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劇裡面出現的校園霸凌,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呢?

2020-12-16 騰訊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高橋優的這首《CANDY》。

  五顏六色的仿佛糖果一樣的調色盤被遞到嘴邊,

  「來舔一口試試?」

  心愛的雨傘是媽媽給挑選的,

  上面印著自己最愛的角色,

  「這樣才適合你。」

  望著地上支離破碎的雨傘,

  周圍一群嬉笑的同學,

  然後,你也笑了。

  這首歌是高橋優根據自己上學時的遭遇創作的。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校園霸凌。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校園霸凌的定義:

  日本文部省(平成18年以後)對校園霸凌「いじめ」的定義為:

  「當該児童生徒が、一定の人間関係のある者から、心理的、物理的な攻撃を受けたことにより、精神的な苦痛を感じているもの」とする。なお、起こった場所は學校の內外を問わない。(校園霸凌指某學生在固定的人際關係中,因受到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攻擊,而感到精神上的痛苦。並且不區分發生在學校內還是學校外的區域。)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個是「固定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參與霸凌的對象並不只拘泥於學校的學生,學校、教師,被霸凌者家庭對於霸凌事件的忽視或者處理不當、以及霸凌者家庭直接或者間接的對被霸凌學生採取的措施以及舉動等等,也都被廣泛的包含在內。二是校園霸凌不一定都是發生在校內,學校以外的區域,也是霸凌。

  由於校園的環境相對封閉,和社會環境相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幾乎都是未成年人,相對來說也不像社會一樣受到法律等的制約,人際關係相對單一,主要就是學校、教師、和同學。在這樣一個封閉而特殊的環境下,校園霸凌有著隱蔽性強、易形成心理創傷、並且影響持久的特點。

  校園欺凌在男生群體中,暴力、肢體衝突比起女生群體傾向更大,而女生群體的校園霸凌,多是語言上的威脅、恐嚇、排擠以及冷暴力。因此女生之間的校園霸凌,隱蔽性更強,更難以察覺。被霸凌的學生,慢慢的會變得「不登校(ふとうこう)」,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自殘、自殺。

  就在今年夏天,在日本新潟的縣立高中荒川高校,一位高三男生因為無法忍受校園霸凌而自殺。

  然而在日本這並不是個例。

  2011年,滋賀県大津市一中學二年級男生因校園霸凌在家中自殺。生前曾受到口粘膠帶、被逼迫偷盜家中財物、集團凌辱、金錢勒索、被迫偷東西、吃蟲子的屍體、臉上被塗鴉、練習自殺等虐待霸凌行為。

  2010年,群馬県桐生市一小學六年級的女生,因受到同年級若干學生一年多的霸凌而自殺。女生用為母親生日準備的自己編織的圍巾上吊自殺。生前曾被「汚い(真髒)」「臭い(真臭)」「近寄るな(離我遠點)」「プールがばい菌で汚れる(泳池因為你身上的黴菌都髒了)」等語言攻擊;學校的鞋子上被寫「うざい、死ね(真吵,去死)」等塗鴉;用餐時故意排擠,孤立。

  2007年,兵庫県神戸市的私立學校滝川高校的高三男生因校園霸凌自殺。當天在上課的時他對老師說要去衛生間,然後出了教室後跳樓自殺,他的褲袋中發現了遺書。生前曾被勒索錢財、強制跑腿,甚至在學校的地下網站上,被公布個人信息以及裸照。

  ………………

  今年夏天自殺的高三學生,經歷和之前的例子也相差無幾。生前在SNS上被中傷、被若干學生起不好的綽號並被叫綽號等等。6月27日時請假沒去學校,然後就失去了行蹤,直到28日遺體被發現。

  隨著校園霸凌事件不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人們也開始關注校園霸凌並採取各種措施,單從數據來看,「認識到被霸凌了」的人數在快速的增加(圖為日本霸凌認知度年代表)。

  雖說發現和意識到是解決問題的開始,但是校園霸凌的解決卻並不容易,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協作與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中間的一些矛盾也讓協作與努力的過程看起來任重道遠。

  受到校園霸凌的學生,會對自己撒謊,告訴自己說自己沒有被欺負,加之家長對此缺乏重視沒有採取及時的措施(比如轉校、及時和學校溝通,積極的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及煩惱),學校怕事情醞釀出風波而採取的息事寧人的態度,這一切都導致被霸凌學生無法擺脫一潭死水的環境,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在日本,以いじめ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非常的多。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日劇,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看一下。

