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鳳蓮: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

2020-10-21 一起悅讀

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

文章來源:《經典童書閱讀指導版-安徒生童話》(葉君健 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者:邱鳳蓮

大概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希望他熱愛閱讀,熱愛學習。為了這個變得優秀的願望,很多優秀的書籍就擺在了很多孩子的書架上。有書的童年總是令人羨慕的,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書在這個家裡,在孩子的書架上,它真的成了孩子的書,真的成了這個家裡的書了嗎?

這個問題也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其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辦法,就是親子共讀。下面提供的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也許可以給各位家長和渴望帶動親子閱讀的老師一些幫助。

建議一:讓這件重要的事情首先變得美妙

親子共讀不僅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還應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為共讀的過程對於孩子而言,首先是與家長共同遊戲、享受親情的過程,是得到愛與快樂的途徑,其次才是汲取知識的手段。當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或是依偎於父母身側聽故事,他首先享受到的就是父母的愛,父母的聲音讓他感受到了愉悅,感受到了一個個故事的趣味。此時,孩子接收到的所有視覺、聽覺、觸覺的信息都由大腦詮釋為輕鬆和愜意,而不是被父母逼迫學習知識的無奈和痛苦。這樣的親情氛圍,不僅有助於縮短親子之間的距離,融洽親子關係,而且會使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孩子與書之間的關係也隨之變得親密溫馨。

建議二:相對固定時間,以便習慣的養成

親子共讀的時間可以相對固定,比如晨起、餐後、睡前等,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確定一個時段。每天和孩子共讀的時間大約10分鐘,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這並不是說這個時段永遠一成不變,有時候我們可以適當進行調整,比如這一天全家有郊遊的計劃,不妨將共讀的地點移在郊外,一片草地、一張石椅都可以成為親子共讀的最佳場所,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親子共讀將變得更有詩意。

建議三:親子共讀的形式以大聲讀和默讀為主

大聲讀就是出聲地朗讀。對於所有的兒童,尤其是幼兒和低中年級的孩子,父母大聲讀給孩子是最佳的親子共讀方法。因為用耳朵傾聽美妙的故事,給予孩子的是最暢快的閱讀享受,既沒有生字的羈絆,也沒有被勒令閱讀的痛苦,當父母和孩子共同沉浸在文字營造的美好情境中,那種和諧與美妙不是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所能代替的。大聲讀還可以加深孩子對語言的記憶,是孩子積累書面語言的一條捷徑。

對於中高年級的孩子,親子共讀的方式除大聲讀以外,還可以加上家庭成員的共同默讀。默讀過程中不提問,也不要監督孩子,更不需要逼著孩子寫讀書筆記。默讀的時間可以視孩子的閱讀狀況而定,可以持續20—30分鐘。

建議四:不要將親子共讀的過程變成認字的過程

很多家長在親子共讀時喜歡將書籍變成教材,不斷教孩子認字,以為孩子認字多了,就能早早地開始獨立閱讀。其實,這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強迫孩子識字,很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書本的陌生和可怕,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長的這種強迫下,與書「奮鬥」了多少年,卻仍然沒有真正愛上書籍。

因此,各位爸爸媽媽們,請不要急於教孩子認字,不要急於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我們見了太多認識很多字的大人和孩子,卻根本不去閱讀,但是我們什麼時候見過一個酷愛閱讀的人不認字呢?

建議五:不要過早責令孩子獨立閱讀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閱讀上養成依賴父母的心理,所以孩子一學會拼音和少許的漢字,爸爸媽媽們立馬就中斷了給孩子的朗讀,而要孩子獨立閱讀,希望藉此培養孩子的獨立閱讀能力。其實即使孩子學會了很多漢字,也不宜讓他早早獨立閱讀。因為孩子還沒有建立一個較完備的語言體系,那些漢字在他眼裡是相互獨立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感覺和語言能力將它們連接成美妙的故事。一本陌生的書裡那些陌生的詞彙非常容易嚇到孩子。即使沒有生字的一句話,他讀起來也可能是結結巴巴的。哪裡還能享受什麼閱讀的樂趣?而父母讀給他聽,他就可以輕鬆享受讀書的樂趣。在這種美妙的傾聽中,他獲得了更多的語彙,也逐步培養了語感,一旦語言的感覺成熟,他自然會拿起書自己閱讀。所以,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在為孩子的獨立閱讀儲蓄能量,它不但不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還是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因此,親子共讀不只適用於幼兒,它適合於所有的孩子,因為它的本質是親子共同分享閱讀的快樂。

建議六:不要在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命令他去閱讀

當孩子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節目時,如果家長說「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這就等於將電視和書籍對立起來,這樣的結果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對於沉迷電視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該限定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等到孩子到時間關閉了電視機時,他就無事可做,而且很少有孩子願意早早睡覺,這時候,你再說:「孩子,讓我給你讀一段好玩的故事吧!」他一定很樂意。

