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2020-12-24 佳佳樂心理諮詢

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你只有十五歲或十三歲,因為某種原因,某種你不能控制的原因而被同學拎出來成了嘲笑和羞辱的對象。對你來說,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是在地獄裡的一天。他們叫你」人渣」、」肥豬」,甚至很多更難聽的外號。他們故意撞向你,走廊裡故意把你的書從手裡打掉。午飯時沒有人和你坐在一起,即便有哪些人也會不斷找人家的麻煩直到再沒有人和你坐在一起。這些人不是連環畫裡那樣粗野的霸凌者,他們不是沒有人喜歡,或者偷別的小孩午飯錢的那種霸凌者。相反,它們是很受歡迎的孩子,比如運動員、啦啦隊隊長或者有私立學校派頭的學生。他們不僅受其它同學的喜歡、老師和學校管理員甚至有一些社會地位的家長都喜歡他們。然而,法律要求你必須去上學,無論你什麼感受或者他們怎樣對待你。你不是有特權的少數人,你的家長沒辦法把你送到其他學校,你別無選擇。

然後呢?你可能和成百上千被刁難的學生一樣每天忍受這些霸凌行為,或者你迫使自己變得堅強然後熬過去。你也許是唯一一個了解自己所有痛苦的人,你也許想過自殺;也許還想過用暴力報復整個學校,把整個學校看作你的敵人;可能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只把這種想法停留在幻想範圍,但是對於一個容易受到傷害的人來說,絕望或者憤怒或者兩者同時爆發形成對自己或對學校的暴力,直到校園霸凌引起了更廣範圍的關注為止。

這並不是故事或捏造出來的事實,有很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煎熬著,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自殺來解脫,這就是校園霸凌所產生的惡果。

為了阻止校園霸凌發生,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什麼是霸凌?

霸凌是對他人的一種有區別的傷害和侮辱,特別是對那些在某一方面更弱小年幼,或者從某一角度上比霸凌者更容易受到傷害的對象。它是蓄意給更弱的人帶來重複性傷害的企圖。霸凌者是後天造成的,並不是天生就是霸凌者。如果兩歲時的侵略行為沒有得到持續性的糾正,那麼霸凌就會就此產生。如果霸凌成為了持續性的行為習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霸凌者通過霸凌行為得到了想要的東西,起碼在一開始得逞了。

研究發現,霸凌者的行為並不基於社會道德準則,也不會因此而焦慮,也不理解別人的感受,他們會誤解別人的意圖。他們反而認為自己相當積極,那些長期施加霸凌的人與同伴和父母的關係也很緊張。

校園霸凌的根源

沒有受害者,霸凌就不存在。霸凌者並不是隨便挑一個人出來施以欺凌,那些被挑出來的人即使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也缺少主見,在遭遇霸凌之前早早就顯露出了恐懼。霸凌者像購物一樣挑選誰是適合的逆來順受的受害者。

在我們對學校不切實際的印象裡,老師和校長都是無限的友愛,教育培養著我們,是智慧的成年人,他們知道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也知道如何解決孩子們的問題,然而事實上,老師和校長都是人,和所有的人一樣都有缺點。他們之中有一些確實是很友善的人,但也並不知道所有的知識和智慧。

所以我們只依靠學校和老師的方法並不可能行得通。

為什麼立法解決不了霸凌問題?

美國已經立法,但效果並不明顯,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希望日後可以以此為鑑。

反霸凌立法要求:學校的每一個員工,包括咖啡店的服務生、保安、公交車司機和老師以及管理人員必須將任何一起看到的霸凌事件上報給校長,校長必須調查上報事件並給予恰當的紀律處分。

第一個問題:員工們經常或者總是搞不清楚某一個具體的行為代表友好的逗趣還是霸凌。如果所有可能情況都上報會導致校長工作非常繁忙,也會使很多非常好、非常正常又有同情心的孩子陷入麻煩;

第二個問題:霸凌者很可能會向成年人隱瞞自己霸凌的事實,甚至比之前還變本加厲;

第三個問題:上報將會引起學校內學生與工作人員的雙方對抗,學生和工作人員之間的分歧就會越來越大。

如何抵制校園霸凌?

