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著高喊「當家庭主婦是她們的自由」

2021-02-18 Vista看天下
張桂梅校長的一句話,又在網上掀起了讓人看得頭昏腦脹的戰爭。在那段引起爭議的採訪視頻中,她提及了一段有關自己與學生的往事——當舊日的學生領著丈夫和孩子打算回母校捐款時,她得知了這名學生已經做起全職太太,於是不留情面地直接轟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人覺得張桂梅是恨鐵不成鋼,也有人覺得這是在用另一種「歧視」剝奪學生選擇人生的自由。

疑似當事學生今天作出回應稱,自己當時是因為孩子太小沒去上班,第二年已經考上了某小學的特崗教師。

她還解釋說,校長當時拒絕自己捐款的時候說的很委婉,而這次視頻中的激烈表態是「話醜理正」。

畢竟,身為一所免費公辦女子高中的校長,張桂梅看多了身邊的女孩因為早早嫁人而喪失人生自主權的悲劇。

然而真正激起網友情緒的,卻是由此引申出的另一個問題:「女性究竟該不該去做家庭主婦?」然而跟其他的性別議題一樣,相關討論最後基本上都會化身成各方互指鼻子的人身攻擊;稍微理智一點,則大多結束於那句挑不出毛病的「尊重個人選擇」,順便呼籲一下對家庭主婦的保障。
至少,作為大多數女性或多或少都會面對的困境,我們該做的絕對不只是把一切都推給「自由選擇」這面大旗。要討論該不該,首先要知道家庭主婦是個什麼樣的「工作」。大多數人頭腦中對於這身份的第一次「糾偏」,應該源自於新垣結衣主演的那部現象級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在此之前,出現在輿論中的家庭主婦形象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嫁給有錢人後什麼都不用幹,每天只需要逛街、健身、美容的闊太太;
一種是要伺候一家老小,每天忙忙碌碌還要被丈夫看不起的「黃臉婆」。

而新垣結衣飾演的森山實慄,為人們提供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主婦形象——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是更貼近於「職業」的形象

不是渾渾噩噩、毫無章法地去做永遠幹不完的瑣碎活,而是為自己制定全面的工作計劃以及一系列類似KPI的標準;能拿到與勞動價值對應的報酬,所以不會一邊幹一邊抱怨老公,而是會以面對工作的態度來對待每一項具體的家務活。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理想化的主婦形象似乎變成了一份很對年輕人胃口的工作——付出的勞動有價值、有成就感,同時還能保證時間自由,甚至避免職場上的各種不合理壓榨。人們尋找到了一個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因為家務勞動的價值沒有得到重視,同時社會缺乏對她們權益的保障。

這也是很多呼籲「尊重家庭主婦勞動」的網友最簡單的初衷——既然她們困境是因為付出不被承認,那我們就號召大家給予尊重。

然而在現實中,家庭主婦的痛苦遠遠不止於精神層面上被看低。

或許是因為新垣結衣勾勒的生活圖景過於美好,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主婦可以成為某種集私人管家、金牌教師、理財顧問為一體的「全能型」工作。

然而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我們不是要否定家庭勞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到育兒問題時,父母能夠提供的情感需求,是保姆、育兒師這些商業化的照料服務所替代不了的。

但這並不能掩蓋掉,這種大多數情況下呈現為瑣碎化、低腦力的重複性勞動,對於普通人的身心所造成的摧殘。

《逃避雖可恥卻有用》中,男女主的一拍即合建立在非常理想的情況下;

一個是沒時間卻對生活舒適要求很高的程式設計師,一個是能在整理家務中獲得無儘快樂的「廢柴」,需求完全吻合。

然而有關女性生活狀況的報告卻告訴我們,「全職主婦和退休/下崗/無業者的幸福感評價指數處在同一水準,都是最低的。」

枯燥是很重要的問題。就算再怎麼「精益求精」,也很難從重複的工作內容中解脫出來。

就像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就算是領導天天誇你螺絲擰的完美無缺,但依然無法擺脫機械的痛苦。
更糟糕的是,家庭主婦所創造的價值,基本上都要通過他人的成就來體現。把家庭照顧的井井有條,是讓丈夫能夠更好地投入工作;投入大量精力教育子女,為的是讓孩子變成「人中龍鳳」。或許你承包了所有的家務,但丈夫的收入卻越來越少;每天陪著做作業,跟孩子的關係反而越來越緊張。職業女性也可能面臨類似的問題,但當這些抓不住的東西成了唯一衡量你價值的標準,問題就來了——
要麼接受付出與結果不匹配的常態化,要麼成為一個讓全家都感到窒息的「控制狂」。

