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13歲女生遭暴力摑掌:面對校園霸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2020-09-16 丸子媽媽說育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是孩子們步入社會的最強後盾和第一級臺階。學校應該是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因為那裡朝氣蓬勃,那裡書聲琅琅。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強勢、暴力、目中無人,只是因為後天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才導致孩子性格上存在差異,變得目無法紀、自私自利。

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之間只存在量的差異,沒有質的分別。校園欺凌主要表現在欺負弱小的同學,使其在身體和心理上受到侮辱和傷害。校園欺凌都是重複發生的,絕對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欺凌者隨著受害者的「懦弱、無助」,父母的不加管教,而逐漸加大攻擊力度。

校園欺凌現象顯然已經成為了學校的常態,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存在校園霸凌,甚至連幼兒園都存在霸凌現象,他們也會排擠、冷落別的小朋友。

9月13日,「廣東一13歲女生在樓梯間被多人毆打」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這樣的校園霸凌事件真的不是個例了,比這種情況更嚴重的大有人在。

  • 6.24延慶二中「被逼吃糞」事件;
  • 陝西藍田一小學生被4名男生拖到男廁侵害;
  • 雲南12歲女孩遭多名男生圍毆、拍照......

反觀這些案例,哪一個被欺凌的孩子不是身心俱疲、難過至極。被欺凌者大多都是性格內向、不善交際、膽小懦弱或ta太優秀,受人妒忌,而欺凌者則是囂張跋扈、缺少關心、目中無人、缺乏教養。

養成孩子這樣的性格,都是家庭教育的責任,父母則首當其衝。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沒有好壞之分、沒有性格差異。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變成這樣?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的教育問題,孩子的行為一切都有跡可循。

在《少年的你》中,周冬雨扮演的陳念,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中,媽媽為了躲避債務四處流竄,為女兒更是不管不顧,在陳念受到欺凌時也沒有給予關心和幫助;欺凌者魏萊,她家境富裕,從她媽媽的言語中就能感受到那種優越感,為她規劃好了未來。

魏萊卻因為高考失利,她的父親一整年都不和她說話,她想要成為父母期望中的人上人,所以她不允許別人比她優秀,她的霸凌直接導致了一個女孩的死亡,但是她絲毫沒有愧疚和害怕,還是繼續選擇霸凌其他比她優秀的人,想要把她們變成同類人。

這兩人的悲劇,難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責嗎?

一個不聞不問,一個漠不關心。

陳念在受審時曾質問懷孕的女警:

我是被欺凌者我有錯嗎?我尋求過幫助,可是有用嗎?如果是這樣一個不安定的社會,你忍心把你的孩子生出來嗎?

每一問都擲地有聲,每一問都充滿否定。被欺凌的人身心受到的傷害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那是一種羞辱和毀滅。

為什麼校園暴力屢教不改、層出不窮?

人的本能存在攻擊性

攻擊性是校園暴力的源頭,主要誘因之一是青少年的個體攻擊性太強。心理專家研究表示,當一個人受到了挫折時,容易引發情緒上的衝動和憤怒,因而產生對一定的對象報復和攻擊的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暴動,也是和父母「作對」的關鍵時期。受到挫折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被人排擠、被父母辱罵、遭朋友背叛等。根據調查得知,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攻擊性行為。

現如今,獨生子女眾多,大多在家都是稱王稱霸,由於父母的溺愛、長輩的驕縱,很容易就養成了心胸狹隘、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心態,這也是導致校園暴力的主要因素。

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和家庭教育存在著必然的聯繫。教育中我們常常忽視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只注重了物質上的滿足。

如果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下、道德品質敗壞,孩子自然有樣學樣,沾上不良習慣。父母的管家方式也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管教的方式過嚴或過於溺愛、疏於管教,家庭氣氛緊張,沒有安全感,父母之間的爭吵等不良情緒都會對孩子的健全人格產生不利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無視、冷漠都會潛移默化地傳染給孩子,使得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人格障礙,或自卑或高傲,這也是校園暴力的誘因之一。

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如果出現情緒低落、心情沮喪,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地開導孩子、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發洩出不良情緒。

學校責任的逃避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偏重於知識教育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少年的你》中,陳念的同學自殺了,警方在詢問陳念時,上課鈴聲響起來了,校長卻說:「讓她去上課吧,高三的學生耽誤不起」。一條鮮活的生命還不如耽誤的課程。

教師被沉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升學率壓著,學生也被老師布置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師生間處於一種緊張的關係中,很少有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由於他們學習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別人貼上「壞學生」或「差學生」的標籤,時時處處地受到別人的歧視。

