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or職業女性:制度安排下的個體選擇

2020-12-13 中國婦女報

瑞典具有完善的鼓勵女性就業的政策體系,這使得瑞典女性就業率極高,並成為瑞典男女平等的一大標誌。

家庭福利政策的安排,使得在日本做家庭主婦最為理性、划算。

編者按

近日,根據日本放送協會特別節目《女性貧困》寫成的同名新書中文版出版,引發關於日本家庭主婦群體的關注。本文作者通過對比日本與瑞典的家庭福利制度,指出女性成為家庭主婦還是成為職業女性不僅取決於個體選擇,更是制度安排的結果。瑞典旨在保護職業女性、鼓勵女性就業,造就了龐大的職業女性群體;日本主要保護家庭主婦、鼓勵女性留在家庭,則催生了龐大的家庭主婦階層。這為中國家庭福利制度的設計與完善提供了啟示。

■ 王立波

日本影視劇中已婚女性多以家庭主婦形象出現,於是人們好奇「日本女人為何愛當家庭主婦」?許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日本女人嚮往被男人養活的悠閒生活。

確實,根據日本博生堂的調查結果,在1993年,日本已婚女性中78.1%為家庭主婦,其中53.9%為完全不工作,24.2%為少量工作,現在這一比例有增無減。如此規模的家庭主婦階層,在市場化的條件下當然容易被理解為「女性愛當家庭主婦」;但是這真的是因為她們愛當家庭主婦嗎?顯然,當不當家庭主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個人好惡。

日本家庭主婦:和中產階級一起形成

其實在工業化初期,日本已婚女性也曾經大批加入產業工人的隊伍中,只是從20世紀中葉才開始回歸家庭,這一時期正是二戰後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遷的時期。

從社會結構上看這一時期白領職業比例逐漸提高,最終超過藍領,中產階級開始形成,隨著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家庭主婦開始成為中產階級男性事業成功的標誌和地位的炫耀:妻子的家庭主婦身份表明丈夫掙的錢足以維持一家人的舒適生活。於是家庭主婦逐漸成為各階層女性的楷模,不僅有文化有教養的女性把家庭主婦作為個人理想,平民百姓和農村來的姑娘更是把能夠嫁給一個工薪白領,成為家庭主婦作為人生目標。相反有工作的已婚女性中,屬於低階層的比例很高,「家庭主婦」成為階層的標籤。1955年日本家庭主婦僅為517萬人,1970年增加為903萬人,1980年增加到1093萬人,形成了家庭主婦大眾化時代,也塑造了「女人的職責就是做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的女性價值觀。

但是放眼望去,二戰後西歐各國都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期,也都形成了中產階級,但是卻沒有哪個國家形成日本這樣規模龐大的家庭主婦階層,還有許多發達國家,比如瑞典、挪威,已婚女性具有很高的就業率。難道是瑞典和挪威的已婚女性不喜歡當家庭主婦?對不同國家家庭福利制度的考察讓我們發現了個體喜好背後的制度根源。

日本保護家庭主婦的各項制度逐漸完善

早在日本家庭主婦形成初期的1961年,日本政府就頒布了稅收中的配偶者減稅制度,即已婚男性,如果其妻子為沒有工作或者很少工作的家庭主婦,將會獲得減稅。日本的稅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而一旦太太有了工作並取得了一定額度以上的收入,那麼就要支付較高的納稅額。這樣妻子工作所得將有一大部分成為稅收上繳國家。此外,在日本,收入還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繳費額相關聯,收入增加其他保險費都要增加,這使妻子勞動所得進一步縮水。

1979年,日本政府又頒布了《關於充實家庭基礎的對策要綱》,大幅度增加配偶者補貼:如果勞動者的配偶為專職主婦,他的工資中要額外添加配偶者的專項補貼,作為國家勞動工資制度,家庭主婦在經濟上更加有利可圖,而工作的妻子則不能獲得丈夫的配偶補貼。到1985年,日本政府又實施了「基礎退休金」制度,這是對家庭主婦的養老金或者說是對家庭主婦實施的退休制度。家庭主婦沒有參加工作,沒有支付過養老保險,也有老後的基本養老金保證生活,制度上免除了家庭主婦的「後顧之憂」。

