲。
《無人知曉》一片根據慘絕人寰的「西巢鴨棄嬰事件」改編——1988年夏天,日本東京西巢鴨署員接到轄區內一位房東報案,聲稱在一間欠租公寓內發現3名被遺棄兒童。隨著調查深入,警方又在公寓壁櫥內發現一具身化白骨的嬰兒屍體,並在附近荒野發現一位被暴力致死的2歲女孩,慘不忍睹。
究竟是誰狠心遺棄了這些孩子,釀下此番人間慘劇?答案是一位20多歲的年輕媽媽,這些孩子的父親也並非同一人,他們均是非婚先育的可憐棄兒。
為了和新結識的情人同居,這位媽媽將一群孩子遺棄在了西巢鴨公寓,並留下了20萬日元,狠心離開了他們。悲劇,由此而生。
和「西巢鴨棄嬰事件」的殘酷現實相比,發生在《無人知曉》裡的故事則要「溫和」許多。
是枝裕和用了一種柔和色調去化解現實的凌厲,在嚴酷事實與虛幻影像之間,為這些不被生活溫柔以待的孩子留下了一絲溫存、一些希望。
當這些溫存與希望最終都如肥皂泡般破滅時,孩子們失去的不止是臉上的笑容,還有心裡對母愛的渴求。
影片中的4個孩子,來自於一個同母異父的破碎家庭。他們和單身母親惠子相依為命,臨時租住在一間擁擠的公寓內。
為打消房東懷疑,惠子謊稱丈夫在海外工作,自己帶著12歲的獨子生活。搬家那天,她和長子把其餘三個「黑戶」孩子塞進行李箱,偷偷摸摸搬進了公寓,無人知曉。
一天早上,長子小明醒來發現母親已不見蹤影,桌子上僅留下一封簡短書信和20萬日元。照顧家中三個弟妹的重任,在這一天清晨猝不及防落在了12歲的小明身上。
因未滿16歲無法找到工作,這筆錢成了4個孩子唯一的經濟保障。小明必須精打細算,控制好4個人一日三餐的合理分配,將錢花在刀刃上,否則就要面臨餓肚子的威脅。
靜候在商店門口,等待特價產品抄底售賣。或是蹲在街邊,觀望著臨期牛奶的最後折扣……東京街頭車水馬龍,每個人都在步履不停地為生活奔波忙碌著,無人知曉這城市的某一個角落裡,還有一群被家長遺棄的孩子在焦急等待著廉價食物果腹。
孩子們盼望著母親惠子的到來,終於有一天,夢想照進現實。但在短暫的相聚之後,惠子再次離開了他們。這一次分別,恐怕相聚遙遙無期。
入不敷出的生活每天都在繼續,養家的艱辛唯有為之操心的人方可言說。20萬日元不多不少,總有花完的那一天。
靠泡麵過活的那段日子裡,剩湯裡泡軟的米飯,成了弟弟小茂的充飢食糧。日子無比艱難,飢餓成了常態,無情地折磨著四個孩子。
斷水缺糧,禍不單行——年齡最小的妹妹小雪失足跌落,還未來得及體驗人生的美好,生命就已畫上了句號。
或許是因為是枝裕和覺得真實事件太過殘忍,遂對小妹的死做出了一個看起來不那麼殘酷的修改。
正如他波瀾不驚的鏡頭語言那般——影片中所有的不幸遭遇,都是如此平靜而平淡,卻又如此觸人心弦。
和初入公寓時藏在行李箱裡躲避房東一樣,小明把妹妹小雪的屍體再次塞進了箱子裡。只不過這一次,中間隔著生與死的距離,遙不可及。
直到影片最後,導演也沒有具體交代母親惠子的劇情。或許她從離開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打算再回來吧。
就像一位影迷朋友所說的那樣:
看完這部電影,只有沉默。沒有煽情的眼淚,沒有明顯的憤怒,就和這部影片一樣——平靜地訴說一個難過的故事,但沒有一個人流淚,甚至連埋怨都沒有。被拋棄的感覺,真的恨可怕!
或許是日式劇情片緩慢有序的敘事風格使然,《無人知曉》一片克制的讓人害怕、冷靜的撼人心魄。很難想像,在這140分鐘內,你所觀看的影片背後,竟隱藏著一個如此駭人聽聞的故事。它曾真實地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生在文明的國際大都市一隅,無人知曉。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人與人一直在尋找,又一直在分離。這部《無人知曉》依舊如此——孩子在尋找母愛,母親在分離親情。生而為人,請務必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