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促進人工智慧技術升級

2020-12-22 求是網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學技術是這場戰爭最有力的武器。科技不僅能幫助我們戰勝疫情,而且還有可能催生新的經濟模式、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在抗擊疫情期間,非接觸式服務的加速升級就是一例。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所以只能通過強有力的阻隔措施來應對。而傳統的工作和服務都是直接的、面對面的,非常不利於阻隔病毒的傳播。於是,在線辦公、網上教學、VR逛展等遠程在線服務迅速普及。在被稱為創新之都的深圳,我們還看到各種一線非接觸式服務的新舉措: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送餐機器人負責給各個房間的客人送飯送藥,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在福田區的街道上,智能環衛機器人全天候的保潔,既減少了病毒停留存活的時間,又降低了環衛工人感染的風險;在高速檢查站,警用巡視機器人可執行動態體溫檢測,精準人臉識別,AI語音交互,遠程喊話等多種任務。

  不管是VR逛展或看房能夠帶來多麼真實的體驗,還是各式機器人靈活強大的功能,非接觸式服務的興起依靠的是人工智慧3D感知這一非接觸式光學測量技術的支撐。

  一直以來,3D傳感器被視為機器的「智慧之眼」。3D感知技術是視覺感知技術的關鍵所在,能夠識別空間每個點位的三維坐標信息、得到高精度的空間3D數據、復原完整的三維世界並實現各種智能的三維定位,推動著人機互動、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的發展。

  例如VR看房或逛展,其實現的關鍵是高精度的空間深度三維信息,傳統的做法在人工測量或平面拍照之後輔以複雜的建模、貼圖工序,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渲染輸出立體圖像需要4天時間。而配置了3D感知技術之後,3D攝像頭在25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全屋實時掃描並直接上傳數據至雲端高效處理,快速生成和實體場景同等比例大小的VR場景,工作人員通過平板或筆記本電腦即可自主操作。

  再說機器人。高精度、小誤差的3D視覺,是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下實現「無觸式」的關鍵。在此次疫情阻擊戰中大顯身手的機器人就是靠搭載3D攝像頭,從而擁有完善先進的3D視覺系統——在立體空間識別上區別於2D平面避障和多線雷射雷達的遠距離識別,真正實現了自主導航、靈活避障。

  新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沃土的培育。2014年,海歸創客黃源浩的3D傳感團隊獲評當年深圳「孔雀計劃」團隊第一名。2015年,黃源浩創辦的奧比中光打破國外三巨頭的壟斷,成功實現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消費級3D傳感器的量產。這幾年,奧比中光一直在對機器人3D視覺方案進行技術迭代和模組優化。正是因為這些技術和實戰的積累,國產服務機器人才能夠第一時間加入戰疫。

  手握人工智慧3D視覺技術這把金鑰匙,黃源浩一直在尋找他要打開的產業之門。2017年,奧比中光與螞蟻金服共同推出3D刷臉支付設備,其3D攝像頭能夠建立毫米級的高精度3D人臉模型,並結合算法與硬體對目標進行精確的人臉比對和活體檢測,人臉識別的誤識率僅為百萬分之一,可有效避免各種偽裝攻擊所帶來的金融支付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帶動了服務行業的非接觸式升級,而看看最近有多少企業絞盡腦汁讓員工返程復工、又費盡心思避免工人上班後聚集感染,就不能不想像無人工廠也將成為新的潮流。為此奧比中光也已有所準備,其自主研發的工業視覺AIoT解決方案和Tube Qualify彎管檢測系統均採用「非接觸式」三維光學測量技術,通過多個高幀頻、高解析度的工業級3D攝像頭,能夠捕捉複雜管件的精準三維數據,並快速重建出三維模型,不僅精度高,而且速度快,可有效解決工業視覺大數據採集難、彎管檢測機器調試難等痛點,提升行業效率。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疫情終將平息,但非接觸式服務、無人工廠等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乘著5G技術商業運用的春風,在人工智慧3D感知等新技術的加持下,將繼續升級迭代,並擴大到智能製造、智慧交通、智能服務等更多的領域。這或許就是此次疫情帶給我們的一次產業機遇。

