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有方法,你讀對了嗎?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父母要學會

2020-12-20 大聖媽媽歸來

導語:好友又在跟我抱怨她家孩子的學習狀態,"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一不留神就跑到別的地方玩去了,被罵一頓拎回來終於可以在座位上安靜地坐一會兒了,你猜他在幹什麼?直愣愣的看著筆,一支光禿禿的筆桿子可以被他盯上十多分鐘!"

聽完好友的描述我哭笑不得,突然想到前幾天讀的可以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書,就問好友:"你們平時睡覺前有閱讀的習慣嗎?"好友回答:"怎麼沒有?我每天睡覺前都會給他講故事,讀繪本,但不知道為什麼,他似乎並不是很感興趣的樣子。"

估計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孩子的專注力太差了,明明前一秒還在專心致志的寫作業,後一秒就去玩玩具了,孩子似乎有想不完的花樣,一會兒畫畫、一會兒搭積木、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吃零食,一不注意又跑出去滑滑板車了,但每件事都堅持不了幾分鐘。

孩子的專注力出現問題,跟家長平時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家長不要讓孩子的大腦總處於興奮、緊張的狀態中,長期如此會使大腦疲憊,很難讓孩子集中精神做事情,要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曾建議,孩子們在學習和閱讀習慣還沒有養成之前,最好還是不要讓孩子看電視為妙。有些家長很奇怪,孩子明明可以專心致志地去看電視,卻沒辦法認認真真地讀書和學習,這是因為電視對孩子的聲光、感官刺激比較多,孩子不用特意地集中精神就可以被動地接受,而學習和讀書顯然是低刺激的,相比較之下就會顯得無趣又無聊,孩子自然就沒有辦法聚精會神地去學習了。

閱讀不僅能讓孩子增加知識、拓展眼界,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在陪孩子讀書的時候一定選對方法,正確的閱讀方式可以讓孩子在通過閱讀提升專注力的方面事半功倍。要讓孩子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孩子愛上閱讀的過程也是專注力養成的過程,睡前閱讀效果更佳。

孩子的親子共讀你做對了嗎?這樣閱讀不僅提升專注力,還會更聰明

1、 前期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讀物。

讓孩子愛上閱讀是一個過程,在孩子剛剛接觸讀物的時期,家長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圖書,尊重孩子的意願,比如孩子說喜歡恐龍,你非要拿一本機器人的故事,孩子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會導致心不在焉.

你讀什麼他根本就聽不進去,還可能會本著跟你喘氣的心理根本不去聽你在說什麼,這就很難實現孩子的閱讀啟蒙。正確的做法是買圖書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在家讀書的時候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挑書,讓孩子在整個過程中很主動,並且對閱讀充滿期待。

每個孩子都不同,共讀的方式也不一定相同,如果大家想開始親子共讀,也不用擔心會不會太慢,我的分享只是我帶孩子共讀的經驗談,或許對你的孩子不一定適合,但是我想回歸最單純的就是『陪伴』的心而已,只要我們用心陪伴,孩子都能感受到的!

親子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能讓孩子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更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只要家長們把握好親子閱讀的訣竅,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從而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小編為家長們推薦1套有關兒童好習慣養成行為管理培養圖畫書——《《聰明寶寶成長教育》 兒童好習慣養成安全行為管理 人格培養繪本

點擊下方即可▼

2、 一定要有豐富的互動。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就是死板教條的讀,孩子提出問題也會覺得很煩、不願意回答,長時間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有許多不懂的地方又不敢問,就會覺得讀書很沒有意思。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停地和孩子互動、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每個問題,可以時不時帶問他"小兔子在哪裡呀?""小熊的媽媽去哪兒了?"通過提問讓孩子更專注,以免走神,也能讓他對書本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3、 讓孩子總結,發表自己的感想。

在讀繪本或者故事結束後,可以讓孩子試著總結一下自己都聽到了什麼,孩子說得好不好沒有關係,主要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在孩子想不起來的地方家長也可以適當幫他回憶。最後讓孩子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想,比如他最喜歡書中的誰呀,通過這個故事他可以學到什麼等。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會總結,還能提高他的思考能力,從中學會一些生活道理。