你看,即使全社會都承認並正視家庭主婦的勞動價值,這依然不能算是一份「好工作」。

於是有人提出——既然無法改變她們的工作內容,那麼更應該在福利方面提供保障,比如按勞計酬、強制繳納五險一金等;

換句話說,讓家庭主婦成為一種「真正的職業」。

然而稍微想一想,就會發現這根本不現實。

最簡單的一點是,當家庭主婦成為要繳稅、交納社保的職業後,反而增加了家庭的負擔。也就是說,丈夫需要更高的收入才能維持原本的生活水平。

而勞動的實際價值也很難評估——

只按照市面上的家政服務價格來計算,顯然忽視了家庭主婦所提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情感付出;

那麼服務質量的標準在哪兒?孩子考多少分算是輔導工作達標?丈夫升職了有多少是妻子的貢獻?

再進一步,庭本身是作為利益共同體而存在的,在其內部劃分僱傭關係,兩者從根兒上就是衝突的。

還是用大家心中的理想模板《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舉例。

整個故事成立的前提在於——在大部分時間裡,男女主都只不過是「假結婚」的狀態。

這不僅意味著男女雙方之間並沒有情感糾葛,也意味著女主除了工資之外,無權插手男主剩餘的財產。

然而在真實的夫妻生活中,家庭財產是共有的,所謂的「發工資」也不過是左手換右手。

那麼允許家庭主婦勞動所得不計入共同財產?拜託,職業女性賺到的錢,不也屬於夫妻共有嘛。

換句話說,不是法律不承認家庭主婦的勞動,而是現有的家庭模式下,很難用勞動法的邏輯,對這部分付出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

而就算把「保障權益」說破天,家庭主婦想要在家庭中掌握財產和地位的主動權,最終還是只能通過與家庭成員的博弈才能實現。

即使是常常作為「維護家庭主婦權益」的日本,也只是在離婚之後丈夫才會支付妻子贍養費——而且還建立在女性找工作難度極大的現實背景下。

其實仔細想想,與職業女性相比,家庭主婦們的安全感缺失往往並不僅來自於財產本身,更來源於「賺錢能力不足」。

一個相反的例子就是《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儘管打著「全職太太」旗號,但丈夫的公司全是她在背後出謀劃策。

這樣的顧佳是不怕離婚的。她的能力價值可以被市場所承認,即使夫妻感情破裂了,她照樣能拿著一半的家產東山再起。

因此扮演者童瑤才能硬氣地在微博上宣布,「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

但如果你看到她轉發的那條微博中提及的幾種「職業角色」——保姆、廚師、清潔工——或許才是大多數家庭主婦的日常工作。
更要命的是,這些勞動中積累的經驗和能力不僅不被市場承認,在婚姻中的價值也是會發生變動的。
畢竟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是家庭主婦本人,還是享受她們勞動成果的丈夫。張桂梅其實用大白話講出了這個道理:他現在覺得你照顧家庭很好,時間久了就嫌棄你跟他沒有共同語言了。
在正常的職場上,公司與員工都有足夠多的選擇、足夠完備的收支體系。一旦合作不下去了,該賠錢賠錢,該跳槽跳槽。
當你每天把家裡收拾的整整齊齊,作為「甲方」的丈夫卻開始嫌棄你的控制欲讓他窒息——《絕望的主婦》中的完美主婦Bree,「盡職盡責」到即使跟丈夫吵架也要幫他收拾好行李,反被全家人批評為「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指責男人「沒良心」當然很容易,但把一切都寄托在良心上顯然沒那麼穩當的。而一旦解除「服務關係」之後,也很難像職場人一樣,選擇一份新的「工作」。所以,儘管網友們整天為「家庭主婦是不是職業」吵到不可開交,但現實問題往往不是靠一個定義就可以改變的。
當「家庭美滿」成為某個人群的職業追求,你會發現在這個結構中被困住的,是每一個人。

至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家庭主婦在現實中不是一個理想的職業,本質上也很難成為理想職業。

那麼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女性究竟該不該去做家庭主婦?」

涉及到具體的個例時,我們當然應該尊重每一種生活狀態,即使它看起來問題多多;

但當它在公共輿論中出現的時候,把一切討論都歸於「個人選擇」,似乎顯得太過輕飄飄了。

當人們大談「要尊重女性做家庭主婦的自由」時,真正被討論的人是誰?

