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人保護法》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今年5月,在上海一家書店,一位10小男孩和一個5歲小女孩趴在一起看書,沒想到小男孩子竟然對小女孩子做出猥褻的行為,男孩家長開始還拒不承認,直到女孩家長調出監控,才證實了小男孩所做的令人噁心的行為。
最氣憤的是,不僅小男孩的年齡夠不到法律上的懲罰,而且小男孩的家長還強勢的說,小女孩是自願的,強調自己是上海本地人。如此蠻橫的態度,真的是要氣壞很多有女生的家長。
壞人從來不會認為你家孩子還小。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更是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更別說孩子到了青春期,接吻,早戀、墮胎、大姨媽這類的生理問題更是接踵而來,如果父母還不重視對孩子應有的性教育,只會讓越來越多悲劇上演。
還好,光明正大的性教育已經來臨。2020年10月17日,「性教育」被正式納入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律。
一、家長在性教育中的幾大誤區?
首先請各位家長根據以下題目做個小測試:
1、在跟孩子介紹生殖器官的時候,你是喜歡說「陰莖」還是「小雞雞」?2、孩子提出關於性的問題時,你一般是「認真如實地回答」還是「選擇迴避」?3、你認為性教育應該從什麼時間開始?「從孩子出生」還是「孩子青春期」?4、如果電視劇裡的男女主角正在接吻,你會就親吻這事「與孩子聊聊」還是「馬上換個頻道」?......
如果選擇前面的答案,那說明家長對性教育的態度非常開明。如果基本上都選擇後面的答案,那說明這類的家長真的應該看看這篇文章,一起主動學習性教育這個敏感話題。
有的家長會說,我真的不好意思和孩子談性,要和孩子聊性,我不可能鼓勵孩子去做這些,其實這是對性教育的最大誤區。家庭中常見的誤區還有以下幾類:
①、羞於啟齒(談性色變)。我們這一代父母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性教育,而且東方人對性的態度,總是比較保守,總是覺得不好放在檯面上來講。如果我們支支吾吾地和孩子談性,那孩子也會覺得性是一個非常羞恥的話題。遇到他們有困惑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向家長求助。
②、認為孩子還小。總認為孩子還很小,很多父母認為性教育必須要等到孩子18歲以後,至少是青春期後再進行。其實,性教育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可以開始了。
③、對性教育認為就是做愛。大部分人對性教育的理解比較狹隘,其實性教育包含的不只是這些,還包括五個部分的內容。
④、認為性教育主要針對女孩子。家長在性教育方面容易重女輕男,很多男孩的家長基本上放任,因為我家是男孩,吃不了虧。其實男孩更應該教育,教會他對女性的尊重,減少社會傷害發生,就像上海書店的這位家長,如果不及時對小男孩進行正確的教育,以後還會發生類似的問題。
除了家庭,學校也有缺失,生理課大部分是男女分開,避重就輕地給孩子講講,生怕太敏感。所以導致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以為接吻就會懷孕,不知道如何正確避孕,如何避免性侵害。
二、性教育包括哪些?有什麼作用?
聊到性,很多家長會認為就是愛、生殖、性行為和蒼老師。
每個人對性的理解有不同,如果家長都不了解性教育包含的正確內容,又如何能正確引導孩子呢?
