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力量與智慧解決校園霸凌

2020-10-21 哪吒大魔王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霸凌」或實施「霸凌」的人,想想如果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內心一定是憤怒甚至絕望的,作為家長的都能理解這份心。

但對這一問題如何去解決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家長們希望老師和學校多做些什麼,但事實證明情況依舊還在。

學校和老師的作為往往發生在壓力之下,也就是問題已經發生的情況下。因此,預防和杜絕校園霸凌,家長也應該行動起來,用力量與智慧武裝孩子。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有被「霸凌」或被欺負的經歷呢?「霸凌」也許沒到這種程度,但或多或少都有被人「欺負」的經歷。

比如同桌的故意捉弄,拿原子筆戳人,這時候是選擇忍耐、反抗還是告老師呢?方法有很多,但不同人的不同做法結果也不盡相同。

校園霸凌會成為一些孩子的煩惱,在這過程中不自信是持續遭受惡意對待的很重要原因,如果面對來自同學不好的行為時能保持自信去拒絕,去說不,情況會變得很不一樣。如何擁有自信的力量,是父母可以給予孩子的來自家庭的支持。

用力量和智慧維護自己

自信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比如說班上成績好的同學很少會被其他孩子惡意對待,因為這些孩子的成績足夠好,在老師眼中是重點關注對象,如果發現這些孩子遭到「騷擾」,老師一定會上心處理。

這種情況下,老師的關注和照顧會成為力量的來源,好成績在學生之間一定程度也建立了自己的影響力,力量感可內可外,對此,家長是否得到了啟示呢?

力量感是自尊自信的力量,但外部同樣可以給予孩子力量感,比如以上提到的老師的因素,同樣的家長也可以給到孩子力量感,關於力量感大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對自我的認知和自我價值感的認知,在面對「霸凌」的時候不會因為脅迫或壓力做出不利於主觀發展的改變;

二是讓自己覺得有能力去面對「霸凌」行為,有能力不意味著要戰勝實施霸凌者,而是表示有能力去處理這件事。

如何培養孩子的力量感

1)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Ta

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缺愛的孩子內心是不自信的,會經常懷疑自我,思考為什麼自己得不到更多的關愛。

以至於在行為上變得容易妥協,對他人提出的要求服從度高,這一心理會讓孩子在學校內招致更多的欺負甚至霸凌的可能。

被父母愛著的孩子會擁有更多的力量感,明白自己值得被愛,值得被尊重,被平等對待,這樣在面對霸凌的時候才會用發起反抗的勇氣,父母是孩子童年乃至青少年階段最大的力量源泉。

媽媽可以成為鼓勵和溫暖的港灣,爸爸則是孩子內心的保護罩,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一份留守兒童報告數據顯示,爸爸外出務工不在家的留守兒童遭受霸凌對待的情況比父親在身邊的要高,從心理層面看,來自爸爸的愛和力量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2)告訴孩子要有自己看法

孩子慢慢長大後,會有自己的意識,對父母的一些意見產生不同的看法,這並非意味著孩子不聽話了,而是孩子慢慢成長為獨立個體的必經之路,產生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想。

在此期間,告訴孩子尊重自己的想法,但別人的意見也要參考,並且僅僅是參考而已,不要讓他人的意志成為自己行為的標準。

不自信的孩子總想成為父母、老師所要求的那樣,甚至對周圍同學提出的要求也言聽計從,對此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去思考關於自我的話題。

比如一件事的看法,孩子如果習慣去表達「老師說」、「別人都說」……在這一情況下,家長要必要引導孩子多多地進行深度的自我思考,而不是拿別人的看法來武裝自己。

3)告訴孩子要表達自己的感受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感同身受,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但作為家長的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同時為了更好的達成這一點,鼓勵孩子去表達,讓意見實現交換,生活中會減少很多矛盾。

比如在親子交往中,一些孩子不願與父母交心,在此情況下父母很難理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教育也會變得難以開展。

同樣的,在應對校園霸凌的時候,大多數霸凌者只沉浸在自己的快感和「成就感」世界中,對其他人的感受是忽略了的。

要實現有效的內心感受交換,去表達試圖讓對方明白是一種途徑,雖然難度依舊在,但至少可以嘗試去改變,對不願接受的事敢於說不。

4)告訴孩子,任何人沒有傷害他人的權利

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應該得到尊重,並獲得不被傷害的權利。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對孩子施加影響,比如家長在做一些事的時候去徵求孩子的意見。

而不是以家長居高臨下的姿態去做,這樣可能會傷害到孩子,不顧孩子的感受,以此潛在地也會改變孩子的觀念塑造,導致孩子成為可能的「霸凌者」。

教會孩子自信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尊重,這樣的力量才健康積極,不主動欺凌別人,在面對霸凌時也更有力量感去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益。

智慧處理被霸凌

區分遊戲和欺負,勇於表達

被霸凌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自己被欺負或遭到父母代辦下產生的委屈的心,總之必然不是好的情緒。其中校園霸凌往往發生在遊戲和打鬧中。