是資產千萬,每天只需要插花品茶的貴婦嗎?

還是懼怕職場競爭,夢想著靠婚姻躲進避風港的年輕人?

不,真正的大多數,是那些沒時間照顧孩子卻又付不起保姆費用,無奈只能妻子辭職的雙職工家庭;

是不想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但又必須靠丈夫進城打工來維持生計的底層女性。

@李苦舟

很難反駁的事實是,少有人是因為「喜歡」才成為家庭主婦的。

一項針對全職太太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女性選擇離開職場的原因,是子女養育和就業歧視。

當夫妻雙方都無法平衡事業與家庭,而家庭收入又不足以承擔保姆、育兒師之類的支出,首先被考慮的就是放棄職業前景較差一方的事業,以達成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換句話說,她們並非「選擇」,而是「放棄」。

我們習慣性地甩出一句「別人的人生關我屁事」,看似充滿著對自由意志的尊重,實際上也在無視這些犧牲。

而這些犧牲是必須的嗎?

為什麼明知家庭主婦是一項高付出、高風險、低回報的工作,很多人還是不得不成為其中的一員?為什麼大多數雙職工家庭不靠老人,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完成對家庭的照顧和子女的養育?為什麼很多進城務工家庭,必須在與孩子分離和放棄工作之間二選一?

@庫特納霍拉的骨頭

這不只關乎女性單方面的權利,也關乎每一個家庭的兩難處境。張桂梅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的理由很簡單,她希望被貧窮困住的女學生在走出大山後,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而如今吵成一片的網友,大多依然只關心「我在精神上支持/不支持家庭主婦」,反而很少看到選擇背後的難題;
有人指責張桂梅的觀點是「新的性別歧視」,又有人恨鐵不成鋼地想要「罵醒那些不獨立的女性」。但說的再多,也只不過是在兩個錯誤答案中,選擇沒那麼離譜的而已。我們需要更便宜、便捷的兒童託育服務,職工休息日、假期能得到保障,進城務工的女性能夠得到基礎的技能培訓。在鼓吹「女性有做家庭主婦的自由」之前,是不是應該首先想想看,人們有沒有不做選擇的自由。比起空談嘴上的自由和尊重,真正關心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困境,或許是更有意義的態度。
感謝你讀到這裡,我們為明天準備了更加精彩的內容,不想錯過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設為星標吧。第一步:點擊頂部藍字「Vista看天下」,進入公眾號主頁。