建議七:不要以為親子共讀是媽媽的事情

目前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由媽媽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其實,閱讀不僅是媽媽的事情,爸爸也應該參與進來。在親子共讀活動中,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引領,需要進入女性視野之外的更廣闊的閱讀世界。而且,爸爸也應該給孩子做出讀書的表率。

建議八:親子共讀貴在堅持

如果我們將親子共讀看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就會有理由堅持下來。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鐘左右,只要我們做到了,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事實上,只要我們堅持一段時間,一旦激起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傢伙就不會允許家長懈怠下來,因為他每天都在等著下面的故事呢!

建議九:與孩子平等地聊書

親子共讀後,大人可以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平等地聊書,從而引發孩子對閱讀的思考。但是不要將這個過程變成一次次測試,那樣會讓孩子感覺在接受考問。聊書的過程中,要鼓勵孩子大膽質疑,不要拘泥於什麼標準答案,應以開放性的觀點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廣泛的閱讀。

建議十:適當拓展閱讀時空

把握機會拓展閱讀時空,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品質。親子共讀不是讀完一本書就完成的事情,可以將閱讀活動拓寬到畫畫、手工、觀察、討論等更廣泛的領域,讀完一本書後,還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的系列書籍,將幾本書中的人物事件進行對比等。這些延伸拓展,都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親子共讀是讓孩子愛上讀書的最有效的辦法。如果爸爸媽媽們還沒有和孩子共讀的經歷,如果老師還沒有對家長提出這樣重要的要求,那就從現在開始,讓每一對父母攜著孩子的手,開始愉快而溫暖的親子閱讀之旅!