因此教會孩子區分遊戲打鬧和「欺負」的不同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遊戲中感覺到被不好地對待就要大聲提出來,這是表達自己的權利,如果選擇忍讓,默許下的欺負行為可能被持續放大,甚至進一步發展成霸凌。

尋求幫助的智慧

孩子在遭遇霸凌時。首先想到的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家長,老師是行為制止的行動派,而家長是給予意見和力量的來源。

在發生被霸凌情況下,耐心聽孩子說,同時和老師了解情況,在行動和內心上都給予孩子支持,這樣內外處理才能讓霸凌被杜絕,否則光是一方進行努力,霸凌的行為可能會持續下去。

分析霸凌背後的原因

霸凌者的出現是教育的缺失和管理疏忽,那麼被霸凌者呢?自身存在等問題並非過錯,但一些方面依舊需要引起重視並加以改善,這樣未來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被霸凌孩子背後是否潛藏著家庭因素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給予孩子的一切影響都會潛移默化改變孩子,形成支持他思想、行為的支撐,因此好的教育下孩子既不會成為讓人厭惡的霸凌者,也不會淪為遭人霸凌的「被霸凌者」。

在霸凌事件中,受欺凌者往往存在不自信的情況,以至於在被欺負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表達,去反抗,自卑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對這類孩子家長要注重自信教育,給予孩子更多內心的力量,在社會安全感上,父親能夠給予的力量無疑是更多的。