首先,抵抗校園霸凌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迴避,離霸凌者遠一點,這是智慧,不是軟弱。第二個方法是尋找自己的夥伴,霸凌者不會挑選身邊都是朋友的人進行欺侮。

同樣,成年人在幫助自己的孩子反校園霸凌中也要發揮作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經常問孩子同學們對他怎麼樣也是一種做法,然而,孩子們通常會羞於告訴家長自己被霸凌的事實。除了建立信心之外還要確保孩子知道如何為自己說話,並對此感到自在;家長們可以將幾個小孩組成小組,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

對於中學生或更高年級的學生,學校可以採取學生和工作人員一人一票制定學校規則的辦法、這樣學生們會感受到自己在學校的權力,感覺自己是學校的主人,他們就會投入興趣和努力來保證學校的和平。這樣的學校不是想像中的學校,它已經存在40年了,也被全世界很多學校學習模仿。

希望我們每一個青少年都能在反霸凌的戰鬥中獲得勝利,健康快樂地長大。

今天的心理學小課堂就到這裡啦~

文章選自《Psychology Today》

原創翻譯,感謝關注

下期再見啦~

相關焦點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遭受霸凌的孩子為什麼「不說」——為什麼會有「校園霸凌」關於被霸凌者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保護薄弱,缺乏安全認知,也沒有家長正確的告知遇到霸凌時該如何做,作為當事人沒有這個意識
  • 關於校園霸凌,有話想說……
    近日,校園霸凌進入了我的視線。相較於校園霸凌這一現象來說,可能我們對於校園霸凌的界限並不清晰。01 界限不明在此,我引用挪威學著Dan Olweus給予校園霸凌的定義:挪威學者Dan Olweus 則將校園霸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
  • 《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的碎碎語
    好不容易出現一部拍校園的片子,我是老師,不能不看。做了十多年學生和幾十年的老師,我這一生基本是浸泡在校園裡了,但關於霸凌的話題,更多卻是從媒體處獲得。不知是我運氣好,還是我遲鈍。一輩子沒有打過人也沒有被人打過的我,對暴力當然是零容忍。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關於校園霸凌,這4部作品比《少年的你》來得更早
    近日,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和大連14歲男孩殺人案件,讓校園霸凌這個事件再次得到了廣泛關注。嚴格來說,《少年的你》是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電影,之前的《悲傷逆流成河》也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但校園霸凌不是主題,而是主角之間關係的催化劑。
  • 《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我們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惡意
    一近幾年校園霸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不管是《悲傷逆流成河》還是《少年的你》都在反應這一現象。其實校園霸凌一直都存在,因為我們忘了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我們也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惡意。影片從胡小蝶跳樓的一幕展開,周圍的學生都在圍觀拍照,只有陳念給胡小蝶蓋上了衣服。而胡小蝶生前的朋友並不多,陳念是稍微親密一點的一個。陳念想起胡小蝶生前的異常,兩個人一起抬著酸奶,胡小蝶的表情明顯就不對。她給陳念說,你們看到他們這麼欺負我不做點什麼嗎?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呢?【上饒五小殺人案】,女孩的父親衝進教室,拿刀連刺男孩多刀,目前得到的消息是男孩對女孩長期霸凌,女孩父親採取極端手段。每次看到【殺人】【砍人】等血腥的詞彙和【學校】【校園】同時出現,都會心裡發涼,那個我們覺得安全純真的象牙塔,一次次面對最殘忍的邪惡,這個社會怎麼了?
  • 向全世界的校園霸凌,說NO!
    而關於影片本身,媒體也給出了較為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 《少年的你》直面問題,真實又大膽,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場景令人揪心,觀眾看完都久久不能平靜。 從類型來看,《少年的你》中可以看到韓日犯罪片的影子,加上對現實問題的直面關注,在國產片中十分少見。
  • 「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網友熱議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校園霸凌問題成為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表示,禁止校園霸凌發生,法律不能缺位,為此她今年帶來了關於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的建議。她表示,目前校園霸凌法律概念模糊,界定不清淅,無法明確判定具體行為是否構成校園霸凌。同時,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
  • 校園霸凌自救指南(上)
    丨必須守護的「玻璃心」(一)原創:樸生心理校園霸凌,遠比我們想像地更普遍「彭州隆豐中學校園暴力視頻」讓校園霸凌這個詞再次出現在眾人視野中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5~8月,共上報68起校園霸凌事件。而在世界範圍內,每5分鐘就有一名兒童死於暴力,三分之一的13至15歲的學生受到多次校園霸凌。我身邊的親人好友也好幾次向我諮詢過有關校園霸凌的問題。
