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如何與孩子談性

2021-02-19 創藝對話空間

 

                           《青春期秘密》                                               

 「性,是人類的本能;對性的好奇,更是男女成長過程中的必然。

在媒體多元化充斥跟性有關的資訊,是如此蓬勃發展的今天,希望男孩女孩有美好的兩性未來,一定要從性教育著手。

然後性知識並不等於性教育。

正確的性教育是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並具備保護的義務和能力,以達到兩性互重、負責的境地。

正確性教育從家庭開始。

(請問美儒老師,我女兒現在就讀幼兒園大班,前天她問我為什麼不能跟哥哥一樣站著尿尿?你覺得我是不是可以開始教她一些性知識了?)

 (兒子現在念八年級,最近他常特別交代我,說沒事不要進他房間,甚至表示不需要我幫他打掃房間了。後來我才發現,他在房間的垃圾桶裡塞了好多用過的衛生紙,我想,他大概開始有自慰的情況了。可是我本身是個單親媽媽,想了好幾天,不曉得怎麼跟他開口談這些男人成長的問題?)

針對兩性教育的演講或在電臺,綜藝節目裡,總有不少媽媽,會跟我提出十分寫實卻也絕對勁爆的問題。

性,是人類最古老的問題,卻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所謂的性知識並不等於性教育,所謂的追求兩性平等更不是性泛濫,性解放。

不久前,(杏林基金會)針對臺灣北、中、南、東四區國小高年級生1867人和1698位家長的問卷調查顯示,國小(就是小學生)男女生的發育已有提早來臨的趨勢,五、六年級的男生超過五成有勃起的經驗,女孩到了高年級,則有87%胸部已經開始隆起發育。

月經跟夢遺是孩童轉進青春期的重要象徵,而令人憂心的是,卻有近七成的十四、五歲少年郎,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夢遺,有超過五成的女孩不明白月經初潮來臨之後所帶來的生命意義,甚至有將近三成的學童,認為跟異性同床睡覺很可能就會懷孕生子。

從這項調查中,其實最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國小高年級生遭遇性侵害的,男生竟然是女生的七倍;許多男童有被迫脫褲子,撫摸下體的經驗;甚至有千分之四曾被暴力脅迫而與人性交。這年頭,要小心的不只是女孩家了;家有男孩兒、小帥哥,也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然而就整體的問卷資訊來看,家長和子女在溝通性的問題上,卻是完全不及格的!其中超過80%的孩子,根本不敢跟父母談[性],而大部分受訪的家長也坦承面對[性]的情慾問題,實在跟兒女[難以啟齒],也[擔心自己知識不足],或[怕自己說得越多,孩子的興(性)致就越高]。

在家庭性教育裡,母親跟女兒、父親跟兒子是最佳的溝通管道。性教育要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教孩子從器官的認識到知道如何保護它,尤其要讓孩子學得如何拒絕別人的騷擾,如何辨識別人的偽善企圖,才是保護自己的基本要能。

 身為父母的,不可能當孩子終身的守護神。教導孩子如何不受性的傷害,期待孩子有美好的兩性未來:親愛的爸爸媽媽,面對兒女性的疑問時,不能再迴避了!甚至要主動提出,或籍用書籍一起來研討。……」--摘自《不怕小孩問性》寫給父母的親子教育指南

回想這些年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已經十幾年過去了,從孩子兩歲開始,我開始上各種心理工作坊:親子的,催眠的,完形的,舞動的,遊戲治療,敘事,合作對話,開放式對話,行動的反思團隊,家庭治療研修系統訓練,性諮商系統訓練……

孩子兩歲開始跟著我去上課,上各種工作坊,見不同的老師同學,有的老師看著他一點點長大,兩歲的小小孩長成了現在的小夥子。

2020年3月1日晚,敘事同學開直播,我很隨意的點了進去,然後就聽同學們討論,關於孩子玩遊戲的話題,還挺有意思的,後來孩子也插進來做分享,分享關於他在玩遊戲時的開心快樂,悲催的遭遇等等,一位年長的女同學,他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要玩遊戲,遊戲有什麼好玩的,所以他就不斷的問孩子問題,非常真誠的請教孩子,孩子也特別耐心的用隱喻打比方的方式解釋給這位阿姨聽。孩子想盡辦法的解釋,阿姨也很珍惜,非常真心的,用心的聽,孩子分享了很多,我從來沒聽孩子,說過這麼多關於遊戲的故事,因為我對玩網路遊戲實在沒興趣,孩子想盡辦法的用各種形容,用簡單易懂的故事來跟阿姨解釋,整個過程好讓人感動,孩子和大人們都很真誠的互相聆聽,好奇,回應彼此,孩子溫暖,開心快樂的分享。

