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面對校園霸凌,你咋辦?

2020-12-25 中國數字科技館

隨著近年來新聞媒體與影視作品的關注,校園霸凌(或稱校園欺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在學生時代也經歷過校園霸凌。近期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影片中主人公在面對霸凌時內心的無助與惶恐,錯愕與掙扎,牽動人心。如何理解校園霸凌?霸凌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嗎?防範校園霸凌我們能做些什麼?

一、校園霸凌是什麼

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持續、重複發生的傷害行為,這些行為:

  可能是個體對個體(小學階段常見),也可能是群體對個體(初、高中階段常見);  通過言語霸凌、肢體霸凌、物理霸凌(破壞財物)、關係霸凌(孤立冷落)、網絡霸凌等方式;  隨著行動網路及社交媒體的普及,網絡霸凌更加常見,比如通過網絡發布關於受害者不巧當的言論;  可能是直接的騷擾與身體攻擊(男生常見),也可能是間接的社交孤立(女生常見);  受害者處於不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財產上的損害,影響其正常學習。有些受害者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出被霸凌的心理陰影。  二、校園霸凌中存在的不同角色

了解霸凌中不同角色的意義在於:在幹預霸凌時,我們不能將視角局限於直接參與霸凌行為的學生,霸凌行為對每一孩子都會造成傷害。

  霸凌者。儘管媒體大眾對霸凌者有自己的刻板印象,但其實任何一類人都可能會成為霸凌者。霸凌者可能是性格外向、衝動;性格內向、神神秘秘;友善卻虛情假意。  被霸凌者或稱受害者。通常可分類兩類:被動型受害者(The Passive victim)與挑釁型受害者(The Provocative Victim)。被動型受害者凡事隱忍,他們給人「很弱」、「很好欺負」的印象,他們符合媒體報導中大眾對受害者的想像,更能喚起同情。挑釁型受害者,就是那種行為上有點「刺頭」的人,他們的無心之舉常引起別人不好的感覺。  霸凌/被霸凌者。這類人同時扮演兩類角色。研究顯示這類人最容易深陷抑鬱、產生自傷行為和自殺念頭。  協助者。這類人通常不會主動發起霸凌,但是他們會協助、鼓動霸凌行為。  旁觀者。這類人不直接參與霸凌,但樂於充當霸凌行為的觀眾。他們圍觀時發出的笑聲、喝彩聲會鼓勵霸凌者採取更多霸凌行為。  保護者。這類人會安慰霸凌受害者,當霸凌發生時他們可能會挺生而出阻止霸凌行為。  三、哪些人更傾向於霸凌

霸凌者在心理上有一些共同之處:

  他們喜歡控制別人;  更加以自我為中心;  有些霸凌者缺乏社交技巧,很難與人群相處、融合;  不關心別人,缺乏同理心(Empathy),有些霸凌者無法理解愧疚、同情、悔恨等社會性情緒。《少年的你》影片中,霸凌者魏萊對胡小蝶跳樓自殺這件事無動於衷;  缺乏安全感,霸凌別人會改善他們的自我感覺。影片的後半部分說明魏萊缺乏安全感,她在央求陳念不要報警時透露「我爸已經有半年沒見我了」。  美國2018年一項調查研究了霸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不均衡(Power Inbalance),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害者覺得霸凌者能影響其他同學對自己的看法。

四、校園霸凌對學生群體的傷害

校園霸凌會影響到每一個人,霸凌者、被霸凌者、還有那些目擊霸凌行為的人。霸凌會帶來很多負面的結果,比如會影響心理健康、導致藥物濫用、引起更多自殺自傷行為。

  對受害者的影響:陷入焦慮及抑鬱無法自拔,這些狀況常常會持續到成年時期;更多身體健康問題;影響學業,更容易曠課甚至輟學。  對霸凌者的影響:在青少年與成年時期,更易有酒精、藥物濫用問題;陷入鬥毆、偷盜問題,輟學;成年之後更容易有違法違規行為;成年之後會虐待自己的伴侶、配偶與孩子。  對旁觀者的影響:增加菸草、藥物、酒精使用的可能性;更容易有心理問題;增加曠課、輟學的可能性。  五、遭遇校園霸凌你應該怎麼做

