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湯山綜合行政檢查執法大隊邀請了轄區內來自湯泉東路、湯泉西路的12位商戶代表召開座談會,共商治理方案,共謀管理出路。
少「管」一點,反而「更好一點」
江寧湯山城管「街面共治」啟示多
前幾天,湯山綜合行政檢查執法大隊邀請了轄區內來自湯泉東路、湯泉西路的12位商戶代表召開座談會,共商治理方案,共謀管理出路。
座談會上,雙方就如何加強沿街商鋪的自我管理、城市管理部門如何更好地為商鋪提供服務,展開了平等交流和深入討論。雙方協商後達成多項「協議」:商家門頭審批速度將加快,活動宣傳立足城管要求提前報備、規範執行。商戶主動參與街面管理,共同配合維護好市容市貌。
湯泉東路、湯泉西路位於湯山老集鎮,兩條路上密集分布700餘家商戶,放眼望去,門頭齊整,門前整潔,商戶玻璃櫥窗上也沒有貼紙和宣傳廣告。「這是嚴格按照執法大隊的要求做的,他們為我們服務,我們也要為他們考慮。」明亮眼鏡店店長陳風說。
「現在是主動配合,以前可不這樣,」陳風說,「以前感覺和城管總是站在對立面,我們要開展活動宣傳,執法大隊要規範,經常鬧得不愉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執法大隊與商戶挨家挨戶商討解決方案,「現在如果哪家商戶要進行活動宣傳,提前報備,商戶之間錯開時段,分區域宣傳,在不影響市容、交通、居民生活的情況下,執法大隊都會給予配合。」湯山街道行政綜合檢查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戴光軍說。
執法大隊還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幫助商戶解決經營問題。「兩年前,我們店由於門頭老化,需要換門頭,來來回回辦了十幾天。」大東鞋店的老闆胡恆寧說,「今年我們店又要換門頭,我都已經做好了十幾天沒有招牌的準備了,結果讓我驚喜的是,三天就搞定了。從頭到尾都有城管專人幫我聯繫,不用我來回跑了。」胡恆寧說。
戴光軍說,「如今,門頭審批只需要三天,店家提交材料、提交方案給街道,城管會主動幫助對接街道,這樣就省下了大量時間,商戶就能儘快正常營業。現在很多商店不用我們管理,他們會自己管理,所以街面市容越來越好。」
少「管」一點的背後,是服務多一點。佔道經營是城市管理中難點之一,但如今湯泉東路、湯泉西路上,一個街邊攤販都看不到。兩條路人流密集,以前佔道攤販可不少,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發現後,主動聯繫湯山農貿市場,在市場特別闢出4000平方米的臨時區,劃分成四個區域,蔬菜,生鮮,肉類和雜貨類,專門提供給臨時需要售賣的人。
採訪當天記者看到,150多個臨時攤位一大半都在使用中。王大爺在臨時攤位區已經經營一年多時間,雖然天氣炎熱,但是王大爺還是很開心,「以前我都在路邊賣菜,因為老伴兒生病,家裡條件不好,我就是為了賺錢貼補家用,路邊不給擺,我只能偷偷擺,可是經常被城管發現。」為了擺攤這件事,王大爺沒少跟執法大隊吵架。
在王大爺眼裡,他們這種路邊商販也想有個固定的地方,雖然不會每天都來,但是不用擔驚受怕,「後來執法大隊的人跟我說可以擺在農貿市場裡賣菜,我都不敢相信,現在我們也算是穩定了。」王大爺說。
臨時攤位只象徵性收費,擺攤一天只收取一塊錢清潔費,年紀大的老人還可以酌情免去費用。就這樣,當地村民銷售農產品的問題、佔道經營帶來的市容問題一併解決了。
本報記者徐萌本報通訊員戴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