孩子自己也很意外的過了一把做遊戲主播的癮,孩子一直跟我這個媽媽說,他想做主播,做遊戲主播,美食主播,美食的部分已經在抖音上開播了,遊戲主播這是第1次,可以相對放鬆的看待孩子,想做遊戲主播這件事,我要特別謝謝孩子的松諾阿姨,當阿姨知道孩子的這個願望時,阿姨說簡單,下個可以做直播的軟體馬上開播,直接體驗,哇,對於我這個中年婦女,對於我這個對於玩網路遊戲有偏見的媽媽來說,真心說是有挑戰的,因為我是監護人,我是家長,我有責任的呀,但是,我的同學跟我說,孩子有興趣,就讓他輕鬆自在愉快的去體驗和感受感受吧,不做不體驗怎麼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歡適不適合呢?其實要做好一個主播也是不容易的,或許他體驗過後,他的想法就會不一樣了,也或許他為了要做他自己想做的事,而會去想很多辦法,可能會更好的去學習很多事物!因為同學的多元聲音,我可以更流動更彈性,更開放的去看孩子當下的理想:做遊戲主播!

2020年3月1日,真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在本文的開頭,我提到性諮商的系統訓練,那是2016年,我在臺灣荷光性專業訓練中心,參加呂嘉惠老師的性諮商系統訓練研修課程(會下決心去參加這個課程要特別感謝周志建老師,在周老師的內在小孩的工作坊上我的內在小孩,12歲時被非禮,無助的小女孩被很好的支持到,力挺到),一年期的系統訓練中,嘉惠老師推薦了一套書——《青春期的秘密》,這套書,我買來陪著當時8歲的兒子從頭到尾看完。這套書非常及時的幫助了我作為家長在孩子性教育的部分,在孩子青春期前期做好了準備,孩子當時提了和身體發育成長相關的很多問題,都在書裡一一得到了合適的回應。現在4年過去了,孩子長成小夥子了,今年我準備陪著孩子再讀這套書,因為這套書是可以從小讀到大的,孩子,成人都可以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然後也請孩子做我們家長的小幫手,透過他搭建溝通的小橋梁,幫助我們家長,成人更好的了解孩子們,更好的理解孩子們的需求!困擾!困惑!知道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最需要我們大人給他們提供的成長幫助是什麼?

歡迎有同樣興趣的家長,成人朋友,孩子們一起來以《青春期的秘密》這套書為媒介,我們大家一起來互相陪伴,共同學習成長。

《青春期秘密》

主持人:陶仙萍(陶子)+小主持一枚(陶子的寶貝兒子,聰聰)

輔助:楊松諾,史延言

讀書會的形式:

線上封閉團體,以釘釘軟體為媒介平臺。

親子共同讀書,分享,互動,提問,回應,共創。

時間:

2020年3月21日正式開始

每周六晚,19:00開始21:00前結束。          共8次/期      四次中間可能需要停一周休息一下(具體到時再根據具體情況再確定)

人數:9個家庭(最少1個大人+1個孩子)/9個成人

費用:520元/期

適合人群:

對孩子性教育感興趣的家長,老師,諮詢師,社工,……都可以

報名條件:

1、需要有持續穩定出席團體活動的時間

2、能承受各種由團體經驗而引發的階段性不舒適感的可能性

3、請考量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意願哦,謹慎選擇啊!2020年3月21日晚開始第一次後,是不退費的。一位家長可以帶一名孩子,算一個名額。我們這樣做是希望真的可以帶給孩子更好的成長陪伴。所以,珍惜自己的時間,機會,也珍惜大家的時間,機會。

報名方式:

1、陶子:15168670810(微信電話同號)

2、松諾:13717776096(微信電話同號)

3、延言:18910131576(微信電話同號)

PS:如果您對本次活動感興趣,想要了解,或者想要報名,但是還是有一些疑惑和設置不清楚,歡迎您加入我們的「青春期性教育」讀書說明會,微信群號名稱:「青春期性教育」讀書說明會群。大家可以先加,陶子/松諾/延言,任何一位的微信號,請她們拉你入群,或者直接掃碼進群。

