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2021-02-08 守望新教育

[教育觀察與思考]


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作者|方素珍


        沒有人天生就能閱讀、就愛閱讀。閱讀要有方法,是漸進式的。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與爸爸、媽媽共讀的親密感,會使孩子產生安全和信任感;豐富的閱讀經驗,會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更豐富,並且給孩子帶來喜悅和滿足。


一、適合親子共讀的童書

        以功能區分有:洗澡書、枕頭書、口水書、觸摸書、拉拉書、手制書等。

        以材料區分有:布書、木頭書、塑料書、厚紙板書、有聲書、紙卡書等。

        以內容區分有:家庭生活故事、幻想豐富的寓言童話、校園生活故事、偉人傳記、動植物、大自然的故事、科幻小品、優美的詩歌、冒險故事、遊記、幽默笑話謎語等等。

       舒適輕鬆的閱讀環境,有助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隨處可以看到書、拿到書,自然而然就會去閱讀。

       安排安靜固定的地方放置書櫃,並有充足的光線,舒服的椅墊、抱枕或書中的角色布偶,讓孩子覺得那裡很安全、很溫馨,只要想看書,就會自動走過去。

摟著孩子共看一本書;或家人在旁邊一起看同一本書,是一種很親密的互動方式,有助孩子喜歡閱讀。

讓孩子自己挑選書,孩子對喜歡的書百讀也不會厭倦。

同一本書,也可以變化出不同的故事。由於孩子的注意力不長,家長講述時,可以從中挑出一個重點來講述,下次再找不同的主題來說,或者加入新的角色,每次都做不同的解讀,保持孩子的新鮮感。

        運用PAC理論,巧妙的互換角色:由孩子講故事給大人聽,或用接龍的方式,改編成不同的繪本故事,訓練孩子的想像力。PAC是一種人際關係理論,強調每個人「同時」擁有這三種特質;P(parent)代表父母、權威的。A ( adult)代表成人、理智的。C(child)代表小孩、無助的。這三種特質會依現實情況,「自動交錯」顯現出來。這種理論也適用師生和親子關係上,例如,有時候孩子看完書,讓他說說他的想法(P),老師或父母用心聆聽(A),或露出無限崇拜的眼神 (C),孩子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讓他有權威與力量,孩子會更愛閱讀。

        複習故事情節:看完書後鼓勵孩子說說感想,或與孩子一起利用道具(如布偶、手指偶等)演出,或錄下他講話的影像,不但留下紀念,也可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語文能力。

