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12月初,首例非典(SARS)病患出現在廣東河源,那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也沒有
微博微信,人們照往年一樣過了一個喜慶熱鬧的春節。2003年2月11日,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廣州地區非典型肺炎情況。「非典」期間,中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327例,治癒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到2003年6月15日,中國內地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轉確診病例數均為零的「三零」紀錄。歷時半年的「非典」疫情給當時的中國
旅遊、零售、公共衛生等經濟社會諸多領域帶來衝擊和改變。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籠罩下的今天,我們不妨回望一下,17年前的那場「非典」疫情下的家電行業和家電市場。
「非典」爆發的2003年,是中國加入WTO剛剛滿一年。
到2002年底,中國家電行業中銷售收入超過百億的只有五家企業,分別是海爾、海信、長虹、美的和春蘭。全行業的銷售收入剛剛突破2000億元。
「非典」前2002年中國家電產量及每百戶擁有量
這一年的1月21日,時任伊萊克斯中國區總裁劉小明給員工發了一封告別信,在信裡,劉宣布辭職並「感到萬分內疚」。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的伊萊克斯,給國人的印象是一個中高端歐洲大牌,從百事可樂中國空降到伊萊克斯中國區總裁位置的劉小明,通過低價擴張將伊萊克斯中國拉出了持續虧損的泥潭,但伊萊克斯的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
和伊萊克斯形成反差的是,大部分外資家電企業加快了在中國的跑馬圈地,博西家電、LG、三星、惠而浦(600983,股吧)、日立、松下等在2002~2003年期間在中國紛紛增資擴產。
有黯然退場的,也有春風得意的。在兩年前將科龍電器收入囊中的顧鄒軍並未止步,這一年的5月,顧鄒軍控股的格林柯爾以2.07億元收購了上市公司美菱股份20.03%的股份,至此,顧鄒軍已將中國冰箱行業「四大家族」中的兩大巨頭科龍、美菱收歸麾下,這離顧氏的「打造世界主流製冷家電航母」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在郎鹹平高喊「國退民進」之前,民營資本風起雲湧,家電行業內的併購重組此起彼伏,當年10月,南京斯威特收購小天鵝集團17%的股權,並通過其他公司間接完成了對無錫小天鵝的控股。曾經的中國彩電五強之一的樂華由於資金鍊問題面臨崩盤,急於整體上市TCL集團藉機獲得樂華彩電的大部分無形資產。期間,還有中山威力、河南冰熊、山東小鴨、吉林吉諾爾等諸多知名家電品牌被重組。除了在國內市場的兼併重組,中國家電企業也安耐不住進行整合海外市場資源的嘗試。這一年11月4日,TCL集團和法國湯姆遜集團(Thomson)籤訂協議,組建全球最大的彩電企業——TCL湯姆遜電子公司(TTE)。同一年,京東方科技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現代集團的全部面板TFT-LCD業務。
在海內外市場攻城略地的同時,家電企業集體爆發出對汽車行業的強烈興趣,紛紛跨界進入汽車圈。早在1997年空調一哥春蘭就開始進入汽車行業,在2003年前後,正是春蘭汽車的高光時刻,曾一度經躋身了重型卡車行業銷量前三。格林柯爾系也在一路高歌猛進中控股了亞星客車(600213,股吧),揚州格林柯爾以3.06億元總價收購亞星客車集團持有的亞星客車60.67%股權。奧克斯出資數千萬元收購瀋陽雙馬汽車有限公司95%股權,從而獲得SUV和皮卡的生產許可,也算是一腳邁進汽車行業。美的集團也在這個期間收購了湖南的三湘客車,掀起了家電企業進軍汽車業的熱潮。
製造商在忙忙碌碌,家電渠道商也沒閒著。
2003年,京東多媒體已經開到12家店。雄心勃勃的劉強東,規劃這一年要把門店數量開到18家。「非典」爆發導致門店門可羅雀,這也啟發了劉強東轉戰線上,2004年1月,京東商城註冊成立。
而風頭正勁的國美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開了一場2003年家電新品的訂貨會,拋出了100億採購大單,當時媒體報導稱「業界為之震驚」,據測算,100億元的盤子大約是國美全年銷售的一半,約佔當年中國家電零售總額的1/30。這年10月,黃光裕一擲千金,投資約5000萬港元,在九龍最繁華的旺角開設了國美電器在香港的第一家門店。
起步於南京的另一連鎖大鱷蘇寧電器同樣處於高速擴張。
2003年初張近東召開連鎖發展會議,提出要每周開一家新店,明確旗艦店、中心店、社區店三個層級的連鎖發展方向,初步建立了全國連鎖網絡,「美蘇」爭霸愈演愈烈。
地方渠道豪強也不甘示弱,開始合縱連橫,想利用聯合採購的優勢「抗美(國美)防蘇(蘇寧)」,在永樂家電董事長陳曉、河南通利董事長王駕宇、北京大中電器張大中等人的推動下,中永通泰於2002年7月18日宣告成立,2003年正處於快速擴容階段,又陸續有廣州東澤、深圳銘可達、武漢工貿、深圳順電、重慶百貨(600729,股吧)、哈爾濱黑天鵝等地方連鎖加盟。「非典」疫情對當時的家電零售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時的電商還在萌芽狀態,更沒有什麼「6.18」,五一黃金周是上半年最重要的促銷節點,而這個五一長假正是非典肆虐的高峰階段,在「非典」重災區的北京,4、5月空調零售下降幅度超過40%,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其他品類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受「非典」影響,激發了消費者對健康家電的極大關注,也造就了中國家電發展史上第一波健康家電的消費潮流。一些具有抗菌消毒功能的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空氣淨化器等家電逆勢走俏,這些帶有除菌、消毒等功能的家電,價格雖比普通產品高出10%~30%,非典期間銷量卻上升了 20%~80%。「非典」疫情平息後,經濟生活秩序很快恢復到了正軌。到下半年,以「潮流趨勢&品質生活」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家電展(到第10屆之前一直是雙年展,AWE的前身)籌備工作全面啟動。2003年值得回顧的事情還有,根據國家規定,5月1日起,絕大多數家電產品開始實行CCC認證,凡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的產品,未獲得指定認證機構的認證證書,未按規定加施認證標誌,一律不得進口、銷售和在經營服務場所使用。因「非典」疫情,該項政策推遲到當年8月1日實施。這一年,中國彩電還遭受美國反傾銷訴訟,11月,根據初裁結果,國內彩電企業海爾、海信、康佳、創維、長虹、SVA、TCL、廈華等企業的懲罰性稅率為27.94%~78.45%不等。
2003年中國家電主要產品產量同比大幅增長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2003年主要家電產品的產銷量都超過2002年(當時的產銷比在95%以上),同比增幅也超過了2002年。家電行業在先抑後揚中走過了2003年,在2004年初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布的《2003年中國家用電器行業回顧》的摘要中這樣寫道,「2003年,儘管年初受到SARS疫情和主要原材料大幅度漲價等不利因素的困擾,中國家電行業仍然獲得了歷史性的高增長,在生產與出口兩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國作為全球家電製造中心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今天是2020年的2月17日,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家電企業邊抗疫邊復工,空氣淨化器、乾衣機、洗碗機等一些有抗菌殺毒功能的健康家電再次迎來熱銷。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疫情數據統計,2月16日0—24時,全國新增確診病例2048例,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13日呈下降態勢。
相信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終將會有效控制,繁花似錦的春天也必將到來。只不過,每一年的春天並不完全相同。
(責任編輯:宋虹姍 HO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