我們會在2020年3月18日,下周三晚6:30~8:00與大家相約「青春期性教育」讀書說明會。

下面的是好朋友們,也是同學們的分享感言,複製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希望有助於大家更好的了解主持活動的人和活動本身。

「️終於盼到了,陶子姐的親子共讀《青春期的秘密》活動招募。

  

第一次聽到和孩子講「保險套」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在2018年周老師私塾班上一位同班的女諮詢師,我叫她陶子姐。

她向全班坦然並清晰的講解,這個大人不知道該怎麼說,但是孩子們到了年齡就會好奇的問題,這是我人生旅途中第一次在相對公共的場合,聽到有人公開坦然的談「性」這個話題,那年我30歲。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認真的,了解和學習關於「性」教育這個話題。

當時陶子姐推薦了臺灣呂老師的「性教育」課程,我記得當時在地鐵上,我打開公眾號,看到問答這個欄目,我點開進去,當我看到各式各樣的家長困惑,以及孩子們青春期遇到的問題,關於身體出現的各種性徵和變化,自己隨之而來的各種好奇,家長們焦慮,孩子們不解,卻沒有正確的途徑來獲取正確的對待。

回想起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在性這件事情上經歷的身體和心理的創傷,我決定從頭回望一件一件去學習,重新去面對。就是這樣的機緣之下,開始學習和「性教育」相關的課程,書籍,自己跑到國外去學習,自己做個人諮詢,終於用一年的時間,在自己的努力,老公和母親的陪伴中,一次又一次處理了很多過往遇到的創傷,陪伴那個小女孩從各種「羞恥」當中,好好的重新活了過來,開啟了新的美好和創造。

陶子姐是我入門的老師,也是我在「性教育」這條探索的道路上,珍貴的陪伴者和同行者。這次她開課,我舉手一百萬個贊成,而且她用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家長陪伴孩子一起來,共同學習和成長,我心裡特別特別的感動,如果有機會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共讀,那將對孩子這一生是多麼寶貴的財富。

我強烈推薦給身邊所有的家長和朋友,如果你家孩子正好到了青春期這個年齡需要了解「青春期的秘密」推薦你們一起前來,共同學習;

如果你是單身的男女青年,或者是孩子到了或者是已經過了青春期,沒有關係,邀請你一起共讀學習;這不只是一件青春期的事情,而是每個人生命成長一生中每個階段都很重要的事情。

讓這節曾經落下的課,自己陪著自己重新補;

讓這節不知怎麼開口和孩子談的課,我們用團體的力量陪你一起去談;

讓曾經無法面對的自己遭遇的事情,有人陪你一起聽,共同說,相信我,你一定不孤單;

我很榮幸成為這次共讀的助教,和陶子姐和她的兒子,以及延言和她的兒子,一起共同學習;再次重新認識和了解自己,陪伴自己;也陪伴曾經和我一樣對於青春期迷惑不解的現在的孩子和家長們,更加豐富的認識,了解和陪伴她(他)們自己。」——楊松諾(敘事班同學)

「親子共讀《青春期的秘密》活動招募 

我家兒子今年11歲了,很快就要進入青春期,面對青春期,作為過來人的我最在意的是孩子在這個階段能不能如實的面對自己身體的突變,能不能更健康的面對性這件事情。

想起曾經在青春期時我的一些經歷,第二性徵的發育,讓我對身體的變化充滿不適,自卑,還有羞恥感,甚至都不能跟同學正常交往。學校的生理衛生課上的遮遮掩掩,更加讓我覺得「這件不能談」、「需要遮掩」的事情是神秘的,需要偷偷摸摸去找信息,不能讓大人知道。對於那個時候的我來說,只能從一些雜誌,瓊瑤小說,電視劇裡去捕捉對於性的認知也是各種亂七八糟的。而對於性的錯誤認知,也讓我很多年不能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女性身份,我在療愈這個部分上可是沒有少投入金錢和時間。

後來通過各種學習,補上了原本應該青春期就知道的事情,現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性教育,我不想錯失機會,不想讓他再被一些錯誤認知和信念所限制,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獲得健康的性知識,好好認知自己的身體,認知異性的身體,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也懂得如何照顧別人,希望他能享受這個變化的過程,而不是讓他茫然的面對一個巨大而隱秘的變化。

所以,我會和兒子一起報名這個關於性教育的親子共讀,來幫助我實現願望。

讀書帶領人是我很信任的陶子姐和她的兒子,這個共讀會還設置了輔助人,來幫助大家更好的一起學習,我就是輔助人之一,如果你家也有孩子初長成,想要給孩子進行性教育,這是非常好的選擇,歡迎跟我們一起共學,成長,讓孩子們的青春期過程更輕鬆快樂,健健康康」——史延言(敘事班同學)

