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你錯過了什麼?關於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2020-11-05 雲彩教養筆記


之前我一直覺得親子閱讀的好處是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還有就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帶著滿滿的目的去做這件事。

兒子2歲半左右,我開始給兒子讀繪本,今年兒子快7歲了,這期間給兒子買了上百本的繪本,但縱使讀了上百本的繪本,關於親子共讀,我還是有些挫敗感,總覺得沒有什麼收穫?直到今天讀了粲然的《騎鯨之旅》,我才發現,親子共讀帶著那麼多的目的,是太功利了。



怎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這是很多父母的難題。粲然在《騎鯨之旅》中,通過自己在共讀過程中跟孩子鬥智鬥勇但不失溫馨的經歷,告訴所有父母:親子共讀的第一個成果,是失敗。 但只要父母像辛勤的老農沉默而無所求地翻動土壤那樣翻動繪本,孩子們一定會從靈魂裡開出熱烈的花來呼應你。

什麼才是共讀呢?

粲然認為共讀,歸根到底不在「讀」,書只是通往心靈的「途徑」是彼此懷著溫柔的心共同尋找和經歷。只要讓孩子感覺到共讀過程中的愛與被愛,讓真與美降臨在他們心田,讓幻想王國在他們靈魂裡紮根,那麼哪怕僅僅讀了一本書,這趟騎鯨之旅都是奇妙殊勝的。

現實是在與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我們大多時候都困鎖在生活,與那個缺乏想像力的自己做鬥爭,作為成人我們真的是對這個波瀾壯闊的靈魂缺乏想像。

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01.親子閱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表現,而是父母的共讀之心。

親子共讀歸根結底不在「讀」,書只是通往心靈的「途徑」。騎鯨之旅最重要的是彼此懷著溫柔的心共同尋找和經歷,尋找和經歷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

為人父母,我們是不是真的做到:僅僅始終心懷雀躍地幻想而不是虛弱無力地執著於書本。



02.共讀需要父母懷著夜復一夜、年復一年拿起書本,也需要學習懷著英勇和互信。需要堅持,早期閱讀失敗是正常的,但不要放棄。



03.共讀,要讓孩子感受到每一次都是好玩有愛的遊戲。穿越具體事物,目睹幻境對於人心的影響力,沒有什麼比孩子的遊戲更為直接的啟迪了。





04.「演繹繪本」,讓內容不脫離現實。

「演」就是通過找到繪本的內容在現實中參照物,通過繪本把孩子帶到更廣闊的世界面前,鼓勵他們探索,不依靠語言解釋,通過「聯繫現實」的方法,讓孩子的幻想王國於真實的世界聯結。演繹是童心,也是巨大的學習力、理解力。

比如閱讀了《菲菲很生氣》,書中大量的描寫了場景,高樓,馬路、大海、島嶼等等,書中有最重要的一句:」廣闊的世界安慰了菲菲「。我們就帶孩子去現實生活指著具體的失誤讓孩子去感受這一切。

05.孩子通過具體是事物和經驗。而不是抽象的、教條的語言來感受世界、得出結論。 



06.繪本從來都不是推演書,不是教輔。

它不要求百分之百理解,它只需要求你看它、接受它、感悟它,將它融進心靈而也。.孩子和我們並不需要依靠繪本共讀來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更博學多聞、更出類拔萃

07.讀不光只是讀。自由的塗鴉、關照細節的手工製作更能增強孩子讀圖能力。

這就好比一個會做飯的和不會做飯的對同一道菜感受是不一樣的,對同一場秀,看客和初級裁縫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08.要重視繪本中形容詞、比喻句的意義。