  告訴值得信任的成年人。有些學生可能擔心會被霸凌者報復,因此不敢告訴成年人。就像《少年的你》影片中,陳念面對霸凌一直都選擇「忍」。但成年人社會經驗更豐富,往往能更成熟地處理霸凌事件。若當面說對你來說很難,不妨寫一封「匿名信」。若那名成年人並未提供有效的幫助,那就再換另外一名成年人。永遠不要自己默默承受霸凌!  忽視霸凌者,直接走開。霸凌者希望別人對他們的行為有反應,換句話說,他們享受這種感覺。如果你直接走開、忽視霸凌者,他們就會因為得不到一個「反應」而感到無趣,因而不會將你當做目標。  抬頭挺胸的走路。試想一下,如果你走路時垂頭喪氣,霸凌者就會覺得你是一個好欺負的目標。心理學研究也發現,身體語言會影響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當你走路時抬頭挺胸,你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避免武力反抗。這一點對於容易衝動的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用身體對抗霸凌者不僅可能會受傷,還容易陷入其他麻煩。試著用其他方式來疏解你怒氣,比如去運動或寫日記。  向真正的朋友傾訴自己的處境。別把情緒悶在心裡,跟能夠信任的朋友講講自己的經歷,能幫助你排解內心的恐懼、沮喪、懊惱與憤怒。  六、學校或家庭應該為霸凌行為負責嗎?

很多人將校園霸凌行為發生的原因歸為「家庭教育的缺失」。這樣的結論未免過於簡單。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的霸凌者,也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的受害者。有些孩子的性格內向節制,有些孩子性格衝動易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會成為霸凌者或是受害者。霸凌的產生是孩子自身的個人變量與環境變量綜合作用的結果。孩子自身的個人變量包括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接觸到的行為榜樣、家庭教養方式;環境變量比如學校缺乏防範與懲治霸凌的措施、老師放任不管等等。與大眾印象不同,很多霸凌者並不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中,相反,他們父母的教養方式比較消極、縱容——對孩子的生活袖手旁觀。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這些父母並沒有及時管教孩子。

七、預防校園霸凌的有效措施

校園霸凌產生的原因非常複雜,預防校園霸凌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等各方同時參與。國外研究發現,有效幹預能讓霸凌行為發生的概率降低19%左右。對於學校而言,最有效的幹預措施就是:制定非常清晰的有關校園霸凌的政策。這項政策需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

  每位學生都清楚的知曉這些政策,這需要在全校師生中長期堅持不斷的普及;  這些政策被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能為某些特殊個人而破例;  每位學生都相信這些政策,他們不僅對政策條款的合理性感到信服,也相信在處理霸凌事件時這些政策能發揮效果。  哪些幹預措施沒有效果呢?研究顯示,偶爾召開的全校師生「反霸凌動員大會」並不能起到作用;而那些鼓勵霸凌者與受害者之間對話,不僅不會減少霸凌,反而會導致霸凌行為增加。