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相關焦點

  • 如何有效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顧名思義,就是親人與寶貝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的一段美好時光。但是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家長讀給孩子聽,而是一個重要的親子交流、感情培養的過程。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依然堅持親子共讀的陪伴時光,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無可替代,爸爸媽媽的聲音對孩子們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寶貝之於我們的意義。每天能夠聽到爸爸媽媽溫暖的聲音就已足夠將幸福無限放大,也能治癒這一整天的不開心。
  • 親子共讀這件事有多重要?如何進行親子共讀?這幾點家長要知道!
    那麼如何與寶寶進行親子共讀呢?我們來看一看。一、如何進行親子共讀1.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出一個有關閱讀的承諾就是要有用心,堅定地帶著孩子一起讀下去的決心。因為與孩子共同讀書花的時間可能遠遠超過預期。共讀中,父母傳遞給孩子的那種美好的感覺,舒服的、溫暖的、安全的感覺,會深深的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記憶裡,甚至身體裡,對於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有積極的意義。
  • 「親子共讀」現場進行有獎問答互動
    茂名網訊日前,2020南國書香節茂名分會場新華四閱書店進行「親子共讀」活動,店內氣氛一如既往的熱鬧,「親子共讀」作為倡導分享讀書的活動之一,以「全面小康書香芬芳」為主題。下午三四點時,書店工作人員趁著人流量多,現場進行舉手搶答活動,由家長攜著孩子坐在大熒幕前觀看羅小黑戰記、西遊記大聖歸來的電影片段,期間主持人與小朋友們進行有獎問答互動,孩子們只要踴躍舉手回答主持人提問的關於「羅小黑頭髮什麼顏色」等問題就有獎品。
  • 如何讓「親子共讀」更有效、更科學?
    隨著親子共讀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必需品,親子共讀能帶來的益處也已得到廣泛認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購置童書、繪本毫不手軟。但隨著問題童書接二連三被曝光,也讓家長們意識到:家長應充分參與兒童閱讀,在陪伴、指導中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更好地感知經典書籍中的真善美。
  • 如何用洞洞書進行親子共讀?怎麼開拓寶寶的發散性思維?
    有人會覺得,親子閱讀是不是要以有情節的書為主,其實不然,對小寶寶來說,主要還是靠父母來講,畫面和文字本身越簡單越好。對還沒識字的小寶寶來說,繪本的形式是很豐富的,包括觸摸書、洞洞書、紙板書、立體書等,可以從看、聽、觸多角度來進行體驗,基本都要家長帶讀。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尤其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關注的重點越不應該是圖畫書本身,而是整個親子共讀中的「姿勢」。請問,你是採取什麼樣的親子共讀姿勢呢?是把書給孩子,自己僅僅是在旁邊陪著,還是把親子共讀這件事當作一件任務,心急地把故事給孩子講完就走開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父母在進行親子共讀時,精神很疲勞或者很焦慮,很容易將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 親子共讀怎麼讀?孩子才會獲益更多
    教育孩子的方法眾多,其中最簡單易行、效果明顯的方法之一就是親子共讀。親子共讀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不僅培養起重要的閱讀習慣,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增加孩子知識,提升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更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所以家長們務必重視親子閱讀在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哦。
  • 高質量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整個學業的發展」「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親子共讀策略——那些美好溫暖的親子時光
    親子共讀策略——那些美好溫暖的親子時光 2019-11-26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活動方案
    充分激發家庭「親子共讀」的興趣;營造共同閱讀的家庭氛圍;幫助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親子式」的溝通和指導;以達激發全體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目標。家校攜手,開展「書香家庭 親子共讀」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長。
  • 親子共讀:如何與孩子談性
    這次她開課,我舉手一百萬個贊成,而且她用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家長陪伴孩子一起來,共同學習和成長,我心裡特別特別的感動,如果有機會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共讀,那將對孩子這一生是多麼寶貴的財富。所以,我會和兒子一起報名這個關於性教育的親子共讀,來幫助我實現願望。
  • 親子共讀點燃兒童夢想
    那就為他們讀童話吧!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嗎?那就為他們讀更多的童話吧!」在蘇格蘭,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經常被政府和圖書館引用,作為鼓勵家長開展早期親子共讀的廣告語。蘇格蘭政府發布的《一起學習:蘇格蘭關於家校聯合、家長投入、親子共學和在家學習的國家行動計劃(2018—2021)》,是在對2006年《蘇格蘭學校法(家校聯合)》進行評價與改進基礎上出臺的最新家庭教育政策,是蘇格蘭政府對其境內所有父母、祖父母、家庭其他成員或監護人如何養育18歲以下兒童的最高行政級別的政策。其中,早期親子共讀是這項政策的一大亮點。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親子共讀|「未來家庭教育計劃」親子共讀專題講座暨項目總結會在京...
    項目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以親子閱讀為重點實施內容,通過開展「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巡講」、捐建「親子悅讀館」、舉辦「親子原創故事大賽」等系列活動,探索建立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專家團隊、志願者共同服務家庭教育的社會協同工作機制,為家庭教育提供內容更多元、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
  • 親子共讀 |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就醫恐懼?
    親子共讀 |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就醫恐懼? 以下文章來源於普陀區婦女兒童活動指導中心 ,作者家庭教育 普陀區婦女兒童活動指導中心為婦女兒童提供形象設計,體健諮詢,開展親子活動等綜合服務
  • 親子共讀,「童閱美好」
    近日,「童閱美好不負韶華」親子共讀分享會在淥口區圖書館舉行,現場21組學生家庭參加活動。親子共讀分享會 圖片來源:株洲文明網親子共讀分享會 圖片來源:株洲文明網活動現場,家長們帶著孩子進行共讀分享。
  • 有一種陪伴,叫「親子共讀」
    從城市到鄉村,從學校到家庭,從社區到單位,從大人到孩子,從個別到普及,閱讀正在成為孩子成長的「起跑線」,親子共讀更是日益成為家庭建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抓手,而我國在親子共讀領域的探索也日益廣泛、深入、全面。
  • 親子共讀,我們怎麼做
    然而,大多數80後、90後在自己的童年時代並沒有太多與家長共讀的經驗。轉身成為家長的他們,對於應該讓孩子讀什麼書、如何讀書才能促進孩子成長,尚處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之中。1、開始讀讓孩子愛上閱讀「我給孩子買了近萬元的圖畫書,但很多書他都不喜歡,真愁人。」
  • 教你如何有效地進行親子共讀
    繪本現在已經是走進每一個有寶寶的家庭了,但對於怎麼去讀繪本家長們都是各執己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覺得自己能讀、會讀,其實不然,他們基本都只是看到表面圖畫,讀的都是文字,沒有融入任何有意義的東西。何為有意義的讀,也就是帶著目的去跟孩子講故事,或是增進親子關係、或是提升孩子閱讀力、或是旁敲側擊地去糾正孩子某些壞習慣……01繪本的三種讀法
  • 親子共讀日丨不用懷疑,這裡有1228個陪伴孩子共讀的理由!
    據調查,在深圳0-3歲兒童家庭每天和孩子親子共讀的家長比例僅為9%;3-6歲兒童家庭每天親子共讀的比例約37%。我們會發現即使在認知水平相對較高的一線城市,仍存在嚴重缺乏親子共讀實踐的現象。即使孩子到了3-6歲階段,家庭親子共讀行動有所增加,可是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完全不值一提,甚至低於美國低收入家庭同齡兒童的親子閱讀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