相關焦點

  • 高學歷女性當家庭主婦,應該如何顧全大局?
    高學歷女性當家庭主婦,應該如何顧全大局?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工作收入就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家庭中的一切開支都是由每月的收入來進行支付,然而當家中的老人年邁,有了二胎,每個月的收入逐漸變多的時候,就會再度出現「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
  • 誰說當家庭主婦不好了
    前段時間突然開始熱議啥做全職太太風險高,女人不要做家庭主婦啥的,我來也說幾句吧。我就是一枚家庭主婦,沒人帶娃直接辭職在家帶娃快四年咯。出於無奈和現實,剛開始也覺得我們女的好辛苦啊,為家庭犧牲太多,要帶娃要做飯要做衛生還要被老公嫌棄。
  • 我在日本當家庭主婦(一):隨夫東渡 學做主婦
    記得駐日記者姜波的愛人王琨,曾寫了一組《我在日本當家庭主婦》,記述駐外記者工作生活中鮮為人知的那些事兒。角度新巧,文筆清新,文章一出,大受歡迎。一時間洛陽紙貴,人人爭相閱讀,成為議論話題,實乃當年《經濟日報》一大趣事也!現徵得姜波王琨同意,將《我在日本當家庭主婦》在公眾號陸續刊出。
  • 如果給你再來的機會,你還願意當家庭主婦嗎?
    林林子身邊有很多當家庭主婦,她們中有林林子的長輩,也不乏有一些林林子的同輩。她們中有很多都是身陷婚姻的囹圄當中。而當我問她們為什麼不離婚,放手。她們似乎都是對好了答案來回答我的------為了孩子。真的,孩子似乎成為了她們情感的唯一聯繫。如果沒有孩子,她們或許能夠奮不顧身地離婚。我的同學小紗,21歲就嫁人了,剛開始還挺好,但有了孩子之後,朋友圈每天發的都是很喪的文字,都在訴說著這世界對她的不公。有次,我看她又發朋友圈,那文字很絕望。於是,我就找她聊了幾句。一聊才得知,她這段日子過的很不好。
  • 名模殷琦挺孕肚與老公拍雜誌 自認樂於當家庭主婦
    名模殷琦挺7月孕肚拍雜誌  新浪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名模殷琦2018年嫁給身價過億的高明精機總經理張仕育,婚後逐漸淡出演藝圈,樂當家庭主婦。她目前懷孕7個月,肚子裡是個小男生。  此外,殷琦也不諱言現在的她已經淡出演藝圈,工作對她來說已經不是排第一的事,家人對她來說才是第一位,現在的她就是一個家庭主婦、賢內助,她也很開心當家庭主婦,認為「當家庭主婦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 對於時代楷模一一張桂梅老師的反對女人當家庭主婦,你怎麼看?
    對於時代楷模一一張桂梅老師的反對女人當家庭主婦 你怎麼看?我特別喜歡她的那段話:″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多麼的高傲 自信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啊!
  • 婚後,女人最好不要當家庭主婦,原因很簡單只有這三點
    很多時候有些女人感覺婚後很羨慕那些家庭主婦的生活,認為自己不用上班,不用努力賺錢,有自己的老公一個人完全可以養活全家人。當然這樣的生活相信人人都羨慕,但是當一個家庭主婦真的很好嗎?筆者認為其實不然。家庭主婦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除非男人真的很愛你,在這個世界上男人除了你之外再無可戀而且男人也心甘情願的讓你在家做做家務、帶帶孩子。相信99%的男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吧,畢竟現代社會生活壓力這麼大,僅靠男人獨自在外打拼去養活一家人,我想也不是太現實。再者,當一個家庭主婦也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 為什麼美國高學歷媽媽更傾向於當家庭主婦?
    也就是說,受的教育越好的母親,越傾向於當家庭主婦。這一結果,當時我一看非常意外。按照常識,頂尖大學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都比較有靈活性,更具備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的條件。比如,我們的一對朋友是頂尖工學院的博士,在頂尖高科技公司工作,兩人年薪都在十萬美元上下。生了孩子後,母親享受著相當長的帶薪產假。產假用完後,又有大量時間可以在家工作。
  • 當家庭主婦最害怕什麼?聽10位已婚女人說她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些成為全職媽媽的女人並不是她們想成為家庭主婦,而是沒辦法,有時候必須得抽出一個人來照看孩子,照看家。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家庭主婦應該是一天24小時帶孩子,然後忙於廚房和家務瑣事之間。並沒有幾個人可以像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一樣養尊處優。
  • 太多的90後女性不願當家庭主婦,看完新婚姻法才明白,風險太高了