到1987年,日本政府又頒布了所得稅中配偶者的特別控除制度(一定額度的免稅)。如果家庭中的妻子為家庭主婦,那麼在所得稅中還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減免。而妻子參加工作,年收入如果高於103萬日元,家庭的所得稅額將增加,而一旦高於130萬日元,不僅家庭的納稅額度更高,她還不能作為配偶者獲得各項補貼,更需要自己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費用,結果妻子的辛苦工作反而可能使家庭實際收入經過稅收的過濾減少。

儘管世界範圍內男性平均職業收入要高於女性,2010年瑞典女性收入為男性的86.7%,美國為78.4%,但是日本女性收入更低,僅僅為男性收入的53.4%,女性收入較低與職業女性與家庭主婦的福利制度差異一起,使職業女性的收入大幅度抵消,家庭主婦成為更加有利可圖的事情。因此在日本成為家庭主婦與其說是喜好,不如說是理性選擇。

雖然,日本在1975年「國際女性年」也和其他國家一樣頒布了《女性僱用機會平等法》《男女就業機會均等法》,也批准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但是,日本國家政策的獨到之處是把女性劃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即單身的女性和已婚的女性。國家對這兩類女性採取兩種不同的政策:參政權和勞動權保護的是單身女性,一旦結婚進入家庭,則體現在對家庭主婦的保護,是作為丈夫的撫養者和依附者,家庭主婦的經濟地位存在於丈夫的工資中,在丈夫的減免稅和家屬補貼中。

職業女性還是家庭主婦:瑞典和日本的制度安排

同樣是發達國家,瑞典女性家庭主婦比例僅為2%,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模式。在瑞典,人們把男女共同承擔家務勞動作為理想家庭的標準之一,而家庭主婦在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和日本稅收基本單位是家庭不同, 瑞典稅收單位是勞動者個人。雖然以個人為單位的稅收容易忽略家庭贍養人口的不同,但是可以使個人以及家庭獲得更多的收入,女性在家庭和事業上的努力能夠得到經濟上的報酬。

隨著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家庭福利政策也都不斷提高,但是政策指向卻存在較大差異。瑞典家庭福利目標是減輕職業女性的家務負擔:政府建立收費低廉、服務優質的託兒所,提供全天候服務,保證所有孩子都能進入託兒機構;政府為每個兒童提供1歲~6歲的兒童資金,直接交給託兒所,兒童如果不進入託兒所就無法獲得這筆資金。而兒童入託,母親留在家裡的理由就大打折扣。

瑞典還致力於將家務負擔和家庭責任制度性地部分轉移給男性,以期減輕職業女性的家務負擔。1974年,瑞典父母保險制度創立,將過去單一的母親津貼轉變為父母津貼;保障父母雙方都擁有照顧孩子的家庭責任和享有休假的法定權利;1994年,又增加一個月的父親假,強制父親在孩子出生後16個月中必須休假,否則將取消一個月的補助;2002年父親假又增加了一個月。公共政策用強制性的配額製取代了選擇權,在國家制度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自願自覺地承擔家庭責任,為女性的職業化創造了條件。

而日本的家庭福利政策則在另一側,公立育兒機構較少,市場化機構收費普遍較高。日本政府家庭福利的目標不是保護職業女性,而是越來越具體地保護家庭主婦,而職業女性付出辛苦的同時,卻無法獲得這些國家福利。

很明顯日本和瑞典的國家公共政策,在家庭福利的目標下走向了不同方向,瑞典旨在保護職業女性,鼓勵女性就業;日本主要保護家庭主婦,鼓勵女性留在家庭;這兩種走向的公共政策都體現著對家庭、對勞動者生活的關愛以及對於穩定家庭、提高生活質量的關注,但是不同的走向,也必然產生不同的結果:在日本形成了龐大的家庭主婦階層,在瑞典則形成了龐大的職業女性群體。

女性應該走進家庭還是走向社會,在中國也一直是頗受關注的話題。日本和瑞典不同走向的國家制度使我們看到這不只是個體的選擇,更是制度設計和制度選擇的結果。黨的十九大之後,中國經濟必將更快發展,稅收政策、社會保障政策也將不斷完善,我們將如何設計和完善家庭福利政策至關重要,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統籌安排,合理決策。

