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附8條閱讀建議)

2021-02-28 班主任研究會

文|Nemo媽媽、阿甲

親子閱讀不恰當的表現有很多種,總的來說就是立足大人的需求和目的,背離兒童的心理規律和興趣培養的原則。以下親子閱讀中的不恰當做法,你家也有嗎?

01

不恰當之一,考試性的閱讀

你看,這是什麼?

告訴媽媽,這是什麼動物。你知道的。我教過你。

想想看,他對不對?

他為什麼這麼做啊?

……

以上的互動反映出,這些大人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第一,閱讀就是要知道各種知識;

第二,不問怎麼知道孩子懂不懂;

第三,這是互動。

很遺憾,這樣的問題把閱讀變成考試性的帶著緊張的學習了,而不再是輕鬆的閱讀遊戲了!

產生這樣的閱讀行為的原因在於,大人把親子閱讀中的大人和孩子的關係,看成是教與被教的關係。

考試性閱讀的壞處多多。

1)首先,從你口裡問出的這些問題,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很可能會破壞這個閱讀的連貫性和孩子沉浸書中的情感體驗。

2)其次,你問了問題,對孩子的思維發散性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為你看問題的角度本來就定性了,提出的問題也很單一,沒有聽到問題的孩子,可能看到畫面就會天馬行空地理解和思考。

3)最後,不恰當的問題提多了,孩子答不上來或者感覺無趣,孩子就會產生閱讀焦慮感,並演變成拒絕閱讀。

02

不恰當之二,點讀字的閱讀

點讀字(指讀)來閱讀,大概是出於我們的本能的閱讀行為了吧,不點著字怎麼讀啊?再者說,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認字。

我們認為在認字敏感期到來之前,點讀字的閱讀是不恰當的。

閱讀的眼動研究發現3歲及3歲前的孩子無論在有大人陪伴下閱讀還是沒有大人陪伴下翻書閱讀,他們對文字都沒有興趣,他們都從圖畫裡搜索信息。也就是說,大人點讀不點讀對幼兒來說都無意義。

不僅如此,這還是放棄森林撿了片樹葉的做法(其實連樹葉都撿不到),因為繪本對孩子的意義在於那些會說故事的圖畫,孩子的形象思維被那個具有情節的圖畫帶動,他們自由徜徉,然後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去關注角色,關注他們在做什麼,圖畫裡有什麼好玩的。

這才是孩子的閱讀,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得到培養。不要背離孩子的心理去執著於那幾個字的認識。長大的孩子,從來不靠認識幾個字來區別於別人,而理解能力可能就區別開了吧。

當然,到了認字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指著字,很想知道這是什麼字的時候,咱們可以圖文結合和孩子玩起認字、認句的遊戲。

03

不恰當之三,道理歸納的閱讀

幾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難克制在共讀的末了,跟孩子說:你看,這個故事想說的是……最壞的是……媽媽希望你做的是……類似這樣的話。

這樣的道理歸納是否過早的讓孩子不能本真地吸收閱讀的童真意味?

那個光屁股的大衛、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兔子、頂著嗯嗯去找別人算帳的小鼴鼠,這些讓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的角色難道還要一個老師或家長來毫無趣味地擺出講道理的架勢說明,這些都是不對的?

那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直接畫,甚至直接畫那些我們認為對的道理,就像那些動畫片裡、點讀機裡不厭其煩地告訴你,我很乖,我排隊不插隊,我愛吃青菜,我不罵人?

簡單說來,我們聲情並茂或者娓娓道來地把故事演繹了,孩子的閱讀就完成了。畫蛇添足地追加那些大道理,小孩聽不懂,大人反感。

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你用什麼方式和孩子交往,孩子就學會什麼方式和別人交往。你喜歡和孩子說道理,那麼孩子不是變成懂道理的孩子,而是變成喜歡和別人說道理的孩子。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大人似的教訓別人做的不對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家裡經常能聽到道理的孩子。

04

不恰當之四,獨自翻書的閱讀

我們家裡的書他都不看!帶著這樣的控訴的家長通常的做法是把書交給孩子,自己做別的事情去。

但實際上,要達到真正意義的獨立閱讀,必須要度過一個共同閱讀的時期。

這個沒有哪個孩子例外,有人做過這樣的差異化研究,有父母陪伴的閱讀和沒有父母陪伴的閱讀,前者的孩子愛上閱讀、建立閱讀習慣可能更容易。

這不是吸引孩子眼球讓孩子無法自拔的電視,你放著他看,你離開就可以。

如果孩子能有一個親子陪伴的共同閱讀期,並且堅持的越好,間斷性越短,那麼孩子就越容易自主獨立閱讀。而閱讀的力量也會在孩子的小學、初中以及將來體現得淋漓盡致。

基於以上所說的不恰當的閱讀給孩子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看來,不恰當的親子閱讀還不如不讀,保有孩子的天真無知或許更好——因為很多所謂很成功的人,包括愛因斯坦之類的,在童年時期的發展都出現某些方面的滯後。

之所以這麼總結,也是希望有不恰當做法的部分家長能理解、能糾正。

說了那麼多不恰當的親子閱讀,那麼恰當的親子閱讀又是什麼樣的呢?

