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好友又在跟我抱怨她家孩子的學習狀態,"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一不留神就跑到別的地方玩去了,被罵一頓拎回來終於可以在座位上安靜地坐一會兒了,你猜他在幹什麼?直愣愣的看著筆,一支光禿禿的筆桿子可以被他盯上十多分鐘!"
聽完好友的描述我哭笑不得,突然想到前幾天讀的可以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書,就問好友:"你們平時睡覺前有閱讀的習慣嗎?"好友回答:"怎麼沒有?我每天睡覺前都會給他講故事,讀繪本,但不知道為什麼,他似乎並不是很感興趣的樣子。"
估計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孩子的專注力太差了,明明前一秒還在專心致志的寫作業,後一秒就去玩玩具了,孩子似乎有想不完的花樣,一會兒畫畫、一會兒搭積木、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吃零食,一不注意又跑出去滑滑板車了,但每件事都堅持不了幾分鐘。
孩子的專注力出現問題,跟家長平時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家長不要讓孩子的大腦總處於興奮、緊張的狀態中,長期如此會使大腦疲憊,很難讓孩子集中精神做事情,要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曾建議,孩子們在學習和閱讀習慣還沒有養成之前,最好還是不要讓孩子看電視為妙。有些家長很奇怪,孩子明明可以專心致志地去看電視,卻沒辦法認認真真地讀書和學習,這是因為電視對孩子的聲光、感官刺激比較多,孩子不用特意地集中精神就可以被動地接受,而學習和讀書顯然是低刺激的,相比較之下就會顯得無趣又無聊,孩子自然就沒有辦法聚精會神地去學習了。
閱讀不僅能讓孩子增加知識、拓展眼界,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在陪孩子讀書的時候一定選對方法,正確的閱讀方式可以讓孩子在通過閱讀提升專注力的方面事半功倍。要讓孩子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孩子愛上閱讀的過程也是專注力養成的過程,睡前閱讀效果更佳。
孩子的親子共讀你做對了嗎?這樣閱讀不僅提升專注力,還會更聰明
1、 前期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讀物。
讓孩子愛上閱讀是一個過程,在孩子剛剛接觸讀物的時期,家長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圖書,尊重孩子的意願,比如孩子說喜歡恐龍,你非要拿一本機器人的故事,孩子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會導致心不在焉.
你讀什麼他根本就聽不進去,還可能會本著跟你喘氣的心理根本不去聽你在說什麼,這就很難實現孩子的閱讀啟蒙。正確的做法是買圖書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在家讀書的時候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挑書,讓孩子在整個過程中很主動,並且對閱讀充滿期待。
每個孩子都不同,共讀的方式也不一定相同,如果大家想開始親子共讀,也不用擔心會不會太慢,我的分享只是我帶孩子共讀的經驗談,或許對你的孩子不一定適合,但是我想回歸最單純的就是『陪伴』的心而已,只要我們用心陪伴,孩子都能感受到的!
親子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能讓孩子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更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只要家長們把握好親子閱讀的訣竅,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從而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小編為家長們推薦1套有關兒童好習慣養成行為管理培養圖畫書——《《聰明寶寶成長教育》 兒童好習慣養成安全行為管理 人格培養繪本
點擊下方即可▼
2、 一定要有豐富的互動。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就是死板教條的讀,孩子提出問題也會覺得很煩、不願意回答,長時間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有許多不懂的地方又不敢問,就會覺得讀書很沒有意思。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停地和孩子互動、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每個問題,可以時不時帶問他"小兔子在哪裡呀?""小熊的媽媽去哪兒了?"通過提問讓孩子更專注,以免走神,也能讓他對書本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3、 讓孩子總結,發表自己的感想。
在讀繪本或者故事結束後,可以讓孩子試著總結一下自己都聽到了什麼,孩子說得好不好沒有關係,主要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在孩子想不起來的地方家長也可以適當幫他回憶。最後讓孩子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想,比如他最喜歡書中的誰呀,通過這個故事他可以學到什麼等。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會總結,還能提高他的思考能力,從中學會一些生活道理。
結論:還在為孩子的專注力而苦惱嗎?試著從親子共讀開始培養吧,讓孩子少看些電視,多讀些書,也許家長會麻煩一些,但孩子從中學的的東西是不可代替的。正確的閱讀方式不僅能讓孩子遨遊在知識海洋、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讓他成為一個更認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