    此時,一些婦女選擇家庭主婦,一些婦女選擇進入工作場所,許多70年後的婦女在家做全職妻子很舒服。然而,80年後,全職妻子在90年後的比例急劇下降。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家庭主婦的壓力相對較小,不必面對社會的殘酷,沒有工作的壓力,整天在家照顧孩子,做家務,是一項相對容易的任務。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做家庭主婦呢?從新婚姻法的規定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成為家庭主婦的風險仍然很高。
  • 3個女人的自述:都提倡女性獨立,為什麼還是願意當「家庭主婦」
    普遍的離婚後過得不好的,都是那些沒有自己的工作,在家裡當家庭主婦的女人。很多女人也是因為這個壓力,而忍受婚姻中的痛苦,不敢輕易離婚。丈夫出軌了還苦苦挽留。很多專家針對別人的離婚原因婚姻悲劇做過分析,得出結論,女人有自己一份事業,才能不被男人看清。
  • 哈佛女孩劉亦婷現狀:加入美國籍,創業遇挫折,現在當家庭主婦
    劉亦婷現狀:加入美國籍,創業失利,現在當家庭主婦 劉亦婷的過去那麼輝煌,那她現在劉過得怎麼樣呢?據網友爆料,現在劉亦婷正在家當一名家庭主婦。可能她現在暫時處於蟄伏期,在靜靜等待下一個機會吧。
  • 冰點時評:高喊「穿衣自由」的人們究竟是在呼籲什麼
    冰點時評高喊「穿衣自由」的人們究竟是在呼籲什麼要說這個夏天最火熱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必然榜上有名。而最近因穿著引發最火熱討論的,非這部電視劇的主演熱依扎莫屬。當我第一次聽到「穿衣自由」時,我錯誤地以為這是繼努力奮鬥「水果自由」之後,廣大青年邁向「財富自由」的又一裡程碑,即擁有購買自己喜歡的衣服之財力。當我意識到這一概念實指「想穿什麼就穿什麼的自由」後,不禁汗顏,都「9102年」了,我們何時失去了 「穿衣自由」?高喊「穿衣自由」的人們,究竟是在呼籲什麼呢?
  • 家庭主婦or職業女性:制度安排下的個體選擇
    瑞典旨在保護職業女性、鼓勵女性就業,造就了龐大的職業女性群體;日本主要保護家庭主婦、鼓勵女性留在家庭,則催生了龐大的家庭主婦階層。這為中國家庭福利制度的設計與完善提供了啟示。■ 王立波日本影視劇中已婚女性多以家庭主婦形象出現,於是人們好奇「日本女人為何愛當家庭主婦」?許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日本女人嚮往被男人養活的悠閒生活。
  • 「那個任勞任怨,做十年家庭主婦的女人,最終還是被拋棄了」
    關於家庭主婦,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人覺得家庭主婦非常偉大,她們為了家庭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並且任勞任怨地包攬所有家務。也有人覺得,家庭主婦對於社會而言並沒有任何貢獻,她們不過是一種家庭保姆,絲毫無法引起大家的關注。
  • 「我的老婆沒有工作,她只是個家庭主婦」
    那麼她的工作任務,是從早上6點起開始準備「僱主丈夫」的午飯便當。8點開始洗衣打掃,之後採購生活日用品,以及準備晚上的食材。其實這個被僱傭的「家庭主婦」也只是負責打掃、做飯、採購物品和食材,甚至還不包括要帶孩子,孝敬長輩、處理人情世故等。
  • 這個星座的女生不適合做家庭主婦,簡直是在浪費人才
    但也有一些婦女,她們確實無法成為全職主婦,她們並不像許多人所說的那樣對家庭不負責任,相反,她們對家庭很負責任,但也決不會為了家庭而放棄自我建設。在十二星座裡,我們首先要排除的是雙魚女和巨蟹女。水象星座的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對伴侶的渴望也很強烈。她們真的很相信愛情,她們總是很容易陷入感情中,相信男人的花言巧語。
  • 我們總說家庭主婦把自己困住了,殊不知,真正被困的是丈夫
    關注微光,看盡人生百態過去,家庭主婦=依附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自己的長篇小說《秘密》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我覺得,獨立的女人也可以當家庭主婦。我討厭的是,因為不能自立而被迫當家庭主婦。就算討厭丈夫,有很多女人因為生活無法自立而不能一走了之。
  • 沒做好這4個心理準備,先別急著當全職媽媽
    因為當家庭主婦比較輕鬆啊!你看,家庭主婦只要專心在家帶小孩,不用看老闆臉色,也不用早起、加班,比起職業婦女,實在輕鬆太多。全職媽媽真的比職業婦女輕鬆嗎? 現實生活中,許多全職媽媽都是滿肚子苦水。如果你曾對回歸家庭有幻想,看看全職媽媽要面對的4大挑戰,也許會讓你打消念頭…
  • 很殘酷很現實:孩子長大後,首先看不起的,就是當家庭主婦的媽媽
    可能有的讀者會覺得我解讀過度了,但如果你們看過足夠多的案例,見過那些被沒有自我的媽媽深度捆綁的無奈人生,以及萬家燈火下,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的內心掙扎,就不會這樣覺得了。我記憶最深的是一個18歲的男孩,跟我發私信。「班裡要做一個母親節的視頻,每個人需要發一張媽媽的照片。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