(作者為瀋陽師範大學社會學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當精英女性選擇做家庭主婦
    《Heading Home》在理想國計劃出版的新書《回歸家庭》中,莎尼通過對倫敦三十餘位成為全職媽媽的精英女性的訪談,了解她們如何在結構性的不公平下做出了退出職場的選擇,卻又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不斷將此種退出歸咎於自身的
  • 中國女性出軌率最高的職業竟是家庭主婦
    最讓人震驚的是,女性出軌率最高的職業竟是「全職媽媽」,佔18.9%,成為女性出軌職業榜的榜首。在中國傳統的慣常想像中,全職媽媽往往意味著「賢妻良母」,她們又何以成為出軌率最高的群體? 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又稱家庭主婦,顧名思義,家庭是主婦們的服務對象,不僅要做家務,還要服務父母、丈夫和小孩。。很多主婦在總結她們的生活時,提到的關鍵詞就是忙和累。
  • 家庭主婦選擇純母乳比例高於職業女性
    大洋網訊 過半(52%)已婚女士會選擇給6個月內的寶寶進行純母乳餵養,職業會對餵養方式有所影響,家庭主婦選擇純母乳餵養的比例顯著高於職業女性,45%的媽媽上班後會選擇混合餵養,背奶人群中僅有3%的用人單位設有哺乳室。
  • 職業女性固然好,但不一定要踩低家庭主婦,都是一種選擇
    網上不同意家庭主婦的很多都是從現有的法律出發,同意的是從個人選擇自由和呼籲公權力保護家庭主婦角度出發。兩者都不能說是錯吧,角度不同。現在到底是不是呼籲家庭主婦自由的時候呢?或應該讓公權力先帶頭,將家庭主婦自由思想傳播至民眾身上。
  • 養老保險制度與日本女性
    「第三號被保險人」制度與制度化不平等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原則應該是中立與公平,不應該影響婦女在就業、婚姻和養育子女等方面的選擇,並保證她們不會因不同選擇而遭受不公平待遇。  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中存在著一些對女性不夠合理、或者對一部分女性優待、對另一部分女性則不夠公平的問題。
  • 家庭主婦,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家庭主婦是一種高危職業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是一名家庭主婦。她物質至上,每天無所事事,80%的時間都在擔心丈夫出軌,為了維護自己的婚姻,連教養都可以不要......如果說,這世上有一種職業,全年無休,每天24小時待命,沒有年終獎,甚至沒有工資,還備受歧視,隨時面臨著各種風險…… 那一定是——全職家庭主婦了。
  • 對談|張玲玲&林子人:女性的個體幸福在哪裡?
    又因為傳統的性別分工問題,退出職場的那個人往往是女性。」張玲玲補充道,其實周圍也有男性為家庭做出犧牲,但若是女性回歸家庭,往往不被視為「犧牲」。她發現,現在「90後」或者「00後」進入家庭比她預想得要早,不少人選擇成為家庭主婦,這與「80後」或者「70後」很積極找工作的狀態有所不同。「有人會覺得成為家庭主婦是一個安逸之選。
  • 家庭主婦不是獨立女性?《三十而已》的顧佳:我自己說了才算!
    但是,哪怕是活成了像顧佳這樣的「十項全能」全職太太,也依然被人詬病依附男人,不算是獨立女性。7月18日,網上有一個#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的話題,有網友提出,全職太太不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在家裡做保姆、清潔工等20多種職業角色,比上班族還辛苦,她算不算獨立女性?
  • 《三十而已》:買鉑金包的全職太太是獨立女性嗎?
    從表面上看,兼職家庭主婦是日本社會男女雙向選擇的結果,男性希望妻子在家持家之餘能賺錢補貼家用,女性想要完成傳統的妻子、母親性別角色之外自我實現,兼職家庭主婦似乎是一種折中的理想選擇。但實際上,這種選擇是政策導向的結果,家庭主婦被束縛住手腳,無法脫離丈夫獨立於社會生存。
  • 日本現代家庭主婦,真是越來越難了……
    相模女子大學客座教授白河桃子表示「在某女子大學舉行研討會時,有2成學生表示『總有一天想成為家庭主婦』,有7%學生表示『職業女性生涯過於短暫』,17%學生表示『會為了育兒辭職再回歸職場』,算上『總有一天想成為家庭主婦』,共有44%學生憧憬成為家庭主婦。
  • 優秀「家庭主婦」的日程安排