在這種情景下,這些所謂「壞孩子」、「差學生」從內心經常會產生不平衡的感覺。他們認為,老師和同學這樣對待他們是不公平的,這樣做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從行動上不自覺地站到老師和同學的對立面,尤其在老師對他們進行批評時,行動上易出現攻擊性。校園裡師生間的暴力行為的發生,即學生打老師的情節大多發生在學習不好的學生與老師之間。

此外,個別素質低下的老師對待學生不是一視同仁、以身作則,而是採取打罵、諷刺、挖苦或體罰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學生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在這種情形下,由於老師的打罵,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擊,校園暴力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了。

校園暴力的誘因還有很多,比如社會上的誘惑,很多在校學生在和社會上的人接觸後,也會沾染上不良風氣,對周圍的同學進行施暴。學校應該加強對外來學生、社會人的監管,杜絕不良少年接觸、霸凌在校學生。

校園欺凌最常見於初中和高中時期,那個年齡段都是比較衝動的時期,易暴易怒,對看不順眼的同學便會拳打腳踢。操場、樓梯間、班級後面、公園裡面、廁所等地都是打架鬥毆的主要場所,學校和老師必須要予以重視,加強管理,不要逃避責任,忽視兒童安全。

校園暴力重在於防範而不是彌補,彌補好的傷口永遠都有傷痕。只要我們注重了家庭教育、完善了學校監督、改良了社會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欺凌事件。

不能因為他是孩子就低估了他傷害人的「本事」,對欺凌者的放縱就是對被欺凌者的殘忍。每一個孩子我們都應該溫柔以待,而不是因為是孩子而一帶而過。犯了錯誤就要用敢於承擔後果的勇氣,我們常常教育孩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難道霸凌不算錯嗎?

校園欺凌是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老師和學校是抵禦的前線,家長和公安機關乃至全社會則構成了守護校園安全的後盾。家庭的教育、學校的重視、社會的責任更是構成了整個防霸凌教育體系。