「好不容易,陶子的親子共讀《青春期的秘密》一起玩的讀書會就要舉辦了。

說實在的,雖然海春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也會遇到要如何與家裡的「神獸」去談關於青春期的各種身體變化的時刻;同時在我的諮詢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很焦慮的打電話過來談他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遇到的很多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話題,對於內斂的中國人來說,可能更不好去討論。因為不好討論羞於出口,青春期就不來了嗎?孩子就沒有困擾了嗎?

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做為一位負責任的諮詢師對於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出於對來訪者負責任的態度,我會轉介給其他在這方面有過專門學習的心理諮詢師。而陶子老師,就是我非常熟悉、信任並且非常尊重的一位敘事取向心理諮詢師。我非常欣賞她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一位有著溫度的陪伴者,她會在這個關鍵時期陪伴著受到困擾的家庭和個人。

最近她就要舉辦青春期親子讀書會了,我用了兩年的時間一直期盼著她來開這個讀書會。之前,她總是說需要好好準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不允許自己出差錯,因為擔心做不好會帶給人傷害。

雖然只是讀書會,她沒有輕易的答應和開始,這是她對生命的敬重。有這樣一位陪伴入心的共讀帶領老師,收穫一定是超值的。

所以,這次海春自然也是參加的。因為在之前我轉介個案時,與她的交流和溝通也深受滋養。如果您家有孩子進入這個時期,或者未來會進入青春期,可以邀請您和您的孩子一起來參加讀書會。」——張海春(敘事班同學)

