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3-6歲教育很關鍵,家長起碼該抓住這4點!

2020-12-11 蘑菇老師育兒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成長得頗為優秀,即便不壓過別人多少,但至少不落於人後。不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要想孩子將來成為秀木,那從他小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精心培養了!

6歲以前是公認的孩子教育的關鍵時期,大多數寶寶在2歲後會依次經歷語言的「詞彙爆發期」和「語法爆發期」,3歲左右,他們會掌握基本掌握口語能力,理解能力飛速提高。家長若能在此時抓住機會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會對他將來的成長帶去非常正面的影響。那到底應該從哪方面入手呢?家長不妨借鑑以下幾點。

促進大腦開發

3-6歲正是孩子大腦快速發育的時期,這時他們腦細胞的活躍程度和成人差不多,但是活躍速度卻幾乎是成人的兩倍,接受新事物能力和思維速度都非常快,因此家長要抓住機會開發孩子大腦。而這一時期最好的大腦開發方式並非讀書,而是啟蒙遊戲,所以爸媽最好能巧妙利用益智玩具來開發孩子大腦。

提升社交能力

在中國,大多數寶寶會在3歲左右上幼兒園,這時候,同齡小夥伴開始在他們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能順利交到朋友,那不僅有利於他們各種生活習慣的習得和養成,而且也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因此,這一時期家長要著重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家長首先要讓他保持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注意他的衣著整潔,髮型得當。其次,家長可以交給孩子簡單的社交技巧,比如教他友好地向別人發問:「我可以和你們一塊玩麼」「你願意和我一起玩遊戲麼」等等。

另外,家長還要注意教會孩子正確面對和處理社交矛盾。在和他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不可以使用肢體暴力;傷害到別人的時候,要真誠地和對方道歉;在朋友向自己道歉的時候,要學會原諒朋友,慢慢地孩子的社交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培養自尊自信

由於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3-6歲孩子會特別在意別人眼裡的自己,是否受到別人的喜歡對他們來說有非凡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會慢慢建立起來,這會讓他以後成長的相對更順利。

這一時期,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用鼓勵,慎用批評。在孩子做成功一件事的時候,要及時肯定他,幫他樹立自信;而在他犯錯誤的時候,不能「口不擇言」,以免讓他出現自我評價降低,出現低自尊、不自信的表現。

另外,這一時期的孩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身體去完成某個動作,這種能力的充分發展有利於他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家長可以通過培養寶寶運動能力,培養他的自信心。遊泳、跳舞等就是不錯的培養孩子運動能力的辦法,但是家長要注意給寶寶準備專業的運動裝備,避免身體受傷。

明確規矩界限

對3-6歲孩子的教育,家長還有一點不能忽略,就是給孩子「立規矩」。受到這一時期思維能力發展的限制,孩子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種規則,常常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但是這一時期他們又比較尊重成人的權威,因此這一時期也是讓孩子明確規則界限的絕佳時期。

家長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及時糾正他們的出界行為,比如隨意發脾氣、使用暴力、說謊等等,另一方面還要主動給他劃界線,比如什麼時候睡覺、一次最多能吃幾顆糖、玩具玩完以後要收好等等。

而且,由於孩子自主意識發展的緣故,這一時期在制定規矩時,家長要主動和孩子商量著來,讓他參與到決策過程中,這樣不僅能讓他更容易遵守規則,而且能讓他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對他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也很有好處。

總的來說,上邊粗略說的這四點雖然不能涵蓋3-6歲孩子教育的所有方面,但卻是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希望能對各位家長有所啟示喔!