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下,著名閱讀推廣人阿甲關於親子閱讀的8條建議。條條中肯,值得細品:

一、我喜歡,我選擇

親子閱讀,選書是第一大難題。很多家長都知道要照顧到孩子的閱讀興趣,但卻忽視了自己:其實,選擇大人自己喜歡的書,同樣重要。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如果你發自內心地喜歡某本繪本,那麼在給孩子大聲朗讀中,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你的快樂和熱愛——閱讀的快樂,也是會傳染的。

二、邊讀邊玩

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學的一切幾乎都是從遊戲中獲得的。

俗語說:生個孩子要瘋三年。對於孩子來說,閱讀本來就是一種遊戲,文字、圖畫與相關的聲音、觸覺,演化成有趣的故事和千奇百怪的知識,這簡直就是奇蹟!

只要你願意,完全可以把早期教育中的親子閱讀變成瘋讀。

三、讓孩子來做助理

一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翻頁,讀完一頁大人可以邀請孩子幫助翻頁。

再大一些的孩子已經建立書頁與故事內容之間的關係,對於重複閱讀的書,他們往往憑藉書中的圖畫就能準確判斷,這時可以請孩子來主持翻頁。

由孩子來控制閱讀的速度,你可以從側面了解到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喜愛程度。

四、表演性地大聲朗讀

絕大多數大人並沒有接受過表演或專業朗讀的訓練,再加上平時工作之餘比較疲憊,往往會選擇很直白地為孩子讀書。

這樣做不是不好,只是還不夠瘋,不足以感染孩子而讓孩子迷上閱讀活動。孩子天性喜動,好誇張,喜歡把什麼事都當真。

表演性地讀書,正是要利用孩子這種可愛的天性,把他引入到閱讀的殿堂中來。

大人絕不用擔心自己的表演能力,孩子是世界上最寬容的聽眾,他不但會原諒你表演的拙劣,而且還會對你的努力報以最真誠的喝彩。

五、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似乎有千萬個為什麼。

在親子共讀的活動中,孩子往往會提出許多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大人可不要忽視。

大人有時會在孩子的問題面前措手不及,主要是因為不太理解孩子提問的方式。所以大人需要特別多一分耐心,儘量理解孩子的思路,把他們真正的問題引導出來。

實際上,當那些背後的問題被引導出來後,你甚至不需要回答,問題已經解決了大半。

六、和孩子輕鬆聊書

與孩子聊書通常也是從一些問題開始,但這些問題並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確,而是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來。

因此這種聊書應當是無壓力的、發散性的、結論開放的。

七、鼓勵孩子自主閱讀

在親子共讀中,除了大人為孩子大聲讀外,我們也應當鼓勵孩子自主閱讀。

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習慣呢?大概從孩子能用手抓住卡片時就可以開始了。

這裡可能有個概念問題,許多人認為自主閱讀必須是要在識字量達到足夠多以後,他們不認為看著圖畫的閱讀也能算是閱讀。

但是你只要細緻觀察一下拿著卡片琢磨的嬰兒,還有一頁一頁翻著圖畫書念念有詞的幼兒,你就會知道他們的專注程度一點不亞於捧著文字書閱讀的大人。

不過,培養幼兒自主閱讀的習慣,切忌操之過急。

八、閱讀成長記錄

不少家長喜歡為孩子做成長記錄,這是非常好的習慣。

如果我們也能將孩子的閱讀成長經歷記錄下來,不但會非常有趣,而且會對引導孩子閱讀很有幫助。

最簡單的記錄是記下每個階段孩子讀過的書。僅僅列出時間段和書名,就已經很有價值。

不過,做這樣的記錄最好是能讓孩子一起參與,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觀顯示出來。比如,每個階段畫一幅大表,類似列車時刻表,填入孩子在每個時間段讀過的書;或者,掛一幅類似地圖的圖表,將書名寫在小旗上,逐個貼在地圖上。

還有個方法:做一些卡片,第一個卡片是蟲子或龍的頭,最後一個卡片是尾巴,書名寫在中間做身體那些卡片上,孩子讀的書越多,這個蟲子或龍的身體就會越來越長,然後把它掛在房間裡。