    優雅綻放著「家庭主婦」比「牛仔」還忙,每天心裡時刻裝著這個家,手裡操持著家庭正常運轉的方方面面,是個多面手。優秀的「家庭主婦」是處理家庭日常事務的CEO,是需要被丈夫、兒子、社會輿論尊敬的。看看我們每天忙碌的日程表吧:1、睡夢中,對自己價值的內心肯定,對有益事情的興趣培養;2、每天從早到晚,準時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檢查孩子作業,買菜做飯、洗衣、整理房間、洗洗涮涮、養花種草……3、周末或丈夫、兒子休息日,安排好出外遊樂或者逛街的行程,留出適當時間陪伴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 難道脫離家庭,女性就不是完整的個體了?
    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宣言也是前輩不斷爭取的結果——就如同每一次取得社會共識都不容易,關於單身的權利,也是無數女性爭取和發聲的結果。單身狀態為何可能遭遇非議?其背後隱含的問題是:難道脫離家庭,女性就不是完整的個體了?
  • 無論你是職場女性還是家庭主婦,都會被這部美劇戳到痛點
    如同海報上展示的那樣,《美國真女子》這部劇中主要有三位女性:邦妮、凱思琳和黛安娜,她們是關係不錯的閨蜜,雖然有著不同的性格,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卻都在經歷著人生的困境。那個時候電視上就已經開始呼籲職場女性爭取和男性同等的薪資和升職機會。不過,這種願望更多是女性群體的自嗨,多數男性對於這樣的言論不屑一顧,想要轉變傳統的觀念並不容易。
  • 《82年生的金智英》:工作和家庭的選擇困境中,家庭主婦的自救
    性別歧視在職場很常見,精英女性怎樣?事業成功又怎樣?孩子要是沒教育好,那就全完了。金組長的預見成了真,智英結婚後,果然為了育兒犧牲了工作,辭職回家做了家庭主婦。每天丈夫鄭大賢去上班,智英也開始自己的工作,打掃房間,洗衣服,帶女兒,她的生活被各種瑣事充滿。
  • 電視劇《我的不惑青春》定檔 聚焦都市家庭主婦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7日電 (陳杭)電視劇《我的不惑青春》以「家庭主婦」何沛瑾的個體故事為切入點,聚焦當代都市家庭主婦生活困境,全景化展現當下女性意識的飛速發展和變化。
  • 駕馭新時代職業——家庭主婦
    生活中我們容易忽略這樣一個角色——家庭主婦,社會傳統的限制,也讓不少家庭主婦創造的價值不被承認和認可,主婦們壓抑了很多情緒和傷痛,付出了很多,但是很難表達出來,無論是社會上還是在家庭地位中都是不被看好的,甚至是被嫌棄的……家庭主婦背後的辛酸———1. 對自己的否定。
  •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全職太太,只有家庭主婦?
    家庭主婦 1、 日本的女性在婚後選擇在家不工作,她們就是全職太太。 而中國的女性,如果選擇做家庭主婦,只能純粹在家當個免費的保姆,在經濟上國家沒任何補助,只能依靠老公那微薄的薪水。
  • 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
    有人關注「剩女」王漫妮,想看她會選擇什麼樣的男人,也有人在鍾曉芹身上看到自己對婚姻的態度。可是,我卻被一個家庭主婦吸引了眼球,她就是顧佳。她在女性的黃金年齡,選擇了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全職太太,卻顛覆了我以往對全職太太的印象。
  • 給女人的忠告:結婚後,千萬別想著做「家庭主婦」
    女性的價值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是賢內助,女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放開自己,跳出禁錮的圈子,迎接屬於自己的生活。02長久的家庭主婦生活會讓人覺得麻木,之前我很不理解為何有些女性依舊挺著大肚子上班。因為公司制度優勝劣汰,時間就是生命,沒有人願意等著你養胎、生孩子再去進行一個項目。而這些女性之所以願意為之奮鬥成為一個女強人,並不是要爭一口氣,女性和男性其實沒有區別,都是平等的,而她們只是為自己而活。之前看到一個視頻,為女性發聲,「我不會成為你要的家庭主婦。」
  • 3個女人的自述:都提倡女性獨立,為什麼還是願意當「家庭主婦」
    我是南腔有情太陽能維修,月亮可更換,星星不閃包退款,南腔不暖不要錢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觀點都建議女性要學會獨立行走,不依附男人,有自己的事業。在社會的大環境下,這種思想是進步的,只有女性越來越自主,越來越獨立,整個社會才會進步。男女的分工也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