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校園霸凌

2020-12-20 御世寶APP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

幾個人在校門口向你招手,你毫無反抗意識,乖乖的走向那片深淵,他們將你逼入深巷的角落,對你肆無忌憚地拳打腳踢,辱罵聲、嘲笑聲、難聽的綽號和髒話和大雨般落下的拳頭統統向你砸來,幾番折磨後,他們才結束了「今日份」的施暴,揚長離去……

你遍體鱗傷的蜷縮在角落裡,試想你究竟做錯了什麼?要告訴爸媽嗎?要告訴學校嗎?如果他們知道了會怎麼做?沒有人跟自己說被欺負了要不要告老師啊?被發現了會不會遭來更頻繁的報復?被同學知道了鐵定會因為害怕被施暴者盯上而選擇視而不見吧,沒準還會一起嘲笑你,孤立你……滿腦子的問題與設想的後果讓你杵在抉擇的路口上停滯不前,最後你默默擦掉了身上的腳印,遮住了傷口,在路邊小轎車的車鏡上確認臉上的拳印消了,整理好儀容,提前想好如何應對父母對傷口的詢問,佯裝若無其事的回家。和父母吃飯時該笑的笑,該說的說,回到自己房間時才卸下偽裝的面具,遭受的苦難只有你自己清楚——最後你擦乾眼淚,一邊做功課,一邊迎接「明日份」的噩夢,循環往復。

看到這裡,可能正在遭遇霸凌的孩子感同身受著,曾經被霸凌的孩子喚醒了多年前的記憶。

曾經有個案例,2018一樁「攔路打老師」事件引起了社會的軒然大波,男子在路上偶遇初二班主任,想起上學時多次被老師體罰,於是心生惱怒,對著老師就是一通辱罵,扇巴掌,邊扇邊問老師還記不記得自己。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老師的過度體罰對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從而以暴制暴,最終以「釁滋事罪」判刑一年半。也許傷口會結痂,會癒合,噩夢卻永無休止,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遭受欺凌的創傷會永遠烙印在心底深處,也許就像「攔路打老師」事件一樣,在某一刻爆發。

有人開始納悶了:「為什麼不反抗,他在顧慮什麼?」「為什麼不告訴家長和老師?沒同學知道?」「蒼蠅不叮無縫蛋,你自己肯定也做錯了什麼吧?」

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遭受霸凌的孩子為什麼「不說」——

為什麼會有「校園霸凌」

關於被霸凌者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保護薄弱,缺乏安全認知,也沒有家長正確的告知遇到霸凌時該如何做,作為當事人沒有這個意識,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他們往往選擇了沉默,也漸漸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什麼才被霸凌的。通常性格膽小內向的孩子是最容易被霸凌者盯上的,他們害怕告知家長和學校後遭到更殘忍的威脅毒打,於是乖乖就範,對別人的施暴行為一昧的容忍遷就,忍氣吞聲,也更是助長了霸凌者的氣焰;

以及在把自尊心看得比命還重要的年紀裡,許多孩子不願意告訴父母和學校,認為被挨揍是一種羞恥,這些孩子要麼選擇一昧忍受,直到畢業或轉校後霸凌不了了之,要麼等待時機,醞釀一場要所有人付出代價的報復。此外,學校的保護不力與管理疏忽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的家庭不和諧、或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得不到該有的關心和愛護,認為就算告訴父母也無濟於事;也許以上種種原因都摻雜了一些,無論觸犯哪一條,孩子都不會告訴學校和家長。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過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效應,指的是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任聽擺布的行為,一些孩子被霸凌時如果父母教育得當,老師處理得當,孩子會告訴父母和老師,繼續尋求他們的幫助,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但是,如果孩子幾次遭遇霸凌,家長忽視,學校不作為,就會導致對現實的無望與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認為自己被欺負是理所應當的,不再逃避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效應。

關於霸凌者許多霸凌者往往有著相似的生活背景,他們要麼是被家人過分溺愛,形成嚴重的唯我獨尊的畸形心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偏狹性格,要麼監護人不管不顧、家庭不健全,甚至有的家庭常年爭吵不休,遭過虐待挨打。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使孩子將這種不當行為正常化,無法用理性與規範來約束行為,將痛苦施加在其他孩子身上,藉此宣洩自己的情緒。同時從欺凌他人獲得了優越感。