這種直觀的記錄對孩子是一種很好的刺激,他會迷上把圖表填滿或把龍的身體拉長的遊戲,而這就意味著不斷讀下去。

作者簡介:Nemo媽媽(胡海蘭),育兒教育專家,中英文早期閱讀推廣人,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美吉姆講座的特邀專家,工商銀行南寧支行高端客戶的育兒講座主講人,致力於兒童心理發展暨家長育兒問題諮詢工作。

班主任研究會


班主任研究會,我們共同的家


(長按二維碼關注)

交流、合作請加主編微信:xiaoxiaobanzhang

投稿請發送至:2066394523@qq.com

相關焦點

  • 【iEnglish】-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
    親子閱讀不恰當的表現有很多種,總的來說就是立足大人的需求和目的,背離兒童的心理規律和興趣培養的原則。以下親子閱讀中的不恰當做法,你家也有嗎?01不恰當之一,考試性的閱讀你看,這是什麼?告訴媽媽,這是什麼動物。你知道的。我教過你。想想看,他對不對?
  • 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
  • 胡海蘭: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
    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文/胡海蘭不恰當之一「想想看,他對不對?」「他為什麼這麼做啊?」以上的互動反映出大人可能有這樣的想法:第一,閱讀就是要知道各種知識;第二,不明白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書上的內容;第三,簡單認為,這就是互動。很遺憾,這樣的問題把閱讀變成了考試,而不是輕鬆的閱讀遊戲了。產生這樣行為的原因在於,大人把親子閱讀中的大人和孩子的關係看成是教與被教的關係。殊不知,親子閱讀中,大人和孩子的關係是平等分享的關係。
  • 這樣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
    育兒教育專家、中英文早期閱讀推廣人胡海蘭老師說,恰當的親子閱讀能帶來良性循環,反之亦然。所以,她認為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以下是她在閱讀推廣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閱讀觀點以及親子閱讀常見的不恰當表現。我們在做閱讀推廣。我們在讓更多的父母了解這個便宜、便捷、有效的親子閱讀帶給家長和孩子的一切。
  • 「親子閱讀」就是「陪著讀」?專家提醒:不恰當的方式會誤導孩子
    2018年5月31日訊,都說開卷有益,隨著育兒理念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也會抽時間陪孩子一起讀書,但是「親子閱讀」是不是就是「陪著讀」? 你的閱讀方法是否科學?專家說了,親子閱讀也是一門學問呢。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僅沒什麼好處,反而可能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變得不愛看書。
  • 繪本閱讀方法不對,父母的努力全白費,錯誤的閱讀不如不讀
    當然親子閱讀確實有一定的好處,而多讓孩子讀繪本不但能夠增長知識,也為以後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打下堅定的基礎,但家長的方法不當,努力會全白費,因此錯誤的閱讀還不如不讀。>就如上面我們所說,不投入任何感情的閱讀孩子肯定會厭煩,所以家長在和他們一起互動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帶著感情。
  • 邱鳳蓮: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
    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其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辦法,就是親子共讀。下面提供的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也許可以給各位家長和渴望帶動親子閱讀的老師一些幫助。建議一:讓這件重要的事情首先變得美妙親子共讀不僅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還應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 不解決親子閱讀這4大難題,讀再多繪本都沒用,解決竅門在這裡
    首先我們問孩子的問題,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這很可能會破壞閱讀的連貫性和孩子沉浸在書中的秦凱體驗,最後不恰當的問題提多了,孩子答不上來就會感覺無趣,孩子還會產生閱讀焦慮,進而演變成拒絕閱讀。
  • 深度|親子閱讀該怎麼做?讀這一篇就夠了
    很多育兒大V會建議閱讀之前多做些功課,讀的時候聲情並茂,不要照本宣科,還會介紹很多遊戲和方法。當然這些都很好,只是羽佳怕嚇壞一些工作比較忙,和親子閱讀意願不高的家長。如果你忙到沒有時間提前做功課,其實也可以不那麼複雜,拿一本書直接給孩子讀,也可以。
  • 書選對了,親子閱讀就成功了一半
    作者:寶寶知道 穗媽開始親子閱讀後,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變得比較迫切而重要,那就是「讀什麼」。選書在親子閱讀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否正確選書,直接決定了孩子是否對繪本、對閱讀感興趣,直接決定了親子閱讀能否進行下去,直接決定了你給孩子怎樣的精神營養。
