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13歲的欽州女生小龍,遭到同學兩次霸凌後一度失聯。這幾天尋找小龍的消息,牽動著不少人的心。現在,這事到底怎樣了呢?
在網上熱傳的畫面顯示,小龍此前曾被多名身穿校服的同齡人攻擊,視頻中不斷傳出對方的嬉笑聲。
小龍媽媽:9月1日被打,抽了幾巴掌。9月2日,又被打,幾個人一起打的。
記者了解得知,父母離異之後,小龍被安置在外婆家,她的媽媽常年在玉林打工。4日白天,小姑娘突然就沒去學校了。
小龍老師:4日晚上我在教室還不見她,我跟她家長問一聲。
小龍媽媽回憶,4日她曾接到孩子的電話找她要錢,此後就再也無法正常聯繫了。
小龍失聯事件在網上發酵後,當地教育部門隨後回應稱:暑假期間,小龍與此前關係不錯的同校同學小吳等人發生矛盾。9月1日下午放學後,小吳等人在校外打了她幾巴掌後離開。9月2日中午放學後,小吳等4人又在校外某小區附近,再次對小龍進行拉扯、拍打,在現場還有其他同校學生圍觀拍照。4日晚上,欽南區教育局曾組織雙方調解,小龍的姨父等親屬也曾到場。不料當晚及5日晚上,小龍都留宿在同學家,親友對她的去向一無所知。6日經勸解後,小姑娘回到了外婆家。
欽州市欽南區教育局工作人員 陳先生:馬上叫心理老師,進行心理疏導,打人的那幾個小女孩的家長的話,也當場每人出了2000元,總共是8000元,就是給她做前期的那個檢查。
對校園霸凌 請堅決說「不」
事後,學校和派出所對施暴的學生進行了訓誡,他們的家長也承諾會加強對孩子的管理教育,確保今後不再有類似事件發生。本周,當地已組織轄區學校展開思想道德、紀律教育,並對校園欺凌線索再次排查,積極主動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
心理專家分析,有些同學返校之後還沒能適應學習生活的節奏,加上課業壓力較大,積蓄的負面情緒沒有得到合理釋放;部分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陪伴與關愛,有些獨生子女則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他們不能有效地處理好跟同齡人的矛盾,常常引發霸凌等事件的發生。
廣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 葉發欽:對個性上的成長的話呢,他會產生一種自卑,脫離這種群體,逃避,甚至產生一種反社會人格。
在欽州這起案例中,記者還了解到,受害者小龍此前也有過曠課及離家出走的經歷,這或許跟外婆的責罵和管教方式有關。專家認為,校園欺凌行為的整治,需要家庭及社會合力進行。
廣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 葉發欽:情感的冷漠,缺乏陪伴和關心,這樣的小孩的話,我們更多地是需要看到他的不足,然後給他支持,鼓勵他把他自身的優勢發揮起來。
向校園欺凌說不!
來源:廣西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