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個孩子的專注力水平如何,會直接影響他的學業,乃至以後在職場的發展。我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根據我的觀察,凡是學業優秀的孩子,無一例外,一定都是專注力水平特別高的孩子。
專注力水平高的孩子,不會被零食、同學的閒談和小動作、窗外的喧鬧打擾,一心沉浸在自己正在研讀的課程中,或閱讀、或做題、或思索。專注力水平高的孩子,由於內心寧靜,精神集中,更容易領悟、記住和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要點,因而能學得更輕鬆、更深入。
不少專家認為,3~6歲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期。不過,我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從他2歲左右就開始了。因為我觀察到達達天性特別外向,而且喜歡熱鬧。身邊一有響動,他就會立刻回應。11個月大時,我把他放在陽臺上曬太陽,他居然不停地對樓下走動的人們呼喊、招手,希望別人來玩。對於如此外向的孩子,我很擔心,如果等他3歲以後,行動力變強了,愛說愛動一刻也停不下來,再來培養他的專注力或許會很難,也會讓他很不舒服,而且「防病容易治病難」。因此,我選擇在達達2歲時開始培養他的專注力。
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能用什麼方法來培養他的專注力呢?
我嘗試過不少方法,諸如做遊戲、玩玩具、認字、數數、閱讀等活動,最後發現,玩玩具和閱讀是最適合培養專注力的方法。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當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而孩子在玩玩具或閱讀的時候,眼裡、手上只有玩具或圖書,所以容易集中注意力。
達達1歲半的時候,得到了人生第一本雜誌——《嬰兒畫報》。我試著讀給他聽,發現他對短小的兒歌和童謠感興趣,並且喜歡欣賞嬰兒畫報上的插圖。那些插圖佔幅比較大,都是構圖簡單又逼真的雞、鴨、兔等可愛的小動物,特別適合1歲多的孩子閱讀。
等到達達2歲時,已經能聽懂簡單的童話小故事了。從那以後,我會把陪伴達達讀書當成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來安排。我建議把親子共讀的時間安排在孩子入睡前半個小時。這個時間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情緒都相對平靜;而且夜色寧靜,有利於讓孩子進入精神專注的狀態。
如此堅持了一年,我便欣喜地發現,3歲的達達已經能安靜地閱讀了,即便有人在旁邊走動,製造出各種聲音,他也不為所動。
老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3歲的達達儼然已經有了未來「學霸」的氣質。這樣的親子共讀,我堅持了6年,直到孩子7歲多,自己的閱讀速度已經很快,而且不再喜歡這種共讀形式才結束。
這樣的親子共讀時光,很是愉快美好,而且是我們做父母的容易做到的。孩子很舒服,互動起來溫馨愉快,因此孩子不會抗拒。因為無人打擾,他的注意力不會分散,於是在這樣簡單又愉快的閱讀過程中,孩子的專注力就得以提升了。
在給2歲的達達朗讀時,我是這樣做的。
1.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用雙臂環繞著他,讓他覺得舒適和溫暖。
2. 挑選一兩個簡短、適合朗讀給孩子聽又容易理解的故事(比如刊登在嬰幼兒雜誌讀物裡的故事)。
3. 用緩慢柔和的聲音朗讀故事,對孩子嬌嫩的耳朵來說這聲音是悅耳的。
4. 讀的時候用手指著字,讓孩子慢慢地明白字和聲音之間的對應關係(對於幼小的孩子,這是最好的認字方法。不用刻意教,就能讓孩子在閱讀中認識許許多多的字)。
5. 關掉電視機,叮囑家人儘量不要靠近,以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6. 鼓勵孩子和媽媽一起讀,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孩子會說:「我喜歡這個小雞,它在跟著媽媽找吃的。」)。
7. 以孩子為主體。當孩子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時,立刻停止朗讀故事,傾聽孩子的表達,並給予積極快樂的回應。
通過閱讀來培養專注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建議家長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親子共讀。把閱讀安排在一個固定的時間,一來便於爸爸媽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二來便於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
《沒事,你掉下來我會接住你》
[英]馬克·斯珀林(著),[英]萊茵·馬洛(繪),趙可(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
孩子感受到被愛守護,才會有安全感。
適合3~6歲閱讀
培養重點:情感培養
通過閱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一種既簡單又高效的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兩種。
1. 爸爸媽媽讀給孩子聽。挑選適合孩子閱讀的各類故事書(包括科普故事、歷史故事等),朗讀給孩子聽。講完故事後,爸爸媽媽還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故事情節,提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或者和孩子一起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故事。這樣可以檢測出孩子在聽故事時是否專注。如果沒有,則應當調整方法或者尋找更適合的故事。
2. 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小文章,大聲為父母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這樣的朗讀,每天堅持20分鐘,對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特別有作用。
✐✐✐
《沒頭腦和不高興》
任溶溶(原著),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攝製),南方出版社,2017年。
講述了「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兩個孩子的幽默故事,
告訴孩子要從小在生活和學習中養成好習慣。
適合3~10歲閱讀
培養重點:性格培養
推薦:故事閱讀鍛鍊複述能力
複述是用言語重複剛剛閱讀的材料,並加以鞏固和記憶的過程,對孩子的學習作用巨大。能清晰地複述所學內容,說明孩子對所學內容理解透徹了,也能更長久地記憶。
複述時,需要孩子精神高度集中,所以也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方法。複述還能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孩子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組織語言和準確地進行表達,而這種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實際上也是思維能力的鍛鍊。因此,要從小鍛鍊孩子的複述能力,幫助他掌握複述的要領,並養成學習後進行複述的習慣。
對低齡兒童來說,複述故事是培養複述能力的最好方式。對於3歲的孩子,家長可以在親子共讀時有意識地讓孩子來複述故事。如果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就著手訓練其複述能力,那麼到了6歲的時候,他在傾聽和閱讀一個故事時,就會很容易理解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並準確地把握重點。他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會比同齡人優秀很多。
那麼,父母怎麼幫助年幼的孩子複述故事呢?
編輯/夢芩 文/閔小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