結論:還在為孩子的專注力而苦惱嗎?試著從親子共讀開始培養吧,讓孩子少看些電視,多讀些書,也許家長會麻煩一些,但孩子從中學的的東西是不可代替的。正確的閱讀方式不僅能讓孩子遨遊在知識海洋、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讓他成為一個更認真的人。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轉自 格格育兒導讀:「親子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通過「親子閱讀」,不僅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還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 家長掌握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讓親子閱讀更有趣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親子閱讀呢?有什麼作用呢?「親子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通過「親子閱讀」,不僅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還能讓孩子愛上閱讀。
  • 親子共讀你讀對了嗎,不然讀了上千本也培養不出孩子的閱讀思維
    文/小當家育兒經近幾年繪本童書在媽媽圈大熱,「親子共讀」被界定為媽媽是不是「高意識媽媽」,孩子是不是「讀萬卷書孩子」。有的家裡為了孩子,購置了上萬元的繪本,有的媽媽每天給孩子講故事雷打不動。很多人認為和孩子一起閱讀,會培養出會閱讀的孩子,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 親子共讀,父母常犯的錯誤你中招了嗎?
    當今社會有這麼一個說法,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的陪伴是特別重要的,好的陪伴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不得不說,親子共讀在在這其中算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方式。因為10歲是孩子通常在小學4年級左右,這孩子也都是個小大人了,但是父母還是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的。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親子共讀是這兩年很流行的教養守則之一,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要跟孩子培養親密的情感、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親子共讀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可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親子共讀不應該、也不能夠只有在學齡前進行。對於已經能夠識字、能自行閱讀、小學階段的小朋友,家長仍然要維持親子共讀的習慣,因為陪伴學齡後的孩子閱讀,才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關鍵!親子共讀不僅限於學齡前很多家長聽到我這麼說,都驚訝地張大了嘴:不會吧!都自己會看書了,還需要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念給他聽嗎?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也有很多媽媽說,孩子都上一年級了,還是不喜歡自己看書,要大人讀才肯一起看,這讀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親子共讀是這兩年很流行的教養守則之一,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要跟孩子培養親密的情感、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親子共讀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可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親子共讀不應該、也不能夠只有在學齡前進行。
  • 親子共讀變成父母共讀,別讓堆積成山的繪本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暗號」對上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同學隨後又搖搖頭說:「現在都主張親子共讀,我和我愛人翻了好多遍的繪本,爛熟於心,可孩子竟然不愛看,真是頭疼。」他的觀點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可,同學們都表示,家中繪本堆積如山,可是親子共讀卻變成了父母共讀,孩子根本不愛看,還有人提出質疑:親子共讀還有意義嗎?
  • 醫生傳授共讀技巧促進孩童腦部發展從親子共讀開始
    ,或是變成對孩子考試,造成孩子壓力,漸漸的孩子就不想讀,甚至是拿3C產品讓小孩自己看,缺少能活化孩子腦部的「爸媽的聲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小孩發展,所以要先知道到底為什麼要共讀,再用正確方法來引導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 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有很多種,其中的一種就是親子閱讀,親子閱讀有利於促進我們之間的感情。親子閱讀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當我們跟孩子一起進行閱讀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的親密。
  • 父母課堂:親子共讀,怎麼開始?
    什麼是親子共讀?親子 共讀就是指家長陪同小孩一起閱讀。「共讀」, 表示這項活動不是單方面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的。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十五分作為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裡,我和孩子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孩子的提問打斷,這時我會停下來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或反問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啟發她主動思考,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與孩子一起共讀的目的不僅是分享快樂,同時也要分享困感。