痛苦的不是跟孩子述說故事情節,不是靠自己的想像講完一個故事。而怎麼處置繪本閱讀中出現的形容詞、動詞和比喻句。

粲然說:「當形容詞降落在寶寶們的心田,他們的世界就有顏色了。他們掌握的形容詞越多,描繪世界的能力就越強,而他們和世界的關係也就越親密。」



「而比喻句有如立柱,它們是支撐幻想王國的宏大基石。對兩歲前後,有共讀基礎的孩子而言,比喻句會像鼓點一樣敲打他們的心,有足夠的調動他們思考和想像的力量。哪怕使用最拙劣的比喻都沒關係,大膽說出你對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比喻吧。這對孩子來說,是最精妙的開示:世界並不以一個形態恆固著,它不在這裡結果,便會在那裡開花。」

09、為孩子的自由,暫時忘記道德感。

在共讀的過程中,有時我們給孩子不是「太少」了,而是更多了。我們總是背負著道德的經驗,背負著過多以往受到的欺騙、生活留下的埋怨在讀書。

比如狼和恐龍一定是兇殘的,比如鴨子騎車記裡,認為是個愚蠢的想法等等。其實那些關於「釋放」、「犯錯得到接納和愛」的內容都會鼓舞孩子。讓孩子大笑,通常都在最高層次上拋棄了道德是非觀。




10.真正的「讀書」是老老實實按書上的文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

作為父母,不要太相信自己,你可以一百萬次從信口胡白扯,但這些胡掰多半是沒有邏輯、缺乏因果的,縱使摧殘如煙霞也只是轉瞬即逝。這樣會遏制孩子的想像力。


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嗨!我是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多年養育實踐,歡迎關注噢❤。科學養育,與愛,與問題共成長!