相關焦點

  • 親子共讀,你錯過了什麼?關於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之前我一直覺得親子閱讀的好處是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還有就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帶著滿滿的目的去做這件事。兒子2歲半左右,我開始給兒子讀繪本,今年兒子快7歲了,這期間給兒子買了上百本的繪本,但縱使讀了上百本的繪本,關於親子共讀,我還是有些挫敗感,總覺得沒有什麼收穫?
  • 高質量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整個學業的發展」「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親子共讀策略——那些美好溫暖的親子時光
    親子共讀策略——那些美好溫暖的親子時光 2019-11-26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有效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顧名思義,就是親人與寶貝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的一段美好時光。但是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家長讀給孩子聽,而是一個重要的親子交流、感情培養的過程。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依然堅持親子共讀的陪伴時光,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無可替代,爸爸媽媽的聲音對孩子們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寶貝之於我們的意義。每天能夠聽到爸爸媽媽溫暖的聲音就已足夠將幸福無限放大,也能治癒這一整天的不開心。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親子共讀點燃兒童夢想
    那就為他們讀童話吧!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嗎?那就為他們讀更多的童話吧!」在蘇格蘭,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經常被政府和圖書館引用,作為鼓勵家長開展早期親子共讀的廣告語。蘇格蘭政府發布的《一起學習:蘇格蘭關於家校聯合、家長投入、親子共學和在家學習的國家行動計劃(2018—2021)》,是在對2006年《蘇格蘭學校法(家校聯合)》進行評價與改進基礎上出臺的最新家庭教育政策,是蘇格蘭政府對其境內所有父母、祖父母、家庭其他成員或監護人如何養育18歲以下兒童的最高行政級別的政策。其中,早期親子共讀是這項政策的一大亮點。
  • 親子共讀,隨時都是共讀好時機
    如果是祖孫共讀,為寶寶念繪本還可以活化長輩的大腦,幫助長輩預防失智症,讓祖孫共同受益。而孩子初期認識新事物的方法,即是摸摸、拍拍、咬咬,此外,寶寶的專注力不長,在書前閱讀的時間可能不到1分鐘,不了解的家長可能因此氣餒,這是嬰幼兒時期正常的行為表現,建議家長不要拘泥於單次閱讀時間的長短,就算只有1分鐘、1頁或是跳頁,多次的累積還是會對孩子提供益處,且隨著共讀的次數增加,孩子在書前閱讀的時間會逐漸拉長,並很快愛上與爸媽共讀的時刻。
  •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活動方案
    充分激發家庭「親子共讀」的興趣;營造共同閱讀的家庭氛圍;幫助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親子式」的溝通和指導;以達激發全體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目標。家校攜手,開展「書香家庭 親子共讀」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長。
  • 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附8條閱讀建議)
    03不恰當之三,道理歸納的閱讀幾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難克制在共讀的末了,跟孩子說:你看,這個故事想說的是……最壞的是……媽媽希望你做的是……類似這樣的話。如果孩子能有一個親子陪伴的共同閱讀期,並且堅持的越好,間斷性越短,那麼孩子就越容易自主獨立閱讀。而閱讀的力量也會在孩子的小學、初中以及將來體現得淋漓盡致。基於以上所說的不恰當的閱讀給孩子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看來,不恰當的親子閱讀還不如不讀,保有孩子的天真無知或許更好——因為很多所謂很成功的人,包括愛因斯坦之類的,在童年時期的發展都出現某些方面的滯後。
  • 蓮花家教︱快樂親子共讀,讓書香飄萬家
    考慮到許多家長對於如何開展親子共讀還存在一些疑問和誤區,在假期中,蓮都區婦聯邀請了20組家庭參與「書香飄萬家,快樂親子共讀」活動,引導家長提升親子共讀的能力。「好書分享」活動8月29日上午,小朋友們都帶上了自己喜歡的課外書來到圖書館,和小夥伴交換閱讀,一起分享——「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育兒專家推薦「十本最佳親子共讀繪本」:值得陪孩子一起讀100遍
    和孩子一起走進繪本的世界,共讀這十本好書。教育家說,只有童年讀的書,才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刻的影響。繪本閱讀,不是讓小孩子自己閱讀,一定是一個「親子共讀」的過程。小孩在看繪本,大人在玩手機,這樣的現象十分普遍,看完這篇文章,各位寶爸寶媽們,請你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走進繪本的世界,共讀繪本。>>>>>直奔主題,育兒專家推薦的十本最佳親子共讀繪本,今天給大家匯總一下:《我爸爸》《我媽媽》怎樣才是最好的父母?
  • 親子共讀怎麼讀?孩子才會獲益更多
    教育孩子的方法眾多,其中最簡單易行、效果明顯的方法之一就是親子共讀。親子共讀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不僅培養起重要的閱讀習慣,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增加孩子知識,提升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更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所以家長們務必重視親子閱讀在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哦。
  • 《朗讀手冊》——關於親子共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通常我們認為的親子閱讀是什麼呢?給孩子拿本繪本、故事書來讀一讀,等到孩子上了小學,能夠自主閱讀了,就讓孩子自己進行閱讀。我們認為讀書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呢?只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嗎?《朗讀手冊》這本書,就將為我們答疑解惑,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你為孩子朗讀、親子共讀,在性價比最高的養育牛娃的方法。
  • 高質量的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附2017年度童書排行榜)
    」,「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高學歷家庭的共讀情況更好」……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針對讀寫環境與早期閱讀發展、腦科學視角下的幼兒閱讀、構建基於成長心理模式的幼兒閱讀發展生態、中外幼兒園閱讀環境的現狀等主題展開演講,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親子共讀的好處,遠比我們想像中多
    親子共讀就像和孩子心靈的旅行,過程不可言說,卻在某個時間點,能共同回憶出旅途的美好。那感覺很奇妙。有一次,她偷懶不想收拾玩具,我就故作可憐:「我不想做朱家媽媽!」女兒聽到後咯咯笑。這種特殊的親子溝通方式,是親子共讀後的意外驚喜和收穫。坦白說,當初給女兒開始繪本閱讀,是有私心的,希望她能養成閱讀習慣。可近4年閱讀下來,發現閱讀帶給女兒的好處,遠不止閱讀習慣,還有親子溝通的默契,以及故事書帶給她的影響。
  • 愛與分離:杜萊繪本《我來啦》解析與親子共讀實操建議
    總體來說,最後,這是一本適合低幼兒童閱讀的書籍,不管是自主閱讀,還是親子共讀,寶寶都很喜歡故事最後的麼麼噠,喜歡這樣一種愛的表達。書中的色彩明晰,很容易分辨;線條明朗,很容易被低幼兒童捕捉,都足以詮釋這是一本適合低幼兒童身心發展和認知水平的繪本。
  • 專家解讀早期閱讀與親子共讀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其中,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專家、教育部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魯子問教授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學術官曹文教授分別發表了「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親子共讀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的重要觀點。
  • 親子共讀變成父母共讀,別讓堆積成山的繪本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暗號」對上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同學隨後又搖搖頭說:「現在都主張親子共讀,我和我愛人翻了好多遍的繪本,爛熟於心,可孩子竟然不愛看,真是頭疼。」他的觀點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可,同學們都表示,家中繪本堆積如山,可是親子共讀卻變成了父母共讀,孩子根本不愛看,還有人提出質疑:親子共讀還有意義嗎?
  • 「敵對」的親子關係越來越普遍:「親子共讀」是極佳的破解途徑
    其實,這是親子閱讀最大的誤區。準確來說,親子閱讀應該叫「親子共讀」,這個「共」字才是關鍵。親子共讀,就是以同一本書為媒,以共同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當孩子與父母共同讀一本書時,很容易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件快樂的事,進而更願意去進行自發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