相關焦點

  • 5G時代,人工智慧技術與教育領域的結合前景如何
    首先,當前對於很多IT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隨著自身崗位升級的不斷推進,接觸到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由於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缺口比較大,而且崗位附加值也相對比較高,所以不少IT領域的技術研發人員也會積極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發展,這其中有很多人也抓住了一波前期的發展紅利。
  • UI設計師崗位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技術所取代
    首先,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很多行業崗位都會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下實現升級,其中也自然包括UI設計崗位。實際上,當前UI設計領域也確實在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部分大型科技公司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雖然在設計能力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也確實能夠滿足一部分UI設計需求。
  • 青島市市北區稅務局:「人工坐席+智能諮詢」戰「疫」服務再升級
    首頁 >>山東分站>>納稅服務 >> 正文 青島市市北區稅務局:「人工坐席+智能諮詢」戰「疫」服務再升級 2020-03-11 11:09:00 |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市北區稅務局 | 作者:孟毅
  • 人工智慧技術的三個層次,人工智慧製造業應用場景
    隨著智能製造熱潮的到來,人工智慧應用已經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等製造業的各個環節。 01人工智慧技術的三個層次 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經過過去幾年的實踐檢驗,目前應用較為成熟,推動著人工智慧與各行各業的加速融合。從技術層面來看,業界廣泛認為,人工智慧的核心能力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
  • 課堂中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
    智能目前在做的事,是研發AI老師--谷鳥老師,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降低老師工作量,解放家長時間精力,讓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專屬老師。老師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服務,還遠遠無法滿足當前教育需求。
  • 科技添柴 「非接觸經濟」升溫
    所謂非配合式體溫測試,實際上是通過熱成像技術實現的。只要有人從攝像頭區域經過,即便戴著口罩,也能精確檢測體溫。這種非接觸式服務,既為大流量人群的疫情防控提供了解決方案,也可有效預防人工檢測存在的各類隱患。除了測溫,此類機器人還能夠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人群的動態管理。
  • 多元智能視域中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及教育應用
    但在軍棋、麻將、橋牌、撲克等非完備信息博弈,以及具有模糊性和隨機性的不確定性博弈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19]。人機博弈加劇了人類原本就已存在的技術恐慌。(一)理解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的必然性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慧+各個領域」已經成為經濟和人們生活的常見業態,必須讓學習者接觸人工智慧,了解一些人工智慧技術及其應用,才能使他們更好地應對將來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化,思考和解決人工智慧與人類智能之間的關係與倫理問題。
  • 人工智慧技術現在就可以顛覆工業領域了嗎
    除了消費網際網路、金融和安防等領域,人工智慧技術也正在向工業領域多個環節廣泛滲透,人工智慧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融合應用是後者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的關鍵。 二、人工智慧技術推動工業變革 西門子作為在工業人工智慧領域扮演著開創性角色的一家企業,近年來在工業環境中取得了許多基於人工智慧的成功。
  • 為什麼要採用人工智慧技術
    到2020年人工智慧技術將會興起,也許這就是人工智慧讓很多人緊張的原因之一。或者說,人工智慧無處不在。從智慧型手機到谷歌搜索,再到Netflix和Spotify的推薦,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麵塑造了現代工作和生活。
  • 目前人工智慧技術都有哪些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慧技術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目前主要的研究內容集中在六大領域,分別是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示、自動推理和機器人學。隨著大數據的發展,目前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些基於機器學習技術的智能體(人工智慧產品)已經陸續被部署到生產環境中。
  • 上海市人工智慧技術協會秘書長一行蒞臨眼控科技參觀交流
    12月17日,上海市人工智慧技術協會朱偉民秘書長,楊燿華副秘書長赴眼控科技參觀考察。眼控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康明、執行副總裁鄒媛嬌進行熱情接待,雙方就企業和協會現階段發展情況展開交流討論。眼控科技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致力於通過對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探索與突破,研發出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科技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聚焦智慧交通、智慧航空、智慧氣象等領域,產品和服務覆蓋全國30餘個省市。
  • 計算機及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應用——陳秀新副教授訪談
    記者:大家好,隨著計算機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及普及,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計算機的技術成果也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工商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陳秀新副教授來帶我們深入了解一下計算機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應用。
  • 高職院校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排行榜 2020全國170所高職高專院校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教育教學綜合實力一覽表
    為了全面反映我國高職院校人工智慧教育教學總體規模、行業地區分布狀況及發展水平,促進高等職業院校人工智慧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2020年4月~6月,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針對全國正在開辦、即將開辦「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的170所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調研,調研範圍包括高等職業院校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高等職業院校「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情況、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
  • 如何讓「高冷」的人工智慧技術溫暖起來
    近日,小編聽見有人用「高冷」這個詞來形容人工智慧技術,暫不說這個形容貼不貼切,就想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形容它。不可否認,經過最新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出的產品是比較貴的,但是,大家對於這點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就是為了服務大眾的,相信在未來,人們對於科技產品的花費是可以支付得起的,因為人工智慧不只是會縮減你的錢包,它在給你帶來更新奇的體驗的同時還會讓你的生活環境發生很大的改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
  • 人工智慧技術在幼教行業發展如何?
    那麼,人工智慧技術在幼教行業發展如何?   中國教育經過千年發展,其本質並沒有改變,唯一的變化就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當前的人工智慧時代,各種教育載體和教育的教具需要升級。人工智慧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成熟。人與技術的結合將成為一種趨勢。   AI在幼兒園可以做什麼?
  • 人工智慧技術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有哪些應用場景
    首先,從當前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來看,工業網際網路將為人工智慧產品的落地應用帶來全新的支撐,人工智慧技術不僅會重塑整個產業結構,同時也會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所以當前了解人工智慧技術對於普通職場人也有比較現實的意義。
  • 32歲開始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是否已經晚了
    未來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推進,傳統行業會釋放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崗位,比如機器人的應用與維護等等。未來大量的職場人在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下,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人工智慧知識,以便於在工作中與智能體進行合作。對於32歲的職場人來說,要想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應該注重三方面內容:第一:與行業相結合。
  • 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隨著人工智慧領域,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和認知計算等技術的逐漸成熟,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越發豐富,人工智慧技術也逐漸成為影響醫療行業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
  • 2017人工智慧技術趨勢報告
    作為國內首家系統性關注人工智慧的科技媒體,機器之心在過去幾年的報導工作中見證了深度學習引領的又一次人工智慧浪潮以及大眾關注的熱情,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由於「AI Effect」的存在,有很多人忽略了深度學習之外的其它人工智慧技術,對人工智慧各種技術分類及基礎概念、技術的歷史進程和發展方向都缺乏成體系化的了解,導致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整體發展趨勢及「可用性」缺少宏觀認識
  • 第四屆亞洲人工智慧技術大會在渝舉行
    10月17日上午, 主題為「智能創造,迎接未來」的第四屆亞洲人工智慧技術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重慶理工大學舉行。旨在打造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高端前沿交流平臺,更好地引導和推動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