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同學相繼都當上父母之後,同學聚會的內容也從談工作、談娛樂轉移到談育兒上面。不管男生還是女生,現在坐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孩子。上次同學聚會,一個新手爸爸無意中提起了一本繪本,其他同學紛紛響應,對其中的情節都能說出個大概。
「暗號」對上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同學隨後又搖搖頭說:「現在都主張親子共讀,我和我愛人翻了好多遍的繪本,爛熟於心,可孩子竟然不愛看,真是頭疼。」他的觀點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可,同學們都表示,家中繪本堆積如山,可是親子共讀卻變成了父母共讀,孩子根本不愛看,還有人提出質疑:親子共讀還有意義嗎?
親子共讀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
閱讀的好處有目共睹,簡而言之,閱讀就是儲智,閱讀就是閱世,閱讀就是閱人,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將是孩子成長的源動力。
而親子共讀自然也有其獨特的貢獻:首先,親子共讀是增進親子關係的重要手段。在閱讀中通過肌膚接觸以及話語交流,都能增加孩子與爸爸媽媽的親密感,使孩子收穫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通過父母的解讀和幫助,養成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孩子帶來滿足和快樂,豐富的閱讀經驗和逐漸增長的認知能力,也會豐富孩子的藝術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拓展能力等。
再次,親子共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一對一的形式,孩子在閱讀時注意力更為集中,是訓練和加強其專注度非常好的方法。以親子共讀為契機,也能引導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能保持做事的專注度。
最後,親子共讀的過程,也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與父母的互動,通過繪本所學到的人際交往知識、對社會的基本認識,實際上是開啟了孩子的社會化功能。
不想讓親子共讀淪為父母共讀,建議這樣做
親子共讀淪為父母共讀,既浪費了錢財和資源,也沒有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反而成為了父母繁重的負擔,要想避免出現這樣的尷尬,父母需要掌握這些共讀技巧。
1、 切忌揠苗助長,學前愛閱讀即可
在教育焦慮蔓延的今天,家長習慣於將孩子早早地就放在教育起跑線上,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特點,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著揠苗助長的傾向。一位孩子3個月的寶媽在後臺問糖果媽媽,3月齡可以給孩子看什麼書呢?這位寶媽未免有些太著急了。
3個月的寶寶還在吃了睡、睡了吃的階段,寶媽也應該保證自己充足的休息,這個時候給娃共讀,實在沒有必要。按照寶貝的月齡發展,3、4個月的時候正在學習翻身,6、7個月會獨坐,8、9個月會爬,共讀顯然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但你要求8個月的寶寶安安靜靜坐下來聽書,肯定是不合實際的,3個月更聽不懂媽媽在講什麼。從時間上來說,在孩子入小學前能養成愛好閱讀的好習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家長千萬不要揠苗助長。
2、 避免「填鴨式」閱讀和形式化閱讀
從很小的時候,家長就願意拿自家娃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如果說對身高、體重的焦慮還可以理解,那麼對閱讀書籍的數量攀比則為之過早。有的孩子三歲就已經熟讀唐詩三百首,還能聲情並茂地表演,而自家孩子卻連完整地複述一個故事都成問題,從而讓父母產生焦慮。
焦慮之下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填鴨式閱讀和形式化閱讀。即父母大量地、反覆地給孩子讀書,或者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其耳邊「嘮叨」,而不管孩子是否愛聽,只把認為是父母該做的事情給做了,就算完成任務,其結果肯定是父母共讀了。
再就是對孩子的認知能力、接納能力認識不夠,和孩子共讀沒有互動,也沒有留心觀察孩子對哪種類型的繪本感興趣,只是父母在讀,這就流於形式了。從形式上來說,爸媽對共讀操之過急,容易過早耗盡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浪費了大量時間,得不償失。
3、 把繪本當成一種玩具,讓孩子早接觸
不少父母將繪本「神聖化」了,認為繪本是用來讀的,只能高高捧起,不能隨便玩耍「褻瀆」,因而將繪本保存的很好,不到孩子閱讀的年齡不拿出來看。這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主義。
家長不妨就把繪本當成孩子的一種玩具,引導娃讓他早接觸。現在繪本的材質很多,有布書、木板書、有聲書、厚紙板書、塑料書等,選擇撕不爛的書,就和寶寶的玩具放到一塊兒,讓孩子從小就去摸、翻,甚至撕咬,怎麼折騰都可以,讓他感受到繪本的存在。
等到他感興趣的那天,會自己用小手去指圖案,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共讀時光了。把書本當成玩具,孩子從小接觸,不會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也不會受形式的束縛,想玩就玩,想讀就讀。
4、 營造安靜愉悅氛圍,不帶負面情緒
良好的親子共讀,也是父母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共讀前需要營造一個安靜愉悅的氛圍,創造家長和孩子共讀的美好環境,提供條件支持。在時間上並不拘泥於睡前,只要孩子精神狀態良好,家長也有時間,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共讀。
在共讀中最忌家長存在負面情緒,有的家長把閱讀當成了任務,不是敷衍了事,就是帶著氣來共讀。家長是親子共讀的引導者,會把這種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的,閱讀並不快樂,還要看父母的臉色,這樣的共讀寧可不要。
父母儘量不要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緒帶回家,在親子共讀前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完全放鬆的狀態進入到和孩子的共讀中,以愉悅的心情閱讀,才能收穫豐盈的精神食糧。
5、 既提倡親子共讀,也主張娃自主閱讀
在孩子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後,家長可放手讓娃進行自主閱讀。孩子通過自主閱讀,自行掌握書中奧義,逐漸過渡到獨立閱讀和思考階段,最終養成愛好讀書的良好習慣。
父母可先讓孩子自主閱讀他很熟悉的,字數較少的書籍,循序漸進。也可以由父母先讀一段,然後讓孩子接著讀下去。對拼音有所掌握的孩子,還可以藉助這一工具攻克稍難的書籍。
雖然親子閱讀肯定有其獨到之處,但家長還是樂於看到孩子自己主動捧起書來讀,自主閱讀象徵著孩子的閱讀水平在提高,也能鍛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親子共讀並不矛盾。
6、 共讀是相互的,孩子也要講給父母聽
之所以很多父母覺得繪本是給自己買的,是因為他們總是單方面地講給孩子聽,卻忽略了孩子的「反講」行為,也就是讓孩子講給父母聽。共讀是相互促進的過程。
讓孩子複述繪本內容,既是在考驗他的記憶能力,也在鍛鍊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複述不需要一字不差,甚至允許孩子有自我想像和發揮的空間,以包容的心態來看待孩子,娃就會把繪本給「讀活」了。
總之,在孩子的成長中,親子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父母要通過掌握一定的技巧,戒驕戒躁,才能和孩子共同收穫親子共讀的勝利果實,你學會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