  電影的話,編編比較喜歡的是『罪の餘白』(罪的留白)

  那麼對於自己而言,被霸凌的話,可以做什麼呢?編編也不是專家,但是因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編編想說的是,不要覺得被霸凌是恥辱而不與任何人說,不要覺得這是你的錯,開口告訴別人,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高橋優的《CANDY》所屬的專輯名字就叫《break my silence》,打破沉默,是尋找希望的開始。

  話題:大家曾經遇到過校園霸凌嗎?都有過怎樣的經歷依然讓你刻骨銘心?你覺得遇到校園霸凌該怎樣處理呢?

相關焦點

  • 《三年A班》殺青,校園霸凌在日本真的很嚴重嗎?
    日劇《三年A班》殺青了。作為一部校園題材的懸疑劇,《三年A班》劇情設計出人意料,展現出了日本青少年中存在的霸凌現象,以及日本長久以來的教育問題。這部日劇剛一播出就立刻成為了討論的話題。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吧。
  • 校園霸凌中,為什麼學霸很少成為被欺負的目標,老師:答案很現實
    校園霸凌是很多家長所擔心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家長,特別怕自己的孩子到校園的時候被其他孩子欺負,甚至自己的孩子不去招惹別人,也會有熊孩子自己找上門,而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很難遏制。只不過,有個現象卻非常奇怪,校園霸凌當中,為什麼學霸很少成為被欺負的目標?確實並不是沒有緣由,有個資深老師就說出了答案,他表示:很現實,其實不外乎這幾個原因。為什麼校園霸凌當中學霸不會成為被欺負的目標?
  • 「300萬」的杯子引發校園霸凌,當年受欺負的女孩,後來怎樣了?
    不敢和陌生人在現實生活中見面,不敢像普通人那樣去公司裡找一份工作,任何人稍微靠近一點,她第一反應就是「這會不會是討厭我的人布下的陷阱?」視頻裡的聲音,有些顫抖,王晶晶講述自己十年前遭遇校園霸凌的視頻,火遍了社交圈。
  • 日本再傳青少年自殺事件,長期的「校園霸凌」是罪魁禍首?
    然而就在這幾天,有新聞報導了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禍因校園欺凌,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扼制此等現象的發生? 日本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從七十年代至今,光是青少年的自殺人數就已超過1.8萬人,其中以開學當天的平均自殺人數最多。據日本電視臺報導,造成其現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校園霸凌」事件。 又是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校園欺凌。
  • 向全世界的校園霸凌,說NO!
    而關於影片本身,媒體也給出了較為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 《少年的你》直面問題,真實又大膽,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場景令人揪心,觀眾看完都久久不能平靜。 從類型來看,《少年的你》中可以看到韓日犯罪片的影子,加上對現實問題的直面關注,在國產片中十分少見。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怎樣應對網絡霸凌
    18歲澳大利亞「網紅」女孩聲稱放棄萬千粉絲追捧退出虛擬世界;儒家文化圈青少年網絡霸凌現象有何特徵……在最近出版的《網絡效應與青少年教育》一書中,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周祝瑛對這些問題做出了響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霸凌現象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成長。近日,我們就如何應對網絡霸凌採訪了周祝瑛教授。
  • 馬思純自爆初中是「地獄」:現實中的校園霸凌,究竟有多可怕?
    中國教育追逐調查(CEPS)顯示,有49.6%的初中生遭遇過言語形式的校園暴力;37.7%的初中生遭遇過校園內社會交往上的欺凌;而有19.1%的初中生在校園裡遭受過身體上的暴力傷害;近年來新興的網絡欺凌發生率也達到了14.5%。毋庸置疑,校園霸凌的嚴重程度令人髮指,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為啥在校園霸凌事件中,極少出現學渣欺負學霸?老師的分析很透徹
    文|文兒最近,聽幾位當老師的朋友說,因為今年網上不斷有校園霸凌的事件曝出,學校開始重視培養全校老師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能力。現在這幾位朋友,每周都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會議、學習研討,閒暇時間還要到網上收集校園暴力的新聞,研究校園霸凌的起因、哪些學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等等。我問其中一個老師朋友,學習了這麼久,有沒有對校園霸凌有什麼心得?朋友說,昨天我還跟其他老師提到一個現象,在校園霸凌事件中,極少出現學渣欺負學霸的......
  • 被隱匿的校園之惡——校園霸凌