有人說,選擇忽視的旁觀者與霸凌者同罪,如果他們勇敢舉報,遲來的正義會不會早一些?然而往往大多數孩子都害怕自己也淪為受欺凌者,於是選擇成為旁觀者、協助者、或霸凌者。其次,霸凌者可能從前也被霸凌過,因長期受到欺凌的影響,他們將痛苦施加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從受害者變成施害者。或以懲戒之名,繼續作惡,催生出新的惡,以暴制暴,循環往復。

霸凌的幾種方式:

1.言語霸凌

霸凌者會製造一些無端的緣由為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對其挑釁、辱罵、嘲弄,起帶有侮辱性的外號,散播他人的謠言,讓孩子的心理嚴重受挫。言語暴力通常也是肢體霸凌的前奏。

2.肢體性霸凌

霸凌者藉以開玩笑之名,對受害者在身體上造成的直接傷害,如拳打腳踢、吐口水、絆倒推搡、砍傷打殘,還恐嚇同學不能告訴學校和家長,還有極少數「校園黑惡勢力團夥」專門對一些家境富裕、身體弱小、膽小怯懦的同學實施敲詐勒索,他們往往從索要一瓶水,一包煙,變本加厲到索要對方的零花錢。

3.性霸凌

性霸凌包括性騷擾、對他人的身體部位譏諷取笑,也有人會因為不符合「性別特徵」遭

受欺凌,比如一些聲音纖細的男孩被嘲笑「娘炮、娘娘腔」,胸部發育過早的女孩也可能被當做異類,還有的甚至強迫他人進行非自願的性行為,多人霸凌時常有扒衣服拍照錄視頻等行為。

4.網絡霸凌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欺凌也從拳打腳踢蔓延到了網絡上,由於傳播範圍廣,殺傷力大,霸凌者利用網絡散播流言,攻擊辱罵,發布威脅恐嚇的簡訊,毆打同學的視頻和照片。

5.關係霸凌

往往體現在霸凌者聯合其他同學對某個人孤立、無視和排擠,或是直接切斷他的社會連接,讓他覺得被孤立了。這種暴力通常通過散布謠言,冷嘲熱諷,挑撥離間達到傷害同學的目的。

無論是霸凌者、被霸凌者還是協助者與旁觀者都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

對受害者而言,長期遭到欺凌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下降,還會因為恐懼出現遲到早退、逃課輟學等現象,變得更加膽小,內向而敏感,心靈脆弱的孩子因飽受非議不堪重負,造成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鬱甚至自殺而終;有些旁觀者會在自己沒有揭發霸凌惡行的事情中產生長期的愧疚感和抑鬱感。而對霸凌者而言,他們成年之後會比其他青少年更具有暴力傾向,缺乏同情心,偏激,更高的風險參與暴力事件、酗酒、吸毒,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我們無法從根源抵制校園霸凌的出現,但我們可以讓遭受霸凌的孩子採取一些預防與應對措施,讓霸凌現象儘可能降到最低,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法制教育的通力合作——

1. 多交益友,上下學時結伴而行,不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也不能隨便與「問題」學生交往。

2.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學習一些武術、跆拳道、散打之類的強身健體訓練。

3.放學或假期遊玩時不去遊戲廳、酒吧、網吧等娛樂場所,以免被一些不良學生盯上。

4.當遇到校園霸凌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如果已經遭到了霸凌,不要保持沉默,否則對方會變本加厲,應及時向老師和學校反應,把事情發生的原由經過一五一十說出來,特別是對你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必須要求對方正面回應。

如果發現你的朋友被人欺凌卻不敢告訴父母,作為他的朋友應當去告訴他的父母和老師,防止霸凌事件對他造成一次次傷害。

家長要教會孩子堅定維權,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傷害你或讓你感到難過,所有不友善的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並且給予孩子信念:家長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與支持者,要懂得尋求幫助。不能鼓勵孩子以暴制暴,以同樣的方式報復回去,也不宜採取「淡化事實」的處理方法,不要簡單地安慰孩子「這沒什麼,這會讓你更堅強」,或是因為霸凌者父母否認,就裝作它不存在,更不能指責受害者懦弱或膽小,讓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與自責。當發現孩子遭受霸凌後,建議及時帶他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對於霸凌者,孩子的人格養成與家庭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做好榜樣,教會他們尊重他人,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暴力傾向,也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是預防霸凌問題的根本。校園霸凌往往比我們想像中更普遍,也更嚴重,一次霸凌,足以毀掉一個孩子。我們應