作者:馬紅

相關焦點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這幾天的新聞,在這個原本溫馨的節日裡,多少會讓人唏噓。兩個家庭的故事,誰是受害者呢?面對主流輿論,我們要站在哪一方面呢?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呢?【上饒五小殺人案】,女孩的父親衝進教室,拿刀連刺男孩多刀,目前得到的消息是男孩對女孩長期霸凌,女孩父親採取極端手段。每次看到【殺人】【砍人】等血腥的詞彙和【學校】【校園】同時出現,都會心裡發涼,那個我們覺得安全純真的象牙塔,一次次面對最殘忍的邪惡,這個社會怎麼了?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蒼蠅不叮無縫蛋,你自己肯定也做錯了什麼吧?」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
  • 可怕的日本校園階級制度!聚焦校園霸凌
    「廁所飯」是底層同學的表現校園種姓大略分成三個階級。「抗議反而會被惹到A段班的學生啊!」事實上校園種姓並不一定只有3階,因為大家會想辦法創造新的下層階級讓自己免於霸凌。就讀男女合校的網友對於這集節目特別有感觸,但是就讀男校的網友則完全不覺得校園階級如此嚴重,因為男校的階級頂多只有兩種。「會抄筆記的人」以及「猴子」大家的學生時代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 這些日劇裡面出現的校園霸凌,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校園霸凌。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校園霸凌的定義:   日本文部省(平成18年以後)對校園霸凌「いじめ」的定義為:
  • 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對校園霸凌說不!
    學生的霸凌事件被稱為校園霸凌,學校常見的霸凌類型有言語霸凌、關係霸凌、肢體霸凌等。霸凌事件中常會出現三種角色「霸凌者」、「被霸凌者」和「旁觀者」霸凌幾乎是大部分青少年在學生階段都會遇到的經歷,尤其是進入中學青春期後,只是程度大小不同。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可能你會想不到,這些光鮮亮麗的一線明星,竟然也都遭遇過校園霸凌。 其實,現實中,校園霸凌真的十分普遍,不管你長得漂不漂亮,成績好不好,家裡有沒有錢,都有可能會遇到。 這種行為通常指一個或者一群孩子對「看起來比較弱」的孩子下手,打罵、侮辱,而對方卻無力反抗的行為。不僅發生在學校裡,還發生在網絡上。
  • 「限制」功能上線,杜絕霸凌與惡意留言
    繼Facebook宣布Facebook跟Instagram將阻擋未成年觀看整形及減肥產品的相關社區貼文之後,Instagram又有一項新功能正式上線,就是Restrict「限制」功能,可以讓用戶低調隱藏不好的言論,保護自己不受霸凌。
  • 少年被15人校園霸凌刺傷3人,面對校園霸凌,王朔這樣教育女兒
    儘管我們對校園霸凌深惡痛絕,但校園霸凌還是時有發生。全國無數個校園霸凌事件不知道對多少個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有的孩子在霸凌中死亡,而霸凌者由於年幼尚不到法定年齡,又不用承擔刑事責任。有的孩子在霸凌中造成精神障礙,而霸凌者卻逍遙法外,恣意妄為。面對霸凌,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
  • 我翻開 20 年前的日記,重新面對那段校園霸凌!
    到學校後,班主任坐在班裡的桌子前,我看到他,直接說「老師給你藥」,就把藥給他了。就這一個舉動,為我招來了又一次霸凌。那後來發生的事兒,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居然記得這麼清楚。班級早操回來,那一伙人又來了,經常欺負我的兩個女生站在我面前,欺負我最狠的另一個女生直接越過這兩個人,指著我說:「她,拍馬屁!噁心死了!」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究竟該怎麼辦怎麼辦?
    在讀書時期,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朋友一定是很幸運的。儘管國家三令五申禁止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但這類新聞依舊層出不窮。在面對校園霸凌時,大多學生是無助且害怕的,小編作為一名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很能夠感同身受,被「欺負」的那段時光是難熬且灰暗的。
  • 「聚焦熱點」錫市法院告訴你如何抵制校園霸凌
    也是很讓人欣慰了所以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校園霸凌希望遇到這樣情況的你不再彷徨希望你的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可以知道如何應對有關校園霸凌,國際上的定義是: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導致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形。一般來說,校園霸凌有四種形式:語言霸凌、肢體霸凌、社交霸凌、網絡霸凌。
  • 只看到日本校園霸凌嚴重?!那有些事兒你可能想錯了……
