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馬思純在《我的生活》節目中,與好友敘舊時自曝有焦慮症,其原因在於,曾經遭受過校園霸凌。她回憶到,初中的那段時光,猶如人間地獄。她因為長得比較胖,被同學針對、擠兌。
有同學故意在她的飲料裡倒粉筆灰、拖把水,還有同學偷偷拿她的信去全班朗讀。這些行為,都造成她長期焦慮、不自信、軟弱的性格。長大後,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也填補不了內心的黑洞。
在娛樂圈裡,類似這樣曾經遭受過校園霸凌事件的明星,並不在少數。
迪麗熱巴,小時候被同學欺負,因為性格內向,吸引了那些淘氣孩子的注意,孩子們把她推到骯髒的溝裡。
鄭爽,因為自身很隨和的性格,在上學期間,經常被打罵。孫紅雷,小時候家裡很窮,經常被同學取笑,他的鼻子和臉經常被打得青腫流血。
可能你會想不到,這些光鮮亮麗的一線明星,竟然也都遭遇過校園霸凌。
其實,現實中,校園霸凌真的十分普遍,不管你長得漂不漂亮,成績好不好,家裡有沒有錢,都有可能會遇到。
這種行為通常指一個或者一群孩子對「看起來比較弱」的孩子下手,打罵、侮辱,而對方卻無力反抗的行為。不僅發生在學校裡,還發生在網絡上。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有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霸凌,其中將近30%的學生最終選擇沉默。
校園霸凌對被霸凌者的傷害無疑是十分嚴重的,除了身體上的傷害,如被抓頭髮、被打出血、被拉扯衣物等。心靈上的傷害也十分顯著,如喪失自尊、自卑、害怕,嚴重還會引發抑鬱、自殺等十分嚴重的後果,甚至可以影響一生。
就像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裡,被霸凌者易遙,最後絕望跳河前對霸凌者說:「你們殺過人麼,你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多惡毒,你們只會說,我只是鬧著玩的,我沒有餵她吃過垃圾,沒有……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我不知道誰殺了顧森西,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知道是誰。」
校園霸凌讓被霸凌者喪失尊嚴,失去希望,活在無盡的黑暗和恐懼裡,甚至於喪失生命,實在令人心痛!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下校園霸凌背後的原因及措施,但願這樣的悲劇以後不要再發生了!
1.充滿忽視和敵意的成長環境,容易讓天使變成魔鬼
本應是天使的孩子,怎麼會變成可怕的魔鬼呢?研究表明,這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如果充滿忽略、冷漠、敵意、甚至暴力,讓孩子長期處在負面狀態,那麼,這個孩子很可能會把這種不滿,發洩在一個不認識的人身上。
甚至有時候,孩子正是用這樣極端的行為,想喚起家長對自己的重視,可無奈,他們想得到的愛,似乎永遠無法得到滿足,反倒是變本加厲的苛責,這也造成他們霸凌行為持續加劇。
家長如果有時間多陪伴孩子,多關愛孩子,培養出一個內心溫暖的孩子,不僅能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間接保護他人的孩子。還能讓自家孩子不因這樣的事件,毀掉自己的前途,也是保護好自家孩子的另一種方式。
2.以強凌弱代價小,挑軟柿子下手不怕被報復
現實中,霸凌行為雖有挺多隨機的成分,如只是因為你穿了一件他不喜歡的衣服。
但霸凌者在選擇霸凌對象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到後果,比如會不會遭遇報復?對方有沒有背景?朋友多不多?好不好惹?不好惹就換一個人。
相對的,性格相對軟弱的人,不會給別人造成壓力、反抗和威脅,霸凌者不用擔心會有收拾不了的後果。
沒有後臺的人,難以找到幫手,霸凌者不用擔心會被別人收拾。對於這部分人下手代價小,所以霸凌行為也就肆無忌憚。
3.環境對霸凌行為的縱容,使霸凌者變本加厲
如果在一個環境裡,大家都對於霸凌別人的行為坐視不理,甚至起鬨,添油加醋,那麼,被霸凌者就很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也會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霸凌的行列,霸凌者也會變本加厲。
反之在一個環境裡,如果大家都是嫉惡如仇,看到霸凌現象,總有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霸凌者會被集體排斥,孤立,要想產生霸凌行為也很難。
我們都不希望霸凌事件再次發生,但是現實依舊很嚴峻。那麼在我們了解了霸凌產生的原因之後,當孩子遭遇到類似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採取怎麼樣的行動呢?