我是丸子媽媽,育兒路上與你一路同行,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本期話題互動:你認為校園霸凌應該怎麼才能杜絕?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事件頻頻發生,我們該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孩子不敢反抗,最後只能獨自忍受傷害,而校園霸凌的長時間的重複性,會讓孩子在價值觀不斷形成發展的青春期受到不可挽回的身心傷害,這樣的影響往往是伴隨一生的。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少年的你》,女主陳念遭受到了校園霸凌,被嘲笑傷害。
  • 《少年的你》:從四個角色的不同維度,探討如何面對校園霸凌問題
    「不是你欺負人,就是你被人欺負」。《少年的你》中,胡小蝶選擇了自殺;陳念被打的頭破血流;魏萊的小跟班為了不受欺負,乖巧聽話,淪為幫兇,結果最後也成了被欺凌的對象。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校園霸凌,比《少年的你》還要觸目驚心得多。
  • 人間至惡——校園霸凌,當孩子遭遇校園暴力,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他從13歲開始就一個人生活,住在橋洞裡簡陋的棚子裡。母親跟別的男人跑了,走的那天給小北留了一袋肉包子,一邊哭一邊打他,嫌他是個拖油瓶。少年間的情感,看起來是那樣的純粹,美好。給整部電影陰暗壓抑的色調都帶來一絲明快的色彩。「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小北對著陳念許下了這樣的承諾。他像一束光,驅散了黑暗,照亮了陳念。
  •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是開學的日子,一想到面對新的學校,或者可以見到熟悉的老師或同學你是怎麼想的?是不是大多數都是美好的記憶甚至是開心?但是有的孩子卻覺得: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走向地獄!沒錯,想說的就是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是校園霸凌的親歷者。
  • 校園霸凌再現,13歲女生長期遭受班主任的語言暴力
    說到校園霸凌現象,大家應該都多少有聽說過,很多同學在初中甚至高中的時候都不同程度的遭受過同學們的諷刺、甚至是拳腳相加。然而今天小編要說的不是同學之間的霸凌現象,而是身為一位可愛又可敬的班主任老師對13歲女生的語言暴力。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家長如果有時間多陪伴孩子,多關愛孩子,培養出一個內心溫暖的孩子,不僅能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間接保護他人的孩子。還能讓自家孩子不因這樣的事件,毀掉自己的前途,也是保護好自家孩子的另一種方式。
  • 《少年的你》,15億票房,橫掃各類大獎,這部電影把校園霸凌說透
    而這部《少年的你》在導演的改編之後,整個電影呈現出一種少年人獨有的倔強,把遭遇校園霸凌的陳念和社會小混混小北刻畫地入木三分,兩個人在對抗霸凌時,從一次善意的幫助到相惺相惜,患難與共,再到最後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01 面對校園霸凌:少年,你不是一個人!《少年的你》是 2019-10-25(中國大陸) 劇情 / 愛情片,導演是曾國祥(曾志偉的兒子)。
  • 少年被15人校園霸凌刺傷3人,面對校園霸凌,王朔這樣教育女兒
    儘管我們對校園霸凌深惡痛絕,但校園霸凌還是時有發生。全國無數個校園霸凌事件不知道對多少個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有的孩子在霸凌中死亡,而霸凌者由於年幼尚不到法定年齡,又不用承擔刑事責任。有的孩子在霸凌中造成精神障礙,而霸凌者卻逍遙法外,恣意妄為。面對霸凌,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
  •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為此,廣東廣播電視臺特邀我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副庭長李琳法官,為大家解讀與校園暴力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一起來看看吧!▲▲點擊查看視頻法官解讀
  • 透過《少年的你》 看「校園暴力」 離你遠嗎?
    電影《少年的你》改編自玖月晞連載於晉江文學網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影片聚焦於高考、家庭教育、校園暴力等社會話題熱點,講述了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
  • 13歲少年被毆打進醫院,只因不交保護費,校園暴力何時被制止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裡面的女主易瑤飽受校園欺凌,她站在河邊聲淚俱下地痛斥所有欺凌她的兇手,縱身一躍,沉入河裡。影視劇是生活的化身,生活中還有很多「易瑤」在校園的某個角落遭受著他人的霸凌,近日一段視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 面對校園欺凌,父母該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自從去年《少年的你》上映,大家終於明白「校園欺凌」並不只是大家口中的小打小鬧那麼簡單。校園霸凌在我國已經十分普遍,揪頭髮、扇耳光、下跪已經是家常便飯;拳打腳踢,語言侮辱,頭浸髒水是基本手段;老師家長眼中的「孩子之間的鬧著玩」,卻有可能讓孩子深陷自卑、恐懼、絕望、不安、焦慮、抑鬱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 15歲男生因「校園霸凌」致死: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應該這麼做
    0115歲少年因制止校園霸凌被毆打致死就在三個月前,這位母親還在上初三的兒子——盛某被兩名男同學毆打,送到醫院搶救。但就搶救無效,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整個事件是這樣的。02屢禁不止的校園霸凌這件事讓我想起去年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
  • 日本校園霸凌引關注,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在日本,校園霸凌是沉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2018年度校園霸凌問題報告,2018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超過54萬件,平均每一萬名未成年學生中,就有409起校園霸凌事件。讓我們通過一位個人信息需要被保護的受害者A君的經歷,一起來關注一下日本的校園霸凌問題。
  • 《少年的你》,不止是校園霸凌
    只要朝向陽光,你就不會看到陰影.                           -- Helen Keller`雖然「校園霸凌」是個熱門話題,可是我眼中的《少年的你》,More than that。有人可能會問了,校園霸凌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咱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
  • 親愛的寶貝,我該如何保護你?校園霸凌何時能停止!
    近日,貴州畢節威寧縣某中學高一女生在校內與同學發生爭吵,隨後被多名男生在學校天台毆打。經醫生診斷,鄧同學右手中指疑似骨質損傷,精神創傷嚴重。對於鄧同學提到的有老師路過但沒有阻止情況,威寧縣警方正在調查中。
  • 電影《少年的你》,該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負面影響
    《少年的你》是一部專注校園暴力的電影,講述發生在高考前夕的故事,聚焦社會最熱兩大熱點:高考、家庭教育,以成人的角度反思能為正青春的少年可以幫助去做的事。故事情節概述:陳念(周冬雨 飾)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同校女生胡曉蝶(張藝凡 飾)的跳樓自殺讓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
  • 2020山東遴選面試熱點:少年的你如何遠離校園霸凌
    公文寫作 ▎ 資料分析 ▎面試技巧  ▎面試熱點  ▎時政熱點 【熱點背景】連結一:2019年10月25日,電影《少年的你在該影片中,胡小蝶、陳念等遭受校園暴力,令人心疼,再次掀起了社會公眾對校園霸凌現象的關注。人民網評: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連結二:2019年7月21日晚,一段小女孩在某公園被跪打欺凌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一群女生狂扇一名女生巴掌,並讓其跪下喊「爸爸我錯了」,過程中,施暴者還要求被施暴者「給我笑一下」,「別哭!憋回去」。
  • 14歲少女徹夜未歸,被7人輪流侮辱拍裸照!!校園霸凌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
    無論是韓國的《熔爐》,還是中國的《罪途》,校園霸凌的發生,從來都沒有國界,校園暴力,一直潛伏在校園裡,像一個隨時都會出現的惡魔。
  • 廁所內被逼吃屎,校園霸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逆來順受!
    // 02. 17歲少女對在校女生揪頭髮、扇耳光 //一短髮女生遭一黑色長髮女子扇耳光、踹肚子和辱罵。期間該短髮女生也有反抗,但繼續遭長發女子直接對其揪頭髮、扇耳光。讓人看過之後不寒而慄。// 03. 或許,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永遠都無法想像那種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