    戳上方「和風日語」關注我吧~17年大熱的《聲之形》,又一次將校園霸凌問題剖視在大眾面前。而早前的《告白》、《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等電影也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深思這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日趨嚴重的問題。無論是因為影視作品還是新聞媒體,又或者是親身經歷,總之,在許多人的觀念中,日本的校園霸凌都是非常泛濫而嚴重的。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該默默承受還是學會反擊?父母該適時教育
    其實不止是小婉女兒一個人在遭受著校園暴力的時候選擇沉默,還有很多的人都會覺得在面對校園暴力的時候,只要忍一忍就沒事了,可越是忍讓對孩子的傷害往往越是大。「校園霸凌」對孩子有什麼傷害?面對「校園霸凌」,孩子該默默承受還是學會反擊?在一次節目中,教授李玫瑾就說到,面對校園暴力,如果孩子一再忍讓的話,只會更加縱容施暴的人,導致被霸凌的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因此,對於孩子來說,在面對校園霸凌的時候,要敢於反抗,為自己發聲。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
  • 《少年的你》:從四個角色的不同維度,探討如何面對校園霸凌問題
    「不是你欺負人,就是你被人欺負」。《少年的你》中,胡小蝶選擇了自殺;陳念被打的頭破血流;魏萊的小跟班為了不受欺負,乖巧聽話,淪為幫兇,結果最後也成了被欺凌的對象。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校園霸凌,比《少年的你》還要觸目驚心得多。
  • 15歲男生因「校園霸凌」致死: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應該這麼做
    02屢禁不止的校園霸凌這件事讓我想起去年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算是校園霸凌電影的鼻祖,我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才知道「校園霸凌」這個詞彙。但是,像電影裡這樣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嗎?2018年,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以人民法院2015年至2017年校園暴力案件刑事判決文書為依據,對校園暴力進行了數據分析。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校園霸凌案件超過1000件,而2016年和2017年數據同比下降。
  • 面對校園霸凌,父母到底該怎麼辦?
    可是當我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她備受屈辱的真相之後,我開始同情這個可憐的女孩,我深深地為這個飽受冷暴力和校園霸凌而走上了絕路的女孩而感到遺憾。面對校園霸凌和所有人的孤立該怎麼辦?我的建議如下。一、校園霸凌往往欺負的是初來乍到的新同學或是性格內向的同學,尤其是對於一些轉學生或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最有可能會受到各種欺負凌辱。面對欺凌怎麼辦?最重要的原則是,絕對不能容忍!一旦第一次忍下來,那麼日後就只會被欺負得變本加厲。孩子第一次遭遇霸凌應該及時與父母師友溝通,而家長必須要嚴正對待這件事情。
  • 傅首爾憑一根雪糕發現兒子遭遇霸凌,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怎麼做?
    看了10月7日的《親愛的小課桌》,恰好講到校園霸凌的問題,葉一茜和傅首爾的解決方法,可以被稱為教科書式方法。,家長如何教孩子應對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很困惑,到底是教孩子打回去,還是讓孩子跑,抑或是家長替孩子出頭。
  • 「校園霸凌」為什麼我的孩子最近不愛笑了?
    ,我的孩子不想交流了之前有一段時間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讓我們對「校園暴力」再次產生了重視我們不由得感到痛心,尤其是自己的孩子遭受了校園霸凌。面對欺凌,我不禁產生了思考,我能為我的孩子做些什麼?在校園霸凌中,尤其是較為自閉,不想和外界交流的孩子,他們會因為言行舉止的不同以及受到傷害不反抗的特性,更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的對象。
  • 抄襲有罪,看「少年的你」無罪
    嗝~感謝關注「電影炒飯」《少年的你》火了。但是《少年的你》下面的影評文也火了網友的評論,無非歸結一個字:抄襲01.「事件始末」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後,《少年的你》終於上映,成功在兩天內拿到3億票房的成績。不僅如此,《人民日報》也發文評論道:「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受到「欺凌」,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之前有一場很火電影,這場電影哪怕是現在已經播出很久,熱度卻一直未減,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很多人揪心不已。有相關資料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而這些傷害對於孩子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