  • 親子閱讀要讀多久?如果可以請一直讀下去
    從陪孩子親子閱讀開始,我接觸繪本有3年了,我不是選書這麼簡單哦,我是把它當做一件工作來做的,這裡不是想說我在這方面有多深的研究,只是選書方面經驗多一些。為啥我反覆建議大家堅持親子閱讀?因為親子閱讀是一種省時又省力、一舉多得的教養方式,它還是早期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因素。
  • 「我家孩子不愛閱讀」:因為你親子共讀的方法不對
    親子閱讀,又叫親子共讀,就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讀書。你可能要問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親子閱讀呢?」答案是「越早越好!」「不會還在肚子裡就開始吧?」「沒錯!」每次去到那裡,孩子都捨不得走,環境好,書籍多,那時候還不到1歲,他就愛上閱讀了。曾經我被老師邀請去班上做閱讀分享,我主要提了3點:多去圖書館、多去書城、多親子共讀。讓孩子多和書打交道,多去有書的地方,在環境的影響下,想不愛閱讀都難!02 為什麼要做親子閱讀?親子閱讀讀什麼?
  • 學會遷移,讓親子閱讀事半功倍
    在談親子閱讀的遷移能力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個親子閱讀的誤區和雷區。,恰當的親子閱讀能帶來良性循環,反之亦然。所以,她認為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那親子閱讀有哪些雷區呢?總結起來,最大的兩個雷區莫過於急功近利和正兒八經。
  • 親子共讀,你錯過了什麼?關於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之前我一直覺得親子閱讀的好處是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還有就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帶著滿滿的目的去做這件事。兒子2歲半左右,我開始給兒子讀繪本,今年兒子快7歲了,這期間給兒子買了上百本的繪本,但縱使讀了上百本的繪本,關於親子共讀,我還是有些挫敗感,總覺得沒有什麼收穫?
  • 親子共讀你讀對了嗎,不然讀了上千本也培養不出孩子的閱讀思維
    文/小當家育兒經近幾年繪本童書在媽媽圈大熱,「親子共讀」被界定為媽媽是不是「高意識媽媽」,孩子是不是「讀萬卷書孩子」。有的家裡為了孩子,購置了上萬元的繪本,有的媽媽每天給孩子講故事雷打不動。很多人認為和孩子一起閱讀,會培養出會閱讀的孩子,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 親子閱讀的好處 如何進行親子閱讀
    摘要:親子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獨自思考的能力,鍛鍊他們的口才和表述能力,拓寬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的情操,讓讀書成為孩子的愛好和習慣;還可以加深父母與子女的親情;親子閱讀可以通過很多方面開發孩子的腦力;培養孩子自己固定的一個睡眠模式。
  • 寒假英語閱讀不這樣計劃,讀再多也白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寒假英語閱讀不這樣計劃,讀再多也白讀!只要堅持一個假期,孩子的閱讀習慣即可形成。這將是您送給孩子最精彩的人生禮物。   02   制定符合孩子的閱讀計劃   我們建議:   幼兒園~小學低段的孩子每天花在閱讀上的時間不少於15分鐘;   小學中高段的孩子每天閱讀時間不少於20分鐘;   初中生每天閱讀的時間不少於30分鐘。
  • 親子共讀|慢慢來,不設限才能享受高質量的親子閱讀時光
    文|桃小真今天來跟大家說說關於親子共讀那些事兒。作者分享了讓家人參與親子共讀的兩點方法:我們要分享繪本帶來的成長,獲得家人深層次的認同;通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那怎麼理解呢?逐步引導家人可以試著用圖書內容來解決孩子不願意或不喜歡做的事情。善於用書中卡通人物的故事來放在孩子們身上進行引導教育。2.通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每天其實都有在閱讀,比如打開手機看新聞,雜誌,電子讀書等。從才開始的看看微信,qq,微博等上面的八卦內容信息。
  • 親子共讀,享閱讀時光!儀隴縣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儀隴縣圖書館開展「書潤德鄉·幼兒繪本親子閱讀」活動 親子閱讀是親子互動交流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和內容,它不僅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還有利於青少年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收穫知識,開拓視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培養孩子愛閱讀、會閱讀、樂閱讀的習慣,儀隴縣圖書館攜手「好奇說繪本」平臺推出幼兒繪本親子閱讀活動。
  • 揭秘:美國孩子的閱讀能力為什麼是中國孩子的6倍?(附權威親子閱讀建議)
    同時,在閱讀過程中累積適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從而轉為自主閱讀。朋友說,在她女兒剛出生時就每天堅持為她讀書,讓孩子有個固定的時間「聽」書。1歲左右,女兒開始通過撕不爛布書、紙板書學習認知。隨著年齡增長,女兒慢慢地開始從無字繪本到有字繪本,從「聽」繪本到獨立看繪本,最終給爸媽講繪本,孩子對書本由認知到理解,再到運用,形成了一個良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