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青春期孩子談「霸凌」

2020-08-27 要你健康

現代社會,尤其在學校裡,霸凌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它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我們的孩子受到了別人的霸凌,毫無疑問,孩子會痛苦,家長會很憤怒、很心疼。

那麼,孩子被霸凌,如何解決呢?這是每一個家長十分關心的話題。這節課,我們主要和大家進行分享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理解關於霸凌現象的兩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霸凌是一種故意的、長期的、反覆的行為,不存在偶然的霸凌。所以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肯定能發現孩子是否被霸凌了。

第二個特點:霸凌是在雙方力量不平衡或者是情感上的不認同等情況下發生的,這種力量的差異可能是身體上的強壯與弱小,情感上的不認同主要表現為情感方面的接受和反感。等等,這種力量的不平衡或情感上的不認同,就會導致霸凌現象的出現。

霸凌的本質是霸凌者不斷打擊被霸凌者的積極自我認識,來標榜自我。霸凌者會讓孩子接受自己就是一個笨蛋,就是一個弱者。所以在這個時候,孩子會特別想知道家長到底會站在哪一方?很多孩子在學校裡受到欺凌以後,都不敢跟家長說,他覺得會受到家長更多的責罵。

當孩子說自己受到欺負的時候,家長千萬要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態度。因為孩子會通過家長一些細微的表現,來判斷家長的態度,比如說,家長可能會說,「嗯,那你對他做了什麼呢?」「你為什麼不保護自己呢?」家長的這些表現傳遞給孩子的感受就是,爸爸媽媽不但沒有站在我這邊,反而是在挑我的毛病。所以,孩子已經受到了霸凌者的貶損,家長要理解孩子這個時候的心理狀態。不管孩子的表述是否符合實際,關鍵是,孩子能跟你溝通,就已經是打開了通往事情真相的大門。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孩子被霸凌的事件呢?在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以下五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幫助孩子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

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參加一些能增強毅力和吃苦精神的活動,增強孩子頑強抵抗霸凌的信心。比如說完成長途騎行,參加球類對抗賽等。這些孩子喜歡做,同時又有一定難度的事情,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經常去堅持做。

當孩子有了這些經歷之後,他會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並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他們會獲得對自己更積極的評價,他們會覺得我是一個堅韌的人,我可以戰勝任何困難,如果再有人欺負我,我可以勇敢地去反抗。

第二個方法是鼓勵孩子找到幾個值得信任的朋友。

根據調查,經常受到霸凌的孩子,大多沒有朋友或者朋友很少。如果孩子的同伴能及時介入幹預,一半以上的霸凌行為會在10秒鐘之內終止。所以說,鼓勵孩子找到幾個值得信任的朋友,不但會衝淡青春期孩子內心的孤獨,還會避免很多被霸凌現象的發生。

第三個方法是教孩子強化對自己的積極評價。

就像在前面提到的,霸凌者的目的是打擊霸凌者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懦弱無能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幫孩子找幾個可以信賴的人來評價孩子,這些人可以是他們的朋友,也可以是孩子信任的成年人,評價的內容應該是客觀且偏向於鼓勵的。

第四個方法是當孩子出現人身傷害或者受到威脅的時候,家長要立刻介入。

在孩子出現身體傷害和威脅的情況下,作為父母你必須要做出反應。你可以向孩子的老師、學校報告反應這些事情,必要的時候可以報警。同時要告訴孩子,遇到類似情況要堅決反抗,不論是大聲呵斥,還是痛快打一架,要用行動讓對方明白自己不是好欺負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要不畏強權,要學會保護自己。人性的弱點都是欺軟怕硬的,如果你的孩子以為惹不起,躲得起,那麼他以後還是會受到別人的霸凌。

第五個方法是幫助孩子尋找外部援助。

我們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願意跟陌生人聊一聊這個事情,如果孩子的回答傾向於肯定,你可以帶孩子去接受心理諮詢。諮詢能讓孩子感受到,除了家庭和朋友之外,還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羞恥感和內疚,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通過諮詢也會讓孩子重新發現自我,重新鼓起勇氣。