當加以重視,及時發現被霸凌孩子的異常,趁早防範。如果你身邊有同學被霸凌,請不要縱容,更不能參與,請你保持冷靜,及時向老師與學校反映情況,懷著熾熱的心,永遠不要漠視身邊的悲劇。學校也應加強青少年的道德與法制教育,定期宣傳校園霸凌的害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夜再深,只要攜手,懷抱希望,黎明總會到來。」-/

——送給所有正在遭受霸凌,或曾經被霸凌過的你。

相關焦點

  • 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你可能和成百上千被刁難的學生一樣每天忍受這些霸凌行為,或者你迫使自己變得堅強然後熬過去。你也許是唯一一個了解自己所有痛苦的人,你也許想過自殺;也許還想過用暴力報復整個學校,把整個學校看作你的敵人;可能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只把這種想法停留在幻想範圍,但是對於一個容易受到傷害的人來說,絕望或者憤怒或者兩者同時爆發形成對自己或對學校的暴力,直到校園霸凌引起了更廣範圍的關注為止。
  • 關於校園霸凌,有話想說……
    近日,校園霸凌進入了我的視線。相較於校園霸凌這一現象來說,可能我們對於校園霸凌的界限並不清晰。01 界限不明在此,我引用挪威學著Dan Olweus給予校園霸凌的定義:挪威學者Dan Olweus 則將校園霸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
  • 《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的碎碎語
    好不容易出現一部拍校園的片子,我是老師,不能不看。做了十多年學生和幾十年的老師,我這一生基本是浸泡在校園裡了,但關於霸凌的話題,更多卻是從媒體處獲得。不知是我運氣好,還是我遲鈍。一輩子沒有打過人也沒有被人打過的我,對暴力當然是零容忍。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關於校園霸凌,這4部作品比《少年的你》來得更早
    近日,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和大連14歲男孩殺人案件,讓校園霸凌這個事件再次得到了廣泛關注。嚴格來說,《少年的你》是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電影,之前的《悲傷逆流成河》也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但校園霸凌不是主題,而是主角之間關係的催化劑。
  • 《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我們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惡意
    一近幾年校園霸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不管是《悲傷逆流成河》還是《少年的你》都在反應這一現象。其實校園霸凌一直都存在,因為我們忘了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我們也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惡意。影片從胡小蝶跳樓的一幕展開,周圍的學生都在圍觀拍照,只有陳念給胡小蝶蓋上了衣服。而胡小蝶生前的朋友並不多,陳念是稍微親密一點的一個。陳念想起胡小蝶生前的異常,兩個人一起抬著酸奶,胡小蝶的表情明顯就不對。她給陳念說,你們看到他們這麼欺負我不做點什麼嗎?
  • 向全世界的校園霸凌,說NO!
    而關於影片本身,媒體也給出了較為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 《少年的你》直面問題,真實又大膽,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場景令人揪心,觀眾看完都久久不能平靜。 從類型來看,《少年的你》中可以看到韓日犯罪片的影子,加上對現實問題的直面關注,在國產片中十分少見。
  • 「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網友熱議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校園霸凌問題成為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表示,禁止校園霸凌發生,法律不能缺位,為此她今年帶來了關於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的建議。她表示,目前校園霸凌法律概念模糊,界定不清淅,無法明確判定具體行為是否構成校園霸凌。同時,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
  • 校園霸凌自救指南(上)
    丨必須守護的「玻璃心」(一)原創:樸生心理校園霸凌,遠比我們想像地更普遍「彭州隆豐中學校園暴力視頻」讓校園霸凌這個詞再次出現在眾人視野中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5~8月,共上報68起校園霸凌事件。而在世界範圍內,每5分鐘就有一名兒童死於暴力,三分之一的13至15歲的學生受到多次校園霸凌。我身邊的親人好友也好幾次向我諮詢過有關校園霸凌的問題。
  • 如何更加有效的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做為學校,在校園凌霸事件中到底需要扮演什麼角色?學校和家長如何更加有效,更加專業的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 對「校園霸凌」說「NO」!