另孤僻的孩子也容易成為被欺凌對象,讓孩子多一些社交其實也可以幫助孩子免受霸凌,內向的孩子容易在遭遇欺負時陷入孤立無援。另外多交友也符合人社會性的發展,在和人多交往的過程中才能成長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減少被霸凌的可能。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成長,霸凌某種程度上難以被消滅,那麼培養孩子的力量感,讓孩子用智慧解決就成了很重要的家庭教育課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智慧力量解決校園霸凌
    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霸凌」或實施「霸凌」的人,想想如果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內心一定是憤怒甚至絕望的,作為家長的都能理解這份心。力量感是自尊自信的力量,但外部同樣可以給予孩子力量感,同樣的家長也可以給到孩子力量感,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力量感呢
  • 我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一年了,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問她是怎麼回事她也閉口不言,只是說不想上學後來在小麗媽媽的再三逼問下小麗終於痛苦地開口說出了原因原來,小麗從一年前就開始遭遇校園霸凌小麗媽媽想死的心都有了近些年來,校園霸凌比比皆是那麼家長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又能輕鬆幫孩子處理校園霸凌呢
  • 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怎麼做?
    1、尋求幫助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遇到校園霸凌,不管是自己受到威脅,還是看見其他人被欺負,力量懸殊或寡不敵眾的時候,不要冒進,可以選擇告訴老師和父母,讓大人去解決。2、同伴同行當孩子受到威脅和恐嚇時,要注意不要自己單獨行動。上下學可以約上幾個同學一起走,也可以讓爸爸媽媽來接送。同伴能傳遞力量,父母能給予安全感,這對於一個處於校園霸凌中的孩子,都是最需要的東西。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單挑吧,校園霸凌
    再讓你買這買那,直接用刀伺候。以後不管做什麼事,身上都帶把刀。」「他們說要找人報復,這絕對是嚇你們。所以不用怕報復。」「對方人多時先忍著,找到合適的時機再反抗,最好一個一個收拾他們。」「我想用小刀或者石頭什麼的,但是害怕後果嚴重,被抓進監獄。」君昊回復大家。
  • 怎樣的孩子會被校園霸凌?問題出在父母
    這樣的悲劇怎樣才能不再重演?在萬分痛心之餘,父母乃至全社會都要深刻反思!反思一:孩子為什麼在遭受校園霸凌之後,沒有選擇告知父母?中國父母普遍性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其餘幾乎置若罔聞。反思二:孩子在遭受校園霸凌之後,父母怎麼做?當孩子被欺負以後,父母先心平氣和地詢問事件經過,再協助孩子進行是非判斷。讓孩子知道,尤其是男孩子之間的磕磕碰碰、打打鬧鬧很正常。如果要打架,一是不要持物打架,以免誤傷;二是保護好自己和他人身體的要害部位,比如眼睛和下-體。
  • 校園霸凌不容小覷,那些被霸凌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人民日報表示,但凡是被捲入校園霸凌的孩子,怎麼可能「情緒穩定」?而這也是網友們所詬病的一點。在之前太多校園霸凌的事件中,都說涉事學生情緒穩定,這儼然已經成為了控制輿論的標準配詞,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比這更要嚴重得多,停職校長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對於校園霸凌一定要嚴懲不貸,決不能「情緒穩定」!
  • 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相反,它們是很受歡迎的孩子,比如運動員、啦啦隊隊長或者有私立學校派頭的學生。他們不僅受其它同學的喜歡、老師和學校管理員甚至有一些社會地位的家長都喜歡他們。然而,法律要求你必須去上學,無論你什麼感受或者他們怎樣對待你。你不是有特權的少數人,你的家長沒辦法把你送到其他學校,你別無選擇。然後呢?
  • 《少年的你》:6億背後的故事,反抗吧少年,讓校園霸凌滾蛋吧!
    每次看到關於校園霸凌的話題時,總覺得這些事情離我們太遙遠。可能由於醬姐心大無腦,所以時常覺得幸福感滿滿,但是醬姐所沒看到的,並不代表沒有人生活在陰溝裡。然後醬姐就更期待去看這部歷經波折才上映的電影了,當然還備了很多紙巾,自己什麼「慫樣子」心理還是有數的,因為醬姐清楚的記得,上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醬姐當時和小夥伴哭的都懵圈了,頭很疼。
  • 反「霸凌」,如何教孩子擺脫校園暴力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度過,校園暴力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近幾年也愈演愈烈。每個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遭遇校園暴力,但是擔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行動起來,讓孩子擺脫校園暴力。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教會他們怎樣有效保護自己,更要讓孩子們知道,當他們遭遇校園暴力的時候,他們要保護的不止是自己的身體,還有自己的尊嚴。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
    在《請不要隨便欺負我》中,她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提醒小朋友在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積極尋求幫助、合理反抗,學會保護自己。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校園霸凌的幾大關鍵問題——一、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首先是不善交際、不合群。喬治是一隻膽小的兔子,經常獨自一個人去學校,這給了大個子邁克可乘之機。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其實,現實中,校園霸凌真的十分普遍,不管你長得漂不漂亮,成績好不好,家裡有沒有錢,都有可能會遇到。 這種行為通常指一個或者一群孩子對「看起來比較弱」的孩子下手,打罵、侮辱,而對方卻無力反抗的行為。不僅發生在學校裡,還發生在網絡上。
  • 向全世界的校園霸凌,說NO!
    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發生後,許多網友都紛紛在社交平臺上支持受害者採取以暴制暴的手段回擊,網友們繪聲繪色有理有據地結合自身經歷,證明面對霸凌,我們就應該果斷「打回去」。 而縱觀各國社交網站上,網友們為校園霸凌受害者提出的應對建議,「打回去」也是一條出現頻率極高的解決方案。
  • 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至於後面的事情完全就交給父母去處理了,孩子根本不用操心。殊不知這一招父母可以輕而易舉的想到,那些對他人實施霸凌的孩子同樣會想到。所以那些經受霸凌的孩子,在遭受暴力的同時,很可能也受到了威脅,在被霸凌之後,他們很有可能出於害怕不敢把自己的遭遇告訴家長和老師,因為生怕被報復而受到新一輪更嚴重的霸凌。
  • 孩子被霸凌了學校不管嗎!該怎麼解決!
    其中也有像我知道的學校一樣,學校會不承認有校園暴力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請你也千萬不要放棄。首先是父母,你自己的心情很重要。「就算學校說不行,我也一定會解決的!」要保持這樣的心情。有時候周圍的人可能會用奇怪的眼光看你。或許,學校說不定也把你稱為麻煩家長。當你想做什麼的時候,你身邊有很多討厭的人。
  • 怎樣和青春期孩子談「霸凌」
    現代社會,尤其在學校裡,霸凌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它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我們的孩子受到了別人的霸凌,毫無疑問,孩子會痛苦,家長會很憤怒、很心疼。那麼,孩子被霸凌,如何解決呢?這是每一個家長十分關心的話題。這節課,我們主要和大家進行分享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理解關於霸凌現象的兩大特點。
  •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該默默承受還是學會反擊?父母該適時教育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該默默承受還是學會反擊?在一次節目中,教授李玫瑾就說到,面對校園暴力,如果孩子一再忍讓的話,只會更加縱容施暴的人,導致被霸凌的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因此,對於孩子來說,在面對校園霸凌的時候,要敢於反抗,為自己發聲。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
  • 林建廈獲死刑:那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校園霸凌問題
    林建廈愛女心切,在她看來,女兒受到欺負,一定要為她討回公道,他最開始的想法是好的,但後面卻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最終不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使事情變得更糟。 這些都反映出的是對校園霸凌問題不夠重視,不知道該怎樣妥善處理這些問題的很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 孩子之間起外號不是開玩笑,是「校園霸凌」,但不要依賴老師解決
    但是孩子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會越來越在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孩子之間起外號不是開玩笑,是「校園霸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孩子被起外號,是遭遇了校園霸凌,對身心大有影響很多成人在幼年時期也有別起外號的經歷,當時會比較在意,但是成年以後看開了,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 少年被15人校園霸凌刺傷3人,面對校園霸凌,王朔這樣教育女兒
    儘管我們對校園霸凌深惡痛絕,但校園霸凌還是時有發生。全國無數個校園霸凌事件不知道對多少個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有的孩子在霸凌中死亡,而霸凌者由於年幼尚不到法定年齡,又不用承擔刑事責任。有的孩子在霸凌中造成精神障礙,而霸凌者卻逍遙法外,恣意妄為。面對霸凌,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