以上五點就是解決青春期孩子被霸凌問題的應對策略,每一個方法的實踐,都需要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信任和陪伴。希望家有青春期的孩子都能生活在安全、和諧的環境中,面對霸凌事件,都要保護好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對校園霸凌說不!
    口語補、空間補,和孩子討論為何說出要殺人這句話時,建議可預先和孩子說等會要聽聽為什麼,換言之;就是給孩子思考等待的空間,不要急於馬上要孩子說出原因,等待是調整雙方情緒的良方。視覺圖像佳,美麗舒服的環境讓孩子有安全感,要談此事件,建議選擇在公園等環境美麗平靜的地方,平緩的情緒是吐露心事的最佳時刻。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智慧力量解決校園霸凌
    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霸凌」或實施「霸凌」的人,想想如果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內心一定是憤怒甚至絕望的,作為家長的都能理解這份心。力量感是自尊自信的力量,但外部同樣可以給予孩子力量感,同樣的家長也可以給到孩子力量感,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力量感呢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開口談性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性生理和性心理均被喚醒,社會資訊發達有利於青少年了解兩性以及生理衛生知識,似乎給他們提供了「無師自通」的機會,但是網絡的知識不少是過時的,狹隘的甚至是錯誤的。作為家長,不要等到孩子青春期才想起性教育,更不要只關心孩子是否早戀了,是否發生了性行為,是否了解安全措施,性教育不僅僅是生理衛生,更涉及性心理,人際關係以及兩性道德、家庭倫理教育。需要家長進行把關和引導。
  • 被霸凌的孩子,一生都在噩夢裡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校園霸凌的話題。孩子上學以後,家長們心裡都繃著一根弦,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其他同學欺負。
  • 怎樣的孩子會被校園霸凌?問題出在父母
    這樣的悲劇怎樣才能不再重演?在萬分痛心之餘,父母乃至全社會都要深刻反思!反思一:孩子為什麼在遭受校園霸凌之後,沒有選擇告知父母?中國父母普遍性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其餘幾乎置若罔聞。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支撐和保護,或者還會被無辜打罵一頓雪上加霜,孩子只能選擇沉默,什麼都不說,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願意說,父母不了解他心理在想什麼,不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父母要有這樣的一種意識,不能只看到孩子的成績,而要看到他的整個人。營造一種尊重、商量、平和、民主、支持、理解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敢於表達和願意表達。
  • 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怎樣和異性相處?
    其實孩子眼裡的喜歡就是打打鬧鬧,或者捉弄一下對方,引起對方的注意,僅此而已。我繼續說:「是的,我跟爸爸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是一樣,都喜歡跟成績好,習慣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討論問題」,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好的東西和人大家都喜歡,所以你要繼續努力,只有成績好了,他們才會喜歡跟你玩,而且我們也不能去影響和打擾別人,人家自己很優秀,當然不喜歡幹擾他學習的人,女兒也同意我的觀點。
  •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是怎樣的
    家庭為孩子奠定一個健康、良好、積極的性格和心理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教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孩子與父母親和家庭其他成員相處時間最長,因此,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責任。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身體發育已經基本成熟,而心理發展尚處於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時期。這時候孩子一方面要應付生理方面的突變。
  • 媽媽跟兒子談青春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有逆反心理,一般人的話很難聽進去。但是如果媽媽跟兒子談青春期,兒子不但能聽進去,而且還會聽得津津有味,這是因為:一媽媽是最親近的人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所以說,媽媽是兒子最親近的人,媽媽跟兒子談青春期是當一不二的合適人選。
  • 怎樣和孩子搞好關係?父母做到這一步,不用怕孩子青春期