1.第一時間要告訴孩子,被霸凌不是你的錯給他心理上的支持
許多孩子在外遭受到霸凌後,回來告訴父母,父母也是輕描淡寫:為什麼他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家長們平時都很忙,以為所謂的被欺負也就小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殊不知,這樣簡單粗暴的操作,卻讓孩子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引發更嚴重的欺凌行為。
背後沒靠山,自己也強硬不起來,越懦弱越自卑,就越容易被欺負,沒有家長支持的孩子容易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孩子沒有價值感,引發心理危機,即使長大了,內心也沒有力量。
其實,孩子遭受霸凌並告訴你,是信任你,是在向你求助,也是在確定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十分脆弱的,容易陷入自我懷疑。
家長們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堅定地告訴他,「這並不是你的錯」。這句話,讓孩子不會因為霸凌而看輕自己,對於重新建立他們的自尊、自信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此外,家長們還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孩子霸凌行為是錯的,並和孩子共同回顧這個事件,針對此事找出原因並對治,防止類似的事情再發生。
以你的行動告訴孩子,「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爸媽永遠和你站在一起」,給孩子力量,幫孩子度過這次的心理危機。
2.謹防校園霸凌破窗效應,及時用有效的方法震懾霸凌者
當孩子第一次遭受校園霸凌的時候,孩子沒有反抗,對方就會覺得孩子軟弱可欺,這就是第一個破窗。暗示對方欺負孩子沒什麼。
如果旁邊的老師、同學、學校管理者也沒當回事,那這就是第二個破窗,這相當於告訴大家,學校欺凌事件是沒人管的,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霸凌者就會出現。
所以,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就要第一時間聯繫老師、學校管理者及時處理,必要時聯繫警方。
把這個小苗頭遏制住,讓霸凌者知道孩子背後是有靠山的,欺負他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讓他們不敢造次。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選擇默默承受,回家後並不會提及被霸凌的事,所以當你發現孩子有被校園霸凌的痕跡就要注意了。
比如身上有大大小小的傷口,或者回家不願意說學校裡發生的事,這個時候應該多和孩子溝通,確定是否遇到霸凌,從而再進一步選擇解決方案。
3.培養孩子的自信和社會性,讓孩子學會勇敢面對霸凌事件
一個被愛的孩子,是充滿自信和勇氣的,他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自己有靠山可依。這樣的孩子看起來不好惹,不易被欺負。所以平時要多關心、鼓勵孩子給他足夠的愛去抵禦未知的惡意。
此外,平時還要多讓孩子進行體力鍛鍊,有運動就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外形強壯,就不容易被欺負。
第三,發展孩子的社會性。當一個孩子朋友多了,支持力量多了,別人都忌憚三分,他也就不容易被欺負了。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壞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但願我們每個大人都能負起責任,用關愛和陪伴培養出一個內心溫柔,願意善待他人的孩子。
但願每個大人都能夠有擔當,教會孩子如何勇敢面對傷害,維護好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但願整個社會能培育起一種聯合抵制霸凌行為的氣場,這樣霸凌者就不敢那樣肆無忌憚了。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再以為這一切和我們沒關係。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孤島。我們大家就像坐在同一輛車上的命運共同體,如果一個人絕望,那麼所有的人都不安全。
所以,永遠不要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因為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不是你我。共築和諧友愛的社會,讓我們對別人溫柔以待,讓我們一起來拯救「少年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