相關焦點

  • 如何有效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顧名思義,就是親人與寶貝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的一段美好時光。但是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家長讀給孩子聽,而是一個重要的親子交流、感情培養的過程。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依然堅持親子共讀的陪伴時光,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無可替代,爸爸媽媽的聲音對孩子們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寶貝之於我們的意義。每天能夠聽到爸爸媽媽溫暖的聲音就已足夠將幸福無限放大,也能治癒這一整天的不開心。
  • 親子共讀怎麼讀?孩子才會獲益更多
    教育孩子的方法眾多,其中最簡單易行、效果明顯的方法之一就是親子共讀。親子共讀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不僅培養起重要的閱讀習慣,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增加孩子知識,提升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更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所以家長們務必重視親子閱讀在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哦。
  • 親子共讀 |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就醫恐懼?
    親子共讀 |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就醫恐懼?在我們孩子的生活中,可能遭遇讓他們感到恐懼的具體事件,比如說看醫生。年幼的孩子認知水平低下,他們更容易把醫生與疼痛、難受等壞的感覺聯繫在一起,對看病與身體康復之間的因果關係認識模糊,自然會覺得害怕。我們不妨通過繪本閱讀幫助孩子緩解對就醫的恐懼。在這裡向大家推薦兩本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以及《第五個》。
  • 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教育觀察與思考]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 在親子共讀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今天看了張麗萍老師的視頻「媽媽在親子共讀中的收穫」之後,才恍然大悟,我的想法是錯的。親子共讀對小孩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對媽媽來說也是學習和成長的一種方式。老師講到,親子共讀主要分三步,一是如何選書,二是打造閱讀環境,三是通過遊戲互動和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
  • 如何讓「親子共讀」更有效、更科學?
    然而近日,多部暢銷童書因部分內容「少兒不宜」受到廣泛關注,也讓很多家長因自己在給孩子購書時沒能細心甄別、「後知後覺」而感到「糟心」。隨著親子共讀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必需品,親子共讀能帶來的益處也已得到廣泛認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購置童書、繪本毫不手軟。
  • 親子共讀經典書籍
    本報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日前,觀山湖區新世界社區舉行「巾幗領讀,好書『童』享」閱讀活動,家長與孩子共讀經典書籍。  當日的活動首先是經典誦讀,在專家的領讀下,新世界社區的家長和孩子高聲誦讀《三字經》,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閱讀大V」談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從閱讀開始
    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報導: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為孩子選書,該選什麼樣的書,給孩子看書到底是為了什麼?為11月即將到來的「深圳讀書月」預熱,近日,一場特殊的「好媽媽一起行」閱讀分享活動在深圳舉行。
  • 親子共讀變成父母共讀,別讓堆積成山的繪本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暗號」對上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同學隨後又搖搖頭說:「現在都主張親子共讀,我和我愛人翻了好多遍的繪本,爛熟於心,可孩子竟然不愛看,真是頭疼。」他的觀點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可,同學們都表示,家中繪本堆積如山,可是親子共讀卻變成了父母共讀,孩子根本不愛看,還有人提出質疑:親子共讀還有意義嗎?
  • 專家談良好親子關係:父母要和孩子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成長
    ­  朱永新認為,建立起良好家庭親子關係,主要是解決四個問題。第一,共讀。共讀是把孩子帶到閱讀世界的一個最有效的方式,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親跟孩子交流時就有了共同的話題。第二,共寫。父母和孩子通過共同寫日記來記錄整個家庭發生的故事,以此增進親子關係。第三,共同生活。父母親給孩子最重要的財富就是陪伴,父母應該跟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陪伴孩子成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親自關係。第四,共同成長。
  • 父母課堂:親子共讀,怎麼開始?
    什麼是親子共讀?親子 共讀就是指家長陪同小孩一起閱讀。「共讀」, 表示這項活動不是單方面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的。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十五分作為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裡,我和孩子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孩子的提問打斷,這時我會停下來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或反問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啟發她主動思考,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與孩子一起共讀的目的不僅是分享快樂,同時也要分享困感。
  • 親子共讀這件事有多重要?如何進行親子共讀?這幾點家長要知道!
    那麼如何與寶寶進行親子共讀呢?我們來看一看。一、如何進行親子共讀1.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出一個有關閱讀的承諾就是要有用心,堅定地帶著孩子一起讀下去的決心。因為與孩子共同讀書花的時間可能遠遠超過預期。其實有時候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是父母長期不懈地堅持。2.營造安靜、專注、輕鬆的讀書時間閱讀需要安靜的空間和專注的態度。父母需要將自己的手機屏幕關掉,預留專屬的時間給孩子,給閱讀。這樣不僅僅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感受到書中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和她一起讀書的專注態度,會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榜樣的力量。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尤其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關注的重點越不應該是圖畫書本身,而是整個親子共讀中的「姿勢」。請問,你是採取什麼樣的親子共讀姿勢呢?是把書給孩子,自己僅僅是在旁邊陪著,還是把親子共讀這件事當作一件任務,心急地把故事給孩子講完就走開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父母在進行親子共讀時,精神很疲勞或者很焦慮,很容易將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 親子共讀日丨不用懷疑,這裡有1228個陪伴孩子共讀的理由!
    據調查,在深圳0-3歲兒童家庭每天和孩子親子共讀的家長比例僅為9%;3-6歲兒童家庭每天親子共讀的比例約37%。我們會發現即使在認知水平相對較高的一線城市,仍存在嚴重缺乏親子共讀實踐的現象。即使孩子到了3-6歲階段,家庭親子共讀行動有所增加,可是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完全不值一提,甚至低於美國低收入家庭同齡兒童的親子閱讀頻率。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原創】親子共讀的好處和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長配合參與學校的閱讀教育活動,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情感,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全面成長發展。研究表明,兒童時期促使孩子智力發展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親子閱讀。親子閱讀不僅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一把鑰匙,而且根更有利於促進親子關係。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親子共讀的好處。1、親子共讀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從而帶動識字。
  • 親子共讀策略——那些美好溫暖的親子時光
    親子共讀策略——那些美好溫暖的親子時光 2019-11-26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質量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整個學業的發展」「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撫順劉山街道湖邊社區開展「親子共讀 與孩子共成長」親子閱讀活動
    暑期已至,為提高轄區孩子的閱讀興趣,營造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湖邊社區黨總支於7月27日上午開展「親子共讀 與孩子共成長」親子閱讀活動,通過閱讀使家長、孩子從中深刻體會到了讀書的好處,與孩子共同成長。社區黨總支書記在社區閱覽室為各位小朋友和家長講解閱讀的重要性,分享如何激發兒童閱讀興趣的正確方法,家長認真選取適合自己孩子的書籍,與孩子共同閱讀,小朋友們也互相交流,並把自己閱讀的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與家長和小朋友共同分享美妙的故事。
  • 親子共讀點燃兒童夢想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英國斯克萊德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 華偉「想讓你的孩子變得聰明嗎?那就為他們讀童話吧!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嗎?那就為他們讀更多的童話吧!」在蘇格蘭,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經常被政府和圖書館引用,作為鼓勵家長開展早期親子共讀的廣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