    一說到孩子的青春期,總會令不少家長談之色變。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甚至有不少家長和孩子成了對立面,本來都是從愛的出發點考慮,怎麼最後結果卻適得其反?那是因為你愛的方式不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的最好關係就是:媽媽和女兒要成閨蜜,經常聊點小秘密;爸爸和男孩兒要做哥們兒,比如爸爸帶著兒子去打打球啊,做做運動,倆人一塊兒去玩兒,就是讓他感覺到你們這個關係,這就是好的價值關係。
  • 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有的家長會說,我真的不好意思和孩子談性,要和孩子聊性,我不可能鼓勵孩子去做這些,其實這是對性教育的最大誤區。家庭中常見的誤區還有以下幾類:①、羞於啟齒(談性色變)。我們這一代父母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性教育,而且東方人對性的態度,總是比較保守,總是覺得不好放在檯面上來講。
  • 不要和青春期孩子較勁
    她媽媽和我聊了很多,說孩子本來還好好的,因為這次疫情,老師要上網課,孩子玩手機上癮了,有時玩手機能玩到半夜。這部沒有辦法,才轉到你這兒來。我說好的,我會因材施教的。給班裡學生大致談了談,然後找到她,很隨意的說:孩子,這次你沒發揮好,我相信你下次會比這一次好的。孩子衝我笑笑,說:老師你看我的表現吧。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力量與智慧解決校園霸凌
    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霸凌」或實施「霸凌」的人,想想如果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內心一定是憤怒甚至絕望的,作為家長的都能理解這份心。但對這一問題如何去解決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家長們希望老師和學校多做些什麼,但事實證明情況依舊還在。學校和老師的作為往往發生在壓力之下,也就是問題已經發生的情況下。
  • 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所以,在孩子長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遠的將來,你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孩子,又該如何應對。 01 從生活入手去改變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
  • 三寬家長學校第八課:怎樣和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第八課怎樣和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多年來,她一直奔走於全國各地,為數十萬的家長、孩子和老師,講述先進的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幫助了無數家庭走出困惑,被數百所中小學校聘為家長學校名譽校長。心理健康大家同時想像一個蘋果,我們腦海裡的蘋果會是什麼顏色呢?有紅色、有黃色、有綠色……同樣是蘋果,我們想像中蘋果的顏色卻截然不同。
  • 怎樣應對網絡霸凌
    挪威心理學教授歐文斯依照霸凌手段與方式的不同,將霸凌分為關係霸凌、言語霸凌、肢體霸凌、性霸凌、反擊型霸凌和網絡霸凌等六大類。其中的網絡霸凌,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隨著信息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校園霸凌已經突破了過去我們在校園裡能直接看到的肢體或語言上的霸凌。在網絡世界中,一種憑藉網絡媒體、潛入校園內甚至蔓延至校園外的霸凌行為,更具傷害性和隱秘性。其傳播之廣、傷害之深,更令人難以想像。
  • 言語霸凌/情感霸凌/身體霸凌/隱形霸凌…直面醜陋而心向光明,是對...
    一邊讀這套書,一邊在心裡默默嘆息,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對霸凌的了解,對它複雜多變的形態和特徵的了解,還遠遠不夠。      如何讓孩子學會辨別和遠離霸凌?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從《悲傷逆流成河》談校園霸凌,十四歲前後的危險期如何度過
    為什麼一個青春期的女孩想要平靜簡單的生活下去竟然難比登天?霸凌「bully」一詞的音譯,通常指持續性的恃強凌弱,一般發生在力量不對等的青少年中間,多對一或者一對一。每當我看到校園霸凌的新聞或視頻,都會本能的心頭一緊,深切同情,憂慮那些受到傷害的孩子該如何面對校園生活,如何繼續在同一個教室裡和欺侮自己的人朝夕相處?那些所謂的不滿十四周歲的孩子做出殘忍惡劣的行徑最後卻只是被象徵性的批評警告,不必付出什麼代價就回去繼續上學,像黴菌一般繼續滋生蔓延在本該安全美好的校園。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
    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條件。那麼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如何指導?應該與孩子怎樣溝通?下面將帶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家長溝通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生理髮育,他們生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他們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產生矛盾和困惑。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