    校園欺凌無獨有偶,上海女子中學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就更加讓人觸目驚心!校園暴力事件像此類校園暴力事件已經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不是一次兩次了。那麼原本是教育青少年學校為何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校園霸凌事件呢?二、不想惡化事件為了不影響學校聲譽以及社會影響許多學校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後採取的解決方式都是比較「懷柔」的,只要學生不發生太過激的行為校方都會「壓下去」。這也是校園霸凌屢禁不止的一個原因。
  • 美國校園霸凌治理的有效對策
    校園霸凌成為各國教育界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一項世界難題。校園霸凌不僅對中小學生的當前生活、學習造成影響,而且對其潛在的負面影響也是長遠的。校園欺凌嚴重危害了未成年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界必須克服的頑疾。當前,美國面臨著校園霸凌的嚴峻挑戰,儘管如此,其仍然在校園霸凌的預防與幹預上,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舉措。
  • 校園霸凌不容小覷,那些被霸凌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人民日報表示,但凡是被捲入校園霸凌的孩子,怎麼可能「情緒穩定」?而這也是網友們所詬病的一點。在之前太多校園霸凌的事件中,都說涉事學生情緒穩定,這儼然已經成為了控制輿論的標準配詞,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比這更要嚴重得多,停職校長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對於校園霸凌一定要嚴懲不貸,決不能「情緒穩定」!
  • 當校園霸凌發生之時……
    當校園霸凌事件發生後,被欺凌的孩子受傷害最大,不僅身體受折磨,心理健康也極受影響。且不說性格是否變得敏感孤僻、膽怯多疑,就連校園也變成想要逃離之地。在本該好好享受教育的年紀,卻要忍受無端的惡意。柳州事件中被欺凌的孩子,由於長期處於恐懼、受虐的狀態,已患中度抑鬱。
  • 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你怎麼看?
    近年來,關於「校園霸凌」、「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等方面的報導層出不窮。校園本應該是輸出知識,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地方,但隨著「校園霸凌」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成了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
  • 對校園霸凌說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2萬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減少校園霸凌,日本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抵制校園霸凌現象。 如今的校園霸凌現狀如何?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各國如何避免和應對校園霸凌現象?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
    在《請不要隨便欺負我》中,她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提醒小朋友在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積極尋求幫助、合理反抗,學會保護自己。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校園霸凌的幾大關鍵問題——一、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首先是不善交際、不合群。喬治是一隻膽小的兔子,經常獨自一個人去學校,這給了大個子邁克可乘之機。
  • 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15歲少年制止校園霸凌被同學圍毆,釀成慘劇
    孩子遇到校園霸凌事件後,媽媽曝出了兒子和範某的聊天記錄:「想打你需要理由?」「你打我不需要理由?」當校園霸凌內心充滿惡意時,打人需要理由嗎?也許,真的不需要什麼理由。家長要告訴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的嚴重性。既然選擇了勇敢,就不要低估霸凌者的惡意,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在節目《面對面》中,曾報導一起類似的事件。
  • 校園霸凌所帶來的的傷害
    近日,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確定重映,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校園霸凌事件,這部電影不一樣的點是,雖然電影給人一種到處都是陰霾、壓抑,但能讓人看到希望是存在的,經歷過那麼多的痛苦和坎坷,結局是溫暖的。
  • 校園霸凌是開玩笑?不,美國處理霸凌很嚴肅
    原標題:校園霸凌為何被當成「玩笑話」?美國小學處理校園霸凌很嚴肅!北京一小學霸凌事件刷了教育圈的屏幕。幾個男生用裝有廁紙和尿液的垃圾筐扣在同學頭上。在美國小學,關於防止校園霸凌的項目有很多,而小楊老師所在學校使用的是Second Step 情商教育,目前美國小學有很多學校都在用這個體系,裡面有專門防止校園霸凌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