  • 親子共讀培養專注力
    3歲的達達儼然已經有了未來「學霸」的氣質。這樣的親子共讀,我堅持了6年,直到孩子7歲多,自己的閱讀速度已經很快,而且不再喜歡這種共讀形式才結束。這樣的親子共讀時光,很是愉快美好,而且是我們做父母的容易做到的。孩子很舒服,互動起來溫馨愉快,因此孩子不會抗拒。
  • 家長學會這3種「共讀方式」,讓親子閱讀更有趣,孩子將來更優秀
    朋友對孩子一向都比較"放縱",她覺得孩子還小的時候不應該施加太多的壓力,這樣不利於孩子性格的自然發展,但有一件事她一直堅持要孩子做,那就是閱讀,不僅讓孩子讀,自己也陪孩子讀。家長學會這3種"共讀方式",讓親子閱讀更有趣,孩子將來更優秀制定閱讀計劃表選擇哪些類型的書籍比較適合孩子?每天閱讀的時間應該怎麼分配安排?孩子在哪個時間段注意力最集中?
  • 親子共讀,你錯過了什麼?關於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之前我一直覺得親子閱讀的好處是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還有就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帶著滿滿的目的去做這件事。兒子2歲半左右,我開始給兒子讀繪本,今年兒子快7歲了,這期間給兒子買了上百本的繪本,但縱使讀了上百本的繪本,關於親子共讀,我還是有些挫敗感,總覺得沒有什麼收穫?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不少家長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這件事,大多數家長會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或者周末的閒暇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孩子愛上閱讀,同時也增進親子感情。但有時,會「局面失控」,孩子一聽說要讀書,撒腿就跑,要不就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總之把你弄得很「火大」,就是不能乖乖與你一起讀書。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跟你與孩子的共讀姿勢有關。
  • 親子共讀這件事有多重要?如何進行親子共讀?這幾點家長要知道!
    那麼如何與寶寶進行親子共讀呢?我們來看一看。一、如何進行親子共讀1.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出一個有關閱讀的承諾就是要有用心,堅定地帶著孩子一起讀下去的決心。因為與孩子共同讀書花的時間可能遠遠超過預期。其實有時候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是父母長期不懈地堅持。2.營造安靜、專注、輕鬆的讀書時間閱讀需要安靜的空間和專注的態度。父母需要將自己的手機屏幕關掉,預留專屬的時間給孩子,給閱讀。這樣不僅僅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感受到書中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和她一起讀書的專注態度,會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榜樣的力量。
  • 提高孩子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你需要這樣的親子共讀
    兒子就給我講述了郵票的來歷,這種溝通方式既有助於加深孩子的記憶,還有助於提示孩子的表達能力,是不是一舉多得呢?我們再說回希爾達,當她聽說要摧毀合同,必須找到林德蟲,用林德蟲噴出的火焰才能把合同銷毀,才能解除精靈王國的合同。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邱鳳蓮: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
    有書的童年總是令人羨慕的,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書在這個家裡,在孩子的書架上,它真的成了孩子的書,真的成了這個家裡的書了嗎?這個問題也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其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辦法,就是親子共讀。下面提供的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也許可以給各位家長和渴望帶動親子閱讀的老師一些幫助。
  • 親子共讀經驗分享
    我:「你喜歡讀書嗎?」娃:「喜歡。」我:「你為什麼喜歡讀書呢?」娃:「因為讀書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我並不認為她真的學會了,呵呵)我:「你覺得看動畫片更有趣還是讀書更有趣?」我覺得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上必要的心理暗示還是要有的。從女兒有了自我意識之後我就會有意識地引導女兒對閱讀的興趣,總會潛移默化地告訴她閱讀有多麼地有趣,讓她覺得閱讀是和看動畫片、做遊戲一樣有趣的活動,甚至比後者還要更有趣。孩子在心理上對閱讀就會充滿期待,好奇心會促使孩子去探究,他們想知道閱讀到底有多有趣,所以會主動要求家長讀書,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 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方法策略、實戰經驗和所需書單
    其實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還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今天這篇,咱們就把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這件事聊透。什麼是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是指孩子在有了一定識字量和閱讀量的基礎上,能夠獨立積極的選擇自己愛看的書,並通過讀字來閱讀理解書中內容的行為。自主閱讀和親子共讀有哪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