    第三類叫「網絡霸凌」或「電子霸凌」(Cyber Bully),是高科技時代的新產物,即通過電話、電郵、網絡、手機簡訊等電子手段,向欺凌對象實行攻擊、誣衊、恐嚇等。專家特別指出,網絡霸凌可能是現實社會中第一、二類霸凌在虛擬世界的繼續。有的人把實施第一、二類霸凌的錄音、錄像散布到網絡,對受害人施加進一步的傷害。
  • 種姓制度統治校園!《35歲高校生》老師帶頭霸凌
    文/喬齊安大家是否剛看完話題日劇《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感到意猶未盡呢?其實早在2013年的時候,同樣發生在「3年A班」的黑暗系日劇《35歲高校生》,可是有著一字排開華麗到讓少女忍不住尖叫的學生演員陣容--包括現在已經是極具有知名度的菅田將輝、山崎賢人、高杉真宙與野村周平等人!
  • 有部校園日劇我得和你們吐槽一下
    本來呢,是打算給大家推薦一部超好看的校園日劇的,但是手裡的素材都幾年前的經典,根本不用我來推薦啊!於是,完美主義附身的我,苦心孤詣的找到了一部新出爐的校園日劇!連百度百科和豆瓣都還沒有收錄它的信息!這部校園日劇名字還是很吸引人的:《巧辯律師大戰校園問題》。律師+校園問題,那爆點,那爽點,那簡直是拿著菜刀砍電線,一路火花帶閃電!
  • 對「校園霸凌」說「NO」!
    你怎麼突然想跟叔叔學搏擊呢?」可接下來小侄兒的回答讓我瞬間不淡定了。小侄兒咬咬嘴唇更加小聲的湊到我耳邊說:「學校有個壞孩子老打我和其他同學,我想學搏擊可以保護大家!」我突然意識到小侄兒是遭遇了校園霸凌事件了。
  • 「我也曾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文丨Mikky明@bigfun社區你有經歷過校園霸凌嗎?無論是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還是冷暴力,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校園霸凌。無論是親身體會,還是親眼得見,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校園霸凌這種事情就像趕不走的幽靈一樣盤旋在我們頭頂的天空。
  • 我身邊的《少年的你》,現實中校園霸凌現象比電影更嚴重
    這兩天電影《少年的你》持續發酵,票房也水漲船高,除了易烊千璽的頂級流量,以及演員們的爆炸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少年的你》直擊校園霸凌現象,將之帶入公共視野當中。人民日報發表微博評論說:「相比劇情,現實更加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以走出的牢籠。
  • 不要忽視孩子的情感,這些信號告訴你,他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我們也在網絡上看到各式各樣的校園霸凌新聞,但曝出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更多的是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選擇沉默。值得慶幸的是國家越來越關注校園霸凌事件,已有部分的霸凌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也有更多的校園霸凌素材出現在電影中——《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少關於校園霸凌的關注和討論。
  • 島內校園霸凌中多為關係霸凌 多因身材長相遭排擠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兒盟調查,校園霸凌中,近9成5是難察覺的關係霸凌,多因身材或長相被排擠,甚至有2成1關係霸凌受害者曾有輕生念頭。    據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日下午舉行2013年臺灣校園關係霸凌現象調查報告,去年9月24日到10月12日,對小學四到六年級生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817份,在97%信心水平下,抽樣誤差值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
  • 《三年A班》校園霸凌,網絡暴力,畢業前的最後一課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著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回頭一看學校不見了不知道你小時候是否想過炸學校畢竟不上學什麼的,真是爽歪歪而今天要說的是日劇《三年A班》這個老師把學校給炸了影片講述了作為三年A班班主任的柊一颯炸毀了學校走廊,將三年A班的學生困在教室中,教他們上畢業前最後一課的故事事件的起因在前兩集中揭露了一部分三年A班原來有30個人,但現在只剩下29個,少的那一個景山自殺了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力量與智慧解決校園霸凌
    因此,預防和杜絕校園霸凌,家長也應該行動起來,用力量與智慧武裝孩子。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有被「霸凌」或被欺負的經歷呢?「霸凌」也許沒到這種程度,但或多或少都有被人「欺負」的經歷。比如同桌的故意捉弄,拿原子筆戳人,這時候是選擇忍耐、反抗還是告老師呢?方法有很多,但不同人的不同做法結果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