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先行、急功近利地完成某個功能性繪本,或過於狹窄地應用繪本於教育課程,都會影響兒童對繪本的閱讀興趣,也不能讓繪本及繪本閱讀的意義與價值得到彰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說。
文/《環球》雜誌記者 喻珮 胡豔芬 姚依娜
幾乎所有的受訪專家和繪本從業者都有一個共識:雖然當前越來越多的繪本應用於兒童教育,一些功能性繪本在創作和開發時就主要針對兒童教育目標,但無論是這類繪本,還是將文學故事類繪本包括經典繪本應用於教育目標或課程,都要考慮兒童讀者的年齡及他們的閱讀興趣。
「主題先行、急功近利地完成某個功能性繪本,或過於狹窄地應用繪本於教育課程,都會影響兒童對繪本的閱讀興趣,也不能讓繪本及繪本閱讀的意義與價值得到彰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說。
適合,是選擇繪本的第一要義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兒童閱讀推廣人黃磊說,選擇一本適合孩子的書,首先要考慮的是年齡,不同階段的孩子,認知特點和興趣點是不同的。比如,越小的孩子越喜歡重複的東西,我們發現他們喜歡的書會一讀再讀,喜歡的動畫片會一看再看,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適合文字具有重複性的繪本,哪怕沒有情節。就像《小鼠坤坤玩遊戲·手指翻翻書》:「大蘋果,啊嗚——咬了一大口呀!真好吃!」「西蘭花,啊嗚——咬了一大口呀!真好吃!」雖然沒有情節,但是它的句式反覆、節奏感強,非常符合低幼孩子的認知特點。
當孩子到了3~4歲,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更加豐富以後,可以選擇一些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有重複性小細節的繪本,比如我們熟悉的《月亮的味道》《動物的花衣服》,通過一條充滿童趣的主線,以及情節和人物的不斷疊加,既滿足了孩子的認知需求,又讓孩子體驗到了反覆閱讀的快樂。
當孩子再大一點,閱讀理解能力逐步提升,能聽懂更多更複雜的句子之後,我們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文字較多,有深刻內涵、值得反覆體味的繪本。繪本的主題也可以更豐富,科學類、藝術類、語言類、社會交往類等等,如《愛心樹》《阿吉的許願鼓》《尋找維尼》這類關於「施與受」「尊重與接納」「愛的傳承」等深刻主題的繪本,話題豐富,拓展性強,非常適合大齡的孩子進行深入閱讀與思考。
讀本的難度和孩子的年齡越匹配,越能提升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質量,但是,在考慮孩子實際年齡的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閱讀年齡,有些閱讀基礎非常好的孩子,理解力早就超過了同齡孩子的水平,反之,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閱讀能力可能和他的實際年齡並不匹配。
「總之,選書這件事,我們要因孩而異,既要考慮年齡特點,又不能只盯著年齡特點。要想為孩子選擇適合他們的好書,既要帶領孩子廣泛地閱讀,也要讓孩子多參與選書,要滿足這兩個條件。」黃磊說。
「很多機構都會有推薦書目,比如紐約公共圖書館也會綜合幾百個推薦和獲獎目錄,選出一個書單來。但是,推薦書目都是人選出來的,並不代表它適合每個孩子。大人在為孩子選書時考慮太多,往往會剝奪孩子的很多樂趣。最好的方法,是帶孩子去圖書館或繪本館,一次借幾本書,讓他自己選擇。如果孩子喜歡看流行書,比如班上同學都看一本書,家長覺得沒有價值,但孩子就是想讀,那家長也沒有必要阻攔。」圖畫書研究者、作家彭懿說,不過家長可以暗暗做一個引導,不要讓孩子「偏食」,不能只看一種書,要「營養均衡」。
如何伴讀?
黃磊說,陪伴孩子閱讀最重要的是要去除功利心,不帶著目的和說教去閱讀。「我常常被很多家長問:『我的孩子膽子很小,我想讓他變得更勇敢一點,應該讀什麼繪本?』『我的孩子不好好吃飯,做事情磨磨蹭蹭,應該讀什麼繪本?』每次聽到這樣的問題都很無奈,我們總是把繪本當作醫治孩子『不良習慣』的『藥』,卻忽視了閱讀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應該是興趣,如果孩子沒有充分享受到閱讀的快樂,沒有體味到書是多麼有趣的東西,閱讀習慣的培養會非常困難。繪本豐富的題材的確擁有很多教育功能:情感啟蒙、科學認知、自我認同、審美啟蒙……但這些都是在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中獲得的,不需要我們去生硬地灌輸,去說出一個道理。」
「另外,我們還提倡親子閱讀——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是增進親子感情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回想我們自己的童年,讀過什麼可能已經忘了,但是忘不了的是父母讀故事、念童謠給我們聽的那種美好的感覺。我們全身心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溫暖,這是電子故事、機械的聲音所不能取代的。」黃磊說,有的爸爸媽媽擔心自己讀得不好、引導不夠,其實親子閱讀不需要普通話有多標準、知識儲備有多豐富,親子之間真誠的語言交流,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正如史斯克蘭·吉利蘭所說,「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也沒有我富有,因為我有一個讀書給我聽的好媽媽!」
北京蒲蒲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行部部長盧芳說,親子共讀還需要父母常常反觀自己。「比如現在很多家長可能覺得情緒管理就是管理好孩子的情緒,其實不對,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緩解,變成一個問題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他碰到了一面牆,是我們家長的處理方式不對,家長不應該把這本書當藥去治孩子,而是治自己。我們的繪本《我大喊大叫的一天》就告訴父母們一個道理——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接納。」
要享受閱讀快樂
「讓兒童欣賞繪本的藝術,享受閱讀的快樂,」陳暉說,現在可供兒童閱讀、用於繪本教育的資源非常豐厚。除了20多年來引進的世界各國、各歷史時期的經典繪本,中國原創繪本也有許多優秀作品。這些原創繪本的代表作,貼近中國兒童的生活與情感,傳遞中國文化,有較高的思想及藝術水準,題材多樣,具有想像力、創意及兒童情趣,特別適合作為兒童繪本教育資源。
「還有一些著作可以用來指導兒童繪本閱讀,比如《圖畫書經典閱讀與欣賞》《圖畫書的講讀藝術》等,提供鑑賞及講讀繪本作品的方法與策略;《繪本一起讀》《幼兒的圖畫書世界》《兒童圖畫書階梯閱讀與評測》等書系,精選繪本,提供鑑賞及講讀指導,設計閱讀活動,評測閱讀效果,內容精準對接課程需求,專業性及可操作性強,可應用於學前及小學繪本教育課程。」
另外,對於一些不太喜歡讀書的孩子,要尋找一些突破口。彭懿告訴《環球》雜誌記者,「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興趣點,他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沒興趣。無論他喜歡什麼,給他買一些相關主題的書,他只要能開始讀,慢慢就會知道書裡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可以把他的世界延伸得更廣闊。他會從書裡學到很多,可以跟著書走很遠,當他打開一扇又一扇門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走進閱讀的世界。他的心會變得很柔軟,變得詩情畫意,將來看山看水都不一樣了。」
悠貝創始人兼CEO林丹則表示,「悠貝親子圖書館的顧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家長選書,推薦適合的書。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我們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進行選擇。在圖書的選擇上,家長要注意的最重要一點是不要超越孩子的閱讀能力選書,我們不提倡拔苗助長。」
來源:2019年9月4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8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