性教育,從來不是「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這麼簡單的開始。
性教育:狹義指性交,而廣義的性不僅包括性交,還有性別認同、性別角色、性傾向、情慾、親密關係、生殖器官等。
《性與性別問題》研究專家方剛說:「性教育不是單純的生理教育,還有性別平等、人際關係、親密關係的教育。」
很多家長會認為性教育並不是家庭必修的功課,因為我們這一代也沒接受過性教育還是長大了,性教育應該是學校的事情,而且父母也真的不會做性教育,也怕越教越錯。
其實性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現在的社會不再像過去我們的年代,孩子從小通過手機、電視、網絡獲取各種各類的信息,社會的不安全性更高,人們的生活更開放,所以性教育已經越來越重要了。
性教育應該是我們家長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不斷與人們溝通的話題,是家長應該儘早且長期堅持下去的事,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護孩子不受侵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說:全世界有10%的女孩在18歲產前遭遇過性侵害或性騷擾。你總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其實兒童受到的傷害遠比報導出來的更普遍。
其次:幫助孩子正確過渡青春期的過程。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困惑本來就比較多,需要家長正確引導,如果家長不受信賴,孩子就只有求助其它渠道。
最後:盡父母的職責。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對性有正確的認知,認為性是健康的,性是美好的。
總之,性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失的,它不僅是保護孩子,更是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在塑造孩子的人格。
正確的性教育會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自我悅納,懂得尊重自己、愛自己,也更容易去尊重別人,愛別人,成為有責任感和自控力的好人。
三、家長如何承擔責任?
首先:家長需要先補課
我們這一代父母本身就是性教育缺失的一代,還要承擔起引導孩子性教育的責任,父母更應該主動去學習,主動與孩子溝通,不要再談性色變了。
1、了解自己,改變自己。家長要改變自己對性的消極態度,這才是對孩子性教育的第一步。
2、主動去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發育和特點。
-抓住0-3歲是性教育的黃金期,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教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4-6歲主動和孩子談性說愛。對孩子問的性問題,認真回答。性教育是從孩子的第一個提問開始。
-7-10歲可以和孩子聊一些比較尷尬的問題。什麼衛生巾、無痛人流,遇到性侵害時如何辦?
-10歲以上更要堅持陪伴孩子。這個時期重點是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正確選擇文胸、正確看待自慰問題,懂得安全套有什麼用等等。
前不久,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單親家庭李尖尖的爸爸就學得很快。在遇到女兒第一次來月經,最開始也很尷尬,但是他願意學,很快就找隔壁女鄰居請教這個事,應該注意的事項,如何告訴孩子。
其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在家庭性教育中,家長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常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覺得這個不對,那個也不能做。這樣的性教育常常是不得要領,效果很不好。
我們一定要改變這種視角,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1、孩子的交流從問句開始。當孩子有一些異常行為的時候,我們不要主觀地判斷孩子的原因,而是問問孩子真實的想法。
2、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一看到孩子偷看色情網站就覺得孩子變壞了,不要把孩子出現的性有關的行為和道德品質捆綁在一起了。
3、不要只會培養聽話順眾的孩子。要教會女兒學會自主,不願意的時候要學會說不。
4、多和孩子交流。每天和孩子聊聊當天的經歷,或者針對某條新聞,聽聽孩子的想法。
總之,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從孩子的角度去溝通,去引導,才會有效。
最後:建立和詣的親子氛圍
1、給予孩子足夠高質量的愛。經常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的愛。這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氛圍,孩子遇到危險時才願意向家長求助。
2、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孩子遇到困惑的時候,能及時提供幫助。這個時候一定要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擔心和困惑,及時解答孩子的問題,把影響降到最低。
3、和孩子談性的方法。談性很敏感,很難。家長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和環境,給孩子傳遞的一定是事實信息,最好用簡短、科學及易懂的詞語。同時明確和孩子的界限,比如幾歲分房睡。最後做好孩子的榜樣。
結語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中,13歲的房思琪五年間被老師不斷性侵,最後導致發瘋,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書裡有這樣一段描述:
思琪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性教育這一課中,希望這代父母不要再缺席了,不要再有悲劇發生。
沒有性教育,孩子會長大,但有了性教育,孩子會更健康、更美好地成長。
最後推薦一些近期學習性教育的相關資源,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補課:
兒童的繪本:《小威向前衝》《我的弟弟出生了》《我寶貴的身體》《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乳房的故事》《不要隨便摸我》《小雞雞的故事》青春期家長可以看的書籍或電視:《善解童貞》《和孩子談談性》《尿布和約會》《17.3 關於性》電視《性愛自修室》電視《性教育》電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每年閱讀書100+,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你推薦育兒書籍及乾貨,歡迎關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