相關焦點

  • 邱鳳蓮: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
    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其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辦法,就是親子共讀。下面提供的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也許可以給各位家長和渴望帶動親子閱讀的老師一些幫助。建議一:讓這件重要的事情首先變得美妙親子共讀不僅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還應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 如何有效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顧名思義,就是親人與寶貝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的一段美好時光。但是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家長讀給孩子聽,而是一個重要的親子交流、感情培養的過程。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依然堅持親子共讀的陪伴時光,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無可替代,爸爸媽媽的聲音對孩子們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寶貝之於我們的意義。每天能夠聽到爸爸媽媽溫暖的聲音就已足夠將幸福無限放大,也能治癒這一整天的不開心。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高質量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整個學業的發展」「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親子共讀點燃兒童夢想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英國斯克萊德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 華偉「想讓你的孩子變得聰明嗎?那就為他們讀童話吧!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嗎?那就為他們讀更多的童話吧!」在蘇格蘭,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經常被政府和圖書館引用,作為鼓勵家長開展早期親子共讀的廣告語。
  •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活動方案
    充分激發家庭「親子共讀」的興趣;營造共同閱讀的家庭氛圍;幫助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親子式」的溝通和指導;以達激發全體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目標。家校攜手,開展「書香家庭 親子共讀」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長。
  • 親子共讀,隨時都是共讀好時機
    如果是祖孫共讀,為寶寶念繪本還可以活化長輩的大腦,幫助長輩預防失智症,讓祖孫共同受益。而孩子初期認識新事物的方法,即是摸摸、拍拍、咬咬,此外,寶寶的專注力不長,在書前閱讀的時間可能不到1分鐘,不了解的家長可能因此氣餒,這是嬰幼兒時期正常的行為表現,建議家長不要拘泥於單次閱讀時間的長短,就算只有1分鐘、1頁或是跳頁,多次的累積還是會對孩子提供益處,且隨著共讀的次數增加,孩子在書前閱讀的時間會逐漸拉長,並很快愛上與爸媽共讀的時刻。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不少家長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這件事,大多數家長會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或者周末的閒暇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孩子愛上閱讀,同時也增進親子感情。但有時,會「局面失控」,孩子一聽說要讀書,撒腿就跑,要不就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總之把你弄得很「火大」,就是不能乖乖與你一起讀書。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跟你與孩子的共讀姿勢有關。
  • 親子共讀怎麼讀?孩子才會獲益更多
    教育孩子的方法眾多,其中最簡單易行、效果明顯的方法之一就是親子共讀。親子共讀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不僅培養起重要的閱讀習慣,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增加孩子知識,提升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更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所以家長們務必重視親子閱讀在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哦。
  •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原標題:「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做的事,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和孩子共讀,帶來他們不同的思考模式。」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書獎評審、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李坤珊近日受邀在南京太平巷幼兒園開公益講座,向家長們傳授「親子共讀」的小秘訣。
  • ...回憶就是與你在一起——「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巡講及「親子故事...
    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就是與你在一起——「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巡講及「親子故事分享會」活動精彩回顧 2020-01-10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盈媽分享2-18個月親子共讀經驗
    我理解的真正意義的親子共讀從我娃兩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了.這個話題很多寶媽有疑慮,有的擔心寶寶視力 、有的認為寶寶太小不理解沒必要、有的寶媽把學習卡片呀、書啊買回家囤起來,錯過了寶寶閱讀相關學習材料的最佳時期,那麼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親子共讀
  • 親子共讀,我們怎麼做
    然而,大多數80後、90後在自己的童年時代並沒有太多與家長共讀的經驗。轉身成為家長的他們,對於應該讓孩子讀什麼書、如何讀書才能促進孩子成長,尚處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之中。1、開始讀讓孩子愛上閱讀「我給孩子買了近萬元的圖畫書,但很多書他都不喜歡,真愁人。」
  • 親子共讀正是「親子共學」的過程~~
    不論以上哪一個角色,從故事的內容去讀,似乎都不可能把蛋照顧好。即便大熊擁有一份愛心,卻還沒有心理準備,所以,連怎麼照顧都一問三不知,比方不懂得準備一個窩和不知道怎麼孵蛋,以及不曉得教他們遊泳和吃東西。幸好刺蝟教了他一堂「親子」課。那是一種以父母為中心的親子訓練計劃,內容以達成親子之間的需求平衡為目的。正確的周圍存在著無數的錯誤,但你只需要尋找正確。
  • 《朗讀手冊》——關於親子共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通常我們認為的親子閱讀是什麼呢?給孩子拿本繪本、故事書來讀一讀,等到孩子上了小學,能夠自主閱讀了,就讓孩子自己進行閱讀。我們認為讀書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呢?只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嗎?《朗讀手冊》這本書,就將為我們答疑解惑,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你為孩子朗讀、親子共讀,在性價比最高的養育牛娃的方法。
  • 親子共讀變成父母共讀,別讓堆積成山的繪本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暗號」對上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同學隨後又搖搖頭說:「現在都主張親子共讀,我和我愛人翻了好多遍的繪本,爛熟於心,可孩子竟然不愛看,真是頭疼。」他的觀點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可,同學們都表示,家中繪本堆積如山,可是親子共讀卻變成了父母共讀,孩子根本不愛看,還有人提出質疑:親子共讀還有意義嗎?
  • 「敵對」的親子關係越來越普遍:「親子共讀」是極佳的破解途徑
    其實,這是親子閱讀最大的誤區。準確來說,親子閱讀應該叫「親子共讀」,這個「共」字才是關鍵。親子共讀,就是以同一本書為媒,以共同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當孩子與父母共同讀一本書時,很容易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件快樂的事,進而更願意去進行自發閱讀。
  • 親子共讀培養專注力
    我試著讀給他聽,發現他對短小的兒歌和童謠感興趣,並且喜歡欣賞嬰兒畫報上的插圖。那些插圖佔幅比較大,都是構圖簡單又逼真的雞、鴨、兔等可愛的小動物,特別適合1歲多的孩子閱讀。等到達達2歲時,已經能聽懂簡單的童話小故事了。從那以後,我會把陪伴達達讀書當成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來安排。我建議把親子共讀的時間安排在孩子入睡前半個小時。
  •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
    心得一:親子共讀心得體會在學校召開親子共讀活動以來,我與兒子一起閱讀《小布頭奇遇記》和《怪城奇遇記》,讀到高興時,看到兒子哈哈的大笑,聽著兒子「接著讀!接著讀!」的催促聲,心裡感到很滿足,仔細想一想,與兒子一起閱讀,真的體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