  • 如何更加有效的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做為學校,在校園凌霸事件中到底需要扮演什麼角色?學校和家長如何更加有效,更加專業的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 對「校園霸凌」說「NO」!
    校園欺凌無獨有偶,上海女子中學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就更加讓人觸目驚心!校園暴力事件像此類校園暴力事件已經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不是一次兩次了。那麼原本是教育青少年學校為何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校園霸凌事件呢?二、不想惡化事件為了不影響學校聲譽以及社會影響許多學校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後採取的解決方式都是比較「懷柔」的,只要學生不發生太過激的行為校方都會「壓下去」。這也是校園霸凌屢禁不止的一個原因。
  • 美國校園霸凌治理的有效對策
    校園霸凌成為各國教育界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一項世界難題。校園霸凌不僅對中小學生的當前生活、學習造成影響,而且對其潛在的負面影響也是長遠的。校園欺凌嚴重危害了未成年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界必須克服的頑疾。當前,美國面臨著校園霸凌的嚴峻挑戰,儘管如此,其仍然在校園霸凌的預防與幹預上,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舉措。
  • 校園霸凌不容小覷,那些被霸凌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人民日報表示,但凡是被捲入校園霸凌的孩子,怎麼可能「情緒穩定」?而這也是網友們所詬病的一點。在之前太多校園霸凌的事件中,都說涉事學生情緒穩定,這儼然已經成為了控制輿論的標準配詞,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比這更要嚴重得多,停職校長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對於校園霸凌一定要嚴懲不貸,決不能「情緒穩定」!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究竟該怎麼辦怎麼辦?
    在讀書時期,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朋友一定是很幸運的。儘管國家三令五申禁止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但這類新聞依舊層出不窮。在面對校園霸凌時,大多學生是無助且害怕的,小編作為一名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很能夠感同身受,被「欺負」的那段時光是難熬且灰暗的。
  • 當校園霸凌發生之時……
    當校園霸凌事件發生後,被欺凌的孩子受傷害最大,不僅身體受折磨,心理健康也極受影響。且不說性格是否變得敏感孤僻、膽怯多疑,就連校園也變成想要逃離之地。在本該好好享受教育的年紀,卻要忍受無端的惡意。柳州事件中被欺凌的孩子,由於長期處於恐懼、受虐的狀態,已患中度抑鬱。
  • 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你怎麼看?
    近年來,關於「校園霸凌」、「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等方面的報導層出不窮。校園本應該是輸出知識,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地方,但隨著「校園霸凌」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成了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
  • 對校園霸凌說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2萬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減少校園霸凌,日本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抵制校園霸凌現象。 如今的校園霸凌現狀如何?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各國如何避免和應對校園霸凌現象?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
    在《請不要隨便欺負我》中,她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提醒小朋友在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積極尋求幫助、合理反抗,學會保護自己。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校園霸凌的幾大關鍵問題——一、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首先是不善交際、不合群。喬治是一隻膽小的兔子,經常獨自一個人去學校,這給了大個子邁克可乘之機。
  • 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15歲少年制止校園霸凌被同學圍毆,釀成慘劇
    孩子遇到校園霸凌事件後,媽媽曝出了兒子和範某的聊天記錄:「想打你需要理由?」「你打我不需要理由?」當校園霸凌內心充滿惡意時,打人需要理由嗎?也許,真的不需要什麼理由。家長要告訴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的嚴重性。既然選擇了勇敢,就不要低估霸凌者的惡意,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在節目《面對面》中,曾報導一起類似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