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很多父母的追求。而閱讀繪本,可以說是「小投入、高產出」的最佳方式之一。近十幾年來,中國父母對繪本的認識,也從不了解到重視。
紐西蘭兒童文學研究學者羅西•懷特在著作《關於孩子們的書》中,曾說「繪本是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的書中最最重要的書」。
然而,什麼是「繪本」呢?很多父母卻不一定清楚。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但是,繪本並不完全等於「有畫的書」,它是以簡煉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圖畫和文字有著緊密的聯繫、相互襯託,兩者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有的繪本裡,一個文字也沒有,可以說是「此時無字勝有字」,只要圖畫傳神,也可以營造出繪本的感覺。
值得強調的是,繪本並不是教科書,它的主要作用並不是「教育」,而是讓孩子獲得愉悅。
01、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心裡學家西格曼博士曾指出,「睡前10分鐘的親子共讀可幫助入睡,此外,對孩子的免疫系統、傾聽的技巧及想像力的發展都非常有益」。
孩子年齡越小,各方面的發展越快,生理和心理的發育可謂日新月異。而繪本有助於給孩子提供一個營養豐富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
在孩子1歲以後,藉助繪本,父母可以更輕鬆的對孩子進行社交生活的教育和引導,例如吃飯、刷牙、上廁所等好習慣的養成,都可以通過閱讀繪本中的內容,引導孩子正確認知,知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又如,對於隱私的保護、性教育的啟蒙等,一些父母不太便於科普的知識,可以利用繪本形象化教學。尤其是在2-7歲孩子的黃金成長期期間,面臨著巨大的心理成長、情緒人格的塑造變化,當孩子面臨情緒困境時,對比父母的說教,優質的繪本更能幫助孩子解開情緒的疙瘩,妥善解決困境。
02、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3-19歲兒童語言和閱讀能力的追蹤研究,結論表明:兒童早期的語言能力和閱讀的條件、環境高度相關,並且與他們未來的閱讀能力、學業成就也存在高度的相關性。
0-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孩子更多的是通過身邊的環境來學習。我們日常中常用的語言比較局限,孩子所能學習的語言也比較有限,而繪本中優美的詞彙能大大豐富孩子的語言環境。
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孩子多數很喜歡在書上指指畫畫、模仿繪本中的動作及語言等,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此外,研究表明,父母與寶寶講話的頻次越高,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就越快,詞彙量也更豐富。
如果父母在閱讀繪本時,一直都是營造快樂的氛圍,孩子就很容易將閱讀與快樂關聯起來,從而喜歡上閱讀,為將來的語言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03、親子共讀增進雙方感情
奧地利心裡學家阿爾佛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經常親子共讀的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會更好。童年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親子共讀能很好的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2019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0至8周歲兒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68.7%。
可以說,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認識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然而,不少調研顯示,很多父母沒有掌握親子共讀的技巧,反而影響孩子的積極性、以及對閱讀的興趣。
01、不要糾結看不懂,重在享受閱讀的過程
不少父母在給孩子挑選繪本時,總是糾結繪本孩子是否能看懂,尤其是對於小齡的孩子,擔心圖畫看不懂意思、文字又不認識,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一歲半以內的孩子,更喜歡將繪本當成玩具,撕書本,要求一個一歲半以內的孩子就能讀懂繪本,也是要求過高,對於他們來說,熟悉繪本,享受繪本陪伴的時光,更為重要。而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增加一些肢體動作、語言說明,幫助孩子理解繪本,逐漸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本身。
02、不要糾結孩子總是重複讀,父母也可以增加新樂趣
不少父母吐槽,家裡的繪本買了很多,但是孩子翻來翻去,只喜歡那麼一兩本,書都翻爛了還是累此不疲。其實這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反覆閱讀有助於孩子建立語言模式,而且讀的熟練了,孩子理解起來會更容易,有助於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如果家長累覺不愛、覺得過於乏味,不妨在親子共讀過程中,自己增加「戲份」,基於繪本上的圖畫進行故事延伸,豐富故事的情節和場景,這也是一個激發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過程。如,在閱讀關於動物的繪本時,父母可以增加演示動物的聲音,如學老虎、獅子、老鼠、貓、狗的叫聲;之後,可以跟孩子加入情景,分配角色,如父母扮演貓,孩子是老鼠,扮演貓抓老鼠;此外,父母還可以嘗試跟孩子將繪本「畫下來」等。
03、不要強迫孩子閱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喜歡讀書,而自己家的孩子更喜歡玩玩具,就非常焦慮,擔心孩子落後了,甚至在孩子玩玩具興起時,強行讓孩子閱讀繪本。此外,現實生活中,還有不少父母買了很多繪本,卻喜歡將繪本直接扔給孩子,自己卻在一旁往手機,這也難怪孩子對繪本不感興趣。
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是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的,父母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一起參與。例如,可以選擇在孩子玩玩具累了時,引入繪本閱讀;又或者在孩子睡覺前閱讀,孩子會更容易接受。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一下子不接受,家長也不要心急,可以父母先讀起來,讓孩子慢慢感覺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會不自覺的加入其中。
04、不要總是抱著考考孩子的心態
不少的家長陪著孩子閱讀繪本幾次後,就喜歡端出「我來考考你」的心態,希望孩子能理解繪本的意思、甚至是讀懂繪本上的字,這樣會打斷孩子的閱讀的連貫性,讓孩子產生不好的閱讀體驗,產生挫敗感。當然,如果是孩子喜歡參與考考你的環節,是可以的,但家長不要出於自己的功利心,刻意考驗孩子。
小繪本,大世界,一個小小的繪本,承載著優質的早教啟蒙。正確的親子共讀方式,會為孩子成長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希望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繪本,引導孩子進入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