相關焦點

  • 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3-6歲教育很關鍵,家長起碼該抓住這4點
    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6歲以前是公認的孩子教育的關鍵時期。大多數寶寶在2歲後會依次經歷語言的「詞彙爆發期」和「語法爆發期」,3歲左右,他們會掌握基本掌握口語能力,理解能力飛速提高。家長若能在此時抓住機會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會對他將來的成長帶去非常正面的影響。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別錯過孩子的關鍵黃金期,否則後悔一輩子
    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有著黃金時期的。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覺得不以為然,但是一旦錯過了孩子的黃金期,那真的是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殊不知,0-3歲,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卻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培養一個高情商寶寶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父母要抓住0-7歲的關鍵期,培養一個高情商寶寶。心理學家、教育家艾麗卡.雷斯切爾博士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寫道:學會認知和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更強,社交能力更突出,還有其它一系列優勢。情感指導也許是你與孩子之間最重要的教育行為。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有科學依據
    老話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大概意思就是說,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性格特點;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  這句古話,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們先來舉幾個慄子↓發明大王&34;:愛迪生發明了燈泡等多項發明,然而其幼年時卻是個非常調皮搗蛋、不折不扣的&34;。
  • 3歲看大,7歲看老: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01人們常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有道理嗎?3歲和7歲雖然只是一個概數,卻已被證明是有道理的。它簡單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
  • 《什麼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經常聽這樣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看什麼? 三歲看的是腦的發育。 在胎兒2到6個月以及出生後的第一年,是腦細胞增長的重要階段,1歲前腦細胞數量飛速增長,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兒的腦重350克到380克,1歲時的腦重950克,3歲時腦重1100克,是成人的50%左右,6歲時腦重已經達到1250克,達到成人腦重的90%左右,剩下10%左右是在以後的成長中完成。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不是迷信,孩子有這三個表現,代表更聰明
    民間一直流傳著"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樣一種說法,意思是在孩子3周歲和7周歲時候的一些行為可以看到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比較迷信,也有些誇大但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卻是比較合理的。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利用期待效應,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昨天一個同事來到我家裡做客,突然問道:「你的孩子有沒有上那些早教機構啊俗話說,三歲看老,我的孩子整天待在家裡,總感覺孩子已經和別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差距?」我想起如今輔導機構火爆,不斷提出一些口號使家長們產生焦慮感,例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知道這是教育機構在販賣焦慮,但是想起這些我還是忍不住的產生焦慮感。
  •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抓住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性格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以下這個階段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感知和思維非常敏感。這個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呵護和關愛孩子,併科學地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哦。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7歲前要培養孩子關鍵性格,家長要注意
    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而7歲以後就會養成各種習慣,想要再改變就非常困難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發育是非常迅速的,三歲時孩子的大腦容量就已經能達到成年人的百分之六十了。曾看到一則綜藝節目:一名"天才"兒童,三歲竟已經認識上千字,有著超出常人的記憶力。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熊孩子
    他們做的一些事的確很可氣,但仔細想想,他們畢竟是孩子,真正可氣的還是他們的家長,孩子實際上是很可憐的,因為他們的人生也許會被最疼愛自己的人親手給毀了。咱們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在批評那些「熊孩子」和他們家長的時候,常常會把這句話脫口而出。那麼我們就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句話的內涵,看看這句話說得是否正確,是否有道理。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是看什麼?這句話是否具有科學性?
    而這種運行法則看不見,摸不著但每個人必須承認它客觀存在。關於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今的說法很多,不光是中國人這麼說,西方的腦科學學者以及教育心理學家也默許了這一現象。通過科學研究成果發現,三歲確實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黃金的時期。不過這個學說似乎並沒有提及七歲看老這個層面。是研究人員忘記了還有後半句?
  •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關於孩子的作為,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真的有用嗎?其實老一輩的話不一定就是沒有用,曾有人說過,如果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有這些表現的話,那麼孩子的性格應該會不錯。為什麼呢?孩子在嬰兒期也就是2-3歲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孩子的第一個敏感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慢慢的開始叛逆,會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如爬、跑、搶東西。
  • 三歲看大:啟蒙教育做好這4點,孩子將來學習更聰明
    而三歲之前,就是孩子形成其性格的最重要的時期。3歲以前對孩子的教育,將決定孩子大腦的整體結構,影響孩子的智商、情商等。中國有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和心理學上的這個觀點不謀而合。~產後6個月,發育水平約50%-60%第2階段:產後6個月~3歲,發育水平約80%-90%第3階段:3~6歲,基本達到成人水平倫敦學院兒童健康協會和兒童救助慈善機構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幼童大腦的發育速度是成年人的兩倍。
  • 千萬不要誤解了,「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這個意思
    「孩子3歲看大,7歲看老」。是我國的一句古諺,其意實質是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經典概括,也說明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既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爸媽必讀的寶寶生活習慣養成手冊
    家長們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就必須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持之以恆。3—6歲是孩子性格、品德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各種行為尚未定型,加強對他們的行為、品德教育,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關鍵的。這也就是俗語中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道理。行為習慣包括許多方面,如文明禮貌、自理能力等。而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是行為習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絕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俗語
    每當孩子行為不正或舉止不雅的時候,大人便會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娃將來不是個好東西」的口吻去表達心中的不滿。很多人也將「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當成了一個其他人對於自家孩子諷刺的話語。因此,決不可忽視孩子一歲到三歲的這段成長時間,「三歲看大」也絕不僅僅是一句嘲弄之話。而與「三歲看大」同時出現的「七歲看老」同樣有著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3歲到7歲被稱為「幼兒期」,又叫「學前期」。所謂「七歲看老」是指在7歲時幼兒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
  • 科普:三歲看老?為什麼在3歲左右會出現這些明顯的變化呢?
    中國有句民諺:「三歲看大,七歲至老。」  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到七歲左右可以預測他一生的狀況。    3~6歲:人生第一個動蕩時期  「3歲看大,7歲看老」,一個人的性格在其7歲之前就已經大致成型了。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民間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這句話能流傳下來,當然也有它的道理。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過,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3-7歲就能看出來。
  • 「三歲看老」,家長在孩子三歲時做對這些,孩子成年後都受益
    導讀:如今,大部分的家庭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會格外看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曾在一家教育機構聽過一場講座,她說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三歲就相當於孩子在孩童時期的黃金年齡。多項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在三歲之前的孩子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教育與開發,他們未來的道路會比其他人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